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從東廠出來,趕往皇宮觀禮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些遲了。
他今日來觀禮是朱翊鈞要求的,原因不知道,高務實現在一腦門子不高興,也懶得細想。
他來之時,儀式其實已經進行了一部分,永寧長公主已經降階,皇後已經讓命婦將其送至內殿門外,公主隨即升輦。
一大幫觀禮大臣隨著公主的鳳輦至內東門,公主降輦。
高務實第一次看見那個在他眼裏實際上已經是個死人的梁邦瑞。
這廝看起來倒也儀表端正,如果不算他那副明顯慘白一片的麵色的話。而現在,即便一看便知是在臉上敷了粉,也依舊難掩病態。
梁邦瑞似乎喉嚨有些不舒服,用力咳嗽了幾聲,上前揭簾,公主在命婦的牽引下升轎,梁邦瑞在一旁躬身肅立。
由於帶著鳳冠霞帔和大紅蓋頭,高務實看不到永寧公主的表情,但她的動作明顯很僵硬這一點,恐怕隻有瞎子才看不出來。
不過,高務實左右看了看卻見一幹觀禮大臣和勳貴都麵色如常,甚至笑容滿麵,似乎見怪不怪了,想必他們隻當是公主新婚緊張。
此時執雁者以雁跪授梁邦瑞,梁邦瑞受雁,又跪進於內使。內使跪受,再授與左右。
梁邦瑞再拜,額頭居然便已見汗,高務實仔細盯著他的表情,見他似乎在強行忍耐著什麽,不由得輕哼一聲。
按照儀式規製,此時梁邦瑞應該自行乘馬先回去,然而他走到馬邊,一手抓住韁繩,一腳踏著馬鐙,連著用了兩次力,竟然愣是上不去。
站在高務實身邊的成國公朱應楨皺眉道:“這駙馬怎麽回事啊,年紀輕輕的這點力氣都沒有?”
那是,連朱應楨這個國公爺都能輕鬆上馬,甚至還能上戰馬,騎術夠不夠打仗且不說,至少上馬這個動作是不會有問題的,他自認為完全有理由質疑梁邦瑞。
張元功在一邊“嘁”了一聲,有些不屑地道:“說不定是以為自己終於魚躍龍門,所以才太激動了吧,真是膚淺之至。”
咦,你們兩位對駙馬爺可真是半點好感都欠奉啊,為啥呢?世家子弟看不慣這種攀龍附鳳之輩麽?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那邊梁邦瑞上不去馬,旁邊的宦官們沒法子,隻好上前扶了一把——也不是扶,畢竟這個動作不能靠扶,實際上是托,但托也有麻煩,隻能托屁股,這……就有些不雅了。
但是沒辦法,儀式不能卡在這兒,他不走的話,接下來就沒法按流程走了。
於是梁邦瑞梁大駙馬在兩名太監用力托著他屁股的幫助下,終於氣喘籲籲地上了馬,又花了一會兒勻了勻氣息,這才乘馬去了。
本來,他應該是乘馬自己走,但經過剛才這一下,內宦們也有些擔心這廝別摔死在路上了,幹脆派了一人給他牽馬——實際上主要是看著他別掉下馬來了。
高務實看得一聲歎息,目光朝公主的鹵簿鳳輦望去,可惜公主已在鳳輦之中,他什麽也看不見,一抹揮之不去的遺憾在空蕩蕩的心中遊走。
梁邦瑞走後,公主鹵簿車輅後發,觀禮的公侯百官以及皇後所選的命婦一同出行,將公主送至公主府。
梁邦瑞此時已經先等候於府門前,待公主至,梁邦瑞再次上前揭簾。
公主降輦,二人同詣祠堂。梁邦瑞在東,公主在西,皆再拜。
接下來便是進爵、讀祝,然後又再拜。
此後便出,同去寢室,不過此時並非要圓房,而是行禮。房中設公主之座,梁邦瑞得先向公主行禮,然後相向再拜,各就坐,梁邦瑞坐東,公主坐西。侍者進饌合巹如儀,二人相向再拜。
儀式到這裏基本走完,按照規矩,待明日就該見舅姑。大致是舅姑坐於東,西向。彼時公主立於西,東向,行四拜禮。舅姑答二拜。然後過十日,駙馬就該朝見謝恩了,那一次要行五拜禮。
