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周至是促成此事的“始作俑者”,但是看著堂堂自治州副州長對著一個曾經的青皮娃娃,縣自來水公司的青年工人如此低聲下氣,也不由得感慨世事離奇。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殊現象,下海的自由職業者中,絕大多數都是素質不高,教育程度不高,之前職業替代性強,收入很低的階層。
可是這個時代給了他們發光發亮的機會,不少的幸運兒積累下來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進一步發展出了相當龐大的產業,積累起龐大的資產。
比如蜀中著名的養豬三兄弟,穩紮穩打幹到了富豪榜前幾名。
過了這十幾年,創業者的素質就普遍提升,像大勇哥這種初中畢業文憑的再想要出人頭地,那好像……隻有進德雲社編製了。
大勇哥被小娟兒姐調教得不錯,身上倒是沒有什麽暴發戶的氣質,全身上下一點金色的東西都沒有,不過還是秉承著做青工時期的老習慣,穿的很單薄,大家都還在穿厚外套的時候,他是淡藍色的襯衫外套加深色重磅真絲卡克衫,頭發梳成大背頭以後,讓他看著有點像沒有酒窩的萬梓良。
“現在食品廠的銀行負債有多少?有多少工人,多少幹部?”大勇哥一開口就是核心問題:“現在的廠房麵積有多大?現存產能有多少?最高峰時期的產能又是多少?”
李玉堂這一刻直呼幸運,因為周至告訴過他這個何大勇可以算是江湖人士,行事風格就是一個直接,因此就事論事是態度,準備充分是重點,別的什麽花裏胡哨的盤外招完全可以不要。
果然,事先背熟的數據這就派上用場了。
聽完了李玉堂的介紹後,大勇哥說道:“李州長,對於正昌的情況,我們其實不是太滿意,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管理幹部太多。”
“如果要我們接手正昌,欠銀行的那些債務都是小事,在廠裏這些幹部,才是會影響到企業將來發展的大事兒。”
“當然我們也不會一刀切死說一個都不要,但是我們對於管理層的任用,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的,因此對於廠子的所有職務,咱們會由人力管理子公司前來進行選拔考核,無論幹部還是工人,一視同仁,隻有通過選拔考評的,才能走上管理崗位,這是我們集團現代化改製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也是我們的底線,如果州裏連這一點都不同意的話,我想接下來的談判就很難了。”
周至在心裏暗暗點頭,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勇哥這是完全曆練出來了。
“引進現代企業製度,是解決企業難題的關鍵,這一點州裏還是有共識的。”李玉堂說道:“州裏的想法是快刀斬亂麻,這一次要將廠子進行徹底的,完全的轉製,不再使之拖累州裏本就不寬裕的財政。”
“當然了,我們這裏也不是沒有優勢,肘子應該已經給你介紹過了,我們這裏有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蕨菜,山蘑菇,可以開發成很好的養生食品,一會兒到了食品廠,就能夠看到我們引進的鹽水蘑菇加工生產線。”
自治州州府有一個老城,老城成四方形,可惜古建築都沒了,隻有一些殘留的城牆。
一段城牆的邊上,就是正昌食品加工公司。
這個公司其實就是最早的正昌醬園,解放後公私合營,街道集體所有製,承包經營製,公司化,直到今天資不抵債,等待重組的格局。
