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盛嶽要跟著尹桑一起回廣西。
尹桑白他一眼,“我是回去過年,師兄。”
小地方不比城市,城市裏,同事好友跟著回去過過年是挺正常的事兒,小地方可不成,姑娘家帶著個大男人回去過年,其中意味,就很明顯了。
盛嶽說:“我不上你家裏去,上回沒好好逛逛,我連件正宗的民族服飾都沒買著,我就是去旅遊,咱們就是順個道罷了。”
尹桑抱著手臂,一副我看你打算怎麽說的模樣。盛嶽說,“況且我是不是該去看看工作室?”
他所說的工作室,是尹桑在縣城裏搞的刺繡工藝品工作室,起初規模不大,隻有兩個繡娘,後來她版稅漲了,提了稿費就擴建了,招募了幾十個繡娘,還有百來號學徒,頗具規模,加上管理層,已經儼然一個小公司。
投入大了,產出卻不見成效,除開政府穩定預定,少有訂單。全手工作品耗時長,價格高昂,現代流水線工藝品性價比更高,所以銷路一直打不開。
盛嶽大概是從導師那知道了,直說師妹在搞大事,應當支持。他家裏頭世代從商,門路廣,母親娘家還是南通出了名的紡織商,多少占了點兒邊,左右打點之下,還真給工作室招來了不少訂單。
如果說政府訂單是維.穩,那麽盛嶽引來的,才是工作室的財神爺。
換個說法,盛嶽就是尹桑半個財神爺。財神爺發話了,她能說什麽呢?去便去,縣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讓他折騰去。
一通輾轉,天都黑了二人才抵達縣城。尹桑盡地主之誼,請盛嶽吃飯。
小縣城餐館不多,過了飯點還營業的,都是一些粉店,還有燒烤攤。尹桑在縣城裏,是有房子的,盛嶽說:“到超市買些菜,我給你露兩手好了。”
尹桑說:“不了,廚房什麽都沒有,這樣,請你吃鴨腳螺螄煲。”
雖然和螺螄粉一樣,不是什麽正經餐,請人未免寒磣了些,好在還算是特色。
盛嶽果然感興趣,“鴨腳螺螄煲是什麽?”
“顧名思義,就是鴨腳,螺螄,煲,”尹桑說,“吃了就知道了。”
盛嶽問:“你喜歡吃?”
尹桑答:“喜歡。”
盛嶽說:“那就吃這個!”
鴨腳螺螄煲在廣西,各地都有,許多人以為是桂林菜,但實際上,是柳州菜。在柳州,鴨腳螺螄煲是宵夜佳品,大街小巷都有。
尹桑找了家體麵的店麵,盛嶽習慣性抽紙巾擦了擦,尹桑抽開凳子就坐下了。
服務員送來一盆開水,把碗筷燙了一遍。
盛嶽說:“這是做什麽?”好像一種儀式。
服務員說:“二次消毒。”然後用鑷子把碗筷夾起來放竹筐上濾水,端著盆走了。
尹桑瞥一眼盛嶽,“放心,很幹淨。”說著掰開筷子,夾小菜吃。
盛嶽有點囧。
尹桑完全沒有要聊天的意思,低頭刷微博,他瞥見他消息欄紅彤彤的數字,“現在還有人抓著你不放啊?”
“少數。”尹桑說。
“下次說話小心一點好了,女孩子,那些話看著總歸是不好受。”
尹桑抬眼看他,“我哪裏有說錯?”
盛嶽一怔,“當然沒有,我是指,至少你可以換個表達方式,”見她神色並未緩和,又說,“你搞文字的,比我懂。”
“謝謝肯定。”
盛嶽:“......”
砂鍋上來了,裏頭鮮亮的湯汁滾動,汩汩響,看著就很有食欲。
“開動。”尹桑招呼他,自己夾了個鴨腳,入口,湯汁微辣,酸裏帶鮮,筷子一夾,一抽,骨頭就出來了,肉留在嘴裏,軟糯細滑。
北方吃不到這味道。
她吃了兩個,才發現盛嶽一直在吃腐竹、芋頭、豆泡之類的配菜。
“怎麽不吃?”
