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肯定是要結束的。


    盡管每次遇到讓時陌感覺很為難地事情的時候,他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但事實上,這些事情總會過去的。


    也總會結束的。


    時間一直都在流逝。


    在朱梓寧的一再堅持之下,時陌的計劃還是如願以償的給實現了。


    不同意沒辦法,盡管那些人一貫的堅持,但是朱梓寧死咬著不放,再加上時間有限,眾人也隻好同意了。


    時陌之所以要找朱梓寧來幫助他,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不僅僅是文官對於錦衣衛這個部門的歧視問題。


    這裏麵還牽扯到很多。


    比如官員的不配合。


    其他部門陽奉陰違。


    總之,時陌得找個人幫助他,至少,萬一事情變糟糕了,好歹有個人能幫助他說說話,以此來證明他是努力工作過的。


    不是玩忽職守,濫竽充數。


    錦衣衛和這些文官的矛盾早就有了,甚至和社會上的矛盾也已經有了。


    這個社會指的不是所有的普通人。


    而是那些商人。


    在前世明朝是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朝代,商業很發達。


    有宋朝的粉絲吹鼓,宋朝是華夏曆代最富裕的王朝。


    說這個話的人腦子裏麵絕對是漿糊,或者就是不懂經濟學的白癡。


    甚至有些磚家叫獸直接吹鼓宋朝經濟是明朝的十倍。


    嗬嗬,也不怕吹牛吹爆了。


    就說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宋朝一直很缺貨幣,t宋朝用的是銅錢,但是還是很缺錢,發行量不足,攜帶也不方便,於是最早的紙幣也出現了,交子。


    但是明朝呢?


    明朝最早用的就是紙幣。


    大明寶鈔。


    也很不錯了。


    不要指責明朝亂印寶鈔,讓紙幣貶值,損害老百姓的利益,擾亂市場秩序。


    這個不能怪那個時代的人。


    因為受到了儒家那一套的洗腦,誰重視商業啊?


    錢幣更是士林們很難以啟齒的。


    矯情病。


    那會兒華夏人就沒有金融這個概念。


    宋朝的交子發行了多少年,最後還不是不行了?


    明朝的大明寶鈔一直到正德年間也是具有購買力的,總之還可用。


    明朝中後期,明朝因為商業發達,吸收了大量的白銀,以至於後來幹脆使用白銀為官方貨幣。


    宋朝行嗎?


    不行。


    宋朝哪裏來的那麽多的白銀?


    要知道白銀,又叫做白金。


    華夏自古就是個貧銀國家。


    換而言之,白銀產量很少。


    比黃金還少。


    最早時候,在華夏,白銀比黃金值錢的多。


    春秋戰國,漢朝,如果有人拿著一塊白銀不知道能換來多少黃金呢。


    想想那些曆史故事,古人們賄賂人都是用金子賄賂的。


    比如墨子和公輸班說的那一句話。


    請獻十金。


    他能出的起黃金,但是卻不一定有白銀。


    但是在明朝,白銀卻成了通用貨幣了。


    可見大明此時的財富。


    要知道,大明後期已經有兩億人了。


    宋朝的時候,最多時候的人口撐死了也就是一億。


    就那估計還要算上北邊的人。


    嗯,北邊的亡國奴。


    因為那會兒金兵南下,好多的漢人都被拋棄了。


    從這一點中可以看到,宋朝的白銀很少。


    畢竟他們連不到一億人使用的白銀都湊不齊。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是需要市場的。


    明朝人口最起碼比宋朝多了一億。


    這就相當於多了一億人的市場,不僅如此,生產力也高了很多。


    須知,人口多了一個億,那麽生產力肯定會增加的。


    產能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同時,明朝國土麵積大,各種特產,各種貿易範圍更大。


    不僅如此,明朝對外強硬,並且一直牢牢占據著貿易主動權。


    不用求人。


    也不用擔心那些蠻人會壓價,會勒索自己。


    所以大明商人賺的錢更多,也更加暴力和黑心。


    這裏的說的是邊境貿易。


    明朝和蒙古人的貿易。


    但是宋朝呢?


