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曾的建議,其實高務實是很滿意的。
四大官港的建設本身花了多少錢,這個高務實並不在乎,因為在高務實看來,這些花費有很多都沒花到實處,其中很大一部分,等高務實拿下之後可能都要推倒重來。
高務實在意的其實是另外三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工部退出之後,實際上大明就沒有所謂的官港了,全麵鋪開的都是私港。而在私港方麵,京華的建設和運營能力可以全麵吊打其餘那些“散戶”。
為什麽?京華天津港擁有日漸豐富的運營港口經驗;京華基建擁有大明第一的工程建設能力;而京華水泥廠則可以提供“內部價”的水泥,大量水泥的使用,讓建設標準上去了,卻讓建設成本下來了。
要知道在港口附近,因為海風和降雨較多的關係,木質建築本身使用壽命就比幹燥地區要低,而且建築裏麵也更容易因為受潮而導致貨物受損。所以全麵使用磚瓦水泥建築的“京華標準”,本身就是一張吸引海上客商的名片。
再加上規模化運營等等各項優勢,可以說隻要京華拿下了四大官港,大明的港口就隻分兩類了:京華和其他。這種品牌效應可是高務實一直孜孜不倦在追求的,為何他的產業全部掛“京華”的牌子?也是出於這一點考慮:隻要看見“京華”,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力雄厚”!
這個年代沒人能統計某一家巨富到底有多少財富,很多時候商人行商講究的就是一個信譽,而高務實打造的京華這個品牌,現在已經可以拍著胸脯說:“京華”二字就是信譽!
第二個方麵則是區位優勢。區位優勢是他前世接觸得很多的一個詞,如果換成當時一位香港地產大佬的話來說,就是“房地產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三條:位置,位置,位置!”
在大明這個封建帝國,誰能拿到最好的位置?毫無疑問肯定是朝廷啊!連高務實的天津港都是緊挨著朝廷官港建設,可見最好的位置肯定是被朝廷征收了——現在可還是萬曆朝,不是崇禎朝,朝廷要這塊地你敢不給嗎?
所以不僅天津官港位置好,南邊的寧波、泉州、廣州三大官港,也同樣是占據著最好的地理位置,高務實如果接手的話,相當於是工部頂著朝廷的名頭幫他把“拆遷”工作幹完之後,把最優質的產業低價賣給他——魏學曾顯然不是地產大佬,他隻算了建設港口的成本,而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如果不是朝廷出麵拿下的話,該要多花多少冤枉錢!他更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在京華的高效運營下,升值起來會有多麽驚人!
而第三個方麵則是,高務實一直念茲在茲的向南方擴展,居然就這麽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一個絕佳的切入口。原本高務實幾次想在南方港口買地,結果都很不妙,即便他在北方已經是商業巨子,政治上的隱藏力量更不必說。可是在南方,天高皇帝遠,當地的官紳巨富有大把的理由和辦法將高務實排擠在外,根本找不到什麽好的切入點。
尤其是高務實在南方的合作夥伴臨淮侯府也沒有那個能力幫上這麽大的忙,他們家的爵位中間是斷層過的,實力確實有限,頂多也就在衛所方麵能幫一幫,其他都不靠譜。而徐鵬舉一事後,雖然徐邦瑞這個繼承了魏國公爵位的新國公算是受了恩惠,但他一時半會還沒法扭轉徐家內部對高家的反感,所以他也隻能私下致信表示感謝,明麵上也一還幫不上忙。
而現在隻要高務實答應這筆交易,他立刻就擁有了位置最佳的三個南方私港,在南方一次性獲得了三個立足點。
仔細想想,魏學曾實際上是給了高務實兩個選擇:一個就是暫時賒欠水泥貨款,根據高務實的意思,賒欠可以,賒欠的額度要商議,順便該有的利息估計也免不了;另一個就是剛才這個私港抵貨款的交易,高務實直接免除今年的水泥貨款,另外再加點錢進去,四大官港直接轉手給京華。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這個選擇題也許在魏學曾看來差別不大,但在高務實看來差別那是太大了,他毫不猶豫地道:“既然魏部堂對河工事務如此重視,晚生作為河南鄉梓,自然也要盡一份心力——四處官港晚生要了,其餘條件也都按魏部堂的意思照辦。”
魏學曾大喜過望,暗道:這可是再好不過了,不光丟了個每年賠本兩萬多兩銀子的大包袱,還“賴掉”了近三十萬欠款,更別提還有十萬兩銀子的現銀入庫。這一來,就算今年戶部撥付大減,好歹我工部還是能喘過氣來!