盛嶽不曾想過,鴨腳除了鹵味,還能做主菜。這鴨腳煲裏的,看著與鹵味不同,鴨掌張開,似乎鴨皮都還在上頭,他有些下不去嘴。
尹桑看他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彎了彎嘴角,把鴨腳盡數夾到自己碗裏,他見勢不妙,趕忙夾了一個,塞進嘴裏,一邊含糊不清說:“給我留一個。”
“別勉強。”
“不,不勉強。”
“師兄,你可別喜歡我。”
“......”
**
第二天一大早,尹桑帶盛嶽參觀了工作室,正巧趕上早會,便聽了一會兒報告,這一年工作室取得不少突破,產量翻了幾番,收益口碑雙豐收,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氣,地方電視台也報道過。
尹桑坐在首座,聽完說:“幸苦,但除了業績,我比較想了解,現在所有的繡娘,都已經能熟練十二種繡法了麽?學徒呢,能掌握幾種?”
“常用的幾種繡法,繡娘都熟練掌握,但部分繡法過於複雜,師傅都是老人家,願意出山的很少,一般也都可以用別的繡法代替,還有比如辮繡,幾乎失傳......”
尹桑打斷:“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老人家出不來,我們不是可以進山麽?”
“......”
“挑選幾個優秀的員工,進山探訪學習,加薪,如果有成效,還有獎金,具體的回頭列個提案給我。”
散會後經理來找尹桑。說是有個影視公司預備拍一部以苗族文化為背景的電影,負責人看到工作室的宣傳片,尋了過來,希望能合作,工作室給電影提供民族服裝,擔任服裝指導。
“還有,對方希望,可以在我們工作室選一個繡工好,長相氣質也好的繡娘,本色出演。”
這麽說,“他們有看上的?”
“榮彩。”經理說。
尹桑對這個姑娘有印象,在縣裏讀完高中,就到工作室來當學徒了,確實長得不錯,相對與別的繡娘來說,文化程度也高,確實適合。
尹桑說:“這關鍵看她個人意願,影視公司把關好,查查底子,不危害工作室利益就成。”
經理點頭,“有進展我再和您通電話。”
等經理走了,盛嶽敲門進來,“師妹做起頭子來,有模有樣的,不愧是學管理出身的。”
“師兄取笑了,我不爭氣,怎麽對得起你給我請的財神啊?”
她笑著,語氣調侃,與尋常無異。昨晚她問完,也是,神色不變,吃完還給他安排好住宿才離開。
隻有他,還在愣怔。
“我今天進山,師兄就自便,有不熟悉的,打電話到工作室,我招呼她們了,姑娘們巴不得招待你。”尹桑撈過桌麵上的包,離開了。
又留盛嶽一個人在原地蹙眉。
尹桑租了輛車,自己開車進山,到寨子裏,天色已經黑透。車子隻能停在蘆笙坪,尹桑下車,深吸了一口氣,鼻息裏充滿稻草的香氣。黑夜裏,吊腳樓透出橙黃色的燈光,一柱柱灰白的炊煙,飄在半空,像灰白的雲。
遠山環抱著寨子,看起來偉岸有力,有安全感。
山裏人晚飯吃得晚,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晚飯。尹桑走在路上,吊腳樓下,牲口見她,轉頭嗷嗷叫,樓上傳來婦人哄孩子的聲音,還有漢子在喊,“好沒,飯倒湯沒!”
一陣米香,就飄過鼻頭。
她彎了彎唇角,踏著夜色,往山腰走。
在門外她撥通了阿嬤電話,裏頭傳來老人機報電話號碼的聲音,還有老人手忙腳亂找接聽鍵,自責自己眼睛不好使的聲音。
“桑桑啊。”
“咪洛。”
“啊,最近好不啦,吃得香睡得好不啦?”
