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寬元最近心情很好,受去年楚寬遠事件的啟發,他開始注意公社的民兵組織,每個公社的民兵受雙重領導,一方麵是武裝部,另一方麵是區委區政府,特別是他這個負責農業的副區長副書記。楚寬遠在區委會上提出整頓社會治安,打擊投機倒把;這個提議躲過了警惕的張智安,在區委會上通過。
按照慣例,這個運動由他來執行,張智安出於謹慎,派區委秘書長丁陽協助他,可丁陽是個辦公室官員,楚寬元很輕鬆的讓他成了殘疾人,耳不聰,眼不明。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動,楚寬元在紅星公社找到突破口,紅星公社的民兵團長的弟弟有不正當男女關係,民兵團長也有多吃多占的問題。楚寬元雷厲風行,堅決將這個民兵團長撤職,隨後又在區委會上以人事錯誤為由,提出撤銷紅星公社書記的職務;張智安這才發覺疏忽了,他極力想保護這個親信,可在楚寬元堅持下,最後也隻能將他另外調一個地方。
經過這一次,張智安發現他對澱海區的掌控力下降了,楚寬元威信大漲。楚寬元又趁勢提出在全區全麵落實《農業六十條》。這個《農業六十條》在去年上半年就由中央發布了。
這個六十條,是中央總結了過去幾年的經驗教訓,對農村工作進行調整的結果。在這個指示中,中央決定全麵撤銷大食堂,全麵停止一平二調,全麵停止共產風,允許社員發展副業,允許社員報留部分自留地,堅決執行以生產隊為核算方式,恢複農村集市,允許社員在集市上出賣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產品。
這個指示出來大半年了,可無論澱海區還是大興通縣,都沒有執行,隻是停止了一平二調共產風。對於是否落實六十條,區裏爭論很大,楚寬元力主全麵落實,從大躍進上退回去,將自留地重新分給社員,允許社員發展家庭副業。
但張智安不同意,張智安認為這樣退得太多,自留地是資產階級產物,而且自留地容易鼓勵投機倒把,農村大集也不能放任,必須進行監管,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的產品必須由農業物質站收購。
倆人在區委會上產生激烈爭論,區委委員們都不敢作聲,這是這幾年來,澱海區區委會上產生的最大分歧,楚寬元在公開挑戰張智安的權威。
爭執不下,張智安便強行要求進行表決,楚寬元慘敗,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人全支持張智安,可楚寬元卻沒有絲毫失敗感。
楚寬元早就從他嶽父那知道了,中央對這幾年大躍進的分歧越來越大,最高領袖已經壓不住了。就在他失敗不久,計委統計,按照年初製定的計劃,全國各地上交中央的糧食隻完成了20%,燕京、津城、申城糧食全麵告急,燕京申城分別隻有幾天的糧食儲量,眼瞅著這些大城市便要斷炊了。
中央緊急向各地求援,可各地都無法,最後隻有四川省委書記拍胸脯,從四川調來大批糧食,才保證了燕京的糧食供應。
鑒於這一年的困難,為了製定明年的糧食征購計劃,中央召集各中央局書記在燕京開會,在這個會上提出明年的糧食征購目標為850億,比今年的任務還高150億,這個計劃一提出,各中央分局書記都不敢答應,他們也不敢輕易答應,他們在這裏答應了,下去那些縣委書記們也要和他們講價錢。
於是中央決定在今年初,將全國所有縣委書記和重要工業企業黨委書記全部召集到燕京開會,這個會議的規模前所未見,光人數粗粗一算便超過七千人。
夏燕的父親和母親是這個時代比較典型的老少配,她父親叫夏正覺,老頭子今年已經快五十了,她的繼母姓鄭,是申城的一個資本家的女兒,今年才三十多歲,抗戰勝利前到蘇北根據地,46年與夏父結婚,婚後生養了三個孩子,大兒子夏攸今年已經念初中一年級,小兒子夏宜今年念小學四年級,小女兒夏柳才七歲,剛剛上小學一年級。
申城的姑娘是出了名的洋氣,夏母看上去也很年青,腰肢依舊苗條柔軟,沒有北方婦女生育後常見的那種臃腫,夏母看上去要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七八歲。
夏燕不喜歡這個繼母,當初要是她在父親身邊,就堅決不會同意父親的這門婚事。
可在楚寬元看來,夏燕的繼母對她其實不錯,對他們的幾個孩子也挺好,每次到家都忙著招呼他們,就算現在這種食品緊張時期,也盡量張羅,讓他們在家吃得好些。
可楚寬元自己知道,夏家其實也很困難,夏家人口多,兩個小舅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裏糧食根本不夠吃,夏家其實也一樣,每過一段時間便上飯店去吃一次,吃的全是夏母的嫁妝。
“別鬧騰,跟舅舅好好玩。”夏燕衝楚誠誌叫到,夏燕雖然不喜歡夏母,可對這幾個弟弟妹妹還是挺喜歡的。
幾個孩子一聚到一起,整個房間頓時變小了,楚誠誌與夏家兩個兒子相差不大,特別是小舅舅夏宜比他還小一歲,這夏宜也是個好強的主,經常與楚誠誌嗆起來。
楚誠誌看著屋裏的大人,眼珠子轉了轉便在夏宜耳邊嘀咕幾句,夏宜聽後便告訴在廚房忙的夏母,然後轉身便拉著楚誠誌出去玩去了,楚箐和夏柳玩了會也跑出去了。
小誠意到家後便在身邊玩,夏燕看了看便問夏攸呢,夏父說在學校複習準備期末考試,夏攸成績非常好,考進了市屬重點中學101中,學習特別緊張。
“聽說張智安還壓著六十條不讓執行?”
