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咻~


    戰鬥機駛出機庫,滑入跑道,猛然加力起飛。


    發動機尾噴口,拉出熾熱的藍色尾焰。


    雙機起飛,直躥雲霄。


    “716、717,上高一萬,航向135保持!”


    “716收到,上高一萬,航向135。”


    “717……”


    兩架戰鬥機以最快速度,迅速爬升並完成轉向。


    該航空兵基地,擔負著西南方向的空防任務。


    每時每刻都有兩架加滿燃油、掛載實彈的戰鬥機,在機庫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平時飛行員就在機庫旁邊的休息室等候,一旦接到命令,可以迅速登機出發。


    當然。


    重大節假日和特殊時期,飛行員甚至會坐在座艙內。


    假如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甚至會掛實彈升空巡邏,隨時準備攔截敵機。


    今時今日。


    情況也很特殊。


    遠程警戒雷達站,發現疑似有隱形戰機進行了空中加油,然後去向不明。


    隨後各型雷達紛紛開機,試圖找尋隱形戰機的蹤跡。


    結果……


    隻有最新研發、最為先進,但尚且還在測試階段的地波超視距雷達,有了發現。


    不管是不是雷達有問題暫且不知道,但為了以防萬一,派出兩架戰鬥機去目視確認,也並無不可。


    反正石墨烯複合電池大規模運用,電動汽車越來越普及,導致燃油價格不斷下跌,航空燃料價格也隨之下降。


    所以兩架戰鬥機緊急升空一次,每小時飛行成本隻有十幾萬,看起來也挺昂貴,但比起以前便宜多了。


    更何況,要是能發現並驅逐外國隱形戰機,那這趟飛行任務就不虧了。


    隻是……


    地波超視距雷達,畢竟是剛研發不久的新型設備。


    全新的技術原理、全新的電子設備,各種功能尚且還不夠完善。


    像那些已經很成熟的相控陣雷達,能夠大範圍掃描的同時,還能持續跟蹤鎖定多個目標,並且給出目標的大致特征、飛行高度、速度、航向等。


    但地波超視距雷達,目前還不太成熟,隻能針對某一特定區域展開監視,不能大範圍掃描,而跟蹤鎖定多個目標可以,但數據容易不太準確。


    畢竟它是依靠高頻電波,震蕩式的來回傳遞,不像傳統的雷達,是將電磁波發出去,撞到目標反饋回來,因而探測數據可信度還不夠。


    這不。


    報給兩個戰鬥機飛行員的目標數據,隻有大致的方位和距離。


    飛行高度……


    不知道啊!


    一會兒像是兩萬米,一會兒又像是隻有幾千米。


    新型雷達有些不靠譜,所以飛行員飛出一百多公裏之後,便開啟了機載相控陣雷達。


    戰鬥機在空中飛行,不受地球曲率影響,可以擁有更好的‘偵查視野’。


    而性能成熟的機載相控陣雷達,能探測到四五百公裏外的大型飛行目標,比如客機貨機之類的,也能發現一百多公裏外的第三代、第二代戰鬥機。


    當然。


    想要發現第四代隱形戰機,是有些力不從心。


    雷達開機,持續掃描了好幾分鍾,也愣是沒有發現。


    “716報告,沒有發現可疑目標!”


    “717也沒任何發現!”


    兩架戰鬥機,拉開間距,持續搜索掃描也毫無發現。


    可問題是……


    地波超視距雷達,還是若有若無的探測到兩個目標,而且速度非常快。


    “距離你們已經很近了啊,越來越接近國境線,飛行速度兩馬赫,高度可能兩萬米,你們趕緊上升到一萬七,目視觀察!”


    收到命令,兩架戰鬥機立刻開加力爬升。


    畢竟是第三代輕型防空戰鬥機,飛行極限高度便是一萬八千米。


    再往高處飛,發動機就要因為進氣量不足,缺氧而熄火停車了。


    即便隻是飛到一萬七,兩名飛行員都得佩戴氧氣麵罩,同時飛行抗荷服也要對身體加以保護。


    隻是……


    十多秒後,兩架戰鬥機已經爬升到了一萬七千米的高度。


    機載的相控陣雷達,卻依然沒有發現高空高速飛行的目標。


    能探測到一些飛行目標,但飛行速度都很慢,不到一馬赫,而且也都開著應答器,明顯是民航航班。


    哪兒有正兩倍音速狂飆飛行的目標?


