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是有心將帥嘉謨留在身邊聽用的,他的計劃攤子鋪得很開,但人才卻不夠用,有帥嘉謨這樣一個有著數學和刑名雙料專業的人才,對他而言很有作用。
說來也是好笑,新鄭高家雖然不是什麽四世三公之家,但從祖父高尚賢一輩就算是發達了,父輩也不用說,尤其是三伯高拱,門生故吏滿天下,按理說是不應該找不出人才來的。
但問題在於,高拱門下弟子雖多,幾乎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卻幾乎全在官場。同時他們的才華也未見得適合高務實現在之需,更別提高務實年紀太小,身份也不足以駕馭這些師兄,因此空有巨大人脈,卻利用艱難。
守著金山沒錢花啊。
其實高務實自從前一次在太子伴讀競爭中憑借《龍文鞭影》脫穎而出,後來又小試鋒芒折了馮保的麵子,私底下闖出一個“小閣老”的稱呼之後,高拱的門生故吏們都在心底確定師相這是要傳衣缽給高務實了,對他的一舉一動都頗為關心,甚至連吳兌這樣已經高居巡撫之人,對他也不敢小覷。
不過,那並不代表他們會以臣服的態度對待高務實,正相反,他們對高務實的態度大體都是幫助、提攜。
高務實自己也深知這一點,這些師兄們隻能是自己今後在官場上的奧援,卻不是產業上的夥伴,自己的產業隻能靠自己想辦法。
眼下雖然攤子鋪開了一些,畢竟還隻是個基礎,還可以靠著高家的底蘊從家中選人,等這些生意全麵展開,乃至於進軍更多的項目,缺人的現象一定會更加嚴重,到時候肯定要引進人才。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肯定會有人才缺口,那不如現在就開始籌劃。
這年頭,讀書讀得好的勢必先考慮當官,實在是考不上的才會去找別的門路,而整體來說,大明的讀書人占比又不高,這樣一來,招募人才就很困難了。
高務實知道高拱在掌握吏部之後有一個計劃,就是加大對舉人的培養和使用,現在已經再開始逐步推進了。
這本身是個好主意,在原本的曆史上也是高拱的一項良政,高務實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招募人才——舉人可能有點困難,畢竟舉人已經可以候補為官了,但秀才呢?
曆史上不也有很多落第秀才幹了不少大事麽?可見秀才這個層次,應該也是有不少滄海遺珠的。
帥嘉謨倒是接受了他的邀請,但歙縣人丁絲絹案還是必須先了結了才行,所以他必須回去。
高務實隻是不知道自己暗示給他的那番話,帥嘉謨到底聽懂了沒有。如果聽懂了的話,他應該就不會再死鑽牛角尖,非要跟五縣論個是非曲直來了。
為政有時候就是這樣,公平也好,公正也罷,都不是關鍵,對錯根本不是處理一件政務的決定性因素,隻有利弊才是。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隻看利弊。
說得真好,也真諷刺。
可是高務實也沒有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為政更是如此。徽州這檔子事,最後肯定隻能和稀泥。
高拱這樣的政治家,不會太糾結歙縣和其餘五縣到底哪一方才是奧數冠軍,那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目的隻是找一個在南直隸推行一條鞭法的突破口。
不過回頭想想,帥嘉謨固然是人才,那個休寧縣令似乎也很厲害,可見科舉製度之下,也並不是說就不會出現有能力的人才,隻是社會現狀如此,大家千軍萬馬爭一根獨木橋,再優秀的人才,一門心思做官去了,也發揮不到其他方麵上來。
所以這是個社會問題,絕非簡單的科舉製度問題,解決辦法也絕不是什麽廢除科舉——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不也是變相科舉?可見問題不在於考試,隻在於考什麽,以及這些所考項目在整個考試中的權重。
高務實記得當年有一次和表弟一起看世界杯,他感慨了一句:“咱們國家的足球青訓體係太差,什麽時候才趕得上人家呀!”
結果他表弟哈哈一笑,說:“其實賊簡單——高考足球額外加分,加分上限100分,十年之後中國足球就天下無敵了。”
高務實目瞪口呆之後,覺得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其中還真不是沒有道理。
試想如果大明的科舉能夠加入其它科目,哪怕一開始分數比值低一點,難道就不能引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關注其他學問?