魏學曾魏部堂連忙站起來向高務實拱手致謝,高務實麵厚心黑,竟然還能笑吟吟地接受,一副“我這可是看在你魏部堂的麵子上才吃這麽大一個虧”的模樣。
魏學曾連連感激,但正事還是要問清楚:“……不知那十萬兩銀子?”
“銀子好辦。”高務實笑道:“就不知道工部是打算直接要銀子還是有其他考慮?”
魏學曾微微一怔:“其他考慮?求真是指?”
高務實道:“倒也沒什麽特別的,主要有兩種考慮,一是這十萬兩依然可用於購買水泥,無論是今年的還是明年的,這筆銀子可以直接衝賬,咱們也就懶得多過一道手。二是這十萬兩可以用來雇傭京華基建來建設黃河改道的最後工程——您是知道的,既然河工的戶部撥款不足,那除了水泥之外,雇工等方麵多半也會有所削減,到時候會不會影響改道工程的整體進度,現在恐怕還不好說,最好是早做準備。”
“哦……”魏學曾皺起眉頭來,思索了一會兒才道:“此事恐怕本部堂還要和河總方麵商議商議才好作答,要然咱們先把前麵的交易完成,這十萬兩銀子怎麽交易,等於河總方麵商議之後,我再答複你?”
高務實笑道:“自然可以。”不過他說是這麽說,心裏還是希望能不直接拿錢出去——給自家攬生意顯然才是更好的辦法,隻不過這個意圖或許過於明顯,魏學曾顯然要先跟河總方麵通通氣。
挽留二位部堂在高府吃個晚飯,不過二位部堂都婉言謝絕了,高務實倒也猜到他們不會留下吃飯,於是把他們客客氣氣送到大門口。這場交易可真是皆大歡喜。
客人走了,高務實就不得不把精神轉回當前的問題上來:皇帝說讓他在來京參加會試的舉子裏麵給三公主物色駙馬,這件事到底怎麽操辦才好?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究竟有沒有可行性?這些來參加考試的舉子,顯然對於仕途還是頗為向往的,讓他們放棄“近在咫尺”的文官前程,卻去當一個除了掛名之外基本什麽事情都幹不了的勞什子駙馬,這事兒隻怕是有些不好辦啊……
四大官港的建設本身花了多少錢,這個高務實並不在乎,因為在高務實看來,這些花費有很多都沒花到實處,其中很大一部分,等高務實拿下之後可能都要推倒重來。
高務實在意的其實是另外三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工部退出之後,實際上大明就沒有所謂的官港了,全麵鋪開的都是私港。而在私港方麵,京華的建設和運營能力可以全麵吊打其餘那些“散戶”。
為什麽?京華天津港擁有日漸豐富的運營港口經驗;京華基建擁有大明第一的工程建設能力;而京華水泥廠則可以提供“內部價”的水泥,大量水泥的使用,讓建設標準上去了,卻讓建設成本下來了。
要知道在港口附近,因為海風和降雨較多的關係,木質建築本身使用壽命就比幹燥地區要低,而且建築裏麵也更容易因為受潮而導致貨物受損。所以全麵使用磚瓦水泥建築的“京華標準”,本身就是一張吸引海上客商的名片。
再加上規模化運營等等各項優勢,可以說隻要京華拿下了四大官港,大明的港口就隻分兩類了:京華和其他。這種品牌效應可是高務實一直孜孜不倦在追求的,為何他的產業全部掛“京華”的牌子?也是出於這一點考慮:隻要看見“京華”,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力雄厚”!
這個年代沒人能統計某一家巨富到底有多少財富,很多時候商人行商講究的就是一個信譽,而高務實打造的京華這個品牌,現在已經可以拍著胸脯說:“京華”二字就是信譽!
第二個方麵則是區位優勢。區位優勢是他前世接觸得很多的一個詞,如果換成當時一位香港地產大佬的話來說,就是“房地產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三條:位置,位置,位置!”
在大明這個封建帝國,誰能拿到最好的位置?毫無疑問肯定是朝廷啊!連高務實的天津港都是緊挨著朝廷官港建設,可見最好的位置肯定是被朝廷征收了——現在可還是萬曆朝,不是崇禎朝,朝廷要這塊地你敢不給嗎?
