李儒答應一聲,便帶著劉和與田疇一起離開。董太尉的車攆,在義子呂布呂奉先的帶領之下,浩浩蕩蕩的打道回府去了。而李儒則帶上一哨人馬,陪同劉和田疇一起,來到了一處府邸。這裏同樣是一處清幽之所,樓台亭閣很是優雅,劉和一見就十分喜愛。那李儒隨即命人找來了仆人和管家,一應俱全之後,他這才離開,回太尉府複命去了。</p>
田疇對劉公子此舉很是不解,他總認為現在不是在朝為官的好時機。尤其是在宮中的所見所聞,他更是擔心少爺與董卓在一起,會給老爺劉虞帶來不好的影響。晚飯吃罷,二人來到書房之中,田疇才把自己的擔心之事和盤托出。劉和見自己的行動讓田疇誤會了,這才把自己的謀劃告知了田疇。</p>
原來劉和不是不知道董卓其人的惡行,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二人落入董太尉之手,想一起全身而退,近似乎是不可能了。既是如此,也隻有自己留在京師,才能更好的了解朝中的動態。更何況小皇帝劉徹,看他那樣子同樣是在忍辱負重。別人不了解劉家之人,他劉和必定是知道的。在緊要關頭,也隻有自己,才能得到小皇帝的信任。</p>
現如今隻有自己留在京中才會更有作用,更何況董卓一直都想騙自己的父親劉虞來到京師,哪怕自己想走,也必定是困難重重。倒不如自己坦然留在京中,讓事從田疇回歸幽州。把京城中的情況都匯報於父親,好讓他老人家有個心理準備。不管是招兵買馬也好,還是聯合眾位州牧也罷,解救小皇帝脫離苦海才是正途!</p>
田疇劉和二人密謀半夜,第二天一早,劉和就前往雒陽城朝拜皇帝。等朝會散朝,劉侍中回府之後,他便命令田疇立刻回返幽州!原來朝堂之上,小皇帝劉協就傳下了詔書,命令小黃門騎上快馬,即刻趕往幽州,宣大司馬劉虞前來京師就職。</p>
這份詔書是董太尉命人所寫,小皇帝劉協隻是負責動用玉璽!現在的漢室江山,卻由西涼董卓把持,這天下能好的了嗎?更何況現在朝中大臣各有私心,這份詔書在朝中由太傅袁隗宣讀,並沒有一人提出異議。自己也隻得先留在洛陽,才能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做些什麽。</p>
董太尉不除,天下不會太平。隻是幽州離京師太遠,父親劉虞手中兵馬並不多,想單靠幽州一地不可能成事。劉和深知做決策之事,還是交於父親為好,自己隻需要把這些信息,通過田疇告知父親就好。田疇領命,特意囑咐小公子要懂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不可魯莽行事。他才騎上戰馬,離開府門,趕往北門。</p>
到得北門,田疇就被守將華雄給攔了下來。田疇心知不好,但是他卻不能表現出絲毫驚慌之色。不一會兒李儒便趕了過來,他看到田疇便邀請其一起再去太尉府一敘。田疇心知自己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他把心一橫,便陪同李儒一起再次來到董卓的府邸。</p>
大廳之中端坐的董卓看到田疇後,麵沉似水的說道:“田事從,你因何要神色匆匆,著急忙慌的離開洛陽啊?難道你也要學習那士人,反對我董仲穎輔佐小皇帝劉徹嗎?”</p>
田疇趕忙跪倒在地說道:“啟稟太尉,田疇隻是奉命護送公子劉和來到京師。現在公子</p>
</p>
已經入朝為官了,小人的任務已經完成,自然要回歸幽州薊城,跟隨在我家主公身邊了。”</p>
董卓說道:“田事從,你說你是要回歸幽州,對我沒有意見是嗎?既然是如此,那麽就讓某家之人,搜身如何?如若沒有任何問題,某家自會在此向田事從賠罪,你看如何啊?”</p>
田疇趕忙說道:“董太尉說笑了,京師重地,董大人嚴加防範是應該了。您若是不信,吾就脫衣,任您檢查好了!身正不怕影子斜,某家保證身上沒有任何東西,自然不怕大人盤查的。”</p>