說了幾句後,夏父便問起楚寬元來,楚寬元點點頭,夏燕冷笑兩聲:“我早就提醒過他,這張智安沒安好心,他呢,還傻不傻的湊上去,非要去當這替罪羊。”
夏父看了夏燕一眼微微搖頭,心中頗不以為然,可他不好說夏燕什麽,這孩子幾歲便隨母親坐牢,母親被敵人殺害後便在社會上流浪,組織上好不容易找到她,他總覺著虧欠了她很多。
“不能這樣看,”夏父委婉的說:“寬元這樣作也沒有啥錯,事情總得有人去幹,忍辱負重也要很大勇氣。”
夏燕一撇嘴,正要反駁,夏父卻沒給她機會,用眼光攔住她,依舊繼續說:“不過,這次張智安想錯了,這次大會分歧依舊很大,基層意見非常大,你們知道安徽和四川意見尤其大,安徽的曾書記中央要不保他,他這次就過不去,撤職恐怕是輕的。”
“真有這麽嚴重?”夏燕還有些驚訝,夏父點點頭,楚寬元皺起眉頭,據他所知,各地基層的意見都非常大,可以說是怨聲載道,中央已經察覺了,最高領袖說這是個出氣會,用他特有的幽默評說,“白天出氣,晚上看戲,兩幹一稀,皆大歡喜”。
可真能皆大歡喜嗎?
見楚明秋沒有著急提問,夏父欣賞的點點頭:“小燕,去廚房幫你媽媽做飯,她知道你們今天要回來,一大早便去排隊買菜,你去幫幫她的忙。”
夏燕聞言有些不高興,可還是過去了,到了廚房門口卻豎起耳朵聽他們在客廳的談話。
見夏燕走了,夏父才壓低聲音說:“這次會議上,很多代表對m主席有意見,尤其是燕京甄書記。”
楚寬元聞言大為震驚,猶如晴空霹靂,震得他全身發麻,腦子裏一遍空白。
對這次會議的內容,楚寬元也從老領導那了解了些,可老領導政治經驗豐富,那些該說,那些不該說,拿捏得極好。他知道會上意見分歧很大,可沒有想到居然會這樣大,甄書記居然將矛頭指向m主席!
他的膽子實在太大!簡直膽大包天!
m主席呢?59年的廬山會議難道又要重演?楚寬元心裏打個寒戰。
“這次會議上,基層幹部牢騷極大,公社幹部歡迎農業六十條,可企業領導卻對工業七十條的意見很大。寬元,你以前幹過工業,你有什麽看法?”