“好,都好,咪洛吃晚飯了沒?”
“剛吃。”
“是不是又去鎮上賣菜了這麽晚沒吃飯?”
“吃了吃了的,放心吧。”
“那咪洛你現在在煮什麽啊?”尹桑推開灶房的門。
阿嬤回頭,渾濁的眼,瞬間就刷上亮色,淚珠子一下子就淌到麵頰,踉蹌起身,“桑桑怎麽回來了?”
尹桑抱住她,“回來陪咪洛過年。”
這麽多年,她從不曾過苗年。十四歲那年的苗年,她被接走,這個日子於她而言,並不值得慶賀。
她回來,阿嬤不說自己多高興,隻是割了晾曬許久不舍得吃的豐腸,又宰了隻鴨,到隔壁借了一碗米醋做了尹桑最愛吃的鴨醬,尹桑喊她別忙活,她也不聽,隻說:“今天菜賣得好,你不讓我給自己加餐?”
尹桑笑,由著她去了。
兩個人最後吃全了一隻鴨子,鴨醬也刷得幹幹淨淨,祖孫二人,在燈下架起布框,阿嬤點了盞煤油燈,在一旁穿針,指點尹桑,“不對,辮繡,辮繡,不箍成辮子怎麽叫辮繡?誒,拆咯,這麽穿,誒......對頭。”
尹桑正鑽研著,有人進屋來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村支書。
“伊妹啊,有福氣咯。”
伊妹,是阿嬤的名字。
進門才見尹桑,“阿桑回來了?那更好了,讓你家阿桑給你拿主意。”
尹桑放下針線,“怎麽了?”
“過兩年,年裏打同年那天,有電視台來采訪伊妹!”
“采訪什麽?”
“辮繡,現在沒得幾個人會了,講是要做紀錄片,多好,上電視的咧!”
尹桑問:“怎麽找到我奶奶?”
“這個就不知道咯,你們考慮好明天告訴我,我要回複別個。”
尹桑點點頭。
送走村支書,她問:“咪洛,如果讓你把辮繡教給別人,你願意不?”
阿嬤想都沒想:“我有阿桑,怎麽能傳給別人?”
尹桑抿了抿嘴,挑著針,笑嘻嘻說:“好,不傳。”
煤油燈的光影裏,阿嬤眼角的皺紋,晃了她的眼睛。
**
咖啡廳裏,也隻亮著一盞燈,已經打烊,老板卻不走,米瑞也隻能伺候著。
沈峯一個人坐在吧台前,喝咖啡。手邊是ipad,裏頭是四合院的設計圖,好幾種方案,他看得認真,不時問一兩句哪個好看,哪個尹桑會喜歡,讓米瑞有點存在感。
米瑞說:“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老板喜歡什麽。”
在尹桑身邊兩年了,完全摸不準她得喜好,甚至她喜歡哪種咖啡,都不知道,隻知道她喜歡巧克力鬆餅。
沈峯抬眼,“沒關係,我也不知道。”
米瑞看他垂下得眼睛,竟覺得落寞。沈峯這樣的男人,即便不知道他幹什麽,有多少家底,就坐在那,什麽都不說,也讓人覺得,他有驕傲的資本。
而他現在,給她的感覺,有些無奈。
他突然問:“你有沒有看見,一個破舊的打火機?”
他記得她說在吧台上。
”沒有誒,”米瑞搖頭,“您要抽煙麽我給您找。”
“不用,我不抽煙。”
“咦?”米瑞說,“您戒煙了麽?”
沈峯點頭。
“很難吧?”
沈峯又抬頭,似乎是坐困了,轉了轉腦袋,“不難,有堅持的理由,就不難。”
米瑞覺得今天的沈先生,特別好說話,她順口問:“什麽理由?”
沈峯卻沒回答了。
他看著麵前的咖啡杯出神。
尹桑說他管她抽煙,是隻許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他便不放火,總該能管管她點燈的事了吧?
