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植的使節團每隔幾日就會有快信傳至宋京,向朝廷匯報與金人商討同盟的消息。朝廷上下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因為果如眾人所料談判設在東海上,馬植一個連大點的河都沒見過幾次的平原小官,定會因為吃不了暈船的苦頭出岔子。可好些日子過去了,談判日漸明朗,每次的傳書也都用詞恰當,行書規範,絲毫不見他抱怨,好象在海上很逍遙一般。
又過了沒幾日,一封總結般重要的快信遞到了徽宗手裏。信上抄錄了長達一個月宋金多次協商之後,經過朝廷同意才簽訂的盟約:‘……宋金兩國各按商定的進軍路線攻打遼朝,金軍攻取遼的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境),宋軍攻取遼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若遼滅,原進遼歲幣轉進金,金將燕雲還於宋。兩國均不可單獨與遼求和……’。至此,“結金滅遼”政策開始進行,後世稱此盟約為“海上之盟”。
此盟約一定,童貫、梁師成、王黼等人便更是忙的手腳不停,童太師忙著整頓軍紀,這倒是正經事,隻可惜軍備廢弛已久,頗費心神;梁、王二人則與金朝此戰可得利的官員通信,炫耀此盟約是他等朝廷命官辛苦得來,那些官員心領神會,加緊賄賂錢帛;且王黼更絞盡腦汁的繼續賣官賣爵,以為他下一步計劃而籌錢。
一日,梁師成從宮中回府,想起今日是那例行密會的日期,便趕忙來到內室,果見那人在那裏等他。他也不多言,直接問道:“如何?”
“幹淨得很。隻是愛往東北梅園那裏去。”那人搖搖頭答道。
梁師成一驚,隨即笑了,“你回去繼續看著,若往宮外去,趕緊跟我匯報。”打發走那人,便走至廳堂,望著隔壁王黼家的方向,冷笑了兩聲。
話說時值五月中旬,天氣暖人,各省各府聽聞即將對遼宣戰,雖不知是喜是憂,但還是按慣例給朝廷上貢,以示讚同支持之意。廣西廣東兩省便擷了新鮮荔枝香蕉並些南方水果,用竹簍裝了一大車日夜兼程趕到汴梁進獻給皇帝。因冬日才過,宮中上下見這等新鮮水果,都無不欣喜。徽宗也十分喜悅,留了一些自己食用,下剩的全部分發給有功的大臣、後宮各妃子各皇子郡王,不偏不倚地每人分了些。人徙自然也拿到了一小柄香蕉和一小兜荔枝,興衝衝跑回殿裏,張口就叫木格來給她備馬,說要出宮。
“殿下這麽急要出宮做什麽?”木格不解,看到她手中的東西,眼睛發亮道,“陛下賞的?”
人徙笑著掰下一半香蕉遞給他道:“你拿些,剩下的給曹管家。”說著把那些東西栓在馬背上笑道,“這些可不許吃了,我要給人呢。”又想了想補充道,“你不用跟著我去。陛下若來人問,就說我往花園去了,一會必回的。老出宮,陛下怕不允的。好在幾個門的侍衛來來回回都熟了,我說陛下準了,沒有不信的。”
說完牽住馬快步的去了,和馬一同走到宮外,便上馬往東北飛馳起來。
熟門熟路的一路顛到了那農家小院,拿著水果見了娘,拿給她吃,見王詵也在此,忙規規矩矩行了個大禮,臉上雖無尊敬,但禮節倒是滴水不漏。完了仔細剝了幾個荔枝,雙手捧著送與王詵,把王詵高興得連誇她懂事。她臉上仍是無表情,說要和娘單獨說說貼己話。王詵忙點著頭出去了。
他一走門剛一關上,人徙就像開鎖了的猴子一般,興興頭頭講起如今如何要打仗,自己如何和一個金人認識,除了自己被“劫”那段漏了沒講以外,仍然是眉飛色舞,十足一個和自己母親炫耀本事的孩子。秋蘭看她興高采烈滿臉風采,眼裏少有的恢複了以往的幹淨,便也高興起來——自打那日在這裏第一次見人徙,談了那些話以後,便對她不加幹預了,如今見她還算適應,也很開心,便也由衷開心起來。
“她如果晚些走,倒可以嚐嚐這南方的水果。他們在更北的地方。”人徙說到流月,有些惋惜道。
那日她和眾小子見兩人終於相見,都欣喜非常,連說要治席慶祝。可流月留不得,說要趕快回山上去整頓流幫。臨走時她一隻手牽著其非,一隻手搭在人徙肩膀上道:“本覺得小王爺有些厭棄我,但看到小王爺對我如此有恩,流月將一直記著小王爺。”
人徙背著手正對著他的眼睛嚴肅道:“不是說笑,對你有恩是為了報答你救了我。但下次若在宋國地皮上幹些搶劫放火的勾當,本王絕對會聯合皇城司重新抓你!”