這套儀式其實不是從明初就這般定的,洪武九年時,明太祖朱元璋以太師李善長之子李祺為駙馬都尉,尚臨安公主。
當時的儀注是先期告奉先殿,下嫁前二日,命使冊公主。冊後次日,再謁奉先殿,又定駙馬受誥儀,吏部官捧誥命置龍亭,至太師府,駙馬朝服拜受。次日,善長及駙馬謝恩。後十日,始請婚期。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這個儀注稍稍改動了一點。然而儀注雖存,其拜姑舅及公主駙馬相向拜之禮,終明之世實未嚐行也。又過一年,再更定公主、郡主封號、婚禮,及駙馬、儀賓品秩。
到了弘治二年,冊封仁和長公主,重定婚儀。當時的情況是“入府,公主駙馬同拜天地,行八拜禮。堂內設公主座於東,西向,駙馬東向座,餘如前儀。”
到了嘉靖二年,工科給事中安磐等言:“駙馬見公主,行四拜禮,公主坐受二拜。雖貴賤本殊,而夫婦分定,於禮不安。”
嘉靖可不是個講皿煮的,自然不聽,所以駙馬見公主依然要行拜禮。
不過,後來有一位“仁君聖主”在這種事情上麵很好說話,那就是崇禎帝。
崇禎元年,教習駙馬主事陳鍾盛言:“臣都習駙馬鞏永固,駙馬黎明於府門外月台四拜,雲至三月後,則上堂、上門、上影壁,行禮如前。始視膳於公主前,公主飲食於上,駙馬侍立於旁,過此,方議成婚。駙馬饋果肴書臣,公主答禮書賜,皆大失禮。夫既合巹,則儼然夫婦,安有跪拜數月,稱臣侍膳,然後成婚者?《會典》行四拜於合巹之前,明合巹後無拜禮也。以天子館甥,下同隸役,豈所以尊朝廷?”
結果是“帝是其言,令永固即擇日成婚。”——這製度搞了兩百多年,到了崇禎聖君這兒,說改就改了,非常善於傾聽文官們的進諫。唯一的問題是,文官們似乎並不領情,坑起他來一個頂倆。
本來儀式能夠順利走完,知曉昨夜內幕的內宦們都鬆了口氣,誰知道異變就在此刻發生。
觀禮的勳貴、百官原本都打算散去了,梁邦瑞額頭冒汗的行完合巹拜禮,剛剛爬起來,轉過身來準備對觀禮眾貴人說幾句客氣話,誰料忽然麵色大變,臉上扭曲了兩下,猛地一咳,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
滿庭嘩然!
他今日來觀禮是朱翊鈞要求的,原因不知道,高務實現在一腦門子不高興,也懶得細想。
他來之時,儀式其實已經進行了一部分,永寧長公主已經降階,皇後已經讓命婦將其送至內殿門外,公主隨即升輦。
一大幫觀禮大臣隨著公主的鳳輦至內東門,公主降輦。
高務實第一次看見那個在他眼裏實際上已經是個死人的梁邦瑞。
這廝看起來倒也儀表端正,如果不算他那副明顯慘白一片的麵色的話。而現在,即便一看便知是在臉上敷了粉,也依舊難掩病態。
梁邦瑞似乎喉嚨有些不舒服,用力咳嗽了幾聲,上前揭簾,公主在命婦的牽引下升轎,梁邦瑞在一旁躬身肅立。
由於帶著鳳冠霞帔和大紅蓋頭,高務實看不到永寧公主的表情,但她的動作明顯很僵硬這一點,恐怕隻有瞎子才看不出來。
不過,高務實左右看了看卻見一幹觀禮大臣和勳貴都麵色如常,甚至笑容滿麵,似乎見怪不怪了,想必他們隻當是公主新婚緊張。
此時執雁者以雁跪授梁邦瑞,梁邦瑞受雁,又跪進於內使。內使跪受,再授與左右。
梁邦瑞再拜,額頭居然便已見汗,高務實仔細盯著他的表情,見他似乎在強行忍耐著什麽,不由得輕哼一聲。
按照儀式規製,此時梁邦瑞應該自行乘馬先回去,然而他走到馬邊,一手抓住韁繩,一腳踏著馬鐙,連著用了兩次力,竟然愣是上不去。
站在高務實身邊的成國公朱應楨皺眉道:“這駙馬怎麽回事啊,年紀輕輕的這點力氣都沒有?”