所以不僅天津官港位置好,南邊的寧波、泉州、廣州三大官港,也同樣是占據著最好的地理位置,高務實如果接手的話,相當於是工部頂著朝廷的名頭幫他把“拆遷”工作幹完之後,把最優質的產業低價賣給他——魏學曾顯然不是地產大佬,他隻算了建設港口的成本,而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如果不是朝廷出麵拿下的話,該要多花多少冤枉錢!他更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在京華的高效運營下,升值起來會有多麽驚人!
而第三個方麵則是,高務實一直念茲在茲的向南方擴展,居然就這麽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一個絕佳的切入口。原本高務實幾次想在南方港口買地,結果都很不妙,即便他在北方已經是商業巨子,政治上的隱藏力量更不必說。可是在南方,天高皇帝遠,當地的官紳巨富有大把的理由和辦法將高務實排擠在外,根本找不到什麽好的切入點。
尤其是高務實在南方的合作夥伴臨淮侯府也沒有那個能力幫上這麽大的忙,他們家的爵位中間是斷層過的,實力確實有限,頂多也就在衛所方麵能幫一幫,其他都不靠譜。而徐鵬舉一事後,雖然徐邦瑞這個繼承了魏國公爵位的新國公算是受了恩惠,但他一時半會還沒法扭轉徐家內部對高家的反感,所以他也隻能私下致信表示感謝,明麵上也一還幫不上忙。
而現在隻要高務實答應這筆交易,他立刻就擁有了位置最佳的三個南方私港,在南方一次性獲得了三個立足點。
仔細想想,魏學曾實際上是給了高務實兩個選擇:一個就是暫時賒欠水泥貨款,根據高務實的意思,賒欠可以,賒欠的額度要商議,順便該有的利息估計也免不了;另一個就是剛才這個私港抵貨款的交易,高務實直接免除今年的水泥貨款,另外再加點錢進去,四大官港直接轉手給京華。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這個選擇題也許在魏學曾看來差別不大,但在高務實看來差別那是太大了,他毫不猶豫地道:“既然魏部堂對河工事務如此重視,晚生作為河南鄉梓,自然也要盡一份心力——四處官港晚生要了,其餘條件也都按魏部堂的意思照辦。”
魏學曾大喜過望,暗道:這可是再好不過了,不光丟了個每年賠本兩萬多兩銀子的大包袱,還“賴掉”了近三十萬欠款,更別提還有十萬兩銀子的現銀入庫。這一來,就算今年戶部撥付大減,好歹我工部還是能喘過氣來!
魏學曾魏部堂連忙站起來向高務實拱手致謝,高務實麵厚心黑,竟然還能笑吟吟地接受,一副“我這可是看在你魏部堂的麵子上才吃這麽大一個虧”的模樣。
魏學曾連連感激,但正事還是要問清楚:“……不知那十萬兩銀子?”
“銀子好辦。”高務實笑道:“就不知道工部是打算直接要銀子還是有其他考慮?”
魏學曾微微一怔:“其他考慮?求真是指?”
高務實道:“倒也沒什麽特別的,主要有兩種考慮,一是這十萬兩依然可用於購買水泥,無論是今年的還是明年的,這筆銀子可以直接衝賬,咱們也就懶得多過一道手。二是這十萬兩可以用來雇傭京華基建來建設黃河改道的最後工程——您是知道的,既然河工的戶部撥款不足,那除了水泥之外,雇工等方麵多半也會有所削減,到時候會不會影響改道工程的整體進度,現在恐怕還不好說,最好是早做準備。”
“哦……”魏學曾皺起眉頭來,思索了一會兒才道:“此事恐怕本部堂還要和河總方麵商議商議才好作答,要然咱們先把前麵的交易完成,這十萬兩銀子怎麽交易,等於河總方麵商議之後,我再答複你?”
高務實笑道:“自然可以。”不過他說是這麽說,心裏還是希望能不直接拿錢出去——給自家攬生意顯然才是更好的辦法,隻不過這個意圖或許過於明顯,魏學曾顯然要先跟河總方麵通通氣。
挽留二位部堂在高府吃個晚飯,不過二位部堂都婉言謝絕了,高務實倒也猜到他們不會留下吃飯,於是把他們客客氣氣送到大門口。這場交易可真是皆大歡喜。
客人走了,高務實就不得不把精神轉回當前的問題上來:皇帝說讓他在來京參加會試的舉子裏麵給三公主物色駙馬,這件事到底怎麽操辦才好?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究竟有沒有可行性?這些來參加考試的舉子,顯然對於仕途還是頗為向往的,讓他們放棄“近在咫尺”的文官前程,卻去當一個除了掛名之外基本什麽事情都幹不了的勞什子駙馬,這事兒隻怕是有些不好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