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萬中州軍的日夜圍攻下,楚州州城裏的五千守軍已漸漸支持不住。


    韓元臨走前隻在城裏留下兩個旅的兵力,兩個旅將分別是楊詠杏和夏鋒。


    說起這楊詠杏,此人在楚軍中的資曆不可謂不老,當初在嘉縣的時候,他便是王秉耘手下十個哨官之一,那時候韓元也不過是十個哨官中的一個而已。世事無常,誰能料到短短數年時間,韓元便能一路走到今天,成為一州之主,成為楊詠杏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說起來,當初王秉耘任命的十個哨官中,除了韓元、馬二憨,大虎二虎兩兄弟外,也就數他楊詠杏命大,還能一直活到今天。


    楊詠杏能一路摸爬滾打活到今天,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楚軍每次作戰他絕不會衝在前麵,對他來說,能好好活著比什麽都好,什麽狗屁的軍功,讓那些不要命的去掙吧,他能保持現狀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也正是楊詠杏的這種態度,導致他根本融不進韓元的決策圈中,因為他的官職也就一直止步於旅將。若不是礙於他資曆高,韓元隻怕連旅將都不想讓他做。


    另一位旅將韓鋒則不同,此人是個新晉的年青軍官,年紀不到二十,在高陽郡的時候,原本是韓元親衛營中的一個普通士卒,因為參加了臨武城守城之戰,立下了不小的戰功,因而被韓元提拔為旅將。說起來,此人對韓元可謂忠心不二。


    …


    中州軍連日的圍困,已讓楊詠杏生出了畏懼之心,在他看來,區區五千守軍隻怕守不住這偌大的楚州城。因此,他開始有計劃地派人到城外聯絡,還時不時地試探夏鋒的態度,種種行為,顯然是不打算與城俱殉了。


    夏鋒自然也察覺到了楊詠杏的想法,不過表麵上他卻不動聲色,隻是將此事秘密地匯報給了侯府的韓二爺——韓鹹。現在整個州城形勢險峻,韓元不在,韓鹹便成了所有人的主心骨。


    韓鹹得知此事,立刻示意夏峰配合自己捉拿楊詠杏。說幹就幹,就在楊詠杏還在為是否投降中而猶豫不決的時候,夏鋒突然率領大隊人馬,直入軍營將他拿下,罪名是暗通外敵,意圖叛亂。


    當然,這個罪名是韓鹹強加的,楊詠杏雖然有意投敵,卻隻是個計劃,還沒有付諸行動,因此他在被俘的時候一個勁地喊冤。


    為了震懾宵小,安定軍心,韓鹹不得不狠狠心,下令將楊詠杏斬首示眾。可憐楊詠杏一路苟延殘喘到現在,終究難逃一死。


    楊詠杏被斬首後,軍中那些妄圖投敵的軍官一下子蔫了。看來這韓二公子也不是什麽好惹的角色。


    …


    因為守城兵力實在捉襟見肘,韓鹹和夏鋒一番商議,決定打開州城府庫,以錢糧為誘,雇傭城中青壯到城頭協防。


    到城頭防守可不是什麽小事,一個不慎便會命喪黃泉,因此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多少青壯願意應征,哪怕韓鹹將酬勞一再提高也是如此。


    軟的不行隻有來硬的,韓鹹當即下令,每十戶人家必須抽簽選一個男丁到城頭防守,如有不從者,以通敵罪論處,滿門抄斬。


    這一招還真管用,不過幾日便有數萬青壯被強征到城頭協防。中州軍也因為屢攻不克而逐漸懈怠了起來。


    …


    江落月難產而死的消息,林妙等人一直封鎖著,沒敢讓韓元知道。也因此,身在前線韓元還一直在為如何對付孫循而頭疼不已。


    目前的局勢是,楚軍同益軍在南平府一帶僵持不下,雙方互有損傷,卻誰都奈何不了誰。


    也許是該進行一場決戰了,無論是韓元還是孫循,都在心裏默默地決定。


    不過對於孫循而言,他已準備派一支偏師突襲楚州州城,這也意味著,倘欲和韓元進行決戰,益軍這邊必然會麵臨著兵力略遜的局麵。


    隻不過,就在孫循為即將到來的戰事而苦思冥想的時候,益州老巢卻再次傳來了令他不安的消息。因為秦軍的大舉進攻,益州北部已有十餘郡接連失陷,情況危急。


    原本張欽進攻益州北部,隻是試探性地聲援一下楚州,並非真的想得罪孫循,然而益州邊境的空虛程度,實在大大地出乎了張欽的意料。他隻派出了幾千兵馬,竟不費吹灰之力地便將幾個重要的城池收入囊中。嚐到甜頭的張欽立刻放棄圖謀晉州的打算,轉而將精力全都放在如何攻打益州上了。


    這下孫循真是要罵娘了,這個狗日的張欽,自己到底哪裏惹到他了,偏偏在這麽重要的時候給自己製造麻煩。


    無法,他隻得馬上將麾下將士召集起來,共同商議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


    當孫循把這個消息告知手下將士後,眾人反應不一,有的主張先同韓元痛痛快快地打一場再說,有的卻主張立即回師益州,挽救危局。


    “先生,你怎麽看?”孫循向黃素征求意見。


    孫循有三個先生,此次出征獨獨把黃素帶在身邊,可見黃素在他心中的位置。


    黃素皺著眉思索了許久,終於開口道:“回主公的話,素的意思,最好還是撤兵。”


    “撤兵?黃先生說得什麽鬼話?我反對!”一個約摸十六歲左右的青年忽然厲聲道,“不親手宰了姓韓的,怎解我心頭之恨!”


    這少年高約六尺,四肢粗健,相貌英武,姓韓名成英,其父便是當年追隨孫富戰死在高陽郡衛縣城外的韓威。


    當日那一戰對韓元來說,是他的成名之戰,對韓成英來說,卻從此背負了為父報仇的血債。


    一旁的秦川安慰道:“成英賢侄,老夫知你報仇心切,可現下卻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老夫同意黃先生的話。”


    孫循聽了幾人的話,心中已然決定了要撤兵,然而出師簡單,想撤軍卻沒那麽容易。


    “諸位,本教決議撤軍,可,如何全身而退?諸位可拿得出計策?”孫循問道。


    “主公,素以為,我們不妨修書一封,開誠布公地和韓元談一談。”黃素立刻回道。


    孫循有些疑惑地盯著他,黃素繼續道:“主公,素以為,我們急,那韓元比我們更急,他可是連州城都被人圍住了。我們要撤軍,隻怕他求之不得。”


    孫循點了點頭,道:“先生此言有理,不過,若是對方中途反悔,趁我們撤軍突然發難,又該如何是好?”


    秦川建議道:“教主,不妨與楚軍約定,雙方各退五十裏,以示誠意。倘對方不從,那便先戰一場再說!”


    孫循想了想,也唯有如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州奪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身尚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身尚孤並收藏九州奪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