說著話,田疇便當著眾人之麵,開始脫去了身上所有衣衫。董卓命人取來新衣給他換上,然後又在大廳之上,擺酒設宴,款待田事從。當田疇身上的衣服被全部檢查了一遍後,並沒有發現絲毫問題。哪怕就是這樣,田疇的衣衫,包括馬匹,兵刃都已給他替換一遍。</p>
李儒陪著田疇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那檢查之人進來匯報,告知李儒並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就這樣李儒又替董太尉招攬田疇,希望他能夠同意,跟隨董卓留在京城,但是田疇堅辭不允。最後董太尉又命人給田疇換了馬匹兵刃,包括金銀都是重新賞賜的。田疇這才又上重新上了駿馬,由李儒送出北門。</p>
不管是劉和還是田疇,都擔心留下信箋會被有心人惦記。因此此次離京,田疇根本什麽東西都沒有攜帶。這些內容他早已全部記在腦海之中,所以出城之時,任憑董卓的人馬檢驗,也不可能出現問題的。</p>
田疇離開洛陽,一路之上,他真的是曉行夜宿,風餐渴飲,馬不停蹄的連續跑了十幾天。終於在十月初,田疇就已趕回了幽州。一路之上,田疇見到的州府,都開始招兵買馬,很明顯各地官員都在蠢蠢欲動,自己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p>
田疇總算在小黃門趕到薊城之前,趕了回來。田疇見到幽州牧劉虞,便把自己在京城的所見所聞,都一一告知了大司馬劉虞。他相信,由自己和公子劉和打探到的消息,對主公的判斷力還是很有幫助的。</p>
當劉虞聽到公子劉和為了讓田疇回來給自己通風報信,他寧肯自己留在京城,陪王伴駕,好麻痹董卓和文武百官。大司馬劉虞的虎目之中,竟然流下了眼淚來。沒辦法,劉和在父親劉虞的羽翼下想成長起來,比平常人更是難上加難。</p>
而在劉和成年之後,這還是他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視線。沒想到劉和一離開自己,就願意以身飼虎,替自己打探洛陽城內的消息。在劉虞眼中,劉和還是那個調皮搗蛋,長不大的孩子一般。可是誰又能想到,他竟會不懼艱險,勇往直前,讓自己時刻立於危險之中。</p>
劉和已經成長為弱冠了,可是他還未曾婚配。都怪自己,那個時候總認為他年紀還小,需要再磨練磨練,才更適合入士為官。可誰成想,劉和第一次離開薊城,便會遇到董卓董太尉。他為了忠君報國,就留在了洛陽之地。</p>
雖然被封為了侍中,在自己眼裏,不管什麽官職,都沒有孩子的安全重要。更何況他還在亂軍之中,隨時都可以會有危險。隻希望這孩子不要一根筋,千萬不要莽撞行事。當聽說包括府邸,和裏麵的管</p>
家仆人都是董卓的手下幫忙找的。劉虞連派人前往洛陽城內,聯絡劉和都不敢了。</p>
誰知道自己派人前往,會讓董卓怎麽想?還不如讓他自己,在京城內磨煉著安全。可憐天下父母心,那董太尉自然知道,有劉和在京中,自己就不敢輕舉妄動。大漢天下共分十三州,自己隻要保證幽州不亂,不派兵攻打京城,基本上董卓就不會對劉和不利。</p>
現如今自己也隻能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想辦法招兵買馬,準備好錢糧,在需要之時,好勤王救駕,救出漢獻帝劉協,和陳留王劉辯。不管他們倆有誰最後繼位登基,自己如果有能力,自然是兩位皇子都要救下來為好。</p>
不管漢靈帝劉宏心儀那位皇子,他們都是漢靈帝的親骨肉。自己如果能救,自然是都要救下為好。可惜兩位皇子都已經喪父又喪母,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開眼,讓自己救下他們二人。</p>
