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會陪我喝兩杯,”包德茂說:“我退休申請大約在三月可以批下來,以後,什麽事都與我無關了,退休後,我要到武漢去住幾天,等過了風平浪靜了再回來,你要小心謹慎,別再那麽衝動。”
楚明秋點點頭,沒有說話,他明白包德茂的意思,此去武漢有兩個目的,一是避開風頭,燕京很快便有一場大地震,待在這裏,犯不著;其二,老包的兒子在武漢,他想去看看兒子和孫子。
“分析合理,論證稍顯薄弱,結論大膽。”包德茂輕輕的說:“你怎麽想到是太子?”
楚明秋輕輕歎口氣:“康熙對太子的不滿,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千人大會,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康熙先是反右,這個事情在黨內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太子是讚成的,可隨後,康熙豎起三麵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對這三麵紅旗,黨內開始是支持的,可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黨內出現了反對聲音,五九年,康熙收拾了大將軍,可沒有消除反對的聲音,之後召開的七千人大會實際是個否定大躍進的大會,這已經讓康熙非常不滿,可嚴重的經濟困難,讓康熙不得不讓步。
七千人大會後,康熙向太子移交了部分權力,這些權力主要是行政權力,康熙對太子是有防範的,這主要表現在軍權上,康熙從來沒有放棄過軍權。
太子為了緩和自一九五七年的反右以來國內的緊張氣氛,著手對五七年反右和五九年反右傾進行甄別,因此平反了大批右派和右傾分子,康熙始終沒有說話,不過,從這篇文章來看,康熙是有所不滿的,但康熙忍下來了,因為當時需要這樣,太子這樣作不算大錯。
但,四清開始後,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麽,前後兩個十條和一個二十三條,康熙和太子分歧明顯加大。
老師,我最初忽略了這條線索,要不是老師將這些資料匯總在一起,交叉對比,我還錯過了。唉,老師,我的感覺很差,這恐怕是場前所未見的,超過我們以前認知的所有運動的一場大運動。
為什麽呢?康熙對他的組織很不滿意,這點從他一再提及,現在最多隻有三分之二的政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的論斷來看,他認為他的黨出了問題,根子在中央,在太子,甚至可能還有宰相,不過,我覺著他需要宰相的穩重,所以,宰相可能不會有事,但可能要受到點敲打。”
包德茂默默的聽著,楚明秋說完之後,他在心裏默默盤算著,這些年,無休止的政治運動讓他感到疲憊,他看到了燕京政局的危機,所以他才毅然決定退休,可楚明秋卻判斷,他聽出來,這是一場席卷全國的大亂,如果是這樣,那退休更是勢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躲開官場,躲過是非。
包德茂再次重新梳理了一遍楚明秋的判斷,可越梳理越覺著這個判斷有道理,如果康熙針對的甄書記,他隻需要和太子宰相聯手,甚至不需要他們,就可以輕鬆搞定,根本犯不著這樣迂回,甚至可以說是躲躲藏藏,就像五九年的廬山會議那樣。
不,不隻是燕京市委,應該是更高一層,很有可能是針對太子的。包德茂輕輕籲口氣:“你畢業了,我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今後的路就靠你自己了。”
“別,老師,您可不能這樣殘忍,”楚明秋笑嘻嘻的過去,蹲在包德茂前麵:“咱還是小羊羔呢,這如狼似虎的,沒有您在後麵撐著,還不得給人生吞活剝了。”
包德茂哈哈一笑,在他腦袋拍了下:“小子,別裝模作樣了,還生吞活剝呢,你不把別人給生吞了,就算他幸運,那姓尚的沒再找你麻煩了。”
楚明秋和尚組長衝突,當天全家人都知道了,嶽秀秀拉下臉哼了聲,吳鋒依舊沉默,穗兒歎著氣,小趙總管在院子裏大罵姓尚的,隻有包德茂,他倒是狠狠罵了楚明秋一頓,把他罵得頭都抬不起來,楚明秋也暗暗後怕,民不與官鬥,更何況,他這資本家的狗崽子,怎麽與人家鬥。
“沒有,對了,君子報仇一年不算晚,老師,我想找個機會把這姓尚的收拾了。”楚明秋若無其事的說,好像伸手便能將這五反工作組組長給收拾了。