盛嶽要跟著尹桑一起回廣西。
尹桑白他一眼,“我是回去過年,師兄。”
小地方不比城市,城市裏,同事好友跟著回去過過年是挺正常的事兒,小地方可不成,姑娘家帶著個大男人回去過年,其中意味,就很明顯了。
盛嶽說:“我不上你家裏去,上回沒好好逛逛,我連件正宗的民族服飾都沒買著,我就是去旅遊,咱們就是順個道罷了。”
尹桑抱著手臂,一副我看你打算怎麽說的模樣。盛嶽說,“況且我是不是該去看看工作室?”
他所說的工作室,是尹桑在縣城裏搞的刺繡工藝品工作室,起初規模不大,隻有兩個繡娘,後來她版稅漲了,提了稿費就擴建了,招募了幾十個繡娘,還有百來號學徒,頗具規模,加上管理層,已經儼然一個小公司。
投入大了,產出卻不見成效,除開政府穩定預定,少有訂單。全手工作品耗時長,價格高昂,現代流水線工藝品性價比更高,所以銷路一直打不開。
盛嶽大概是從導師那知道了,直說師妹在搞大事,應當支持。他家裏頭世代從商,門路廣,母親娘家還是南通出了名的紡織商,多少占了點兒邊,左右打點之下,還真給工作室招來了不少訂單。
如果說政府訂單是維.穩,那麽盛嶽引來的,才是工作室的財神爺。
換個說法,盛嶽就是尹桑半個財神爺。財神爺發話了,她能說什麽呢?去便去,縣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讓他折騰去。
一通輾轉,天都黑了二人才抵達縣城。尹桑盡地主之誼,請盛嶽吃飯。
小縣城餐館不多,過了飯點還營業的,都是一些粉店,還有燒烤攤。尹桑在縣城裏,是有房子的,盛嶽說:“到超市買些菜,我給你露兩手好了。”
尹桑說:“不了,廚房什麽都沒有,這樣,請你吃鴨腳螺螄煲。”
雖然和螺螄粉一樣,不是什麽正經餐,請人未免寒磣了些,好在還算是特色。
盛嶽果然感興趣,“鴨腳螺螄煲是什麽?”
“顧名思義,就是鴨腳,螺螄,煲,”尹桑說,“吃了就知道了。”
盛嶽問:“你喜歡吃?”
尹桑答:“喜歡。”
盛嶽說:“那就吃這個!”
鴨腳螺螄煲在廣西,各地都有,許多人以為是桂林菜,但實際上,是柳州菜。在柳州,鴨腳螺螄煲是宵夜佳品,大街小巷都有。
尹桑找了家體麵的店麵,盛嶽習慣性抽紙巾擦了擦,尹桑抽開凳子就坐下了。
服務員送來一盆開水,把碗筷燙了一遍。
盛嶽說:“這是做什麽?”好像一種儀式。
服務員說:“二次消毒。”然後用鑷子把碗筷夾起來放竹筐上濾水,端著盆走了。
尹桑瞥一眼盛嶽,“放心,很幹淨。”說著掰開筷子,夾小菜吃。
盛嶽有點囧。
尹桑完全沒有要聊天的意思,低頭刷微博,他瞥見他消息欄紅彤彤的數字,“現在還有人抓著你不放啊?”
“少數。”尹桑說。
“下次說話小心一點好了,女孩子,那些話看著總歸是不好受。”
尹桑抬眼看他,“我哪裏有說錯?”
盛嶽一怔,“當然沒有,我是指,至少你可以換個表達方式,”見她神色並未緩和,又說,“你搞文字的,比我懂。”
“謝謝肯定。”
盛嶽:“......”
砂鍋上來了,裏頭鮮亮的湯汁滾動,汩汩響,看著就很有食欲。
“開動。”尹桑招呼他,自己夾了個鴨腳,入口,湯汁微辣,酸裏帶鮮,筷子一夾,一抽,骨頭就出來了,肉留在嘴裏,軟糯細滑。
北方吃不到這味道。
她吃了兩個,才發現盛嶽一直在吃腐竹、芋頭、豆泡之類的配菜。
“怎麽不吃?”
