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問題高務實是想過的,隻是他不能告訴高拱說“我相信三伯你能搞定他們”——這不等於是直接甩鍋給三伯麽?
哦,你小子隻圖自己爽快,完事之後我這個做三伯就活該給你擦屁股?
高拱的確采納過高務實不少建議,但不代表他會無條件的支持這小子亂來——他沒采納的建議,以及采納之後卻表示要“緩行”的建議不也同樣很多麽?
說到底,高拱是個很有主見的政治家,高務實給他的建議,隻能在符合他原有思路的基礎上再進行優化時,才會得到他的采納。而眼下的情況,很明顯是高拱認為高務實沒有必要親自跑一趟邊境事情也能辦妥,反而,高務實如果真的去了,倒有可能會在京中惹出不少閑言碎語。
陳以勤才剛剛請辭不過半個月,政壇之上多認為他是因為不堪在高張聯盟和李趙聯盟中間受夾板氣才主動致仕的,這件事高拱雖然不負主要責任,但在輿論上也多少受到了一些波及,所以他不希望這時候又因為高務實跳得太歡導致他又被言官們集火——他覺得如果事情發展到那種程度的話,趙貞吉也一定會從中使力。
這就好比兩位高手過招,多半都不會隨意動手,因為越是急於動手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弱點,所以高拱現在想要暫時鎮之以靜,看接下來趙貞吉會怎麽出招。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而且還有一件事,高拱沒有對高務實言明:孟衝前幾日派人跟高拱聯係,說禮部尚書殷士儋悄悄聯係了內廷的人,希望入閣。
這一點絲毫不出高拱的預料——殷士儋也是在裕王府做過講師的,雖然他是後期加入,沒有“打滿全場”,但張居正也是這樣半途而入,人家現在入閣都幾年了!
現在,裕王府當年的講師裏頭,就他殷士儋一人沒有入閣了,他心裏當然也癢癢得很,有這種舉動很正常。
不過高拱之所以不把這件事拿出來跟高務實說,倒也不是故意要瞞他,主要是高拱知道殷士儋這個人脾氣很糟糕,做人也過於強硬直白,在官場上的人緣比他高胡子還差了一截,此人想要入閣……隻怕很有可能過不了廷推這一關。
此時的高拱當然沒有料到,曆史上殷士儋入閣就不是走的正常廷推路線——他是走了內廷路線,取皇帝中旨入閣的。
前文有述,中旨入閣雖然的確可行,但這樣的話,這個“閣老”身份在世人看來就相當於是摻了水,成色比較差,一般人但凡有一點機會通過廷推,是斷然不肯這樣入閣的。高拱也是這樣想,所以才失算了。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殷士儋有入閣的可能,高拱就要考慮到他的加入會不會影響內閣目前的大致平衡,這也是他不希望高務實近期跳得太歡,導致自己被言官集火因而要求鎮之以靜的原因之一。
那麽現在矛盾就來了:高務實需要不斷的展現自己的能力,以強化自己在皇帝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來避免來日“風必摧之”的結果;高拱則認為眼下朝堂裏潛流洶湧,高張聯盟和李趙聯盟可能馬上就要圖窮匕見,而且還有殷士儋這樣一個不確定因素,因此不支持高務實眼下有太過於吸引人注意的舉動。
胳膊當然擰不過大腿,於公於私高務實都沒有實力跟高拱唱反調,但他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因此他思索了一下,決定換一個方式——或者說換一個角度來說服高拱。
說服高拱這樣一個擅於謀國、拙於謀身的政治家,說難當然很難,因為他很難被忽悠,但說容易也容易,因為他為人處事的出發點太過於明確——早在高務實隨他進京的時候,高拱就曾經很嚴肅地跟他說過:做官是為了做事,做大官是為了做大事。
高拱這話,不僅僅是對晚輩的教導,也是自身的行為準則。所以高務實知道,要想說服高拱,必須、也隻能在“做事”上麵做文章。
“三伯,前些天兵部有道折子,說是查得一些衛所的軍械製造濫竽充數、以次充好,合格率甚至不及三成,各地邊軍對此也是怨聲載道,宣大方麵也對此積怒甚多……”
高務實說到這裏,見高拱已經明顯注意了起來,馬上趁熱打鐵繼續道:“我曾聽曹淦匯報,說他在和馬蘭溪馬公的交談中聽到,宣府、大同邊軍的裝備十分糟糕,尤其是火器,質量極差,動輒炸膛,未能斃敵、反倒傷己。”
高拱皺著眉頭,道:“此事我也有所耳聞,這也是為何我方才說要切實整頓軍務的原因之一。”他的言下之意是:這事我知道,但我有我的計劃,你別想用這個理由說動我。
但高務實卻不著急,繼續道:“此前侄兒十分好奇,為何戚南塘麾下的南軍喜歡裝備鳥銃,而宣大也好、薊遼也罷,這些北軍卻更喜歡三眼銃……後來經過詳細調查對比,侄兒總算找到了原因。”
高拱眉頭一挑:“什麽原因?”