包德茂沉默了下才似笑非笑的說:“這手上沾了血,要洗幹淨就不容易了。”
楚明秋沉默下來,包德茂猜到他的打算,但他不讚成。
可包德茂錯了,他忘記了,楚明秋剛才說的,這是一場前所未見的革命,其規模和持續時間,遠遠超過以往的所有運動。
倆人都不再說這事了,楚明秋心裏清楚,以後包德茂不會再每周來給他上課了,現在,他已經在包德茂這裏畢業了,也在吳鋒那畢業了。吳鋒早就不教他任何東西了,隻是讓他自己練,能練出什麽是什麽,他已經將壓箱底的東西都教給他了,至於年悲秋,早就不管他了,連他的習作都拒絕點評,去年,美院組織畫展,年悲秋讓楚明秋畫了兩幅畫拿去參展,這兩幅畫居然賣出去了,價格還不算低,兩幅畫賣了三十塊,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
臨近春節,神仙姐姐也扛著行李回來了,神仙姐姐瘦了,黑了點,手也粗糙了,琴藝大幅度下降,手指明顯沒有那麽靈活了,但對樂曲的理解卻更深了,一曲《悲愴》讓他潸然淚下。
“我得多練練了,要不真廢了。”莊靜怡歎口氣,楚明秋心中哀歎,風暴即將刮起,那裏有平靜的港灣,多練練,不過是夢中的囈語。
“老師,這個假期就住這了,和軍姐作伴吧。”
鄧軍依舊象以前那樣,放假便到楚府來,這是她最後一個學期,下學期寫了畢業論文便畢業了,說來鄧軍這大學上得,整整念了十年,五六年進校,五七當右派,六二年回來,中間整整耽誤了五年,今年終於走到畢業季。
十年大學生涯,特別是最近這三年,跟隨包德茂學習的過程,從她便可以看出,包德茂的厲害。包德茂教了楚明秋知行合一,教給鄧軍的卻是中國古典哲學和西方文學,這讓她脫胎換骨,從裏到外象換了個人。
“方怡有信嗎?她在那邊過得怎樣?”莊靜怡問道,鄧軍在邊上答道:“信上說還行,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安慰我們,她還問你好,哦,去年還寄了些特產過來,不過信很少。”
“能給我看看嗎?”莊靜怡問,這倆人是她的生死之交,除了楚明秋外,是她最親近的人。
“燒了。”楚明秋說,心裏一直在激烈思考,要不要提醒莊靜怡和鄧軍,就在這瞬間,他決定還是提醒她們一下,楚明秋轉身將門關上,然後對莊靜怡和鄧軍說:“老師,軍姐,有些話我想和你們說說。”
看著他鄭重的神情,莊靜怡有點意外,鄧軍則波瀾不驚。這幾天,她已經察覺有點不正常,這幾天,楚明秋整天待在如意樓,不,準確的說,是在如意樓樓上,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時候,半夜還在樓上,也不知道在忙活什麽,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過。
楚明秋猶豫,忽然間,他不知道該怎麽開口,想了想才說:“又要運動了,你們要做好準備。”
莊靜怡搖搖頭苦笑下:“這有什麽,我都是老運動員了,就運動吧,大不了再回農場去。”
楚明秋搖搖頭:“這場運動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中央高層的內部鬥爭,這場運動比五七年還猛烈,你們在學校最好低調再低調,軍姐,要是可能,最好申請提前畢業,回你的原單位,離開燕京這個是非窩;老師,回去學校後,不要再上課了,嗯,最好申請回農場,或請長期病假,反正,以離開學校,讓別人忘記你為目標。”
莊靜怡和鄧軍開始還比較輕鬆,政治運動嘛,從五七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一場接著一場,她們都習慣了,莊靜怡這兩年在農場,幹的也是最苦的活,時不時還要當靶子,鄧軍在學校稍好,隻是很孤單,幾乎沒有學生理會她,上那都是一個人,就算上課,旁邊的座位也永遠是空的。
可漸漸的倆人的神情都嚴肅起來,楚明秋提出的建議居然如此激烈,莊靜怡剛從農場回來,他居然讓她回去,鄧軍則讓她回原來那個勘探隊,還刻意讓別人忘記她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專政的鐵拳那都有,那有什麽世外桃園。”莊靜怡低著頭,看著黑白分明的琴鍵,幽幽的歎道,顯然不讚成他的建議。
“還有,回去清理下,不該有的文字,都燒了,不要集中在一起燒,分批燒,日記要檢查,來往書信全燒了,軍姐,要不你申請回老家工作吧,畢業證以後來拿也可以。”楚明秋沒有解釋,而是進一步建議。
“我怎麽聽著象倉皇敗退似的,”鄧軍麵無表情的開了句玩笑,三人卻誰都沒笑,她皺眉問道:“有這樣嚴重嗎?”
