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
這一架又一架的戰鬥攻擊機,不斷的被彈射升空。
在預警機的指揮下,從多個方向圍攻而來。
這尼瑪!
真是要圍毆至死的節奏!
世界霸主,果然不是一般的牛逼啊!
出動一架艦載機,哪怕隻是上天轉悠一圈又立馬降落。
各種花銷損耗下來,至少十萬美金沒了。
而為了擊落一個可疑飛行目標,還已經連續多次發射導彈了。
動輒上百萬美金的導彈,特麽的,當不要錢似的瘋狂發射。
還不是單枚發射。
每次都是至少兩枚、四枚。
而隨著更多戰鬥攻擊機升空,開始八枚、十六枚……
為了提高命中率、為了確保格殺無死角,數量越來越多。
什麽叫有錢任性?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萬米高空之上。
導彈不斷飛射而來,不斷的被淩空打爆。
眨眼之間,價值上千萬美金的一枚枚空對空導彈,就變成了燦爛的煙火。
……
海麵上。
卡森號核動力航母,四台蒸汽彈射器,正接連不斷的將一架架戰鬥攻擊機彈射起飛。
而彈射器的依靠蒸汽的瞬間釋放,在巨大的壓力下,讓彈射梭將戰機扔出去。
所以高強度的彈射,會大量損耗蒸汽。
水蒸氣來自於高壓鍋爐,如此高強度彈射,儲備的蒸汽已經不夠用了。
甚至連累航母,速度都掉了兩節,慢了一些。
當然。
核動力航母性能不是一般的強悍。
通過給核子反應堆增加功率、提高輸出,速度很快又提高起來了。
而暫停彈射作業,等候高壓鍋爐產生更多的水蒸氣之後,又可以繼續高強度彈射。
隻是……
在航母內的作戰指揮中心。
戰鬥群最高指揮官,還有眾多參謀,已經徹底看不懂了。
氣氛格外壓抑。
從這個可疑目標闖入四百公裏警戒範圍,再到現在它單打獨鬥,以一己之力愣是將十多架戰鬥攻擊機戲耍……
兩枚超遠距離防空導彈,早已經淩空自毀爆炸。
四十多枚中距離空對空導彈、二十多枚近距離格鬥導彈,也都無一幸免。
對方太強了!
無論什麽型號的導彈,無論發射多少枚,也無論距離有多近……
對方都能輕鬆的甩掉導彈,並且像是點名似的,一枚又一枚的淩空打爆。
超強的機動性!
超強的毀傷力!
超高的命中率!
這特麽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無人戰機?
雖然沒有拍攝到外觀照片,也沒有飛行員目視看見。
但所有人都相信,這絕對不是有人駕駛的戰機。
因為從雷達監控到的飛行數據來看,它簡直就是個妖孽。
能夠突然60g急加速,又突然50g急減速轉彎,緊接著又來了一個70g俯衝急轉……
如此靈活迅猛,哪兒是人類能夠承受得起的?
真要是有人在戰機內,那他早就七竅流血、血管爆裂了。
而且,它是什麽動力?
渦輪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
到底搭載使用了什麽牛逼的發動機,能夠如此靈活迅猛?
如此高強度的過載,也不怕機體結構承受不住,突然淩空解體爆裂。
估計使用了不少鈦合金材料,用於打造高強度、輕重量的機體。
另外,它用什麽武器?
幾十枚導彈都被它全部淩空打爆,無一漏網。
這證明它有極強的觀瞄係統,估計機體全身遍布大量感應器,實現360度無死角偵查,從而能夠及時準確發現目標、持續跟蹤鎖定、精確引導武器打擊。
而機載武器必然不是機炮,傳統火炮的炮彈速度再快,也容易受到地球引力、空氣阻力等影響,容易出現偏差,不可能一炮一枚導彈。
想來應該是類似於高能激光的能量武器。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那個冷戰雙方叫囂要打星球大戰的特殊時期。
美帝就曾試驗過,用大型運輸機搭載激光武器平台。
通過發射高能激光束,燒蝕摧毀導彈和戰機。
試驗是成功了,但設備體積大、重量重,必須要大型運輸機才能扛得起。
而且激光容易受到水汽、塵埃等削弱,超過一定距離,殺傷力還不如導彈。
時至今日。
各大軍事強國的激光武器,也隻能用來幹擾致盲敵人的觀瞄設備。
用激光炮打空戰……這還根本無法實現。
但是現如今……
真是啪啪打臉了!
……
戰鬥格外憋屈!
當最後一枚格鬥導彈也被打爆後。
尷尬的一幕出現了。
堂堂世界霸主,出動十幾架戰鬥攻擊機,居然打不下一架無人戰機!