    澶淵之盟。


    居然主動送錢,可想而知,宋朝固然在做生意的時候可以賺到錢(不知道為什麽,我國自古以來對外貿易就是一直賺錢的。)但是肯定不如明朝人賺得多。


    雖然是賣方市場,但是這個賣方底氣不足,膽小怕事,不敢狠狠地壓價。


    所以賺的錢肯定沒有多少。


    但是明朝就不一樣了。


    明人是真的敢狠狠壓價的。


    為了錢不顧一切。


    最後,在對比一下所處時代。


    一個大航海時代(明朝)。


    一個則是中世紀(宋朝)


    明朝時期的世界已經有了所謂的世界市場的雛形了。


    而宋朝呢?


    雖然南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甚至出貨量也很大,有了專門的海上航道,但是也就那樣了。


    市場不夠大。


    就拿電影舉個例子。


    兩千年初,一部電影能得到幾千萬的票房就很了不起了,全國上了一億票房的人不超過三個,可謂屈指可數,每個票房上了一億的,那都是大導演。


    可是十年後呢?


    上了十億票房的人也有了。


    上了一億票房的人雖然不是滿大街都是,但是也已經很多了。


    這就是市場。


    明朝時候處於大航海時代,市場總量變大了。


    明朝沿海湧現了大量白銀。


    這些銀子都是哪裏來的?


    都是貿易得到的。


    都是明朝和西班牙進行貿易得到的。


    這些銀子是西班牙人從美洲,非洲等地得到的財富。


    西班牙人沒有用它們才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是選擇和大明帝國做生意。


    進口絲綢,茶葉,瓷器等等,於是這些黃金白銀全都流入大明帝國了。


    可以這樣說,雖然大明帝國沒有跟上歐洲人去到處殖民擴張,但是在大航海時代得到的好處卻也沒有少到哪裏去。


    甚至,因為大明帝國的緣故,間接的改變了歐洲的局勢。


    想一想,若是西班牙人不和大明帝國做生意,而是用那些財富來擴張,那麽後開西班牙還會失去霸權,被英國人取而代之嗎?


    畢竟,人家可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啊!


    另外,再說一下,大明帝國的海禁政策。


    大明帝國的海禁很明確。


    和滿清絕對不一樣。


    絕沒有什麽片板不得下海的說法。


    那是滿清那樣規定的。


    大明可不敢這樣規定。


    畢竟沿海地區的人也是自己的子民,不讓人家下海,那麽他們吃什麽?


    難道讓他們等死去嗎?


    大明一開始之所以海禁,其實就是因為海盜,畢竟看看地圖就知道。


    大明東邊的地區,海岸線那叫一個長。


    當時剛剛將元朝趕到蒙古草原上,周圍的局勢也是很混亂的。


    日本大批難民來大明做海盜。


    這些海盜裏麵還混著很多沿海的難民,窮苦百姓,裏應外合的給來一下,倭寇完全可以搶完沿海的村子和小鎮,然後在官兵來到之前跑掉。


    所以為了沿海地區的穩定和人民安全,明朝官方才決定海禁的。


    這種海禁目的是防禦性的,是為了保證國家安全的。


    而不是禁商,固閉自封。


    並沒有真的禁止對外貿易。


    還是可以貿易的。


    但是不允許民間私自對外貿易了。


    需要官方接觸,才可以貿易。


    但是後來,這規矩早就變成形式上的了。


    民間開始了海上走私。


    官府也是視而不見。


    因為這些走私的人來頭不算小。


    畢竟玩海上貿易,沒有本錢真的是玩不了的。


    日本那時候陷入戰國時期。


    能想象嗎?


    日本最多的時候,分裂了七十七個諸侯。


    一千人的大名(即諸侯)在當時就算很有實力那種了。


    因此,打的不可開交。


    也因此,日本各種物資很是匱乏。


    鐵,銅,火藥,布匹,糧食——


    什麽都缺。


    因為連年戰亂,日本真的是什麽都缺。


    可以說,那個時期,不管船上運送著什麽,那都可以在日本賣出去。


    除了白銀。


    白銀在當時的日本國中最不值錢。


    為什麽?


    因為日本真的很有錢。


    日本雖然隻有那麽大點的地方。


    但是人家白銀產量卻很高。


    人家銀山,銀島就有好幾個。


    沒錯,人家島上就有銀山。


    牛不牛?


    可以說,那時候的日本人窮得就剩下銀子了。


    所以明朝的走私貿易異常發達。


    這也是為什麽曆史上明朝會有那麽多的海盜。


    因為真的有利可圖啊!