楚明秋鄭重的點點頭:“你們本來就是靶子,慎重點好,不該留的東西,容易引起聯想的東西,該處理的就處理,千萬別心疼。”
莊靜怡輕輕歎口氣,楚明秋這話有點多餘,從五七年後,她便再也沒寫過日記,也再也沒保留過信件,回學校後,平時深居簡出,盡管在身體調養好後,恢複了昔日容顏,可絕沒那個男人敢來追求她,她更加不會主動,現在她已經三十多了,依舊是小姑獨處。
“老師,你的琴譜可得收拾好,最好抄錄一份存在我這。”
莊靜怡沒有說話隻是輕輕點頭,手指強勁的敲擊在琴鍵上,鋼琴發出重重的低沉的聲音。相比較,鄧軍的選擇更多,她是調幹生,是帶職讀書,可以提前離校,回原單位聯係工作,普通學生七月才能拿到分配通知,她則沒有這個問題,六月便能拿到畢業證,返回原單位。
“那,我們給你的東西,你可得收好。”
琴聲中,鄧軍低聲問道,楚明秋點點頭,收集右派回憶錄的工作還在繼續,方怡回到老家後,又說服了幾個當地右派,他們是在蘇北勞教的,方怡將這些全寄到燕京來了,莊靜怡在農場也說服了一些人,他們也寫了,這些人的膽子更大,寫得更加真實,直接點名的知名人物便有二三十個;不過說來也是,這些人能從北大荒回來後,再次被送到農場,都是一些膽大包天的花崗岩腦袋,自然無所顧忌。
楚明秋覺著他能說的都說了,剩下的就隻有聽天由命了,轉眼春節便到了,1966年的春節對普通百姓來說是個歡樂的春節,饑荒的痕跡已經徹底消失,菜籃子更加豐富,政府似乎覺著還不夠,還給每個居民增加了兩斤肉,兩斤蛋,一斤帶魚,還有花生瓜子糖果,各單位的自辦農場也提供了大量食物,這是個物資十分豐富的春節。
但對燕京政界人士來說,特別是敏感的人來說,這是個忐忑不安的春節,但很顯然的是,楚寬元不在這些人中間,這大半年,楚寬元可謂誌得意滿,他成為澱海區的三號人物,新年過後,區裏傳聞丁書記要調走,他會接任區委書記職務。
這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去年十月,市委組織部邵部長已經找他談話了,雖然邵部長沒有說他會接任書記職務,但也很隱晦的暗示,市委將進一步調整澱海區的人事。楚寬元猜測,這是進一步消除張智安的影響,畢竟張智安在澱海區擔任了十多年區委書記和區長,黨政一把抓,區裏很多幹部都是他的親信,丁書記上任後,幾次區委會上,分歧都十分明顯,爭論十分激烈,楚寬元為此暗示丁書記,必須對區裏的人事進行調整,可丁書記覺著張智安剛走,立刻進行這樣的調整,會在區裏造成恐慌,不利工作開展,想再等一段時間。
楚明秋點點頭,沒有說話,他明白包德茂的意思,此去武漢有兩個目的,一是避開風頭,燕京很快便有一場大地震,待在這裏,犯不著;其二,老包的兒子在武漢,他想去看看兒子和孫子。
“分析合理,論證稍顯薄弱,結論大膽。”包德茂輕輕的說:“你怎麽想到是太子?”