琉璃宮。樓下穿堂。
陳憶同使女剛摘了幾枝梅回來,準備給角落台幾上的幹梅換了,剛進屋一眼瞧見人徙坐在小圓桌上,正起勁地在一個碗裏扒拉著什麽。桌上扔的滿是荔枝皮,不由叫她道:“六殿下不但擅自進我的宮,而且還擅自吃我的水果!”
人徙抬起頭來,眼睛眯著笑道:“我哪裏有偷吃你的水果。我是在幫你保鮮呢。”說著拿碗起來端給她看,碗裏是水,水裏是剝好的荔枝,“這是糖水。說實在也不是什麽保鮮的法子,隻是我娘教我的,說這樣跟湯羹一樣,可以放兩日,還更好吃。”
從娘那裏回來的第二日,便拿著自己做好的香袋跑到了這裏,看門的丫頭一見是她,便說笑著放了進來。
“萬一我覺得不好吃呢?你要吃完!”陳憶皺著眉頭回道,“都給我剝了?我可是領得最少了!連香蕉也沒領得!”
“還有呢,我故意給你留了一半。”人徙指著桌上,“再說,這樣不省了你的事?你不必剝了。”
陳憶一聽這和那日放風箏的事同出一轍,便微笑著接過她手裏的碗,“謝六殿下。”
人徙目不斜視地盯著她的微笑,半晌才想起了什麽似的從懷裏掏出自己努力趕工出來的香袋,丟在桌上道:“我的拿來!這是我的回禮。”
陳憶向那桌上一瞧,頓時捂住嘴笑個不停,邊笑邊喘氣道:“敢問殿下,這物事是什麽?”
人徙臉漲得通紅,知她是取笑自己,又無從分辨。她做的這個香袋,說是香袋,還不如說是“香包子”。裏麵的香料倒是沒放錯,是墨兒親自給她找來的。可要說外麵,可就差多了。先是形狀像兩片布努力勉強縫在一塊兒,做的人好象隻顧著能縫在一起,而根本顧不得美觀。說圓不圓,說方不方,和她現在頭頂上掛著的那些有棱有角有規律的相差太多。好在布是從陳憶這裏得來的,上頭有金魚花鳥,否則她自己恐怕要用王黼給的棉布了。針腳紛亂不齊,線頭到處都是,而且會做活的人都知道,針腳是要翻到裏麵去的,外麵才看不見,而這位小爺做的,針腳全露在外麵,一圈的針腳活似餃子的褶子,恐怕看見這個的人要翻到裏麵的香料才明白這原來是個香袋啊。
陳憶拿在手裏又看了兩眼,直笑得幾乎岔氣。人徙起先十分不好意思,臉都紅都耳根了,見她笑成這樣,心裏也跟著高興起來,嘴上還硬道:“怎麽著?也是我親自做的!證明我對你很用心!”
後者一聽到“很用心”這三個字,心裏軟了一下,止住了笑,伸手撫在人徙的臉頰上輕聲道:“我知道了,小王爺。”
人徙本已褪去紅潮的臉上複又迅速地燒起來,對麵人手掌上的溫度直傳到她心間,她情不自禁地伸出自己的手來覆在那隻手上,眼睛直盯著對方的臉。陳憶看著那整齊發鬢下亮亮的眼睛,心裏莫名慌了,想抽回手去,又沒抽,輕問道:“殿下想說什麽?”
人徙驚了一下,忙把那手放下,別過頭去說道:“我並沒有什麽想說的。”隨即又高興道,“上次看到娘娘好多書,我說要和娘娘論事,我們上樓去罷。”說著便兩步跳上了樓梯,對著陳憶擠眉弄眼。
陳憶也笑了,跟著她進了內室。兩人隔著桌子麵對麵坐著,隨意抽一本書出來,擺出一副論道的樣子。陳憶見她抽的是《漢書》,便問道:“徙兒喜歡哪一篇?”
人徙聽她叫自己的名字,心內又忙了,定了定神才答道:“這本我挑著看了看,喜歡‘賈誼傳’。憶兒呢?”