    宋朝海上貿易雖然吹得發達,但是宋朝有那麽多強悍得可以載入史冊的海盜嗎?


    沒有。


    明朝如此發達的走私貿易,促使江南變成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沒有之一,江南絕對是當時世界上的經濟中心。


    蘇湖熟,天下足。


    這是明初時候的說法。


    但是到了明中後末的時候。


    大明其實已經開始進入湖廣熟,天下足的時代了。


    蘇州,杭州都不種糧食了。


    因為不賺錢。


    他們開始種經濟作物。


    比如茶葉,比如煙草。


    明人很喜歡抽煙草。


    他們不知道這個東西吸食之後對身體有害。


    相反,他們認為煙草對身體有好處。


    就和茶葉一樣。


    首先,煙草可以提神,其次煙草可以驅趕那些蚊蟲,總之很多的士人學者都很喜歡煙草。


    這種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種植經濟作物,不種糧食的行為間接的為明朝滅亡買下了伏筆。


    後來,小冰川期來了,北方都快成凍土了,連年天災,南方則為了追求利益不種糧食。


    這下好了。


    糧食不足,有糧食的人都在囤積糧食。


    可以說,前世的明朝就是毀在資本主義萌芽的手裏麵。


    或者說,小冰川期實在不巧,沒讓明朝開始完成轉型就來了。


    可以說,明朝就是滅亡在商人手中。


    北邊的晉商給遊牧民族販賣武器和糧食,南邊的商人則私通倭寇。


    都是為了追逐利益。


    這些商人在明末的時候都會扶持代言人了。


    他們挑選落魄但是聰明,學習好的少年進行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資助他們科舉考試。


    考中了之後,則將自己的侄女女兒什麽的嫁給對方,要麽就是送錢,總之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集團。


    這也導致了很惡劣的影響。


    那就是明朝商稅永遠都是那麽低,甚至很多人都不交,很多有誌之士想要征收商稅,但是沒有辦法,收不上來。


    明朝中後期,私人居然可以開礦。


    不僅如此,很多的人都不交稅。


    朝廷派來的收稅官來征稅,甚至會遇到抗稅的事情。


    還是武裝抗稅。


    這個時空,到了天啟年間,穿越者天啟則讓錦衣衛開始行動起來。


    錦衣衛多了一個職責。


    那就是收稅。


    然後多了一個好處。


    那就是可以得到所征得稅的一成。


    然後錦衣衛就瘋了。


    錦衣衛由原本一個較為純粹的特務機構變成了時陌前世印象深刻的美利堅稅務局。


    那個擁有自己軍隊協助征稅的機構。


    那個因為黑幫老大逃稅,所以被人家抓進監獄的機構。


    也是因為如此,錦衣衛這才被大眾徹底厭惡的。


    好家夥,簡直是掉進錢眼裏麵了。


    美利堅有一句話。


    這個國家有兩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一個是死亡。


    一個就是納稅。


    稅務是根本免不了的。


    在大明也一樣。


    時陌曾經惡意的想過,錦衣衛之所以把情報工作做的如此出色,估計是為了更方便,更好的征稅。


    防止逃稅漏水的事情發生。


    錦衣衛自從有了新的職務之後,規模就擴大了,整個部門也脫胎換骨了。


    資金充裕的錦衣衛,和窮得去大街上收保護費的錦衣衛的戰鬥力那不是一回事。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錦衣衛和文官集團的矛盾才更加兩極化。


    文官們裏麵有一半是南方人,而南方人裏麵有一大部分都是商人扶持起來的。


    就算不是商人扶持起來的,那也和那些大商人粘著親呢。


    鄉黨這個詞絕對不容小覷。


    它代表著人脈。


    也代表著一個團體。


    所以錦衣衛和文官的立場簡直是不共戴天的。


    兩極化極其嚴重,屬於那種絕對不可能幾和好的。


    不死不休的那種。


    也是這是個原因,時陌才將朱梓寧請來的。


    這裏是南方。


    時陌是錦衣衛。


    而這些人全都是當地的官員。


    這裏麵雖然也有很多的北方人。


    但是南方人也不少啊。


    時至今日,兩者的矛盾也沒有化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矩陣遊戲平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間之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間之王並收藏矩陣遊戲平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