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也露出笑容,躬身一禮道:“太子殿下如此激勵,臣自當用心上進,異日若不能名登金榜,豈不愧對皇上、太子和貴妃恩遇?”


    “好!”朱翊鈞大喜,站起身來道:“等你將來中了進士,我一定請父皇重用你。”


    隆慶在那邊看見兒子興奮的模樣,也露出開心的笑容,覺得自己花了這麽大的力氣,總算不是白費,又覺得自己與高先生君臣際遇一場,將來若是兒子與高務實也能這般,那真是千年難得的一段君臣佳話。


    想到此處,心中也未嚐沒有些激動,當即大聲道:“好,太子這話高愛卿你可得記下了,朕也不會當做戲言,隻要異日你名登金榜,朕自有重用!”


    高務實這種慣會打蛇隨棍上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種機會,立刻跪下謝恩:“臣謝陛下恩典,謝殿下賞識。”


    這時孟衝急急忙忙跑了進來,遠遠地叫道:“萬歲爺爺,內閣的消息來了!”


    隆慶一怔,下意識問道:“什麽消息?”


    孟衝急急忙忙行了一禮,答道:“就是關於陛下剛剛新設太子伴讀,且以中旨任命高務實為太子伴讀、假侍讀學士的旨意,內閣方才已經緊急商討,幾位閣老各執己見……”


    “最後誰同意,誰反對?”隆慶立刻催問道:“別說那些廢話,快說結果!”


    孟衝估計是一路小跑回來的,抹了一把汗,甩著袖子道:“李閣老、張閣老還有陳閣老表示同意,而高閣老和趙閣老反對。”


    “呼……”隆慶長出一口濁氣,道:“高先生反對隻是不得不如此,其他三位閣老同意就好。”


    高務實敏銳的發現,隆慶這句話裏直接忽略掉了趙貞吉。


    這是為什麽?他早料到趙貞吉會反對?


    可他為什麽會這麽覺得呢?因為他覺得隻要對高拱有利的事情,趙貞吉就一定都會反對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不是表明,隆慶此刻心中對趙貞吉的觀感就已經算不上多好了?


    高務實的想法大體上問題不大,但隆慶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其實還有更加直接的原因。


    在隆慶看來,這件事擺明了對高拱有利,而張居正在他心目中曆來是高拱的盟友,所以張居正肯定會同意;陳以勤是個中立派,但人品正直,而且他的兒子陳於陛剛才就是參加評選各家子弟文章的講官之一,陳以勤對自己兒子的水平不可能不了解,如此也就證明高務實的學識應該的確是這些孩子們裏頭最好的,那麽他做這個太子伴讀理所應當,陳以勤自然會同意;李春芳的態度其實是隆慶最為關心的,因為他既是首輔,又是狀元出身,在這種事情上很有發言權,如果他明確表示不同意,這件事就比較難辦了,但隆慶覺得以李春芳的性格而言,他出言反對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最後的內閣的結果也的確沒有出乎隆慶的預計,三票對兩票,尤其是三票裏還有一票來自於首輔。


    於是這道中旨就被通過了,內閣不予封駁。


    隆慶的確是鬆了口氣,要知道,內閣要是真把這道旨意給封還回來,他還真不敢強行來硬的。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他當然有能力來硬的,可那就必須把內閣裏持反對意見的閣臣罷免,影響就未免太大了——為了任命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居然把閣臣給罷免了,消息隻要傳出去,外廷立刻就得炸鍋!


    怎麽著,這高務實莫非不是高拱的侄兒,而是你皇帝陛下的私生子不成?在你皇帝陛下的心目中,地位居然比閣臣還要重要?這天下社稷你怕是根本沒放在心上吧?


    所以,聽孟衝把話說清楚的隆慶真是覺得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至於趙貞吉……其實隆慶當初用趙貞吉,乃是出於分化徐階餘黨勢力的目的,眼下徐階餘黨的確已經被分化吸收,甚至徐階本人都被海瑞敲打得滿頭包,竟然要靠著張居正給高拱帶話服軟來度過難關,所以趙貞吉眼下的作用已經不大。


    但是話說回來,趙貞吉入閣也還不到半年,而且是自己一手把他弄進內閣的,如果現在剛跟高拱有些不對付,自己就將他趕走,未免有些不妥,所以這事情隆慶打算再看看。


    至於趙貞吉跟高拱的矛盾,其實隆慶知道得比高務實還多一些。


    去年下半年俺答汗入寇山西,大同總兵趙岢救援不利,但當時的宣大總督陳其學因為趙岢的舉動其實是奉他的命令而行,所以反而報捷,把俺答自行退卻說成被趕走,結果被禦史燕如宦所彈劾。


    趙貞吉的脾氣並不是如某著名曆史正劇所刻畫的那樣油滑奸詐,其實他個性一直都很剛直,甚至有些蠻橫,聽了這個消息就欲重罰陳其學、趙岢等人。


    但兵部尚書霍冀認為不應該重罰,他認為陳其學和趙岢在這件事上問題不大,因為陳、趙等人之所以救援不及時,的確是因為擔心皇陵被侵,於是僅議貶秩。


    趙貞吉因此大怒,上疏說:“邊帥失律,祖宗法具在。今當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論何?臣老矣,效忠無術,乞賜罷。”


    他剛上任就乞歸,皇帝當然不許,反而加太子太保。


    近來趙貞吉又以先朝禁軍列三大營,營各有帥,今以一人總三營,權重難製。因而極言其弊,請分五營,各統以大將,稍複祖宗之舊。皇帝覺得也好像有些道理,就命兵部會廷臣議。


    不料兵部尚書霍冀因為上次這件事就與趙貞吉的觀點不和,頗有些不以為然,說強兵首先在於擇將,而不在變法,並舉例戚繼光、馬芳等人。於是霍冀等乃上疏說,三大營宜如故。惟以一人為總督,權太重,宜三營各設一大將,而罷總督,以文臣為總理。皇帝覺得也有道理,於是暫時按照這個辦了。


    這麽一來,事情就很明白了:霍冀、陳其學二人的政治立場是偏向高拱的,趙岢更是高拱“門下走狗小的趙某”,你趙貞吉一上台就算要拿高拱的人開刀,可我霍某人得罪你哪裏了,你第一刀就砍到我兵部頭上?我就那麽好欺負?


    結果就是高拱還沒啥明確反應,霍冀反而先跟趙貞吉杠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