楚明秋輕輕歎口氣:“康熙對太子的不滿,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千人大會,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康熙先是反右,這個事情在黨內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太子是讚成的,可隨後,康熙豎起三麵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對這三麵紅旗,黨內開始是支持的,可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黨內出現了反對聲音,五九年,康熙收拾了大將軍,可沒有消除反對的聲音,之後召開的七千人大會實際是個否定大躍進的大會,這已經讓康熙非常不滿,可嚴重的經濟困難,讓康熙不得不讓步。
七千人大會後,康熙向太子移交了部分權力,這些權力主要是行政權力,康熙對太子是有防範的,這主要表現在軍權上,康熙從來沒有放棄過軍權。
太子為了緩和自一九五七年的反右以來國內的緊張氣氛,著手對五七年反右和五九年反右傾進行甄別,因此平反了大批右派和右傾分子,康熙始終沒有說話,不過,從這篇文章來看,康熙是有所不滿的,但康熙忍下來了,因為當時需要這樣,太子這樣作不算大錯。
但,四清開始後,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麽,前後兩個十條和一個二十三條,康熙和太子分歧明顯加大。
老師,我最初忽略了這條線索,要不是老師將這些資料匯總在一起,交叉對比,我還錯過了。唉,老師,我的感覺很差,這恐怕是場前所未見的,超過我們以前認知的所有運動的一場大運動。
為什麽呢?康熙對他的組織很不滿意,這點從他一再提及,現在最多隻有三分之二的政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的論斷來看,他認為他的黨出了問題,根子在中央,在太子,甚至可能還有宰相,不過,我覺著他需要宰相的穩重,所以,宰相可能不會有事,但可能要受到點敲打。”
包德茂默默的聽著,楚明秋說完之後,他在心裏默默盤算著,這些年,無休止的政治運動讓他感到疲憊,他看到了燕京政局的危機,所以他才毅然決定退休,可楚明秋卻判斷,他聽出來,這是一場席卷全國的大亂,如果是這樣,那退休更是勢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躲開官場,躲過是非。
包德茂再次重新梳理了一遍楚明秋的判斷,可越梳理越覺著這個判斷有道理,如果康熙針對的甄書記,他隻需要和太子宰相聯手,甚至不需要他們,就可以輕鬆搞定,根本犯不著這樣迂回,甚至可以說是躲躲藏藏,就像五九年的廬山會議那樣。
不,不隻是燕京市委,應該是更高一層,很有可能是針對太子的。包德茂輕輕籲口氣:“你畢業了,我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今後的路就靠你自己了。”
“別,老師,您可不能這樣殘忍,”楚明秋笑嘻嘻的過去,蹲在包德茂前麵:“咱還是小羊羔呢,這如狼似虎的,沒有您在後麵撐著,還不得給人生吞活剝了。”
包德茂哈哈一笑,在他腦袋拍了下:“小子,別裝模作樣了,還生吞活剝呢,你不把別人給生吞了,就算他幸運,那姓尚的沒再找你麻煩了。”
楚明秋和尚組長衝突,當天全家人都知道了,嶽秀秀拉下臉哼了聲,吳鋒依舊沉默,穗兒歎著氣,小趙總管在院子裏大罵姓尚的,隻有包德茂,他倒是狠狠罵了楚明秋一頓,把他罵得頭都抬不起來,楚明秋也暗暗後怕,民不與官鬥,更何況,他這資本家的狗崽子,怎麽與人家鬥。
“沒有,對了,君子報仇一年不算晚,老師,我想找個機會把這姓尚的收拾了。”楚明秋若無其事的說,好像伸手便能將這五反工作組組長給收拾了。
包德茂沉默了下才似笑非笑的說:“這手上沾了血,要洗幹淨就不容易了。”
楚明秋沉默下來,包德茂猜到他的打算,但他不讚成。
可包德茂錯了,他忘記了,楚明秋剛才說的,這是一場前所未見的革命,其規模和持續時間,遠遠超過以往的所有運動。
