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朱洪有些鬱悶的是國慶之後楚明秋到校的時間忽然少了,連續幾天請假,剛來沒兩天,又開始請假,座位上總是空空的,這讓他很是鬱悶,隻能暫時先將注意力放在王建勳身上。
與朱洪同樣鬱悶的還有班主任宋老師,楚明秋忽然變成了病號,每周都要請三四天的假,如果說開始還沒注意,一個月下來,居然收到四張假條,每張都是三四天,什麽毛病都有,從最初的感冒,到後麵的頭疼胃疼,什麽毛病都有。
如果說開始她還沒注意,幾次以後,她便注意了,到月底時,抽屜裏居然有四張假條,每張假條都是三四天,假條上看不出絲毫毛病,絕對正常,那筆跡那印章,都是真的,沒有絲毫問題。可問題是,楚明秋怎麽看怎麽不像病號。
就在宋老師準備著手解決楚明秋的病假問題時,政治任務忽然加重,中國政府宣布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學校的學生們群情激昂,校園各個角落議論紛紛,每天校廣播的大喇叭下聚集了成群的學生,凝神聽著前線傳來的最新戰報。
短短八天的戰鬥中,中**隊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全麵擊潰印度軍隊,收複了全部失地,軍隊前出到傳統邊界線的北線。這場勝利讓全國人民精神一振,校園裏的學生更是興高采烈。
宋老師抓住機會,趁機組織了兩次政治討論,在會上點名讓楚明秋發言,楚明秋的發言讓她很滿意,可讓宋老師有些納悶的是,楚明秋的神情看上去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興奮。
戰爭很快停下來,學生們的情緒也漸漸平靜,十一月初,楚明秋再次請病假,到辦公室交病假條時,宋老師注意觀察了下他的麵色,他的麵色紅潤,比絕大多數同學都要好。
“身體好了嗎?”宋老師邊打量邊說,楚明秋有些羞澀的點點頭:“其實也沒多大毛病,養兩天就好了,謝謝老師關心。”
宋老師不動聲色的看著他,楚明秋神情自若,將前世表演課上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宋老師沒有看出什麽來,點點頭讓他回去。
“這同學最近怎麽老是請假?”教生物的韋老師說:“最近幾個星期都沒看到他。”
宋老師想起來了,楚明秋請假多半是在後半周,這生物課一周兩節,都在後半周,難怪韋老師這樣說。
“我看他不像生病的樣子,該不是偷他父親的印章吧?”教俄語的張老師說,宋老師問:“他學習上能跟上嗎?”
張老師想了下搖頭說:“開始還行,不過這段時間請假太多,看半期考試吧。”
每學期十一月中旬都要半期考試,也就是再過一周便要半期考試,楚明秋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入校,這還沒算文藝加分,進校兩個月了,文藝才能沒表現多少,隻是在作黑板報時有所表現,其他沒有任何表現,倒是一首歌惹出了麻煩,現在對《滄海一聲笑》的批判更猛烈了,原因是有幾封讀者來信支持這首歌,這又引起了更大的批判。
宋老師也有子女,家裏分作兩派,孩子們喜歡這首歌,她和她愛人則認為這首歌有問題,有思想問題,看上去豪邁,實際頹廢。
不過,宋老師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在班上討論過這歌,可高中年級有兩個班便討論過,學生中的分歧就如同她家一樣,支持反對的都有,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
宋老師對比了幾張請假條,感覺張老師說得有道理,很有可能是偷他父母的印章蓋的,所以她決定找楚明秋談談。楚明秋堅決否認是偷父母印章,而且挑戰似的告訴她,如果她對請假條有疑問,以後可以由父母親筆簽字,宋老師本就想如此,立刻答應下來。
讓宋老師意外的是,第二天楚明秋便沒來,這次一請假便請到期中考試前夕才來,交上來的請假條居然是六爺親筆寫的,毛筆字剛勁有力,可她看著卻象是在嘲諷。
