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扭頭看去,卻是一首楷書的詩歌:“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須滿把金樽倒。世人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春夏秋冬撚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裏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文章裏透露出一股“汝輩皆醉我獨醒”的心理優勢的味道,擺出一副看透世情,不思進取,還勸別人得過且過的心態。


    “這詩好像還不多啊。”衛非說道:“講的是珍惜時間讓自己快活,不要去追求高官厚祿這些虛妄的意思吧?”


    “其實寫得有問題,這種歌謠其實很多,比如《紅樓夢》裏的那首《世人都道神仙好》,立意全都太次了。”


    “世人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說到底,還是時時刻刻把自己擺在第一位,不管是選擇做還是不做,不論是選擇求還是不求,其目的,都是百分之百的為了自己。”


    “所以黃庭堅如何看得上這種詩?會聽這樣的勸?”周至笑道:“黃庭堅幼年時做過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同樣是勸人不要熱衷名利,然而詩格高下立判。”


    “哪怕是被貶,他也寫下了《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萬裏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台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這是何等的瀟灑自在?”


    “即便是寫幽懷抑鬱之作,那也是如《虞美人·宜州見梅作》裏所寫一般: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裏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這才叫哀而不傷,平和依舊。”周至笑道:“這樣的境界,卻是寫那首《一世歌》的人能勸的?”


    “《宜州見梅作》,是周至你最喜歡的一首詞吧?”張辛夷問道:“初中有一段時間老是聽你念。”


    “對呀,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何詩情說道:“初二那年學校書法大賽你就是寫的這個。”


    肘子給臊了個大紅臉:“那個時候是不懂,純粹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是因為這首詞的韻律和書法非常契合,我脫貼寫字的時候,發現寫這首最順手,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


    “宋朝有個江西詩派,其中黃庭堅是創始人,主張學習杜甫,尤其是以杜甫到夔州,師風大成以後的詩作為核心。”


    “黃庭堅以後,陳師道、陳與義也收他的啟發,走上了類似的創作道路,影響深遠,後人將他們稱為‘一祖三宗’。”


    “說起來杜甫在宋代黃庭堅當時,其實還並沒有被如何推崇,達不到後世‘詩聖’的地步,這裏邊黃庭堅這學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家在流杯池旁享受了一會兒陰涼,接著往溪流上遊走,從穀底到崖壁頂,沿著蜿蜒台階而上,有幾個平台錯落其間,時而寬敞平緩,時而臨崖高懸,這樣的美景,既有自然美,又有音樂美,不能不說,黃庭堅真會選地方玩兒。


    穀口還有一棟小樓,名為涪翁樓,位於流杯池旁,據說建於宋代。相傳是北宋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謫居宜賓時,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


    小樓雀簷翹角,畫梁雕窗。樓上為閣,樓下為廓,外形雋秀精美,樓欄造型典雅。樓正麵涪翁樓三字匾額,為著名的“魯迅三兄弟”裏,老三周建人所書。


    不過現在這棟樓明顯是重修的,因為是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


    好在據說是在涪翁樓原址上,依原樓圖樣重建的,從邊上有《培修涪翁樓募捐功德》碑可以看到說明。


    這裏保持的天然的景致和園林,是古代文人造園時,崇尚依托自然山水理念的產物,可以想見此樓建成後,黃庭堅極愛此地,常邀約宜賓的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在這裏以山水為友,與林泉相鄰,讓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黃庭堅得到了明月清風的慰藉。


    在這風雅情境之中,黃庭堅留下了《安樂泉頌》、《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於後世。


    沿著石階一路向上,來到山口高處一棟樓前,便能夠見到山後的岷江了。


    景色到此又是一變,平台上有一座小樓的台基,這裏便是“吊黃樓”的遺址了。


    傳說黃庭堅喜歡在此欣賞江景,這傳說倒是頗為真實,因為黃庭堅的詩歌裏提到過在這個位置看到的岷江景色。


    吊黃樓始建於宋代,到了清代又進行了重建,到了現在又隻剩下了台基。


    但是位置是確定的,那就是著名的“鎖江石”。


    “宋代有這樣的工藝水平嗎?”在廢墟上看著下方豐水期裏的岷江水麵:“這也太寬了吧?”


    “鐵索橫江隻是個形容。”周至說道:“《宋史·劉廷讓傳》裏邊講過‘鎖江’這類設施的工藝: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梁,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廷讓等將行,太祖以地圖示之,指鎖江曰:‘我軍至此,溯流而上,慎勿以舟師爭勝。當先以步騎陸行,出其不意擊之。俟其勢卻,即以戰棹夾攻,取之必矣。’”


    “《大明一統誌》裏也有類似記錄:‘鎖江,在成都府城北,兩岸大石屹立,昔因置鈇絙橫截其處,控扼夷蠻’。”


    “所以這種設施其實是用來保護港口用的,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將江灣用鐵鏈攔截起來,讓敵人的船隻無法過度逼近灣內的港口城池,同時還能利用它架設浮橋,構成一道前出的防禦線,而不是真的將整個江流橫截,因為那樣成本太高,而且毫無軍事價值和意義。”


    “走吧,我們去找找看,看看還有沒有固定鐵鎖的痕跡。”


    於是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山,朝著江邊走去。


    江邊石頭上打出來的固定纜繩的“牛鼻子”倒是很多,不過也沒法確定哪些是當年留下來的。


    不過總體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灣子兩側都有不少的“牛鼻子”,如果真拿鐵鎖將之連接起來,架上浮橋和敵棚,真的就可以構建一所“水寨”。


    張路有點明白了:“曹操赤壁之戰前,將水寨修在濡須口,就該是類似的地形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