夏父是會議的參加者,這個會議本來就是因計委召開的,他雖然是負責工業計劃的司長,可也被要求參加會議,原因是這下麵基層對去年頒布的工業七十條的意見也很大。
大躍進到現在,無論農業還是工業生產都出現嚴重問題,出去年初雖然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農業戰線問題嚴重,中央迅速推出農業六十條。
可工業方麵的問題同樣嚴重,各種指標幾乎全部完不成,產量下滑,質量下降,生產管理一遍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還是沒有削減工業產量,特別是鋼鐵產量,依舊要力保1800萬噸鋼,可到下半年,1800萬噸鋼實在完不成,無論燃料還是原料都無法保證完成,這才削減計劃,可依舊要求力保1400萬噸,等三季度過後,才發現這個目標依舊完不成,在重新製定計劃時,計委領導人力主退夠,這才決定保850萬噸鋼,比起年初來,僅僅是一個零頭。
全國上下奮鬥三年,卻幾乎又回到原處,全黨上下的沮喪可想而知,全黨都在反思,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中央雖然沒有承認,可大躍進失敗已成定局,三麵紅旗要重新討論的論調在黨內悄悄蔓延。
按照慣例,這個運動由他來執行,張智安出於謹慎,派區委秘書長丁陽協助他,可丁陽是個辦公室官員,楚寬元很輕鬆的讓他成了殘疾人,耳不聰,眼不明。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動,楚寬元在紅星公社找到突破口,紅星公社的民兵團長的弟弟有不正當男女關係,民兵團長也有多吃多占的問題。楚寬元雷厲風行,堅決將這個民兵團長撤職,隨後又在區委會上以人事錯誤為由,提出撤銷紅星公社書記的職務;張智安這才發覺疏忽了,他極力想保護這個親信,可在楚寬元堅持下,最後也隻能將他另外調一個地方。
經過這一次,張智安發現他對澱海區的掌控力下降了,楚寬元威信大漲。楚寬元又趁勢提出在全區全麵落實《農業六十條》。這個《農業六十條》在去年上半年就由中央發布了。
這個六十條,是中央總結了過去幾年的經驗教訓,對農村工作進行調整的結果。在這個指示中,中央決定全麵撤銷大食堂,全麵停止一平二調,全麵停止共產風,允許社員發展副業,允許社員報留部分自留地,堅決執行以生產隊為核算方式,恢複農村集市,允許社員在集市上出賣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產品。
這個指示出來大半年了,可無論澱海區還是大興通縣,都沒有執行,隻是停止了一平二調共產風。對於是否落實六十條,區裏爭論很大,楚寬元力主全麵落實,從大躍進上退回去,將自留地重新分給社員,允許社員發展家庭副業。
但張智安不同意,張智安認為這樣退得太多,自留地是資產階級產物,而且自留地容易鼓勵投機倒把,農村大集也不能放任,必須進行監管,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的產品必須由農業物質站收購。
倆人在區委會上產生激烈爭論,區委委員們都不敢作聲,這是這幾年來,澱海區區委會上產生的最大分歧,楚寬元在公開挑戰張智安的權威。
爭執不下,張智安便強行要求進行表決,楚寬元慘敗,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人全支持張智安,可楚寬元卻沒有絲毫失敗感。
楚寬元早就從他嶽父那知道了,中央對這幾年大躍進的分歧越來越大,最高領袖已經壓不住了。就在他失敗不久,計委統計,按照年初製定的計劃,全國各地上交中央的糧食隻完成了20%,燕京、津城、申城糧食全麵告急,燕京申城分別隻有幾天的糧食儲量,眼瞅著這些大城市便要斷炊了。
中央緊急向各地求援,可各地都無法,最後隻有四川省委書記拍胸脯,從四川調來大批糧食,才保證了燕京的糧食供應。
鑒於這一年的困難,為了製定明年的糧食征購計劃,中央召集各中央局書記在燕京開會,在這個會上提出明年的糧食征購目標為850億,比今年的任務還高150億,這個計劃一提出,各中央分局書記都不敢答應,他們也不敢輕易答應,他們在這裏答應了,下去那些縣委書記們也要和他們講價錢。
於是中央決定在今年初,將全國所有縣委書記和重要工業企業黨委書記全部召集到燕京開會,這個會議的規模前所未見,光人數粗粗一算便超過七千人。
夏燕的父親和母親是這個時代比較典型的老少配,她父親叫夏正覺,老頭子今年已經快五十了,她的繼母姓鄭,是申城的一個資本家的女兒,今年才三十多歲,抗戰勝利前到蘇北根據地,46年與夏父結婚,婚後生養了三個孩子,大兒子夏攸今年已經念初中一年級,小兒子夏宜今年念小學四年級,小女兒夏柳才七歲,剛剛上小學一年級。
申城的姑娘是出了名的洋氣,夏母看上去也很年青,腰肢依舊苗條柔軟,沒有北方婦女生育後常見的那種臃腫,夏母看上去要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七八歲。
夏燕不喜歡這個繼母,當初要是她在父親身邊,就堅決不會同意父親的這門婚事。
可在楚寬元看來,夏燕的繼母對她其實不錯,對他們的幾個孩子也挺好,每次到家都忙著招呼他們,就算現在這種食品緊張時期,也盡量張羅,讓他們在家吃得好些。
可楚寬元自己知道,夏家其實也很困難,夏家人口多,兩個小舅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裏糧食根本不夠吃,夏家其實也一樣,每過一段時間便上飯店去吃一次,吃的全是夏母的嫁妝。
“別鬧騰,跟舅舅好好玩。”夏燕衝楚誠誌叫到,夏燕雖然不喜歡夏母,可對這幾個弟弟妹妹還是挺喜歡的。
幾個孩子一聚到一起,整個房間頓時變小了,楚誠誌與夏家兩個兒子相差不大,特別是小舅舅夏宜比他還小一歲,這夏宜也是個好強的主,經常與楚誠誌嗆起來。
楚誠誌看著屋裏的大人,眼珠子轉了轉便在夏宜耳邊嘀咕幾句,夏宜聽後便告訴在廚房忙的夏母,然後轉身便拉著楚誠誌出去玩去了,楚箐和夏柳玩了會也跑出去了。
小誠意到家後便在身邊玩,夏燕看了看便問夏攸呢,夏父說在學校複習準備期末考試,夏攸成績非常好,考進了市屬重點中學101中,學習特別緊張。
“聽說張智安還壓著六十條不讓執行?”