哪怕一開始的時候,隻能改革到四書五經占九十分,數學、物理各五分,以大明的人口基數,也能多出許多數學物理方麵的人才來。如此潛移默化,逐步加入其他學科,逐步調整各科分數占比,不就大事可期了?
真正的難題,反而是第一步,怎麽把其他學科加入到現行科舉體製中去——那些腐儒是絕對不肯輕易答應的。
但隻要能加進去,一開始的時候無論分數占比多低,都不是問題。
對這件事,他有一個規劃,但隻是一個籠統的思路,沒有細化——他現在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份,細化了也沒用,這都是以後科舉高中、步入仕途之後的事,還要找合適的機會作為突破口,現在計劃太細有什麽意義?
自己的考試是為官出仕的基本前提,這是肯定的,高務實也沒有放鬆過學習,並且此次順路來安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
但他也不打算做一個循吏,一門心思就是升官發財過日子,他還必須把一些產業搞起來,賺錢固然是其中一個方麵,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產業來給天下人做榜樣——賺了錢投資工商遠比投資田產有意義得多。
如果大明的人永遠隻會盯著那幾畝田,早晚會被西方人趕超,這根本都不必講什麽道理。
但高務實認為這不需要講道理,大明這個時代的人卻未必看得穿,即便極少數看得穿的人,他看穿了也可能沒用——閑錢沒有地方投資啊!兜兜轉轉之後,他可能就覺得還是隻有買田最穩妥。
所以高務實需要自己的產業,不是為了富甲天下、荒**蕩,也不是為了暗植勢力、意圖不軌,他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以我為榜樣,跟我就吃肉”。
至於個人享受,他倒也不拒絕,但那畢竟隻是順便,而不是主要出發點。
一個穿越者,又有這麽好的家世,如果還一門心思汲汲於個人享受,也未免太丟分了。
至於意圖不軌……萬一的萬一,將來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上頭非要弄死自己的話——再說吧。
老子畢竟不是嶽武穆,風波亭我是堅決不去的。
說來也是好笑,新鄭高家雖然不是什麽四世三公之家,但從祖父高尚賢一輩就算是發達了,父輩也不用說,尤其是三伯高拱,門生故吏滿天下,按理說是不應該找不出人才來的。
但問題在於,高拱門下弟子雖多,幾乎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卻幾乎全在官場。同時他們的才華也未見得適合高務實現在之需,更別提高務實年紀太小,身份也不足以駕馭這些師兄,因此空有巨大人脈,卻利用艱難。
守著金山沒錢花啊。
其實高務實自從前一次在太子伴讀競爭中憑借《龍文鞭影》脫穎而出,後來又小試鋒芒折了馮保的麵子,私底下闖出一個“小閣老”的稱呼之後,高拱的門生故吏們都在心底確定師相這是要傳衣缽給高務實了,對他的一舉一動都頗為關心,甚至連吳兌這樣已經高居巡撫之人,對他也不敢小覷。
不過,那並不代表他們會以臣服的態度對待高務實,正相反,他們對高務實的態度大體都是幫助、提攜。
高務實自己也深知這一點,這些師兄們隻能是自己今後在官場上的奧援,卻不是產業上的夥伴,自己的產業隻能靠自己想辦法。
眼下雖然攤子鋪開了一些,畢竟還隻是個基礎,還可以靠著高家的底蘊從家中選人,等這些生意全麵展開,乃至於進軍更多的項目,缺人的現象一定會更加嚴重,到時候肯定要引進人才。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肯定會有人才缺口,那不如現在就開始籌劃。
這年頭,讀書讀得好的勢必先考慮當官,實在是考不上的才會去找別的門路,而整體來說,大明的讀書人占比又不高,這樣一來,招募人才就很困難了。
高務實知道高拱在掌握吏部之後有一個計劃,就是加大對舉人的培養和使用,現在已經再開始逐步推進了。
這本身是個好主意,在原本的曆史上也是高拱的一項良政,高務實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招募人才——舉人可能有點困難,畢竟舉人已經可以候補為官了,但秀才呢?