自己和奮武將軍公孫瓚一直都有隔閡,看來借兵前去就皇帝之事,盡量不要和他相商。騎都尉陳勇驍勇善戰,而且據說這段時間發展不錯。看來是需要和他聯絡一下感情了,不為別的,隻為將來解救皇帝陛下,就需要用到一切可用之人。更何況還是陳勇?</p>
劉虞命人前去密雲島請征北將軍陳勇前來薊城一敘,自己手中的兵馬,都是由鮮於輔和鮮於銀統領。自己一直都不注重軍事力量,看來今後還需要讓他們更加努力練兵才是。不管怎麽樣,自己都要多攢些兵馬來,以應付接下來的不時之需。</p>
不為別的,隻為救回自己的孩子劉和,也需要自己再積蓄些兵馬才行。要不然接下來的戰鬥中,自己必定需要出兵出力。現在當務之急的就是,大力發展幽州的生產力。隻有讓幽州境內的百姓們都安居樂業了,自己的幽州才可能擁有更多的人口。</p>
隻有幽州人口多了,才可能召到足夠多的士兵。劉虞召來鮮於輔,讓他中午來到自己府邸。當鮮於輔告知劉虞,自己手中隻有一萬多人。現在自己和鮮於銀整日都在軍中,忙著操練軍馬。</p>
由於有了騎都尉陳勇,鮮於輔總認為,自己隻需要訓練好士卒就好了。因為排兵布陣,征戰廝殺,最好用的還是征北將軍陳勇的士卒。因為這段時間,不管是誰,隻要是從北方來到幽州的,都會向幽州牧劉虞稱喜道賀。說是烏桓三郡人馬,都被陳勇將軍給打服了。</p>
鮮於輔對陳勇印象深刻,這麽淡泊名利的將軍自己還是第一次見到。他處處都以幽州百姓為主,幫助百姓們開荒種地,並且保證他們每個人的收入穩定。</p>
鮮於輔還在席間,特意向大司馬劉虞提起了陳勇將軍。他就是想讓劉虞記住,自己手中還有這麽一批,能征慣戰之輩。沒有打過大戰的士卒,上戰場後肯定不能正確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光這一個戰機的把握,就需要士卒們在一次次的血與火的考驗中,脫穎而出才行。</p>
隻有形成老兵帶新兵,讓自己的軍隊慢慢壯大起來後,才適合與外族作戰。</p>
鮮於輔怎麽也沒有想到,幽州牧劉虞此舉,就是為了讓自己多征兵!他自己大力發展經濟,才可能養得起更多的軍隊才行……</p>
田疇對劉公子此舉很是不解,他總認為現在不是在朝為官的好時機。尤其是在宮中的所見所聞,他更是擔心少爺與董卓在一起,會給老爺劉虞帶來不好的影響。晚飯吃罷,二人來到書房之中,田疇才把自己的擔心之事和盤托出。劉和見自己的行動讓田疇誤會了,這才把自己的謀劃告知了田疇。</p>
原來劉和不是不知道董卓其人的惡行,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二人落入董太尉之手,想一起全身而退,近似乎是不可能了。既是如此,也隻有自己留在京師,才能更好的了解朝中的動態。更何況小皇帝劉徹,看他那樣子同樣是在忍辱負重。別人不了解劉家之人,他劉和必定是知道的。在緊要關頭,也隻有自己,才能得到小皇帝的信任。</p>
現如今隻有自己留在京中才會更有作用,更何況董卓一直都想騙自己的父親劉虞來到京師,哪怕自己想走,也必定是困難重重。倒不如自己坦然留在京中,讓事從田疇回歸幽州。把京城中的情況都匯報於父親,好讓他老人家有個心理準備。不管是招兵買馬也好,還是聯合眾位州牧也罷,解救小皇帝脫離苦海才是正途!</p>
田疇劉和二人密謀半夜,第二天一早,劉和就前往雒陽城朝拜皇帝。等朝會散朝,劉侍中回府之後,他便命令田疇立刻回返幽州!原來朝堂之上,小皇帝劉協就傳下了詔書,命令小黃門騎上快馬,即刻趕往幽州,宣大司馬劉虞前來京師就職。</p>
這份詔書是董太尉命人所寫,小皇帝劉協隻是負責動用玉璽!現在的漢室江山,卻由西涼董卓把持,這天下能好的了嗎?更何況現在朝中大臣各有私心,這份詔書在朝中由太傅袁隗宣讀,並沒有一人提出異議。自己也隻得先留在洛陽,才能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做些什麽。</p>