高務實笑了一笑,聳聳肩,道:“三眼銃遠可發射鐵彈,近可以用於肉搏,因此士兵臨戰之時,可以假裝來不及裝彈,不當火器使用,而直接拿來近身肉搏,如此便可以避免炸膛帶來的自殺、自殘行為。”
高拱聽得呆住,過了一會兒,麵色轉青,強壓著怒氣,沉聲問道:“這是普遍現象?”
“是。”高務實十分肯定地道:“曹淦他們,和宣、大邊軍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了,他說兩地邊軍很多士卒,臨戰之時根本懶得攜帶火藥和彈丸,操著一杆三眼銃隻當鐵鐧來用,原因就是這些東西拿來當火器使,實在太讓人放心不下,倒不如就當鐵鐧,好歹是跟鐵棍,總還能砸人。”
“嘭!”地一聲響起,高拱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一臉震怒道:“混賬!這種東西是怎麽通過那麽多道檢查,最終發放到士卒手裏的?各級經辦要員難道全都受賄了嗎!其罪當誅!”
當誅不當誅高務實管不著,他沉默著不說話。
高拱咬牙切齒好一陣,才強行壓下火氣,繼續問道:“那戚元敬麾下又為何使用鳥銃?他麾下的人就不怕自殺、自殘了?”
哦,你小子隻圖自己爽快,完事之後我這個做三伯就活該給你擦屁股?
高拱的確采納過高務實不少建議,但不代表他會無條件的支持這小子亂來——他沒采納的建議,以及采納之後卻表示要“緩行”的建議不也同樣很多麽?
說到底,高拱是個很有主見的政治家,高務實給他的建議,隻能在符合他原有思路的基礎上再進行優化時,才會得到他的采納。而眼下的情況,很明顯是高拱認為高務實沒有必要親自跑一趟邊境事情也能辦妥,反而,高務實如果真的去了,倒有可能會在京中惹出不少閑言碎語。
陳以勤才剛剛請辭不過半個月,政壇之上多認為他是因為不堪在高張聯盟和李趙聯盟中間受夾板氣才主動致仕的,這件事高拱雖然不負主要責任,但在輿論上也多少受到了一些波及,所以他不希望這時候又因為高務實跳得太歡導致他又被言官們集火——他覺得如果事情發展到那種程度的話,趙貞吉也一定會從中使力。
這就好比兩位高手過招,多半都不會隨意動手,因為越是急於動手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弱點,所以高拱現在想要暫時鎮之以靜,看接下來趙貞吉會怎麽出招。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而且還有一件事,高拱沒有對高務實言明:孟衝前幾日派人跟高拱聯係,說禮部尚書殷士儋悄悄聯係了內廷的人,希望入閣。
這一點絲毫不出高拱的預料——殷士儋也是在裕王府做過講師的,雖然他是後期加入,沒有“打滿全場”,但張居正也是這樣半途而入,人家現在入閣都幾年了!
