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座入座。」盧爸招呼大家:「正好給咱們講講,這鄉裏鄉親的,平日裏就看著他收破爛,沒覺得多大能耐呀。」


    「今天以後可能就不一樣了。」周至笑道:「不過我們有行業規矩,不能透露太多,盧爸你得原諒。」


    大家上了桌,盧爸取出了五糧液,被周至給製止了:「巧巧說你們這兒的柑橘酒是一絕,要不我們喝那個?」


    「那怎麽好意思?你們是城裏來的貴客,用鄉下酒不合適……」


    「合適合適,」周至自己跑去盧家的酒櫃把柑橘酒搬了出來:「我也是縣城出來的,也喜歡這個。」


    「爸你就聽肘子的。」盧巧也沒把周至當貴客:「他嘴挑得很,我們出去吃飯都靠他點菜。」


    「好吧,那就嚐嚐我們鄉下的土產。」盧爸拗不過,隻得把五糧液收了起來。


    桌上滿滿當當一大桌子,土雞湯,涼拌雞片,魔芋燒老鴨,燜羊肉,鹹蛋釀糯米,香水魚,都很有特色。


    涼拌雞片在這裏叫漢陽雞,是附近漢陽鎮的做法,相比周至熟悉的蠻州古藺椒麻雞少了幾分麻味,多了幾分甜味,很有上河幫的特色,又有點鹽幫菜的濃鬱。


    燜羊肉用的黃豆,這個羊是蘇軾讀書的地方養出來的,叫中岩羊,其實是一種從彝族地區傳過來的黑山羊,有點膻味,但這點膻味在羊肉的香味當中並不明顯,反而在香料藥材醬料的烹飪下變成了一種複合的味型,有些古怪,但是依然好吃。


    如果說其餘的菜品周至都見過,糯米蛋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而且這道菜非常符合宮府菜的特征,就是製作得還挺精細的。


    見周至對製作方法非常的感興趣,盧媽就介紹:「拿糯米泡水,將鹹鴨蛋頂部開出一個小洞,將蛋清都給倒出來,隻留蛋黃,將糯米絆上鮮肉丁,臘肉丁,素菜看季節可以配香菇,筍,青豆,嫩豌豆等,調好味後釀進蛋裏,用荷葉把蛋殼包了,上鍋蒸熟。」


    其實這個玩意兒有些像南方的鹹蛋黃肉粽,不過把粽子殼換成了鴨蛋殼,封口用了荷葉而已,但是粽子不好上席,這道菜就沒問題。


    「這個菜我得問問張大師曉得不,這是上得台盤的好菜!」


    菜上齊了,大家這才聊起周至和李二瞎子剛剛那筆離奇的交易。


    「其實早年間走江湖的人,各行各業都有一套切口,蜀中稱為家言子。」周至說道:「跟懂得家言子的行內人做生意,和跟不懂得家言子的行外人做生意,是兩套不同的方法。」


    「所以李二瞎子說的就是家言子?」


    「對,可能是我和誠哥也給他帶來了一些壓力,因此他說暗談,意思就是試探我們。」周至挑著糯米蛋,邊吃邊道:「如果我們是懂家言子的,他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他也是有背景的‘內門子",不好欺負;如果我們是不懂家言子的,那他就完全沒有壓力了,漫天叫價,等我們落地還錢就行了。」


    「那內門交易就是你和李二瞎子那套方法?我們是一點都聽不懂。」


    「其實套路也不複雜。」周至笑道:「如果家言子對上了,那就說明大家都是內門人,就好像如今國家工美係統內調劑文物可以走內部價一樣,江湖上倒騰古玩的販子們,也有一套自己的內部價。」


    「當然了,這也說明了大家都是內行,什麽來回試探拉扯,甚至指望支鍋搭灶騙羊牯,或者欺負眼力不夠想撿漏這些,通通都可以免了。」


    「接下來就很簡單,認貨,劃價,成就成,不成就不成。」


    「那你們扯曹國舅韓湘子,又是什麽意思?」張誠發現這娃當真是個寶貝,這些早年的規矩都曉得。


    「這是劃價的第一步,定


    價位。」周至說道:「以前文物價格也不算很貴,大家按照八仙的排位定出了價位等級。」


    「八仙的排位有很多,我們行內是按照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定的:鐵拐李李玄第一,後麵依次是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愈侄兒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不過我們是倒排,鐵拐李是文,其後依次是十文百文,到呂洞賓為貫,其後是十貫,百貫,千貫,萬貫,排位最低的曹國舅,反而代表最高的十萬貫。」


    「到了清末民國,貫變成了一個現洋,曹國舅就代表十萬大洋的級別。」


    「那現在的話……」張誠數了數:「老頭說曹景修,意思就是這盤子該是以單位十萬來計算,而你說曹景修太老,韓湘子差不多,就是說這盤子該算萬級。」


    「結果李二瞎子說韓湘子道行差過不了海,就是說要這樣的話生意談不成。」盧巧也明白了過來。


    「就是這個意思。」周至笑道。


    盧媽都嚇著了:「茶幾上那個盤子,能值十萬塊?!」


    周至笑道:「這是定等,隻是說它在十萬以上,因此十萬也是曹國舅級別,九十萬也是曹國舅級別。」


    「那要是比這還要高呢?」盧巧問道:「我看新聞,很多寶貝都能上百萬,上千萬的呀。」


    周至苦笑著搖頭:「這套言子兒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就消失了,現在有點和時代脫節,要是換到民國,超過了十萬大洋,就需要按照金條來計價,那是另一套體係,上洞三仙,代表條,十條,百條。」


    「百根金條,已經是當時的最高單位了,當年張伯駒為了換展子虔的《遊春圖》,賣掉了自己占地一萬平米的弓弦胡同宅院,湊夠了二百二十根金條,最終保住了這幅國寶沒有流失到外國。」


    「而張大千也曾經花了五百根金條,換到了另一幅國寶《韓熙載夜宴圖》,可見百根金條,已經是當年文物交易的最大單位。」


    一萬米的大宅院會是什麽樣子,在座的眾人基本都隻能靠想象,那真是很多很多……很多的錢。


    「可後麵怎麽又扯上了歐陽修林和靖了呢?」盧巧問道。


    「價位等級確定下來後,當然就要開始談大數了。」周至說道:「文物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瓷器,是十二件一套的……」


    「十二花神杯!」張誠立馬就明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