那是,連朱應楨這個國公爺都能輕鬆上馬,甚至還能上戰馬,騎術夠不夠打仗且不說,至少上馬這個動作是不會有問題的,他自認為完全有理由質疑梁邦瑞。
張元功在一邊“嘁”了一聲,有些不屑地道:“說不定是以為自己終於魚躍龍門,所以才太激動了吧,真是膚淺之至。”
咦,你們兩位對駙馬爺可真是半點好感都欠奉啊,為啥呢?世家子弟看不慣這種攀龍附鳳之輩麽?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那邊梁邦瑞上不去馬,旁邊的宦官們沒法子,隻好上前扶了一把——也不是扶,畢竟這個動作不能靠扶,實際上是托,但托也有麻煩,隻能托屁股,這……就有些不雅了。
但是沒辦法,儀式不能卡在這兒,他不走的話,接下來就沒法按流程走了。
於是梁邦瑞梁大駙馬在兩名太監用力托著他屁股的幫助下,終於氣喘籲籲地上了馬,又花了一會兒勻了勻氣息,這才乘馬去了。
本來,他應該是乘馬自己走,但經過剛才這一下,內宦們也有些擔心這廝別摔死在路上了,幹脆派了一人給他牽馬——實際上主要是看著他別掉下馬來了。
高務實看得一聲歎息,目光朝公主的鹵簿鳳輦望去,可惜公主已在鳳輦之中,他什麽也看不見,一抹揮之不去的遺憾在空蕩蕩的心中遊走。
梁邦瑞走後,公主鹵簿車輅後發,觀禮的公侯百官以及皇後所選的命婦一同出行,將公主送至公主府。
梁邦瑞此時已經先等候於府門前,待公主至,梁邦瑞再次上前揭簾。
公主降輦,二人同詣祠堂。梁邦瑞在東,公主在西,皆再拜。
接下來便是進爵、讀祝,然後又再拜。
此後便出,同去寢室,不過此時並非要圓房,而是行禮。房中設公主之座,梁邦瑞得先向公主行禮,然後相向再拜,各就坐,梁邦瑞坐東,公主坐西。侍者進饌合巹如儀,二人相向再拜。
儀式到這裏基本走完,按照規矩,待明日就該見舅姑。大致是舅姑坐於東,西向。彼時公主立於西,東向,行四拜禮。舅姑答二拜。然後過十日,駙馬就該朝見謝恩了,那一次要行五拜禮。
這套儀式其實不是從明初就這般定的,洪武九年時,明太祖朱元璋以太師李善長之子李祺為駙馬都尉,尚臨安公主。
當時的儀注是先期告奉先殿,下嫁前二日,命使冊公主。冊後次日,再謁奉先殿,又定駙馬受誥儀,吏部官捧誥命置龍亭,至太師府,駙馬朝服拜受。次日,善長及駙馬謝恩。後十日,始請婚期。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這個儀注稍稍改動了一點。然而儀注雖存,其拜姑舅及公主駙馬相向拜之禮,終明之世實未嚐行也。又過一年,再更定公主、郡主封號、婚禮,及駙馬、儀賓品秩。
到了弘治二年,冊封仁和長公主,重定婚儀。當時的情況是“入府,公主駙馬同拜天地,行八拜禮。堂內設公主座於東,西向,駙馬東向座,餘如前儀。”
到了嘉靖二年,工科給事中安磐等言:“駙馬見公主,行四拜禮,公主坐受二拜。雖貴賤本殊,而夫婦分定,於禮不安。”
嘉靖可不是個講皿煮的,自然不聽,所以駙馬見公主依然要行拜禮。
不過,後來有一位“仁君聖主”在這種事情上麵很好說話,那就是崇禎帝。
崇禎元年,教習駙馬主事陳鍾盛言:“臣都習駙馬鞏永固,駙馬黎明於府門外月台四拜,雲至三月後,則上堂、上門、上影壁,行禮如前。始視膳於公主前,公主飲食於上,駙馬侍立於旁,過此,方議成婚。駙馬饋果肴書臣,公主答禮書賜,皆大失禮。夫既合巹,則儼然夫婦,安有跪拜數月,稱臣侍膳,然後成婚者?《會典》行四拜於合巹之前,明合巹後無拜禮也。以天子館甥,下同隸役,豈所以尊朝廷?”
結果是“帝是其言,令永固即擇日成婚。”——這製度搞了兩百多年,到了崇禎聖君這兒,說改就改了,非常善於傾聽文官們的進諫。唯一的問題是,文官們似乎並不領情,坑起他來一個頂倆。
本來儀式能夠順利走完,知曉昨夜內幕的內宦們都鬆了口氣,誰知道異變就在此刻發生。
觀禮的勳貴、百官原本都打算散去了,梁邦瑞額頭冒汗的行完合巹拜禮,剛剛爬起來,轉過身來準備對觀禮眾貴人說幾句客氣話,誰料忽然麵色大變,臉上扭曲了兩下,猛地一咳,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
滿庭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