而且對方擺明了隻是要戲耍,不想擴大戰爭。
否則以它那超強的攻擊力,早就將他們所有飛機全部打爆了。
此時此刻。
十幾架戰鬥攻擊機,分成多個雙機編隊,企圖的圍追堵截,用機炮將對方打爆。
隻可惜,對方速度太快,機動性太靈活。
甭管怎麽追趕,就是死活追不上。
反倒是忙於追趕中,差點兒發生空中碰撞,以至於機毀人亡。
怎麽辦?
難道還要繼續彈射起飛?
繼續讓戰鬥攻擊機上天去,浪費寶貴的導彈?
關鍵時刻。
指揮官下令,暫停航母彈射起飛作業。
正在圍追堵截的十幾架戰機,按照預警機的統一部署,在不同方位、不同空域,實施圍堵和驅趕,而不是一窩蜂,猶如無頭蒼蠅似的亂追。
萬一發生空中戰機碰撞,那絕對是要機毀人亡的。
反正天上的戰機,唯一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纏住對方,不讓它有機會接近航母戰鬥群。
盡可能的找尋機會,拍下它的模樣,看看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無人戰機?
隨後。
指揮官讓參謀們,集思廣益,立刻給他一個相對準確的報告,方便他匯報給艦隊司令部。
經過眾多參謀的討論之後,得出了一份報告。
這架來路不明的敵對無人戰機,擁有一流的機體結構、超強的觀瞄係統、強勁的發動機、凶悍的能量武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卡森號航母戰鬥群的安全。
為了增強說服力,報告中還附加了雷達軌跡圖。
尤其是幾次超乎想象力的大強度、高過載機動,簡直是反人類的逆天操作。
這些飄忽不定,而又變化莫測的運動軌跡,交給專業人士,可以一眼看出它的機動性能是多麽的恐怖。
沒辦法!
耗費了幾十枚導彈,起飛了二十餘架次戰機,費用開支已經上億美金。
不給一份夠實錘的報告,怎麽解釋?
指揮官很快通過保密衛星通訊數據鏈,與艦隊司令部取得聯係,匯報這不可思議的遭遇。
不過……
報告還沒匯報完,又有新情況了。
那架無人戰機,居然輕鬆甩掉了十幾架戰鬥攻擊機的圍追堵截。
預警機立刻發出緊急通報,它正以超過八馬赫的速度,朝著航母戰鬥群猛撲而來。
每秒三公裏!
太特麽嚇人了!
而負責圍追堵截的戰鬥攻擊機,哪怕什麽武器副油箱都不帶,將油門推到最大開加力,最快速度也不過兩馬赫。
而且超音速飛行,會非常的耗油,並嚴重損耗發動機壽命。
滿油狀態下,十五分鍾就可以油料耗光。
飛行員們真是恨不得把腳踩進油箱裏,可惜也隻能望洋興歎。
這種感覺,就像騎破自行車,卻想要追上超級跑車。
連尾燈都看不到,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啊!
而如此之快的速度,意味著這架無人戰機,隻需要兩分鍾就能突入航母戰鬥群。
那麽……
它要幹什麽?
是要‘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般,將卡森號核動力航母,給擊沉嗎?
來路不明!意圖不明!戰力強大!
光是造價就幾十億美金,加上各種武器裝備、艦載機和人員,總價值無法估量的航空母艦,乃是國之利器,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於是乎!
不用指揮官下令,按照作戰條令,擔負外圍警戒的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就立刻進入了‘區域防空’作戰模式。
進入此模式下,意味著戰鬥群已經進入了很危險的時刻,所有戰艦會不惜一切代價,采用任何武器對付來襲之敵。
所以,己方飛機將盡可能遠離作戰區域,既避免誤傷,又可以讓各型雷達,可以更加專注的鎖定敵人目標。
當然,進入此狀態,所有艦載機都將立刻停止甲板作業。
尤其是航空母艦上。
飛行甲板上,身穿各色馬甲的艦員,立刻以最快速度將戰機收回機庫。
如果無法收回的,就必須要立刻通過錨鏈固定。
因為一旦敵人突破了一道道防空封鎖線,進入到了航母附近。
航母為了躲避敵人的攻擊,會進行迅猛的機動規避。
突然急轉,容易讓沒有固定好的飛機翻覆。
就像坐車的時候,如果司機突然急轉彎,沒坐穩扶牢的人,很容易被甩脫。
而這時候,任務最重的,當然還是充當保鏢的護航戰艦。
刹那間!
