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兩張圖……」
「男,女,嬰孩,本身不但是一部醫學圖鑒,本身就暗示著三因這個體係。」旦增大師說道:「男子圖像,象征赤巴,女子圖像,象征培根,而嬰孩,就是隆的象征,從環繞他們的抽象圖樣就能夠看出來。」
「這幅圖應該就是之前的大德們精研醫術,留給後任者們的遺蛻,而後任們視為與寶龕內物事同等重要的珍寶,在某個特殊時期,將它們一起用特殊手法給隱藏了起來,用你們漢語裏邊的說法,那話怎麽說來著……意思是神奇的寶貝,會自行讓別人看不出其珍貴……」
「神物自晦。」辜振鐸和蔣天晞都還不大明白旦增大師的意思的時候,周至已經先報了出來。
「對對對……」旦增大師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說完又對周至合什:「這上麵的東西我也隻能看個大概,具體的細節,得帶去ls,請研究藏醫的專家來解讀才行。」
「這兩件至寶,正式名稱應該叫做「二佛三尊七寶唐卡靈物供奉寶函」和「三因佑王長壽經屍體圖鑒」。文物年代可以初步斷定為八三九年達磨滅佛之前。」
「八三九年,乃天下禍亂的大年頭。」蔣天晞聽到這個年頭就直搖頭:「吐蕃達磨辟佛,漢地唐文宗自比周赧、漢獻,稱其受製強諸侯,而自己受製於宦官家奴,以此而言,甚至不如。因淚下沾襟,自此不再臨朝。」
「是與不是還需要仔細鑒定。」旦增大師說道:「無論如何,周至小檀那主為我民族尋回兩件至寶,又如德敦·查巴旺嘎尋回《四部醫典》那般,在菩薩洞尋回《清藏》,還真是我教之大有緣人。」
周至連連搖頭:「老周家到我這兒已經三代單傳了,可不敢做貴教的大有緣人。」
「啥?」旦增大師先是一愣,然後哭笑不得:「誇你是大有緣人,也沒有逼你出家的意思,你還真是小機靈鬼,知道先把這頭堵死。」
眾人這才從懵逼裏邊反應過來,除了江舒意低頭紅臉,其餘都是哈哈大笑。
待到大家笑完,周至這才說道:「大師和省裏主管宗教事務的領導肯定很熟,實話實說,我們還真有事相求。」
「哦?如果需要我們幫助,盡管講!」旦增大師做了個大手上舉的手勢,和內地配合這句表達氣勢時的手勢也不太一樣。
「要不先請幹娘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縣裏的文保工作,以及說麵臨的困難吧。」周至說道,不經意地加重了「困難」兩個字的讀音。
幹娘的表情立刻變得有些憂傷:「實話實說,我們夾川的文保工作,雖然在這兩年裏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的確存在實際困難。」
「最大的問題,因為是全國比較普遍的現象,因此我也不好意思開口,其實就是……經費短缺。」
「到目前為止,我們夾川能夠做出的成績,更多的不是依賴於上頭和縣裏的財政支持,更大程度上,卻是依賴一些個人,甚至是體製外的個人的努力,說起來也是令人慚愧。」
「沒有形成製度和專項,這些成績就是虛的,能夠因人成事,也就可能因人廢事。」
「我們夾川在漢代開始建縣,曆史悠久;又地處三江交匯,上接峨岷,下通夔渝。境內幾條茶馬古道,是古代通往黔省的重要通道。」
「因此縣內文物古跡眾多,比較著名的,有南宋抗擊蒙古的神臂城,有元代茶馬古道上的福寶古鎮,自懷古鎮;有唐代神童進士先汪的墓塚和祠堂;有道教隱士劉珍的安樂山人文遺跡。」
「此外還有清代白塔,法王寺;近代馮玉祥「還我河山」題詞,楊森「法王寺」山門青瓷題額。」
「夾川的文物,大多數是地麵建築,屬於不可移動文物,
急需就地妥善保護,而所有這些裏邊最危機的,就是漢代崖墓群,宋代磚石墓群,以及法王寺和神臂城。」