其實要是醬園廠老老實實地一直經營醬油香醋一點問題都沒有,無奈每一次大改動以後,經理上台第一件事兒就是開展自己的騷操作,先是盲目擴大產能,然後市場打不開,接下來設備閑置,貸款還不上,加上工人年齡老化,退休工人變多,廠子變得負擔沉重。
然後開始改製,接著又到處找出路,最後再次失敗,如此一次次死循環,最終廠子走到倒閉的邊緣。
廠子最後一次嚐試救活自己,就是引進了一條鹽水蘑菇生產線。
所謂的鹽水蘑菇生產線,其實和水果罐頭生產線差不多,不過水果是用的糖水,而蘑菇用的是鹽水。
而且水果的保存用的是罐頭,而蘑菇的保存用的是食品級的大塑料桶,一桶能夠裝三十斤蘑菇,加上鹽水重達五十斤。
這樣的鹽水蘑菇保質期能夠長達一年,後世大城市當中許多主打“山珍菌煲”的餐館,用的蘑菇很多其實就是這種。
在周至看來這樣的生產線其實是一種敗筆,這玩意兒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就是保留了蘑菇的口感和形狀,但是味道卻完全沒有了。
大城市裏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洋包子”們,還以為自己吃到的是鮮美昂貴的新鮮野生蘑菇做成的菌煲,其實真正的做法就是部分人工養殖的鮮菇,加上這種從鹽水裏取出來,用清水浸泡去鹽味的“水蘑菇”,良心一點的商家給兌上幹發蘑菇和雞鴨大骨等熬出的高湯,黑心的直接香精調味料加雞油加開水,然後端上桌就成了“野生山珍菌菇老火湯煲”,不收你個六七百都算不懂經營之道。
即便是這樣,這條生產線也沒趕上後世菌煲盛行的好時代,稍微超前了這麽一丟丟,隻從工人們懶心磨腸的裝罐動作,周至就知道這條生產線怕是沒法盈利。
反倒是鬆井造和金淳一看得興致勃勃,這倆貨就是周至口中的那種洋包子,見到無數的野生蘑菇被這樣粗暴的處理,感覺心髒病都快要出來了。
“這些都是牛肝菌、見手青、紅菇、雞油菌一類。”周至低聲解釋道:“鬆茸和雞樅這兩種名貴的,他們也舍不得這樣處理。”
說起來好笑,這些名詞太特麽過於專業,周至在英語詞典裏邊居然查不到,反倒是島國人太喜歡蘑菇了,日文詞典裏愣是一個不拉。
尤其是鬆茸,島國人愛它愛到了骨子裏,愛到了滿世界尋找,然後全世界都把日文的鬆茸當成了標準名字,成了各個國家的“音譯外來詞”。
最起碼周至發現在日英漢詞典裏,這個詞的日語和英語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殊現象,下海的自由職業者中,絕大多數都是素質不高,教育程度不高,之前職業替代性強,收入很低的階層。
可是這個時代給了他們發光發亮的機會,不少的幸運兒積累下來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進一步發展出了相當龐大的產業,積累起龐大的資產。
比如蜀中著名的養豬三兄弟,穩紮穩打幹到了富豪榜前幾名。
過了這十幾年,創業者的素質就普遍提升,像大勇哥這種初中畢業文憑的再想要出人頭地,那好像……隻有進德雲社編製了。
大勇哥被小娟兒姐調教得不錯,身上倒是沒有什麽暴發戶的氣質,全身上下一點金色的東西都沒有,不過還是秉承著做青工時期的老習慣,穿的很單薄,大家都還在穿厚外套的時候,他是淡藍色的襯衫外套加深色重磅真絲卡克衫,頭發梳成大背頭以後,讓他看著有點像沒有酒窩的萬梓良。
“現在食品廠的銀行負債有多少?有多少工人,多少幹部?”大勇哥一開口就是核心問題:“現在的廠房麵積有多大?現存產能有多少?最高峰時期的產能又是多少?”