戰艦艦艏和艦尾的垂直導彈發射係統,所有發射箱蓋板,全部哢哢哢的打開了。
艦艏的大口徑自動艦炮,伴隨著嗚嗚嗚的液壓電機嘶鳴聲。
炮管高昂,黑洞洞的炮口仰天怒指天際。
而擔負近程防空任務的多管速射機關炮,也迅速將炮口對準了敵機來襲方向。
與此同時。
雷達跟蹤鎖定!
火控數據解算!
武器自動匹配!
高度自動化的戰艦作戰指揮係統,立刻完成了相應任務。
隨著艦長一聲令下,武器官打開保險,摁下電門按鈕。
噗……嘭!!
第一枚遠距離防空導彈,猛然點火。
煙霧升騰之中,橘紅色的火光,點亮了戰艦。
呼嘯而起的遠距離防空導彈,升空之後,迅速迅速拐了個彎,朝著來襲目標猛撲而去。
第一枚剛飛走不久,第二枚緊接著發射。
……
導彈接連發射升空,一枚一枚。
但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來襲的無人戰機,將速度進一步提高。
迎著一枚枚來襲的防空導彈,突然躍升高度。
任何飛行器,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爬升要克服重力和空氣阻力,都意味著會掉速度。
但這架無人戰機簡直太逆天了,不僅沒掉速度,反而突然進入到了二十馬赫的速度。
這麽快的速度。
以至於猛衝過來的防空導彈,還沒來得及自爆,它就已經呼嘯衝了過去。
多枚防空導彈也都盡忠職守,迅速大半徑掉頭,然後緊追不舍。
這時候。
無人戰機逼近最外圍的一艘導彈驅逐艦。
嗖嗖嗖!
幾枚近程防空導彈,如離弦之箭一般飛射而去。
但對方突然一個急速機動,導彈就撲了個空。
咚咚咚……
大口徑自動艦炮,徒勞的朝天空怒吼,發射炮彈。
多管速射機關炮也瞬間開火。
滋滋滋……
炮口噴冒出長長的火舌,彈殼如流水般嘩嘩落下。
以每分鍾數千發的射速,向來襲無人戰機潑灑瓢潑彈雨。
但炮彈組成的彈幕,未能阻止狂飆而來的無人戰機。
毫秒之間!
它已勢不可擋的撲向了航母……
這一架又一架的戰鬥攻擊機,不斷的被彈射升空。
在預警機的指揮下,從多個方向圍攻而來。
這尼瑪!
真是要圍毆至死的節奏!
世界霸主,果然不是一般的牛逼啊!
出動一架艦載機,哪怕隻是上天轉悠一圈又立馬降落。
各種花銷損耗下來,至少十萬美金沒了。
而為了擊落一個可疑飛行目標,還已經連續多次發射導彈了。
動輒上百萬美金的導彈,特麽的,當不要錢似的瘋狂發射。
還不是單枚發射。
每次都是至少兩枚、四枚。
而隨著更多戰鬥攻擊機升空,開始八枚、十六枚……
為了提高命中率、為了確保格殺無死角,數量越來越多。
什麽叫有錢任性?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萬米高空之上。
導彈不斷飛射而來,不斷的被淩空打爆。
眨眼之間,價值上千萬美金的一枚枚空對空導彈,就變成了燦爛的煙火。
……
海麵上。
卡森號核動力航母,四台蒸汽彈射器,正接連不斷的將一架架戰鬥攻擊機彈射起飛。
而彈射器的依靠蒸汽的瞬間釋放,在巨大的壓力下,讓彈射梭將戰機扔出去。
所以高強度的彈射,會大量損耗蒸汽。
水蒸氣來自於高壓鍋爐,如此高強度彈射,儲備的蒸汽已經不夠用了。
甚至連累航母,速度都掉了兩節,慢了一些。
當然。
核動力航母性能不是一般的強悍。
通過給核子反應堆增加功率、提高輸出,速度很快又提高起來了。
而暫停彈射作業,等候高壓鍋爐產生更多的水蒸氣之後,又可以繼續高強度彈射。
隻是……
在航母內的作戰指揮中心。
戰鬥群最高指揮官,還有眾多參謀,已經徹底看不懂了。
氣氛格外壓抑。
從這個可疑目標闖入四百公裏警戒範圍,再到現在它單打獨鬥,以一己之力愣是將十多架戰鬥攻擊機戲耍……
兩枚超遠距離防空導彈,早已經淩空自毀爆炸。
四十多枚中距離空對空導彈、二十多枚近距離格鬥導彈,也都無一幸免。
對方太強了!