聽到對方學著自己喊起了名字,搖搖頭笑回道:“還是叫我娘娘罷。我叫你小名,是因為我的輩分啊。至於書,凡是正道的我都喜歡。既這樣,就說這一篇罷。”
人徙點了點頭,掩飾住內心的失落,兩人便就此傳討論了幾句,人徙問她對自己在朝堂上的意見。陳憶便想了想,看著她念道:“漢文帝亦嚐欲重用賈誼,‘議以誼任公卿之位’,此莫大恩寵信任也。而賈誼年少,失於輕狂,故“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文帝權衡再三,勢不能用賈誼,非不願也。”
人徙不由仔細打量她,心內傾慕之情更盛,口裏讚道:“娘娘恐怕是無書不知了。”接著又接她的話頭道,“我知道娘娘的意思了。可若能將‘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廢,這就不是所憂之事了罷。”語調雖平常,語氣中卻滿是底氣,眼睛定定地瞧著窗外。
陳憶見她居然如此答,心上驚奇,以往沉寂的些許情緒又浮動上來,沉吟了半晌,又輕鬆笑道:“別弄這死氣沉沉的東西了。”起身從床邊小桌上拿起做好的香袋來遞於她,“你看可好不好?裏麵可放了上好的桂皮冰片,可有提神的作用呢。”
人徙連忙接過,剛才那沉靜卻要勃發的神情全然不見,眼睛緊緊看著那香袋,像個孩子看著糖葫蘆。隻見那香袋四四方方,上頭用紅繩紮口,大紅底襯,繡有黃色金菊,精致漂亮,比自己那個強一百倍,聞一聞一股清香,頓時喜得滿麵笑容,仔細戴在脖子上,塞在懷裏。陳憶見她這樣,又笑著幫她扯下,仔細地拴在腰上。人徙任她擺布,想著出去了再掛脖子上。
陳憶仔細地替她戴好,端詳了端詳點頭稱好,按她坐下,輕輕問道:“殿下為何不問我為何表現得什麽都不管隻愛玩?”
人徙低了頭道:“你要說總會說的。你不說證明你還不夠信任我,我隻有繼續做好就是了。”
陳憶一聽,想脫口而出,又打住,隔著桌子拍拍她的頭道:“改日我定會告訴你。”接著又歎了一口氣,“好在認識你,也讓我不那麽悶,力氣也有處使了。你若在朝堂有什麽事,來找我,我定會幫你。最好及時些,因為我不知道還能在這裏多久。”
人徙驚訝地抬起頭,聽她接著說道,“陛下偶爾想起我來一次,也是兩句話便走了。這麽來遲早要把我廢掉。誰會養一個沒有用也不喜歡的妃子呢?到時候就不能在這宮裏了。”
人徙已坐不住了,站起來大聲道:“我不許!”
又過了沒幾日,一封總結般重要的快信遞到了徽宗手裏。信上抄錄了長達一個月宋金多次協商之後,經過朝廷同意才簽訂的盟約:‘……宋金兩國各按商定的進軍路線攻打遼朝,金軍攻取遼的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境),宋軍攻取遼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若遼滅,原進遼歲幣轉進金,金將燕雲還於宋。兩國均不可單獨與遼求和……’。至此,“結金滅遼”政策開始進行,後世稱此盟約為“海上之盟”。
此盟約一定,童貫、梁師成、王黼等人便更是忙的手腳不停,童太師忙著整頓軍紀,這倒是正經事,隻可惜軍備廢弛已久,頗費心神;梁、王二人則與金朝此戰可得利的官員通信,炫耀此盟約是他等朝廷命官辛苦得來,那些官員心領神會,加緊賄賂錢帛;且王黼更絞盡腦汁的繼續賣官賣爵,以為他下一步計劃而籌錢。
一日,梁師成從宮中回府,想起今日是那例行密會的日期,便趕忙來到內室,果見那人在那裏等他。他也不多言,直接問道:“如何?”
“幹淨得很。隻是愛往東北梅園那裏去。”那人搖搖頭答道。
梁師成一驚,隨即笑了,“你回去繼續看著,若往宮外去,趕緊跟我匯報。”打發走那人,便走至廳堂,望著隔壁王黼家的方向,冷笑了兩聲。
話說時值五月中旬,天氣暖人,各省各府聽聞即將對遼宣戰,雖不知是喜是憂,但還是按慣例給朝廷上貢,以示讚同支持之意。廣西廣東兩省便擷了新鮮荔枝香蕉並些南方水果,用竹簍裝了一大車日夜兼程趕到汴梁進獻給皇帝。因冬日才過,宮中上下見這等新鮮水果,都無不欣喜。徽宗也十分喜悅,留了一些自己食用,下剩的全部分發給有功的大臣、後宮各妃子各皇子郡王,不偏不倚地每人分了些。人徙自然也拿到了一小柄香蕉和一小兜荔枝,興衝衝跑回殿裏,張口就叫木格來給她備馬,說要出宮。
“殿下這麽急要出宮做什麽?”木格不解,看到她手中的東西,眼睛發亮道,“陛下賞的?”