「目前我們已經盡力加強保護,但是還遠遠不夠,縣裏很多精美的石雕、磚刻,各種文物,都扔在倉庫當中,沒法向群眾展示,不能進行科普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這些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眾對文物遺跡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然而我們目前經費緊缺,最近文化館提供場所,讓人弄了一個卡拉ok廳,收了十萬塊錢承包費上來,不過依舊還是杯水車薪……」
蔣主任不禁接了一句:「誰這麽傻……」
周至不禁幹咳了兩聲
幹娘也趕緊轉移話題:「其實很多問題,我們都能夠想辦法克服,但是有些地方是地麵上的不可移動文物,關鍵是裏邊還住著人,這是最麻煩的。」
「比如神臂城,那是我們現在的一個村,裏邊還住著三四十戶人家,百十口人。」
「還有法王寺,法王寺如今長住的僧侶,居士,也有二三十人,定期還要舉辦***,廟會。每當那個時候,是數千人的***規模。」
「因此這些地方,讓居住者保護意識到位,增強,遠比撥款修繕還要重要。」
「所幸的是,法王寺上下僧眾本身是有這樣的意識的,當家住持慈相已經籌集了部分善款,開始著手整修大雄寶殿和山門。」
「我們文化部門及時派出了人員予以修複指導,不過……也就是指導了……」
「我當時就在現場,我補充一下幹娘說的情況。」周至說道:「法王寺龍藏經得以完好的保存,法王寺建築主體保持著大體的完善,這和市內曆屆主持保護寺廟的拳拳之意是分不開的。」
「龍藏經請回法王寺之後,僧侶們就從滇中引來了靈香草,種在後山,每年精心炮製,用以保護書籍。」
「這次尋回龍藏經,也是慈祥禪師派遣藥師弟子法相,帶著我們翻山越嶺找了好幾個疑似地址,方才在一處懸崖峭壁的山洞中尋找到的。」
「對於《龍藏經》和法王寺,他們有著深深的感情,因此他們在捐出《龍藏經》的時候,也提出了一點小小的要求。」
「什麽要求?」旦增大師問道。
「男,女,嬰孩,本身不但是一部醫學圖鑒,本身就暗示著三因這個體係。」旦增大師說道:「男子圖像,象征赤巴,女子圖像,象征培根,而嬰孩,就是隆的象征,從環繞他們的抽象圖樣就能夠看出來。」
「這幅圖應該就是之前的大德們精研醫術,留給後任者們的遺蛻,而後任們視為與寶龕內物事同等重要的珍寶,在某個特殊時期,將它們一起用特殊手法給隱藏了起來,用你們漢語裏邊的說法,那話怎麽說來著……意思是神奇的寶貝,會自行讓別人看不出其珍貴……」
「神物自晦。」辜振鐸和蔣天晞都還不大明白旦增大師的意思的時候,周至已經先報了出來。
「對對對……」旦增大師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說完又對周至合什:「這上麵的東西我也隻能看個大概,具體的細節,得帶去ls,請研究藏醫的專家來解讀才行。」
「這兩件至寶,正式名稱應該叫做「二佛三尊七寶唐卡靈物供奉寶函」和「三因佑王長壽經屍體圖鑒」。文物年代可以初步斷定為八三九年達磨滅佛之前。」
「八三九年,乃天下禍亂的大年頭。」蔣天晞聽到這個年頭就直搖頭:「吐蕃達磨辟佛,漢地唐文宗自比周赧、漢獻,稱其受製強諸侯,而自己受製於宦官家奴,以此而言,甚至不如。因淚下沾襟,自此不再臨朝。」
「是與不是還需要仔細鑒定。」旦增大師說道:「無論如何,周至小檀那主為我民族尋回兩件至寶,又如德敦·查巴旺嘎尋回《四部醫典》那般,在菩薩洞尋回《清藏》,還真是我教之大有緣人。」
周至連連搖頭:「老周家到我這兒已經三代單傳了,可不敢做貴教的大有緣人。」
「啥?」旦增大師先是一愣,然後哭笑不得:「誇你是大有緣人,也沒有逼你出家的意思,你還真是小機靈鬼,知道先把這頭堵死。」
眾人這才從懵逼裏邊反應過來,除了江舒意低頭紅臉,其餘都是哈哈大笑。
待到大家笑完,周至這才說道:「大師和省裏主管宗教事務的領導肯定很熟,實話實說,我們還真有事相求。」