無論什麽型號的導彈,無論發射多少枚,也無論距離有多近……
對方都能輕鬆的甩掉導彈,並且像是點名似的,一枚又一枚的淩空打爆。
超強的機動性!
超強的毀傷力!
超高的命中率!
這特麽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無人戰機?
雖然沒有拍攝到外觀照片,也沒有飛行員目視看見。
但所有人都相信,這絕對不是有人駕駛的戰機。
因為從雷達監控到的飛行數據來看,它簡直就是個妖孽。
能夠突然60g急加速,又突然50g急減速轉彎,緊接著又來了一個70g俯衝急轉……
如此靈活迅猛,哪兒是人類能夠承受得起的?
真要是有人在戰機內,那他早就七竅流血、血管爆裂了。
而且,它是什麽動力?
渦輪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
到底搭載使用了什麽牛逼的發動機,能夠如此靈活迅猛?
如此高強度的過載,也不怕機體結構承受不住,突然淩空解體爆裂。
估計使用了不少鈦合金材料,用於打造高強度、輕重量的機體。
另外,它用什麽武器?
幾十枚導彈都被它全部淩空打爆,無一漏網。
這證明它有極強的觀瞄係統,估計機體全身遍布大量感應器,實現360度無死角偵查,從而能夠及時準確發現目標、持續跟蹤鎖定、精確引導武器打擊。
而機載武器必然不是機炮,傳統火炮的炮彈速度再快,也容易受到地球引力、空氣阻力等影響,容易出現偏差,不可能一炮一枚導彈。
想來應該是類似於高能激光的能量武器。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那個冷戰雙方叫囂要打星球大戰的特殊時期。
美帝就曾試驗過,用大型運輸機搭載激光武器平台。
通過發射高能激光束,燒蝕摧毀導彈和戰機。
試驗是成功了,但設備體積大、重量重,必須要大型運輸機才能扛得起。
而且激光容易受到水汽、塵埃等削弱,超過一定距離,殺傷力還不如導彈。
時至今日。
各大軍事強國的激光武器,也隻能用來幹擾致盲敵人的觀瞄設備。
用激光炮打空戰……這還根本無法實現。
但是現如今……
真是啪啪打臉了!
……
戰鬥格外憋屈!
當最後一枚格鬥導彈也被打爆後。
尷尬的一幕出現了。
堂堂世界霸主,出動十幾架戰鬥攻擊機,居然打不下一架無人戰機!
而且對方擺明了隻是要戲耍,不想擴大戰爭。
否則以它那超強的攻擊力,早就將他們所有飛機全部打爆了。
此時此刻。
十幾架戰鬥攻擊機,分成多個雙機編隊,企圖的圍追堵截,用機炮將對方打爆。
隻可惜,對方速度太快,機動性太靈活。
甭管怎麽追趕,就是死活追不上。
反倒是忙於追趕中,差點兒發生空中碰撞,以至於機毀人亡。
怎麽辦?
難道還要繼續彈射起飛?
繼續讓戰鬥攻擊機上天去,浪費寶貴的導彈?
關鍵時刻。
指揮官下令,暫停航母彈射起飛作業。
正在圍追堵截的十幾架戰機,按照預警機的統一部署,在不同方位、不同空域,實施圍堵和驅趕,而不是一窩蜂,猶如無頭蒼蠅似的亂追。
萬一發生空中戰機碰撞,那絕對是要機毀人亡的。
反正天上的戰機,唯一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纏住對方,不讓它有機會接近航母戰鬥群。
盡可能的找尋機會,拍下它的模樣,看看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無人戰機?
隨後。
指揮官讓參謀們,集思廣益,立刻給他一個相對準確的報告,方便他匯報給艦隊司令部。
經過眾多參謀的討論之後,得出了一份報告。
這架來路不明的敵對無人戰機,擁有一流的機體結構、超強的觀瞄係統、強勁的發動機、凶悍的能量武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卡森號航母戰鬥群的安全。
為了增強說服力,報告中還附加了雷達軌跡圖。
尤其是幾次超乎想象力的大強度、高過載機動,簡直是反人類的逆天操作。
這些飄忽不定,而又變化莫測的運動軌跡,交給專業人士,可以一眼看出它的機動性能是多麽的恐怖。
沒辦法!
耗費了幾十枚導彈,起飛了二十餘架次戰機,費用開支已經上億美金。
不給一份夠實錘的報告,怎麽解釋?