說了幾句後,夏父便問起楚寬元來,楚寬元點點頭,夏燕冷笑兩聲:“我早就提醒過他,這張智安沒安好心,他呢,還傻不傻的湊上去,非要去當這替罪羊。”
夏父看了夏燕一眼微微搖頭,心中頗不以為然,可他不好說夏燕什麽,這孩子幾歲便隨母親坐牢,母親被敵人殺害後便在社會上流浪,組織上好不容易找到她,他總覺著虧欠了她很多。
“不能這樣看,”夏父委婉的說:“寬元這樣作也沒有啥錯,事情總得有人去幹,忍辱負重也要很大勇氣。”
夏燕一撇嘴,正要反駁,夏父卻沒給她機會,用眼光攔住她,依舊繼續說:“不過,這次張智安想錯了,這次大會分歧依舊很大,基層意見非常大,你們知道安徽和四川意見尤其大,安徽的曾書記中央要不保他,他這次就過不去,撤職恐怕是輕的。”
“真有這麽嚴重?”夏燕還有些驚訝,夏父點點頭,楚寬元皺起眉頭,據他所知,各地基層的意見都非常大,可以說是怨聲載道,中央已經察覺了,最高領袖說這是個出氣會,用他特有的幽默評說,“白天出氣,晚上看戲,兩幹一稀,皆大歡喜”。
可真能皆大歡喜嗎?
見楚明秋沒有著急提問,夏父欣賞的點點頭:“小燕,去廚房幫你媽媽做飯,她知道你們今天要回來,一大早便去排隊買菜,你去幫幫她的忙。”
夏燕聞言有些不高興,可還是過去了,到了廚房門口卻豎起耳朵聽他們在客廳的談話。
見夏燕走了,夏父才壓低聲音說:“這次會議上,很多代表對m主席有意見,尤其是燕京甄書記。”
楚寬元聞言大為震驚,猶如晴空霹靂,震得他全身發麻,腦子裏一遍空白。
對這次會議的內容,楚寬元也從老領導那了解了些,可老領導政治經驗豐富,那些該說,那些不該說,拿捏得極好。他知道會上意見分歧很大,可沒有想到居然會這樣大,甄書記居然將矛頭指向m主席!
他的膽子實在太大!簡直膽大包天!
m主席呢?59年的廬山會議難道又要重演?楚寬元心裏打個寒戰。
“這次會議上,基層幹部牢騷極大,公社幹部歡迎農業六十條,可企業領導卻對工業七十條的意見很大。寬元,你以前幹過工業,你有什麽看法?”
夏父是會議的參加者,這個會議本來就是因計委召開的,他雖然是負責工業計劃的司長,可也被要求參加會議,原因是這下麵基層對去年頒布的工業七十條的意見也很大。
大躍進到現在,無論農業還是工業生產都出現嚴重問題,出去年初雖然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農業戰線問題嚴重,中央迅速推出農業六十條。
可工業方麵的問題同樣嚴重,各種指標幾乎全部完不成,產量下滑,質量下降,生產管理一遍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還是沒有削減工業產量,特別是鋼鐵產量,依舊要力保1800萬噸鋼,可到下半年,1800萬噸鋼實在完不成,無論燃料還是原料都無法保證完成,這才削減計劃,可依舊要求力保1400萬噸,等三季度過後,才發現這個目標依舊完不成,在重新製定計劃時,計委領導人力主退夠,這才決定保850萬噸鋼,比起年初來,僅僅是一個零頭。
全國上下奮鬥三年,卻幾乎又回到原處,全黨上下的沮喪可想而知,全黨都在反思,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中央雖然沒有承認,可大躍進失敗已成定局,三麵紅旗要重新討論的論調在黨內悄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