董太尉不除,天下不會太平。隻是幽州離京師太遠,父親劉虞手中兵馬並不多,想單靠幽州一地不可能成事。劉和深知做決策之事,還是交於父親為好,自己隻需要把這些信息,通過田疇告知父親就好。田疇領命,特意囑咐小公子要懂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不可魯莽行事。他才騎上戰馬,離開府門,趕往北門。</p>
到得北門,田疇就被守將華雄給攔了下來。田疇心知不好,但是他卻不能表現出絲毫驚慌之色。不一會兒李儒便趕了過來,他看到田疇便邀請其一起再去太尉府一敘。田疇心知自己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他把心一橫,便陪同李儒一起再次來到董卓的府邸。</p>
大廳之中端坐的董卓看到田疇後,麵沉似水的說道:“田事從,你因何要神色匆匆,著急忙慌的離開洛陽啊?難道你也要學習那士人,反對我董仲穎輔佐小皇帝劉徹嗎?”</p>
田疇趕忙跪倒在地說道:“啟稟太尉,田疇隻是奉命護送公子劉和來到京師。現在公子</p>
</p>
已經入朝為官了,小人的任務已經完成,自然要回歸幽州薊城,跟隨在我家主公身邊了。”</p>
董卓說道:“田事從,你說你是要回歸幽州,對我沒有意見是嗎?既然是如此,那麽就讓某家之人,搜身如何?如若沒有任何問題,某家自會在此向田事從賠罪,你看如何啊?”</p>
田疇趕忙說道:“董太尉說笑了,京師重地,董大人嚴加防範是應該了。您若是不信,吾就脫衣,任您檢查好了!身正不怕影子斜,某家保證身上沒有任何東西,自然不怕大人盤查的。”</p>
說著話,田疇便當著眾人之麵,開始脫去了身上所有衣衫。董卓命人取來新衣給他換上,然後又在大廳之上,擺酒設宴,款待田事從。當田疇身上的衣服被全部檢查了一遍後,並沒有發現絲毫問題。哪怕就是這樣,田疇的衣衫,包括馬匹,兵刃都已給他替換一遍。</p>
李儒陪著田疇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那檢查之人進來匯報,告知李儒並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就這樣李儒又替董太尉招攬田疇,希望他能夠同意,跟隨董卓留在京城,但是田疇堅辭不允。最後董太尉又命人給田疇換了馬匹兵刃,包括金銀都是重新賞賜的。田疇這才又上重新上了駿馬,由李儒送出北門。</p>
不管是劉和還是田疇,都擔心留下信箋會被有心人惦記。因此此次離京,田疇根本什麽東西都沒有攜帶。這些內容他早已全部記在腦海之中,所以出城之時,任憑董卓的人馬檢驗,也不可能出現問題的。</p>
田疇離開洛陽,一路之上,他真的是曉行夜宿,風餐渴飲,馬不停蹄的連續跑了十幾天。終於在十月初,田疇就已趕回了幽州。一路之上,田疇見到的州府,都開始招兵買馬,很明顯各地官員都在蠢蠢欲動,自己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p>
田疇總算在小黃門趕到薊城之前,趕了回來。田疇見到幽州牧劉虞,便把自己在京城的所見所聞,都一一告知了大司馬劉虞。他相信,由自己和公子劉和打探到的消息,對主公的判斷力還是很有幫助的。</p>
當劉虞聽到公子劉和為了讓田疇回來給自己通風報信,他寧肯自己留在京城,陪王伴駕,好麻痹董卓和文武百官。大司馬劉虞的虎目之中,竟然流下了眼淚來。沒辦法,劉和在父親劉虞的羽翼下想成長起來,比平常人更是難上加難。</p>
而在劉和成年之後,這還是他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視線。沒想到劉和一離開自己,就願意以身飼虎,替自己打探洛陽城內的消息。在劉虞眼中,劉和還是那個調皮搗蛋,長不大的孩子一般。可是誰又能想到,他竟會不懼艱險,勇往直前,讓自己時刻立於危險之中。</p>