指揮官很快通過保密衛星通訊數據鏈,與艦隊司令部取得聯係,匯報這不可思議的遭遇。
不過……
報告還沒匯報完,又有新情況了。
那架無人戰機,居然輕鬆甩掉了十幾架戰鬥攻擊機的圍追堵截。
預警機立刻發出緊急通報,它正以超過八馬赫的速度,朝著航母戰鬥群猛撲而來。
每秒三公裏!
太特麽嚇人了!
而負責圍追堵截的戰鬥攻擊機,哪怕什麽武器副油箱都不帶,將油門推到最大開加力,最快速度也不過兩馬赫。
而且超音速飛行,會非常的耗油,並嚴重損耗發動機壽命。
滿油狀態下,十五分鍾就可以油料耗光。
飛行員們真是恨不得把腳踩進油箱裏,可惜也隻能望洋興歎。
這種感覺,就像騎破自行車,卻想要追上超級跑車。
連尾燈都看不到,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啊!
而如此之快的速度,意味著這架無人戰機,隻需要兩分鍾就能突入航母戰鬥群。
那麽……
它要幹什麽?
是要‘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般,將卡森號核動力航母,給擊沉嗎?
來路不明!意圖不明!戰力強大!
光是造價就幾十億美金,加上各種武器裝備、艦載機和人員,總價值無法估量的航空母艦,乃是國之利器,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於是乎!
不用指揮官下令,按照作戰條令,擔負外圍警戒的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就立刻進入了‘區域防空’作戰模式。
進入此模式下,意味著戰鬥群已經進入了很危險的時刻,所有戰艦會不惜一切代價,采用任何武器對付來襲之敵。
所以,己方飛機將盡可能遠離作戰區域,既避免誤傷,又可以讓各型雷達,可以更加專注的鎖定敵人目標。
當然,進入此狀態,所有艦載機都將立刻停止甲板作業。
尤其是航空母艦上。
飛行甲板上,身穿各色馬甲的艦員,立刻以最快速度將戰機收回機庫。
如果無法收回的,就必須要立刻通過錨鏈固定。
因為一旦敵人突破了一道道防空封鎖線,進入到了航母附近。
航母為了躲避敵人的攻擊,會進行迅猛的機動規避。
突然急轉,容易讓沒有固定好的飛機翻覆。
就像坐車的時候,如果司機突然急轉彎,沒坐穩扶牢的人,很容易被甩脫。
而這時候,任務最重的,當然還是充當保鏢的護航戰艦。
刹那間!
戰艦艦艏和艦尾的垂直導彈發射係統,所有發射箱蓋板,全部哢哢哢的打開了。
艦艏的大口徑自動艦炮,伴隨著嗚嗚嗚的液壓電機嘶鳴聲。
炮管高昂,黑洞洞的炮口仰天怒指天際。
而擔負近程防空任務的多管速射機關炮,也迅速將炮口對準了敵機來襲方向。
與此同時。
雷達跟蹤鎖定!
火控數據解算!
武器自動匹配!
高度自動化的戰艦作戰指揮係統,立刻完成了相應任務。
隨著艦長一聲令下,武器官打開保險,摁下電門按鈕。
噗……嘭!!
第一枚遠距離防空導彈,猛然點火。
煙霧升騰之中,橘紅色的火光,點亮了戰艦。
呼嘯而起的遠距離防空導彈,升空之後,迅速迅速拐了個彎,朝著來襲目標猛撲而去。
第一枚剛飛走不久,第二枚緊接著發射。
……
導彈接連發射升空,一枚一枚。
但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來襲的無人戰機,將速度進一步提高。
迎著一枚枚來襲的防空導彈,突然躍升高度。
任何飛行器,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爬升要克服重力和空氣阻力,都意味著會掉速度。
但這架無人戰機簡直太逆天了,不僅沒掉速度,反而突然進入到了二十馬赫的速度。
這麽快的速度。
以至於猛衝過來的防空導彈,還沒來得及自爆,它就已經呼嘯衝了過去。
多枚防空導彈也都盡忠職守,迅速大半徑掉頭,然後緊追不舍。
這時候。
無人戰機逼近最外圍的一艘導彈驅逐艦。
嗖嗖嗖!
幾枚近程防空導彈,如離弦之箭一般飛射而去。
但對方突然一個急速機動,導彈就撲了個空。
咚咚咚……
大口徑自動艦炮,徒勞的朝天空怒吼,發射炮彈。
多管速射機關炮也瞬間開火。
滋滋滋……
炮口噴冒出長長的火舌,彈殼如流水般嘩嘩落下。
以每分鍾數千發的射速,向來襲無人戰機潑灑瓢潑彈雨。
但炮彈組成的彈幕,未能阻止狂飆而來的無人戰機。
毫秒之間!
它已勢不可擋的撲向了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