    就算相控陣雷達沒有任何反應,那光電與紅外熱感應係統,總該有吧?


    真要有能飛兩馬赫速度的隱形戰機,即便它們可以做到對雷達隱形,並通過技術手段,對發動機進行了防紅外探測……


    但是它們高空高速飛行,摩擦生熱,外加發動機噴射產生的高溫高壓氣流,即便兩萬米高空特別寒冷,但總會有一些紅外輻射特征。


    可是……


    機載雷達探測不到,光電紅外也毫無感應。


    可軍令如山!


    兩名戰鬥機飛行員,幹脆通過目視偵查。


    一萬七千米高度上,已經沒有任何雲層遮擋視線了。


    抬頭仰望蒼穹,是令人炫目的湛藍,眺望遠方,都能看到弧形的天際線。


    一朵朵白雲,飄零在低空。


    “目標突然急轉,你們立刻轉向85,距離130,速度2馬赫,快拋副油箱!”


    接到命令,兩架戰鬥機當即拋投副油箱,同時壓杆急轉。


    戰鬥機執行任務之時,通過掛載副油箱增大航程,而飛行之時也是優先消耗副油箱內的燃油。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增強機動性,就會拋棄副油箱,減輕負重、減小空氣阻力,讓戰鬥機更加靈活。


    不過……


    再怎麽靈活,再怎麽開加力,飛行速度也快不起來。


    兩架第三代輕型防空戰鬥機,雖然有著最快2.2馬赫的高空速度。


    但那是什麽武器都沒掛載,由試飛員在戰鬥機試飛階段飛出來的速度,而且也隻是短時間內能達到,並且代價極為高昂,會瘋狂燃燒航油、消耗發動機壽命。


    並且要達到這個速度,也不是轉眼之間,是需要經過一個相對緩慢的加速過程。


    就像家用轎車的儀表盤上,雖然也有200或220km/h的最快速度刻度,但實際上呢?


    高速公路上,超過120km/h就已經違法而且很危險了。


    強行提速到160km/h,絕大多數發動機都已經相當疲軟無力,更別說飆到200km/h甚至更高的速度。


    刻度表上的最大速度,不過是廠家內部在試車台上,用空車測試出來的速度而已。


    真要在平時駕駛跑這麽快,那距離車毀人亡沒多遠了。


    但實際上……


    受製於路況、法規,加上車輛性能,司機就算腳踩進了油箱裏,也不可能讓家用轎車,飆出200km/h及以上的速度。


    此時此刻。


    兩個飛行員,內心是有些緊張的。


    已經將油門推到底,發動機瘋狂咆哮。


    航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減少,戰鬥機機身都出現了劇烈的顫抖,感覺隨時都像是散架了。


    飛機如此,汽車也是如此。


    速度達到一定極限,還要進一步提升速度,便隻能讓發動機超負荷工作。


    發動機會更加抖動,噪音會明顯增加。


    而相比於汽車,戰鬥機麵臨的環境還更加惡劣,會麵臨很強的空氣阻力、承受劇烈的空氣摩擦生熱。


    不過……


    為了追擊目標,也顧不上了。


    可結果……


    還是不如人意。


    斜向追擊過去,機載相控陣雷達和光電紅外感應設備,依然毫無反應,並沒有探測到。


    但基地卻通報,地波超視距雷達探測到那兩個高空高速目標,與這兩架戰鬥機的距離正在拉近,有可能會遇上,讓兩名飛行員注意目視觀察。


    目視?


    兩架戰鬥機進一步拉開間距,飛行員都瞪大了眼睛,也沒啥發現啊!


    該不會是地波超視距雷達,有性能缺陷,探測錯誤了吧?