倆人都不再說這事了,楚明秋心裏清楚,以後包德茂不會再每周來給他上課了,現在,他已經在包德茂這裏畢業了,也在吳鋒那畢業了。吳鋒早就不教他任何東西了,隻是讓他自己練,能練出什麽是什麽,他已經將壓箱底的東西都教給他了,至於年悲秋,早就不管他了,連他的習作都拒絕點評,去年,美院組織畫展,年悲秋讓楚明秋畫了兩幅畫拿去參展,這兩幅畫居然賣出去了,價格還不算低,兩幅畫賣了三十塊,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
臨近春節,神仙姐姐也扛著行李回來了,神仙姐姐瘦了,黑了點,手也粗糙了,琴藝大幅度下降,手指明顯沒有那麽靈活了,但對樂曲的理解卻更深了,一曲《悲愴》讓他潸然淚下。
“我得多練練了,要不真廢了。”莊靜怡歎口氣,楚明秋心中哀歎,風暴即將刮起,那裏有平靜的港灣,多練練,不過是夢中的囈語。
“老師,這個假期就住這了,和軍姐作伴吧。”
鄧軍依舊象以前那樣,放假便到楚府來,這是她最後一個學期,下學期寫了畢業論文便畢業了,說來鄧軍這大學上得,整整念了十年,五六年進校,五七當右派,六二年回來,中間整整耽誤了五年,今年終於走到畢業季。
十年大學生涯,特別是最近這三年,跟隨包德茂學習的過程,從她便可以看出,包德茂的厲害。包德茂教了楚明秋知行合一,教給鄧軍的卻是中國古典哲學和西方文學,這讓她脫胎換骨,從裏到外象換了個人。
“方怡有信嗎?她在那邊過得怎樣?”莊靜怡問道,鄧軍在邊上答道:“信上說還行,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安慰我們,她還問你好,哦,去年還寄了些特產過來,不過信很少。”
“能給我看看嗎?”莊靜怡問,這倆人是她的生死之交,除了楚明秋外,是她最親近的人。
“燒了。”楚明秋說,心裏一直在激烈思考,要不要提醒莊靜怡和鄧軍,就在這瞬間,他決定還是提醒她們一下,楚明秋轉身將門關上,然後對莊靜怡和鄧軍說:“老師,軍姐,有些話我想和你們說說。”
看著他鄭重的神情,莊靜怡有點意外,鄧軍則波瀾不驚。這幾天,她已經察覺有點不正常,這幾天,楚明秋整天待在如意樓,不,準確的說,是在如意樓樓上,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時候,半夜還在樓上,也不知道在忙活什麽,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過。
楚明秋猶豫,忽然間,他不知道該怎麽開口,想了想才說:“又要運動了,你們要做好準備。”
莊靜怡搖搖頭苦笑下:“這有什麽,我都是老運動員了,就運動吧,大不了再回農場去。”
楚明秋搖搖頭:“這場運動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中央高層的內部鬥爭,這場運動比五七年還猛烈,你們在學校最好低調再低調,軍姐,要是可能,最好申請提前畢業,回你的原單位,離開燕京這個是非窩;老師,回去學校後,不要再上課了,嗯,最好申請回農場,或請長期病假,反正,以離開學校,讓別人忘記你為目標。”
莊靜怡和鄧軍開始還比較輕鬆,政治運動嘛,從五七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一場接著一場,她們都習慣了,莊靜怡這兩年在農場,幹的也是最苦的活,時不時還要當靶子,鄧軍在學校稍好,隻是很孤單,幾乎沒有學生理會她,上那都是一個人,就算上課,旁邊的座位也永遠是空的。
可漸漸的倆人的神情都嚴肅起來,楚明秋提出的建議居然如此激烈,莊靜怡剛從農場回來,他居然讓她回去,鄧軍則讓她回原來那個勘探隊,還刻意讓別人忘記她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專政的鐵拳那都有,那有什麽世外桃園。”莊靜怡低著頭,看著黑白分明的琴鍵,幽幽的歎道,顯然不讚成他的建議。
“還有,回去清理下,不該有的文字,都燒了,不要集中在一起燒,分批燒,日記要檢查,來往書信全燒了,軍姐,要不你申請回老家工作吧,畢業證以後來拿也可以。”楚明秋沒有解釋,而是進一步建議。
“我怎麽聽著象倉皇敗退似的,”鄧軍麵無表情的開了句玩笑,三人卻誰都沒笑,她皺眉問道:“有這樣嚴重嗎?”