「哦?如果需要我們幫助,盡管講!」旦增大師做了個大手上舉的手勢,和內地配合這句表達氣勢時的手勢也不太一樣。
「要不先請幹娘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縣裏的文保工作,以及說麵臨的困難吧。」周至說道,不經意地加重了「困難」兩個字的讀音。
幹娘的表情立刻變得有些憂傷:「實話實說,我們夾川的文保工作,雖然在這兩年裏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的確存在實際困難。」
「最大的問題,因為是全國比較普遍的現象,因此我也不好意思開口,其實就是……經費短缺。」
「到目前為止,我們夾川能夠做出的成績,更多的不是依賴於上頭和縣裏的財政支持,更大程度上,卻是依賴一些個人,甚至是體製外的個人的努力,說起來也是令人慚愧。」
「沒有形成製度和專項,這些成績就是虛的,能夠因人成事,也就可能因人廢事。」
「我們夾川在漢代開始建縣,曆史悠久;又地處三江交匯,上接峨岷,下通夔渝。境內幾條茶馬古道,是古代通往黔省的重要通道。」
「因此縣內文物古跡眾多,比較著名的,有南宋抗擊蒙古的神臂城,有元代茶馬古道上的福寶古鎮,自懷古鎮;有唐代神童進士先汪的墓塚和祠堂;有道教隱士劉珍的安樂山人文遺跡。」
「此外還有清代白塔,法王寺;近代馮玉祥「還我河山」題詞,楊森「法王寺」山門青瓷題額。」
「夾川的文物,大多數是地麵建築,屬於不可移動文物,
急需就地妥善保護,而所有這些裏邊最危機的,就是漢代崖墓群,宋代磚石墓群,以及法王寺和神臂城。」
「目前我們已經盡力加強保護,但是還遠遠不夠,縣裏很多精美的石雕、磚刻,各種文物,都扔在倉庫當中,沒法向群眾展示,不能進行科普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這些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眾對文物遺跡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然而我們目前經費緊缺,最近文化館提供場所,讓人弄了一個卡拉ok廳,收了十萬塊錢承包費上來,不過依舊還是杯水車薪……」
蔣主任不禁接了一句:「誰這麽傻……」
周至不禁幹咳了兩聲
幹娘也趕緊轉移話題:「其實很多問題,我們都能夠想辦法克服,但是有些地方是地麵上的不可移動文物,關鍵是裏邊還住著人,這是最麻煩的。」
「比如神臂城,那是我們現在的一個村,裏邊還住著三四十戶人家,百十口人。」
「還有法王寺,法王寺如今長住的僧侶,居士,也有二三十人,定期還要舉辦***,廟會。每當那個時候,是數千人的***規模。」
「因此這些地方,讓居住者保護意識到位,增強,遠比撥款修繕還要重要。」
「所幸的是,法王寺上下僧眾本身是有這樣的意識的,當家住持慈相已經籌集了部分善款,開始著手整修大雄寶殿和山門。」
「我們文化部門及時派出了人員予以修複指導,不過……也就是指導了……」
「我當時就在現場,我補充一下幹娘說的情況。」周至說道:「法王寺龍藏經得以完好的保存,法王寺建築主體保持著大體的完善,這和市內曆屆主持保護寺廟的拳拳之意是分不開的。」
「龍藏經請回法王寺之後,僧侶們就從滇中引來了靈香草,種在後山,每年精心炮製,用以保護書籍。」
「這次尋回龍藏經,也是慈祥禪師派遣藥師弟子法相,帶著我們翻山越嶺找了好幾個疑似地址,方才在一處懸崖峭壁的山洞中尋找到的。」
「對於《龍藏經》和法王寺,他們有著深深的感情,因此他們在捐出《龍藏經》的時候,也提出了一點小小的要求。」
「什麽要求?」旦增大師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