    ……


    而另一邊。


    兩架禿鷲戰機,利用更先進更強大的無源探測手段,早就發現了兩架戰鬥機。


    他們之所以突然急轉,便是為了繞開它們。


    畢竟再牛逼的隱形技術,可以欺騙雷達掃描、蒙騙紅外探測,還沒辦法做到光學隱形。


    也就是在近距離上,讓人類的眼睛都看不見。


    所以,保持一定距離,有利於它們隱匿行蹤,避免被發現。


    可問題是……


    當它們急轉之後,怎麽這兩架戰鬥機,也猛然急轉?


    並且保持一定的斜角,正斜向朝它們靠近過來,並且速度越來越快。


    什麽情況?


    應該不是湊巧,畢竟轉彎的時機、加速的航向,都太過於明顯了。


    如果不是衝著它們來的,為什麽會忽然轉向?猛然加速?持續靠近過來?


    但讓飛行員費解的是……


    m國所有雷達都無法探測到的禿鷲戰機,難道被這兩架落後的第三代戰機探測到了?


    華夏的計算電磁技術,什麽時候這麽牛逼了?


    那現在似乎已經暴露了,此次空襲任務,還要不要執行呢?


    繼續飛過去,很快便要越境,闖入領空。


    對方隨時可能會開火,發射導彈。


    兩名禿鷲戰機飛行員,通過戰機之間的激光通信局域網,進行了簡單交流。


    這種特殊的通信方式,是借助激光束彼此照射傳遞信息。


    不用產生任何電磁波信號,就可以實現點對點之間的信息交流。


    畢竟為了保密,兩架禿鷲戰機之前一直沒有與基地聯係,始終處於無線電靜默狀態。


    在這個節骨眼上,也不可能貿然打破無線電靜默,詢問基地暴露了,要不要繼續執行任務。


    經過短暫的商量後,兩名飛行員做出了決定。


    既然是必殺令,那哪兒能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呢?


    對方或許是有自主研發、技術新穎的新型雷達,是可以探測到它們。


    但光是探測到,又有什麽用?


    能抓住嗎?能擊落嗎?


    兩架禿鷲戰機立刻提速,數秒之後便提升到了三馬赫,並仍在持續提速。


    這一現象,當然也很快被地波超視距雷達探測到了。


    讓兩架戰鬥機趕緊追……


    尼瑪!


    這怎麽追?


    油門都推到底,發動機都快爆震了,速度已經沒辦法再快。


    實力根本不允許啊!


    至於攻擊……


    根本就沒探測到目標,發射導彈打誰呢?


    要是導彈找不到目標,跑去將民航客機給打爆,那就損失大了。


    眼下。


    戰鬥機飛行員詢問,這地波超視距雷達的性能,到底靠不靠譜。


    他們明明什麽都沒探測發現到,眼睛也沒看到,該不會是該雷達在錯報吧?


    正在裝備測試階段的雷達,出現故障誤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倒是當今世界,好像還沒有戰機,能完全無視各種雷達探測、各種光電紅外感應吧!


    兩架輕型戰鬥機也是實在是飛不動了!


    掛著導彈,能飛出兩倍音速已經很不錯了,而且最多保持五分鍾。


    想要去追三馬赫,而且還在提速的不明飛行目標……


    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把戰鬥機開報廢了,也追不上啊!


    而且戰鬥機已經出現嚴重的震顫,發動機吃不消、機體結構承受不住。


    說不定隨時可能會淩空解體,讓飛行員高空跳傘?那與自殺沒啥區別。


    為了兩個不知真假的高空高速目標,賠上兩架價值數億的戰鬥機,外加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寶貴飛行員,值得嗎?


    所以……


    航空兵基地發來命令,讓兩名飛行員別追了,轉向降速、降低高度,務必安全返航。


    當然。


    地波超視距雷達,既然探測到那倆目標已經越境,也不能不管。


    所以三代機下,四代機上。


    堪稱國之利器,絕不輕易動用的兩架隱形戰機接到命令。


    從內陸某航空兵基地,雙機編隊,緊急升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極品兵王老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安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安A並收藏我的極品兵王老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