人徙笑著掰下一半香蕉遞給他道:“你拿些,剩下的給曹管家。”說著把那些東西栓在馬背上笑道,“這些可不許吃了,我要給人呢。”又想了想補充道,“你不用跟著我去。陛下若來人問,就說我往花園去了,一會必回的。老出宮,陛下怕不允的。好在幾個門的侍衛來來回回都熟了,我說陛下準了,沒有不信的。”
說完牽住馬快步的去了,和馬一同走到宮外,便上馬往東北飛馳起來。
熟門熟路的一路顛到了那農家小院,拿著水果見了娘,拿給她吃,見王詵也在此,忙規規矩矩行了個大禮,臉上雖無尊敬,但禮節倒是滴水不漏。完了仔細剝了幾個荔枝,雙手捧著送與王詵,把王詵高興得連誇她懂事。她臉上仍是無表情,說要和娘單獨說說貼己話。王詵忙點著頭出去了。
他一走門剛一關上,人徙就像開鎖了的猴子一般,興興頭頭講起如今如何要打仗,自己如何和一個金人認識,除了自己被“劫”那段漏了沒講以外,仍然是眉飛色舞,十足一個和自己母親炫耀本事的孩子。秋蘭看她興高采烈滿臉風采,眼裏少有的恢複了以往的幹淨,便也高興起來——自打那日在這裏第一次見人徙,談了那些話以後,便對她不加幹預了,如今見她還算適應,也很開心,便也由衷開心起來。
“她如果晚些走,倒可以嚐嚐這南方的水果。他們在更北的地方。”人徙說到流月,有些惋惜道。
那日她和眾小子見兩人終於相見,都欣喜非常,連說要治席慶祝。可流月留不得,說要趕快回山上去整頓流幫。臨走時她一隻手牽著其非,一隻手搭在人徙肩膀上道:“本覺得小王爺有些厭棄我,但看到小王爺對我如此有恩,流月將一直記著小王爺。”
人徙背著手正對著他的眼睛嚴肅道:“不是說笑,對你有恩是為了報答你救了我。但下次若在宋國地皮上幹些搶劫放火的勾當,本王絕對會聯合皇城司重新抓你!”
琉璃宮。樓下穿堂。
陳憶同使女剛摘了幾枝梅回來,準備給角落台幾上的幹梅換了,剛進屋一眼瞧見人徙坐在小圓桌上,正起勁地在一個碗裏扒拉著什麽。桌上扔的滿是荔枝皮,不由叫她道:“六殿下不但擅自進我的宮,而且還擅自吃我的水果!”
人徙抬起頭來,眼睛眯著笑道:“我哪裏有偷吃你的水果。我是在幫你保鮮呢。”說著拿碗起來端給她看,碗裏是水,水裏是剝好的荔枝,“這是糖水。說實在也不是什麽保鮮的法子,隻是我娘教我的,說這樣跟湯羹一樣,可以放兩日,還更好吃。”
從娘那裏回來的第二日,便拿著自己做好的香袋跑到了這裏,看門的丫頭一見是她,便說笑著放了進來。
“萬一我覺得不好吃呢?你要吃完!”陳憶皺著眉頭回道,“都給我剝了?我可是領得最少了!連香蕉也沒領得!”
“還有呢,我故意給你留了一半。”人徙指著桌上,“再說,這樣不省了你的事?你不必剝了。”
陳憶一聽這和那日放風箏的事同出一轍,便微笑著接過她手裏的碗,“謝六殿下。”
人徙目不斜視地盯著她的微笑,半晌才想起了什麽似的從懷裏掏出自己努力趕工出來的香袋,丟在桌上道:“我的拿來!這是我的回禮。”
陳憶向那桌上一瞧,頓時捂住嘴笑個不停,邊笑邊喘氣道:“敢問殿下,這物事是什麽?”