楚明秋鄭重的點點頭:“你們本來就是靶子,慎重點好,不該留的東西,容易引起聯想的東西,該處理的就處理,千萬別心疼。”
莊靜怡輕輕歎口氣,楚明秋這話有點多餘,從五七年後,她便再也沒寫過日記,也再也沒保留過信件,回學校後,平時深居簡出,盡管在身體調養好後,恢複了昔日容顏,可絕沒那個男人敢來追求她,她更加不會主動,現在她已經三十多了,依舊是小姑獨處。
“老師,你的琴譜可得收拾好,最好抄錄一份存在我這。”
莊靜怡沒有說話隻是輕輕點頭,手指強勁的敲擊在琴鍵上,鋼琴發出重重的低沉的聲音。相比較,鄧軍的選擇更多,她是調幹生,是帶職讀書,可以提前離校,回原單位聯係工作,普通學生七月才能拿到分配通知,她則沒有這個問題,六月便能拿到畢業證,返回原單位。
“那,我們給你的東西,你可得收好。”
琴聲中,鄧軍低聲問道,楚明秋點點頭,收集右派回憶錄的工作還在繼續,方怡回到老家後,又說服了幾個當地右派,他們是在蘇北勞教的,方怡將這些全寄到燕京來了,莊靜怡在農場也說服了一些人,他們也寫了,這些人的膽子更大,寫得更加真實,直接點名的知名人物便有二三十個;不過說來也是,這些人能從北大荒回來後,再次被送到農場,都是一些膽大包天的花崗岩腦袋,自然無所顧忌。
楚明秋覺著他能說的都說了,剩下的就隻有聽天由命了,轉眼春節便到了,1966年的春節對普通百姓來說是個歡樂的春節,饑荒的痕跡已經徹底消失,菜籃子更加豐富,政府似乎覺著還不夠,還給每個居民增加了兩斤肉,兩斤蛋,一斤帶魚,還有花生瓜子糖果,各單位的自辦農場也提供了大量食物,這是個物資十分豐富的春節。
但對燕京政界人士來說,特別是敏感的人來說,這是個忐忑不安的春節,但很顯然的是,楚寬元不在這些人中間,這大半年,楚寬元可謂誌得意滿,他成為澱海區的三號人物,新年過後,區裏傳聞丁書記要調走,他會接任區委書記職務。
這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去年十月,市委組織部邵部長已經找他談話了,雖然邵部長沒有說他會接任書記職務,但也很隱晦的暗示,市委將進一步調整澱海區的人事。楚寬元猜測,這是進一步消除張智安的影響,畢竟張智安在澱海區擔任了十多年區委書記和區長,黨政一把抓,區裏很多幹部都是他的親信,丁書記上任後,幾次區委會上,分歧都十分明顯,爭論十分激烈,楚寬元為此暗示丁書記,必須對區裏的人事進行調整,可丁書記覺著張智安剛走,立刻進行這樣的調整,會在區裏造成恐慌,不利工作開展,想再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