宋老師不動聲色,她現在還看不懂這學生,所以她暫時沒有采取行動,期中考試很快結束,成績也很快出來,讓她非常驚訝的是,缺課最多的楚明秋,居然全部都是五分,代數語文俄語曆史生物政治地理,全科五分,位列全年級第一。
經過這次考試,各科老師對楚明秋的觀感居然大變,曆史老師覺著改楚明秋的曆史試卷,特別是論述題,就像讀一篇史學考證;而自從楚明秋交了一篇作文後,語文老師便喜歡上他的作文,他的作文一直被當作範文,這次期中考試語文老師居然給他的作文都打了滿分。讓宋老師更加不解的是,居然連政治老師都在說他好。
宋老師是專職班主任,這專職班主任便是不擔任授課老師,隻擔任班主任,這樣班主任可以將全副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思想。
“我聽說姚小桃小學和他一個班,宋老師你可以找她打聽下,以前他是不是也經常生病。”
“宋老師,我看,你可以去他家家訪一次,就選他請假的時間。”
宋老師覺著這兩個建議很好,小學更注重家庭教育,所以小學老師經常都要家訪,但中學老師家訪比較少,更多的是在學校引導,特別是九中,這學校的大部分人都住校,老師可以很容易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再說了,好些同學的父母都是高級幹部,平時都很忙,老師上門家訪很可能幹擾他們的工作,不過,楚明秋不在此列。
宋老師先找監工了解楚明秋在小學的情況,監工反映的情況讓她大吃一驚。
“楚明秋很少上課,林老師和趙老師都不管,他在班上是有特權的,可以來可以不來,老師也不問,不過他的成績很好,小學六年,一直是全年級第一。”
監工心情有些複雜,她既不想說楚明秋的壞話,也不想欺騙老師,於是她耍了個小心眼隻說成績,不說其他。
“他的畫做得很好,設計的黑板報全校都有名,我們班作黑板報都是他畫圖,嗯,他還參加過市裏舉辦的繪畫比賽,得過特等獎。”
“那你覺著他有那些缺點呢?”宋老師溫和的看著監工,監工心一顫,這正是她想避免的,可老師這一問便把她逼到角落上了。
監工想了下說:“他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就說參加繪畫比賽吧,還是趙老師勸了幾次,他才勉強參加的;他跑步很快,可他從來不參加運動會,我曾經動員他參加運動會,可他堅決不同意;另外,他的文藝才能很高,會彈琴會唱歌會跳舞,可他從來不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還有,..,他家很有錢,出手很闊綽,同學有什麽難處,找他,準沒錯,可另一方麵我也覺著他挺蠻橫的,他要不高興了,啥事都敢作,反正,我覺著他挺奇怪的。”
監工說著說著感到自己都不好自圓其說,這楚明秋身上到處都是矛盾,你說他橫吧,他從來沒在學校欺負過同學,除了小強那次,沒聽過他欺負過誰;你說他資產階級思想吧,他和學校一些最窮的同學關係卻是最好;你說他不關心集體吧,班上同學誰找他,他都幫忙,可惜的是,他在學校的時間太少。
監工最讓宋老師震驚的消息是楚明秋的小學老師居然給了他特權,他可以想來便來,不想來便不來,參加繪畫大賽還得老師再三動員。
結合平時的印象,宋老師給楚明秋打上個標簽,驕傲。這學生不像他平時表現出的那樣溫和,內心是非常驕傲的。
果然,新年以前,楚明秋又沒來,宋老師決定到楚家作次家訪,楚明秋缺課已經太多了,九月一日開學到現在,他在學校的時間還不到一半,而且有越來越短的趨勢。
宋老師在第二天下午便到楚家來了,門口沒有人,宋老師進院子時,沒有遇見任何人,院子裏靜悄悄的,在百草園時,她停下腳步,看著院子裏的小麥,小麥被今冬的第一場雪給覆蓋了,可鑽出白雪的秧苗卻顯得如此茁壯。
“你是誰?”
一個稚嫩的聲音將宋老師叫醒,她扭頭看卻是個小孩,小孩年齡不大,看上去也就五六歲,頭上帶著手工作的棉帽,遮住了他的額頭,身上穿著件綢緞麵料的棉衣,手裏拿著個風車,小孩正歪著腦袋好奇的看著她。
“小朋友,你知道楚明秋住那嗎?”
小孩點點頭:“知道,你是誰啊,我怎麽沒見過你?”
“我是他老師,你知道他住那嗎?”宋老師含笑問道。
小孩眼珠一轉露出笑容:“我知道,我帶你去!”