盛嶽不曾想過,鴨腳除了鹵味,還能做主菜。這鴨腳煲裏的,看著與鹵味不同,鴨掌張開,似乎鴨皮都還在上頭,他有些下不去嘴。
尹桑看他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彎了彎嘴角,把鴨腳盡數夾到自己碗裏,他見勢不妙,趕忙夾了一個,塞進嘴裏,一邊含糊不清說:“給我留一個。”
“別勉強。”
“不,不勉強。”
“師兄,你可別喜歡我。”
“......”
**
第二天一大早,尹桑帶盛嶽參觀了工作室,正巧趕上早會,便聽了一會兒報告,這一年工作室取得不少突破,產量翻了幾番,收益口碑雙豐收,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氣,地方電視台也報道過。
尹桑坐在首座,聽完說:“幸苦,但除了業績,我比較想了解,現在所有的繡娘,都已經能熟練十二種繡法了麽?學徒呢,能掌握幾種?”
“常用的幾種繡法,繡娘都熟練掌握,但部分繡法過於複雜,師傅都是老人家,願意出山的很少,一般也都可以用別的繡法代替,還有比如辮繡,幾乎失傳......”
尹桑打斷:“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老人家出不來,我們不是可以進山麽?”
“......”
“挑選幾個優秀的員工,進山探訪學習,加薪,如果有成效,還有獎金,具體的回頭列個提案給我。”
散會後經理來找尹桑。說是有個影視公司預備拍一部以苗族文化為背景的電影,負責人看到工作室的宣傳片,尋了過來,希望能合作,工作室給電影提供民族服裝,擔任服裝指導。
“還有,對方希望,可以在我們工作室選一個繡工好,長相氣質也好的繡娘,本色出演。”
這麽說,“他們有看上的?”
“榮彩。”經理說。
尹桑對這個姑娘有印象,在縣裏讀完高中,就到工作室來當學徒了,確實長得不錯,相對與別的繡娘來說,文化程度也高,確實適合。
尹桑說:“這關鍵看她個人意願,影視公司把關好,查查底子,不危害工作室利益就成。”
經理點頭,“有進展我再和您通電話。”
等經理走了,盛嶽敲門進來,“師妹做起頭子來,有模有樣的,不愧是學管理出身的。”
“師兄取笑了,我不爭氣,怎麽對得起你給我請的財神啊?”
她笑著,語氣調侃,與尋常無異。昨晚她問完,也是,神色不變,吃完還給他安排好住宿才離開。
隻有他,還在愣怔。
“我今天進山,師兄就自便,有不熟悉的,打電話到工作室,我招呼她們了,姑娘們巴不得招待你。”尹桑撈過桌麵上的包,離開了。
又留盛嶽一個人在原地蹙眉。
尹桑租了輛車,自己開車進山,到寨子裏,天色已經黑透。車子隻能停在蘆笙坪,尹桑下車,深吸了一口氣,鼻息裏充滿稻草的香氣。黑夜裏,吊腳樓透出橙黃色的燈光,一柱柱灰白的炊煙,飄在半空,像灰白的雲。
遠山環抱著寨子,看起來偉岸有力,有安全感。
山裏人晚飯吃得晚,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晚飯。尹桑走在路上,吊腳樓下,牲口見她,轉頭嗷嗷叫,樓上傳來婦人哄孩子的聲音,還有漢子在喊,“好沒,飯倒湯沒!”
一陣米香,就飄過鼻頭。
她彎了彎唇角,踏著夜色,往山腰走。
在門外她撥通了阿嬤電話,裏頭傳來老人機報電話號碼的聲音,還有老人手忙腳亂找接聽鍵,自責自己眼睛不好使的聲音。
“桑桑啊。”
“咪洛。”
“啊,最近好不啦,吃得香睡得好不啦?”