人徙臉漲得通紅,知她是取笑自己,又無從分辨。她做的這個香袋,說是香袋,還不如說是“香包子”。裏麵的香料倒是沒放錯,是墨兒親自給她找來的。可要說外麵,可就差多了。先是形狀像兩片布努力勉強縫在一塊兒,做的人好象隻顧著能縫在一起,而根本顧不得美觀。說圓不圓,說方不方,和她現在頭頂上掛著的那些有棱有角有規律的相差太多。好在布是從陳憶這裏得來的,上頭有金魚花鳥,否則她自己恐怕要用王黼給的棉布了。針腳紛亂不齊,線頭到處都是,而且會做活的人都知道,針腳是要翻到裏麵去的,外麵才看不見,而這位小爺做的,針腳全露在外麵,一圈的針腳活似餃子的褶子,恐怕看見這個的人要翻到裏麵的香料才明白這原來是個香袋啊。
陳憶拿在手裏又看了兩眼,直笑得幾乎岔氣。人徙起先十分不好意思,臉都紅都耳根了,見她笑成這樣,心裏也跟著高興起來,嘴上還硬道:“怎麽著?也是我親自做的!證明我對你很用心!”
後者一聽到“很用心”這三個字,心裏軟了一下,止住了笑,伸手撫在人徙的臉頰上輕聲道:“我知道了,小王爺。”
人徙本已褪去紅潮的臉上複又迅速地燒起來,對麵人手掌上的溫度直傳到她心間,她情不自禁地伸出自己的手來覆在那隻手上,眼睛直盯著對方的臉。陳憶看著那整齊發鬢下亮亮的眼睛,心裏莫名慌了,想抽回手去,又沒抽,輕問道:“殿下想說什麽?”
人徙驚了一下,忙把那手放下,別過頭去說道:“我並沒有什麽想說的。”隨即又高興道,“上次看到娘娘好多書,我說要和娘娘論事,我們上樓去罷。”說著便兩步跳上了樓梯,對著陳憶擠眉弄眼。
陳憶也笑了,跟著她進了內室。兩人隔著桌子麵對麵坐著,隨意抽一本書出來,擺出一副論道的樣子。陳憶見她抽的是《漢書》,便問道:“徙兒喜歡哪一篇?”
人徙聽她叫自己的名字,心內又忙了,定了定神才答道:“這本我挑著看了看,喜歡‘賈誼傳’。憶兒呢?”
聽到對方學著自己喊起了名字,搖搖頭笑回道:“還是叫我娘娘罷。我叫你小名,是因為我的輩分啊。至於書,凡是正道的我都喜歡。既這樣,就說這一篇罷。”
人徙點了點頭,掩飾住內心的失落,兩人便就此傳討論了幾句,人徙問她對自己在朝堂上的意見。陳憶便想了想,看著她念道:“漢文帝亦嚐欲重用賈誼,‘議以誼任公卿之位’,此莫大恩寵信任也。而賈誼年少,失於輕狂,故“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文帝權衡再三,勢不能用賈誼,非不願也。”
人徙不由仔細打量她,心內傾慕之情更盛,口裏讚道:“娘娘恐怕是無書不知了。”接著又接她的話頭道,“我知道娘娘的意思了。可若能將‘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廢,這就不是所憂之事了罷。”語調雖平常,語氣中卻滿是底氣,眼睛定定地瞧著窗外。
陳憶見她居然如此答,心上驚奇,以往沉寂的些許情緒又浮動上來,沉吟了半晌,又輕鬆笑道:“別弄這死氣沉沉的東西了。”起身從床邊小桌上拿起做好的香袋來遞於她,“你看可好不好?裏麵可放了上好的桂皮冰片,可有提神的作用呢。”
人徙連忙接過,剛才那沉靜卻要勃發的神情全然不見,眼睛緊緊看著那香袋,像個孩子看著糖葫蘆。隻見那香袋四四方方,上頭用紅繩紮口,大紅底襯,繡有黃色金菊,精致漂亮,比自己那個強一百倍,聞一聞一股清香,頓時喜得滿麵笑容,仔細戴在脖子上,塞在懷裏。陳憶見她這樣,又笑著幫她扯下,仔細地拴在腰上。人徙任她擺布,想著出去了再掛脖子上。
陳憶仔細地替她戴好,端詳了端詳點頭稱好,按她坐下,輕輕問道:“殿下為何不問我為何表現得什麽都不管隻愛玩?”
人徙低了頭道:“你要說總會說的。你不說證明你還不夠信任我,我隻有繼續做好就是了。”
陳憶一聽,想脫口而出,又打住,隔著桌子拍拍她的頭道:“改日我定會告訴你。”接著又歎了一口氣,“好在認識你,也讓我不那麽悶,力氣也有處使了。你若在朝堂有什麽事,來找我,我定會幫你。最好及時些,因為我不知道還能在這裏多久。”
人徙驚訝地抬起頭,聽她接著說道,“陛下偶爾想起我來一次,也是兩句話便走了。這麽來遲早要把我廢掉。誰會養一個沒有用也不喜歡的妃子呢?到時候就不能在這宮裏了。”
人徙已坐不住了,站起來大聲道:“我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