說著小孩轉身蹦蹦跳跳的朝旁邊的院子去了,宋老師跟在後麵,走進旁邊的小院。這小院顯然要比外麵精致了些許,沒有什麽小麥蔬菜,花圃歸置得漂漂亮亮,院腳處的兩株梅樹正含苞待放。
不過,這院子同樣靜悄悄的,廂房恍惚動靜,宋老師看了看卻沒看見人,正屋的門開著,一道窗簾遮住了屋裏的情況。
與朱洪同樣鬱悶的還有班主任宋老師,楚明秋忽然變成了病號,每周都要請三四天的假,如果說開始還沒注意,一個月下來,居然收到四張假條,每張都是三四天,什麽毛病都有,從最初的感冒,到後麵的頭疼胃疼,什麽毛病都有。
如果說開始她還沒注意,幾次以後,她便注意了,到月底時,抽屜裏居然有四張假條,每張假條都是三四天,假條上看不出絲毫毛病,絕對正常,那筆跡那印章,都是真的,沒有絲毫問題。可問題是,楚明秋怎麽看怎麽不像病號。
就在宋老師準備著手解決楚明秋的病假問題時,政治任務忽然加重,中國政府宣布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學校的學生們群情激昂,校園各個角落議論紛紛,每天校廣播的大喇叭下聚集了成群的學生,凝神聽著前線傳來的最新戰報。
短短八天的戰鬥中,中**隊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全麵擊潰印度軍隊,收複了全部失地,軍隊前出到傳統邊界線的北線。這場勝利讓全國人民精神一振,校園裏的學生更是興高采烈。
宋老師抓住機會,趁機組織了兩次政治討論,在會上點名讓楚明秋發言,楚明秋的發言讓她很滿意,可讓宋老師有些納悶的是,楚明秋的神情看上去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興奮。
戰爭很快停下來,學生們的情緒也漸漸平靜,十一月初,楚明秋再次請病假,到辦公室交病假條時,宋老師注意觀察了下他的麵色,他的麵色紅潤,比絕大多數同學都要好。
“身體好了嗎?”宋老師邊打量邊說,楚明秋有些羞澀的點點頭:“其實也沒多大毛病,養兩天就好了,謝謝老師關心。”
宋老師不動聲色的看著他,楚明秋神情自若,將前世表演課上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宋老師沒有看出什麽來,點點頭讓他回去。
“這同學最近怎麽老是請假?”教生物的韋老師說:“最近幾個星期都沒看到他。”
宋老師想起來了,楚明秋請假多半是在後半周,這生物課一周兩節,都在後半周,難怪韋老師這樣說。
“我看他不像生病的樣子,該不是偷他父親的印章吧?”教俄語的張老師說,宋老師問:“他學習上能跟上嗎?”
張老師想了下搖頭說:“開始還行,不過這段時間請假太多,看半期考試吧。”
每學期十一月中旬都要半期考試,也就是再過一周便要半期考試,楚明秋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入校,這還沒算文藝加分,進校兩個月了,文藝才能沒表現多少,隻是在作黑板報時有所表現,其他沒有任何表現,倒是一首歌惹出了麻煩,現在對《滄海一聲笑》的批判更猛烈了,原因是有幾封讀者來信支持這首歌,這又引起了更大的批判。
宋老師也有子女,家裏分作兩派,孩子們喜歡這首歌,她和她愛人則認為這首歌有問題,有思想問題,看上去豪邁,實際頹廢。
不過,宋老師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在班上討論過這歌,可高中年級有兩個班便討論過,學生中的分歧就如同她家一樣,支持反對的都有,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
宋老師對比了幾張請假條,感覺張老師說得有道理,很有可能是偷他父母的印章蓋的,所以她決定找楚明秋談談。楚明秋堅決否認是偷父母印章,而且挑戰似的告訴她,如果她對請假條有疑問,以後可以由父母親筆簽字,宋老師本就想如此,立刻答應下來。
讓宋老師意外的是,第二天楚明秋便沒來,這次一請假便請到期中考試前夕才來,交上來的請假條居然是六爺親筆寫的,毛筆字剛勁有力,可她看著卻象是在嘲諷。
宋老師不動聲色,她現在還看不懂這學生,所以她暫時沒有采取行動,期中考試很快結束,成績也很快出來,讓她非常驚訝的是,缺課最多的楚明秋,居然全部都是五分,代數語文俄語曆史生物政治地理,全科五分,位列全年級第一。