曆史上不也有很多落第秀才幹了不少大事麽?可見秀才這個層次,應該也是有不少滄海遺珠的。
帥嘉謨倒是接受了他的邀請,但歙縣人丁絲絹案還是必須先了結了才行,所以他必須回去。
高務實隻是不知道自己暗示給他的那番話,帥嘉謨到底聽懂了沒有。如果聽懂了的話,他應該就不會再死鑽牛角尖,非要跟五縣論個是非曲直來了。
為政有時候就是這樣,公平也好,公正也罷,都不是關鍵,對錯根本不是處理一件政務的決定性因素,隻有利弊才是。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隻看利弊。
說得真好,也真諷刺。
可是高務實也沒有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為政更是如此。徽州這檔子事,最後肯定隻能和稀泥。
高拱這樣的政治家,不會太糾結歙縣和其餘五縣到底哪一方才是奧數冠軍,那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目的隻是找一個在南直隸推行一條鞭法的突破口。
不過回頭想想,帥嘉謨固然是人才,那個休寧縣令似乎也很厲害,可見科舉製度之下,也並不是說就不會出現有能力的人才,隻是社會現狀如此,大家千軍萬馬爭一根獨木橋,再優秀的人才,一門心思做官去了,也發揮不到其他方麵上來。
所以這是個社會問題,絕非簡單的科舉製度問題,解決辦法也絕不是什麽廢除科舉——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不也是變相科舉?可見問題不在於考試,隻在於考什麽,以及這些所考項目在整個考試中的權重。
高務實記得當年有一次和表弟一起看世界杯,他感慨了一句:“咱們國家的足球青訓體係太差,什麽時候才趕得上人家呀!”
結果他表弟哈哈一笑,說:“其實賊簡單——高考足球額外加分,加分上限100分,十年之後中國足球就天下無敵了。”
高務實目瞪口呆之後,覺得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其中還真不是沒有道理。
試想如果大明的科舉能夠加入其它科目,哪怕一開始分數比值低一點,難道就不能引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關注其他學問?
哪怕一開始的時候,隻能改革到四書五經占九十分,數學、物理各五分,以大明的人口基數,也能多出許多數學物理方麵的人才來。如此潛移默化,逐步加入其他學科,逐步調整各科分數占比,不就大事可期了?
真正的難題,反而是第一步,怎麽把其他學科加入到現行科舉體製中去——那些腐儒是絕對不肯輕易答應的。
但隻要能加進去,一開始的時候無論分數占比多低,都不是問題。
對這件事,他有一個規劃,但隻是一個籠統的思路,沒有細化——他現在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份,細化了也沒用,這都是以後科舉高中、步入仕途之後的事,還要找合適的機會作為突破口,現在計劃太細有什麽意義?
自己的考試是為官出仕的基本前提,這是肯定的,高務實也沒有放鬆過學習,並且此次順路來安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
但他也不打算做一個循吏,一門心思就是升官發財過日子,他還必須把一些產業搞起來,賺錢固然是其中一個方麵,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產業來給天下人做榜樣——賺了錢投資工商遠比投資田產有意義得多。
如果大明的人永遠隻會盯著那幾畝田,早晚會被西方人趕超,這根本都不必講什麽道理。
但高務實認為這不需要講道理,大明這個時代的人卻未必看得穿,即便極少數看得穿的人,他看穿了也可能沒用——閑錢沒有地方投資啊!兜兜轉轉之後,他可能就覺得還是隻有買田最穩妥。
所以高務實需要自己的產業,不是為了富甲天下、荒**蕩,也不是為了暗植勢力、意圖不軌,他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以我為榜樣,跟我就吃肉”。
至於個人享受,他倒也不拒絕,但那畢竟隻是順便,而不是主要出發點。
一個穿越者,又有這麽好的家世,如果還一門心思汲汲於個人享受,也未免太丟分了。
至於意圖不軌……萬一的萬一,將來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上頭非要弄死自己的話——再說吧。
老子畢竟不是嶽武穆,風波亭我是堅決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