“好,都好,咪洛吃晚飯了沒?”
“剛吃。”
“是不是又去鎮上賣菜了這麽晚沒吃飯?”
“吃了吃了的,放心吧。”
“那咪洛你現在在煮什麽啊?”尹桑推開灶房的門。
阿嬤回頭,渾濁的眼,瞬間就刷上亮色,淚珠子一下子就淌到麵頰,踉蹌起身,“桑桑怎麽回來了?”
尹桑抱住她,“回來陪咪洛過年。”
這麽多年,她從不曾過苗年。十四歲那年的苗年,她被接走,這個日子於她而言,並不值得慶賀。
她回來,阿嬤不說自己多高興,隻是割了晾曬許久不舍得吃的豐腸,又宰了隻鴨,到隔壁借了一碗米醋做了尹桑最愛吃的鴨醬,尹桑喊她別忙活,她也不聽,隻說:“今天菜賣得好,你不讓我給自己加餐?”
尹桑笑,由著她去了。
兩個人最後吃全了一隻鴨子,鴨醬也刷得幹幹淨淨,祖孫二人,在燈下架起布框,阿嬤點了盞煤油燈,在一旁穿針,指點尹桑,“不對,辮繡,辮繡,不箍成辮子怎麽叫辮繡?誒,拆咯,這麽穿,誒......對頭。”
尹桑正鑽研著,有人進屋來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村支書。
“伊妹啊,有福氣咯。”
伊妹,是阿嬤的名字。
進門才見尹桑,“阿桑回來了?那更好了,讓你家阿桑給你拿主意。”
尹桑放下針線,“怎麽了?”
“過兩年,年裏打同年那天,有電視台來采訪伊妹!”
“采訪什麽?”
“辮繡,現在沒得幾個人會了,講是要做紀錄片,多好,上電視的咧!”
尹桑問:“怎麽找到我奶奶?”
“這個就不知道咯,你們考慮好明天告訴我,我要回複別個。”
尹桑點點頭。
送走村支書,她問:“咪洛,如果讓你把辮繡教給別人,你願意不?”
阿嬤想都沒想:“我有阿桑,怎麽能傳給別人?”
尹桑抿了抿嘴,挑著針,笑嘻嘻說:“好,不傳。”
煤油燈的光影裏,阿嬤眼角的皺紋,晃了她的眼睛。
**
咖啡廳裏,也隻亮著一盞燈,已經打烊,老板卻不走,米瑞也隻能伺候著。
沈峯一個人坐在吧台前,喝咖啡。手邊是ipad,裏頭是四合院的設計圖,好幾種方案,他看得認真,不時問一兩句哪個好看,哪個尹桑會喜歡,讓米瑞有點存在感。
米瑞說:“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老板喜歡什麽。”
在尹桑身邊兩年了,完全摸不準她得喜好,甚至她喜歡哪種咖啡,都不知道,隻知道她喜歡巧克力鬆餅。
沈峯抬眼,“沒關係,我也不知道。”
米瑞看他垂下得眼睛,竟覺得落寞。沈峯這樣的男人,即便不知道他幹什麽,有多少家底,就坐在那,什麽都不說,也讓人覺得,他有驕傲的資本。
而他現在,給她的感覺,有些無奈。
他突然問:“你有沒有看見,一個破舊的打火機?”
他記得她說在吧台上。
”沒有誒,”米瑞搖頭,“您要抽煙麽我給您找。”
“不用,我不抽煙。”
“咦?”米瑞說,“您戒煙了麽?”
沈峯點頭。
“很難吧?”
沈峯又抬頭,似乎是坐困了,轉了轉腦袋,“不難,有堅持的理由,就不難。”
米瑞覺得今天的沈先生,特別好說話,她順口問:“什麽理由?”
沈峯卻沒回答了。
他看著麵前的咖啡杯出神。
尹桑說他管她抽煙,是隻許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他便不放火,總該能管管她點燈的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