經過這次考試,各科老師對楚明秋的觀感居然大變,曆史老師覺著改楚明秋的曆史試卷,特別是論述題,就像讀一篇史學考證;而自從楚明秋交了一篇作文後,語文老師便喜歡上他的作文,他的作文一直被當作範文,這次期中考試語文老師居然給他的作文都打了滿分。讓宋老師更加不解的是,居然連政治老師都在說他好。
宋老師是專職班主任,這專職班主任便是不擔任授課老師,隻擔任班主任,這樣班主任可以將全副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思想。
“我聽說姚小桃小學和他一個班,宋老師你可以找她打聽下,以前他是不是也經常生病。”
“宋老師,我看,你可以去他家家訪一次,就選他請假的時間。”
宋老師覺著這兩個建議很好,小學更注重家庭教育,所以小學老師經常都要家訪,但中學老師家訪比較少,更多的是在學校引導,特別是九中,這學校的大部分人都住校,老師可以很容易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再說了,好些同學的父母都是高級幹部,平時都很忙,老師上門家訪很可能幹擾他們的工作,不過,楚明秋不在此列。
宋老師先找監工了解楚明秋在小學的情況,監工反映的情況讓她大吃一驚。
“楚明秋很少上課,林老師和趙老師都不管,他在班上是有特權的,可以來可以不來,老師也不問,不過他的成績很好,小學六年,一直是全年級第一。”
監工心情有些複雜,她既不想說楚明秋的壞話,也不想欺騙老師,於是她耍了個小心眼隻說成績,不說其他。
“他的畫做得很好,設計的黑板報全校都有名,我們班作黑板報都是他畫圖,嗯,他還參加過市裏舉辦的繪畫比賽,得過特等獎。”
“那你覺著他有那些缺點呢?”宋老師溫和的看著監工,監工心一顫,這正是她想避免的,可老師這一問便把她逼到角落上了。
監工想了下說:“他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就說參加繪畫比賽吧,還是趙老師勸了幾次,他才勉強參加的;他跑步很快,可他從來不參加運動會,我曾經動員他參加運動會,可他堅決不同意;另外,他的文藝才能很高,會彈琴會唱歌會跳舞,可他從來不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還有,..,他家很有錢,出手很闊綽,同學有什麽難處,找他,準沒錯,可另一方麵我也覺著他挺蠻橫的,他要不高興了,啥事都敢作,反正,我覺著他挺奇怪的。”
監工說著說著感到自己都不好自圓其說,這楚明秋身上到處都是矛盾,你說他橫吧,他從來沒在學校欺負過同學,除了小強那次,沒聽過他欺負過誰;你說他資產階級思想吧,他和學校一些最窮的同學關係卻是最好;你說他不關心集體吧,班上同學誰找他,他都幫忙,可惜的是,他在學校的時間太少。
監工最讓宋老師震驚的消息是楚明秋的小學老師居然給了他特權,他可以想來便來,不想來便不來,參加繪畫大賽還得老師再三動員。
結合平時的印象,宋老師給楚明秋打上個標簽,驕傲。這學生不像他平時表現出的那樣溫和,內心是非常驕傲的。
果然,新年以前,楚明秋又沒來,宋老師決定到楚家作次家訪,楚明秋缺課已經太多了,九月一日開學到現在,他在學校的時間還不到一半,而且有越來越短的趨勢。
宋老師在第二天下午便到楚家來了,門口沒有人,宋老師進院子時,沒有遇見任何人,院子裏靜悄悄的,在百草園時,她停下腳步,看著院子裏的小麥,小麥被今冬的第一場雪給覆蓋了,可鑽出白雪的秧苗卻顯得如此茁壯。
“你是誰?”
一個稚嫩的聲音將宋老師叫醒,她扭頭看卻是個小孩,小孩年齡不大,看上去也就五六歲,頭上帶著手工作的棉帽,遮住了他的額頭,身上穿著件綢緞麵料的棉衣,手裏拿著個風車,小孩正歪著腦袋好奇的看著她。
“小朋友,你知道楚明秋住那嗎?”
小孩點點頭:“知道,你是誰啊,我怎麽沒見過你?”
“我是他老師,你知道他住那嗎?”宋老師含笑問道。
小孩眼珠一轉露出笑容:“我知道,我帶你去!”
說著小孩轉身蹦蹦跳跳的朝旁邊的院子去了,宋老師跟在後麵,走進旁邊的小院。這小院顯然要比外麵精致了些許,沒有什麽小麥蔬菜,花圃歸置得漂漂亮亮,院腳處的兩株梅樹正含苞待放。
不過,這院子同樣靜悄悄的,廂房恍惚動靜,宋老師看了看卻沒看見人,正屋的門開著,一道窗簾遮住了屋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