劉和已經成長為弱冠了,可是他還未曾婚配。都怪自己,那個時候總認為他年紀還小,需要再磨練磨練,才更適合入士為官。可誰成想,劉和第一次離開薊城,便會遇到董卓董太尉。他為了忠君報國,就留在了洛陽之地。</p>
雖然被封為了侍中,在自己眼裏,不管什麽官職,都沒有孩子的安全重要。更何況他還在亂軍之中,隨時都可以會有危險。隻希望這孩子不要一根筋,千萬不要莽撞行事。當聽說包括府邸,和裏麵的管</p>
家仆人都是董卓的手下幫忙找的。劉虞連派人前往洛陽城內,聯絡劉和都不敢了。</p>
誰知道自己派人前往,會讓董卓怎麽想?還不如讓他自己,在京城內磨煉著安全。可憐天下父母心,那董太尉自然知道,有劉和在京中,自己就不敢輕舉妄動。大漢天下共分十三州,自己隻要保證幽州不亂,不派兵攻打京城,基本上董卓就不會對劉和不利。</p>
現如今自己也隻能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想辦法招兵買馬,準備好錢糧,在需要之時,好勤王救駕,救出漢獻帝劉協,和陳留王劉辯。不管他們倆有誰最後繼位登基,自己如果有能力,自然是兩位皇子都要救下來為好。</p>
不管漢靈帝劉宏心儀那位皇子,他們都是漢靈帝的親骨肉。自己如果能救,自然是都要救下為好。可惜兩位皇子都已經喪父又喪母,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開眼,讓自己救下他們二人。</p>
自己和奮武將軍公孫瓚一直都有隔閡,看來借兵前去就皇帝之事,盡量不要和他相商。騎都尉陳勇驍勇善戰,而且據說這段時間發展不錯。看來是需要和他聯絡一下感情了,不為別的,隻為將來解救皇帝陛下,就需要用到一切可用之人。更何況還是陳勇?</p>
劉虞命人前去密雲島請征北將軍陳勇前來薊城一敘,自己手中的兵馬,都是由鮮於輔和鮮於銀統領。自己一直都不注重軍事力量,看來今後還需要讓他們更加努力練兵才是。不管怎麽樣,自己都要多攢些兵馬來,以應付接下來的不時之需。</p>
不為別的,隻為救回自己的孩子劉和,也需要自己再積蓄些兵馬才行。要不然接下來的戰鬥中,自己必定需要出兵出力。現在當務之急的就是,大力發展幽州的生產力。隻有讓幽州境內的百姓們都安居樂業了,自己的幽州才可能擁有更多的人口。</p>
隻有幽州人口多了,才可能召到足夠多的士兵。劉虞召來鮮於輔,讓他中午來到自己府邸。當鮮於輔告知劉虞,自己手中隻有一萬多人。現在自己和鮮於銀整日都在軍中,忙著操練軍馬。</p>
由於有了騎都尉陳勇,鮮於輔總認為,自己隻需要訓練好士卒就好了。因為排兵布陣,征戰廝殺,最好用的還是征北將軍陳勇的士卒。因為這段時間,不管是誰,隻要是從北方來到幽州的,都會向幽州牧劉虞稱喜道賀。說是烏桓三郡人馬,都被陳勇將軍給打服了。</p>
鮮於輔對陳勇印象深刻,這麽淡泊名利的將軍自己還是第一次見到。他處處都以幽州百姓為主,幫助百姓們開荒種地,並且保證他們每個人的收入穩定。</p>
鮮於輔還在席間,特意向大司馬劉虞提起了陳勇將軍。他就是想讓劉虞記住,自己手中還有這麽一批,能征慣戰之輩。沒有打過大戰的士卒,上戰場後肯定不能正確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光這一個戰機的把握,就需要士卒們在一次次的血與火的考驗中,脫穎而出才行。</p>
隻有形成老兵帶新兵,讓自己的軍隊慢慢壯大起來後,才適合與外族作戰。</p>
鮮於輔怎麽也沒有想到,幽州牧劉虞此舉,就是為了讓自己多征兵!他自己大力發展經濟,才可能養得起更多的軍隊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