現在,裕王府當年的講師裏頭,就他殷士儋一人沒有入閣了,他心裏當然也癢癢得很,有這種舉動很正常。
不過高拱之所以不把這件事拿出來跟高務實說,倒也不是故意要瞞他,主要是高拱知道殷士儋這個人脾氣很糟糕,做人也過於強硬直白,在官場上的人緣比他高胡子還差了一截,此人想要入閣……隻怕很有可能過不了廷推這一關。
此時的高拱當然沒有料到,曆史上殷士儋入閣就不是走的正常廷推路線——他是走了內廷路線,取皇帝中旨入閣的。
前文有述,中旨入閣雖然的確可行,但這樣的話,這個“閣老”身份在世人看來就相當於是摻了水,成色比較差,一般人但凡有一點機會通過廷推,是斷然不肯這樣入閣的。高拱也是這樣想,所以才失算了。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殷士儋有入閣的可能,高拱就要考慮到他的加入會不會影響內閣目前的大致平衡,這也是他不希望高務實近期跳得太歡,導致自己被言官集火因而要求鎮之以靜的原因之一。
那麽現在矛盾就來了:高務實需要不斷的展現自己的能力,以強化自己在皇帝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來避免來日“風必摧之”的結果;高拱則認為眼下朝堂裏潛流洶湧,高張聯盟和李趙聯盟可能馬上就要圖窮匕見,而且還有殷士儋這樣一個不確定因素,因此不支持高務實眼下有太過於吸引人注意的舉動。
胳膊當然擰不過大腿,於公於私高務實都沒有實力跟高拱唱反調,但他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因此他思索了一下,決定換一個方式——或者說換一個角度來說服高拱。
說服高拱這樣一個擅於謀國、拙於謀身的政治家,說難當然很難,因為他很難被忽悠,但說容易也容易,因為他為人處事的出發點太過於明確——早在高務實隨他進京的時候,高拱就曾經很嚴肅地跟他說過:做官是為了做事,做大官是為了做大事。
高拱這話,不僅僅是對晚輩的教導,也是自身的行為準則。所以高務實知道,要想說服高拱,必須、也隻能在“做事”上麵做文章。
“三伯,前些天兵部有道折子,說是查得一些衛所的軍械製造濫竽充數、以次充好,合格率甚至不及三成,各地邊軍對此也是怨聲載道,宣大方麵也對此積怒甚多……”
高務實說到這裏,見高拱已經明顯注意了起來,馬上趁熱打鐵繼續道:“我曾聽曹淦匯報,說他在和馬蘭溪馬公的交談中聽到,宣府、大同邊軍的裝備十分糟糕,尤其是火器,質量極差,動輒炸膛,未能斃敵、反倒傷己。”
高拱皺著眉頭,道:“此事我也有所耳聞,這也是為何我方才說要切實整頓軍務的原因之一。”他的言下之意是:這事我知道,但我有我的計劃,你別想用這個理由說動我。
但高務實卻不著急,繼續道:“此前侄兒十分好奇,為何戚南塘麾下的南軍喜歡裝備鳥銃,而宣大也好、薊遼也罷,這些北軍卻更喜歡三眼銃……後來經過詳細調查對比,侄兒總算找到了原因。”
高拱眉頭一挑:“什麽原因?”
高務實笑了一笑,聳聳肩,道:“三眼銃遠可發射鐵彈,近可以用於肉搏,因此士兵臨戰之時,可以假裝來不及裝彈,不當火器使用,而直接拿來近身肉搏,如此便可以避免炸膛帶來的自殺、自殘行為。”
高拱聽得呆住,過了一會兒,麵色轉青,強壓著怒氣,沉聲問道:“這是普遍現象?”
“是。”高務實十分肯定地道:“曹淦他們,和宣、大邊軍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了,他說兩地邊軍很多士卒,臨戰之時根本懶得攜帶火藥和彈丸,操著一杆三眼銃隻當鐵鐧來用,原因就是這些東西拿來當火器使,實在太讓人放心不下,倒不如就當鐵鐧,好歹是跟鐵棍,總還能砸人。”
“嘭!”地一聲響起,高拱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一臉震怒道:“混賬!這種東西是怎麽通過那麽多道檢查,最終發放到士卒手裏的?各級經辦要員難道全都受賄了嗎!其罪當誅!”
當誅不當誅高務實管不著,他沉默著不說話。
高拱咬牙切齒好一陣,才強行壓下火氣,繼續問道:“那戚元敬麾下又為何使用鳥銃?他麾下的人就不怕自殺、自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