李玉堂這一刻直呼幸運,因為周至告訴過他這個何大勇可以算是江湖人士,行事風格就是一個直接,因此就事論事是態度,準備充分是重點,別的什麽花裏胡哨的盤外招完全可以不要。
果然,事先背熟的數據這就派上用場了。
聽完了李玉堂的介紹後,大勇哥說道:“李州長,對於正昌的情況,我們其實不是太滿意,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管理幹部太多。”
“如果要我們接手正昌,欠銀行的那些債務都是小事,在廠裏這些幹部,才是會影響到企業將來發展的大事兒。”
“當然我們也不會一刀切死說一個都不要,但是我們對於管理層的任用,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的,因此對於廠子的所有職務,咱們會由人力管理子公司前來進行選拔考核,無論幹部還是工人,一視同仁,隻有通過選拔考評的,才能走上管理崗位,這是我們集團現代化改製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也是我們的底線,如果州裏連這一點都不同意的話,我想接下來的談判就很難了。”
周至在心裏暗暗點頭,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勇哥這是完全曆練出來了。
“引進現代企業製度,是解決企業難題的關鍵,這一點州裏還是有共識的。”李玉堂說道:“州裏的想法是快刀斬亂麻,這一次要將廠子進行徹底的,完全的轉製,不再使之拖累州裏本就不寬裕的財政。”
“當然了,我們這裏也不是沒有優勢,肘子應該已經給你介紹過了,我們這裏有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蕨菜,山蘑菇,可以開發成很好的養生食品,一會兒到了食品廠,就能夠看到我們引進的鹽水蘑菇加工生產線。”
自治州州府有一個老城,老城成四方形,可惜古建築都沒了,隻有一些殘留的城牆。
一段城牆的邊上,就是正昌食品加工公司。
這個公司其實就是最早的正昌醬園,解放後公私合營,街道集體所有製,承包經營製,公司化,直到今天資不抵債,等待重組的格局。
其實要是醬園廠老老實實地一直經營醬油香醋一點問題都沒有,無奈每一次大改動以後,經理上台第一件事兒就是開展自己的騷操作,先是盲目擴大產能,然後市場打不開,接下來設備閑置,貸款還不上,加上工人年齡老化,退休工人變多,廠子變得負擔沉重。
然後開始改製,接著又到處找出路,最後再次失敗,如此一次次死循環,最終廠子走到倒閉的邊緣。
廠子最後一次嚐試救活自己,就是引進了一條鹽水蘑菇生產線。
所謂的鹽水蘑菇生產線,其實和水果罐頭生產線差不多,不過水果是用的糖水,而蘑菇用的是鹽水。
而且水果的保存用的是罐頭,而蘑菇的保存用的是食品級的大塑料桶,一桶能夠裝三十斤蘑菇,加上鹽水重達五十斤。
這樣的鹽水蘑菇保質期能夠長達一年,後世大城市當中許多主打“山珍菌煲”的餐館,用的蘑菇很多其實就是這種。
在周至看來這樣的生產線其實是一種敗筆,這玩意兒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就是保留了蘑菇的口感和形狀,但是味道卻完全沒有了。
大城市裏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洋包子”們,還以為自己吃到的是鮮美昂貴的新鮮野生蘑菇做成的菌煲,其實真正的做法就是部分人工養殖的鮮菇,加上這種從鹽水裏取出來,用清水浸泡去鹽味的“水蘑菇”,良心一點的商家給兌上幹發蘑菇和雞鴨大骨等熬出的高湯,黑心的直接香精調味料加雞油加開水,然後端上桌就成了“野生山珍菌菇老火湯煲”,不收你個六七百都算不懂經營之道。
即便是這樣,這條生產線也沒趕上後世菌煲盛行的好時代,稍微超前了這麽一丟丟,隻從工人們懶心磨腸的裝罐動作,周至就知道這條生產線怕是沒法盈利。
反倒是鬆井造和金淳一看得興致勃勃,這倆貨就是周至口中的那種洋包子,見到無數的野生蘑菇被這樣粗暴的處理,感覺心髒病都快要出來了。
“這些都是牛肝菌、見手青、紅菇、雞油菌一類。”周至低聲解釋道:“鬆茸和雞樅這兩種名貴的,他們也舍不得這樣處理。”
說起來好笑,這些名詞太特麽過於專業,周至在英語詞典裏邊居然查不到,反倒是島國人太喜歡蘑菇了,日文詞典裏愣是一個不拉。
尤其是鬆茸,島國人愛它愛到了骨子裏,愛到了滿世界尋找,然後全世界都把日文的鬆茸當成了標準名字,成了各個國家的“音譯外來詞”。
最起碼周至發現在日英漢詞典裏,這個詞的日語和英語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