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人生際遇並沒有什麽意義,高務實是個很務實的人,前世就最煩看雞湯文,所以他很快把思緒調整回來,與三位新晉門生談一談科場感悟,談一談接下來的安排。
科場感悟這一塊,高務實雖然比三位門生的年紀還小,但他的確是前輩,六首狀元的榮譽擺在那裏,他有足夠的資格說這些。
何況就在前日,三位新科進士參加立碑——進士題名碑——的時候就瞻仰了自己這位恩堂大人千古留名的那塊漢白玉碑,碑上的詩文宛如溫柔的刀鋒,一筆一劃刻進三人心底。
“龍虎傳臚唱金榜,風雲聚會係玉冠。二百年來真魁首,朕為文曲落書丹。”
曠世恩典,禦筆書丹。
有這樣一位老師,別說葉向高和方從哲心情激動,就算是明明得了會元卻丟了狀元的李廷機,本來這幾天一直遺憾不已,此時能得到高先生的親自指點,也振奮了許多。
李廷機其實並不是因為文才不夠才丟了狀元的,因為狀元這個名號怎麽說呢……之前就講過,選定的時候可能會考慮一些其他因素,譬如為了號召廣大士子用功讀書,通常不會挑那種年老、醜陋或者其他形象不佳的士子。
李廷機醜倒是不醜,年紀雖然四旬剛過,其實也不至於很老,隻是他運氣不佳——最後選中的狀元朱國祚,相比他來說有三大優勢。
首先,朱國祚年輕。他今年虛歲隻有二十五,符合年少高才的理想士人標準。
其次,朱國祚俊朗。此人身長八尺,麵容端雅,當時朱翊鈞甫一見他,甚至覺得他和高務實很像,頓時就眼前一亮——其實這還是高務實在朱翊鈞眼裏有“加分”之後的對比,如果單論長得帥,其實是朱國祚更勝一籌。
最後,朱國祚名字好。名字好在平時用處不大,在選狀元的時候還真就起了作用:朱,國姓也!國祚……都叫國祚了,皇帝當然也希望大明“國祚永年”,不擺個第一說不過去啊。
所以文章是不是公認第一沒關係,反正朱國祚本來也考得好,即便稍稍往前拔高一點問題也不大,隻苦了李廷機這位大器晚成的真才子——他老兄鄉試第一、會試第一,要是再拿個殿試第一,也是三元及第的大牛人了。
但人生有時候就是難得完美,李廷機也別無他法,隻能扼腕長歎。
李廷機其實是不必再聽什麽科考軼事,甚至經驗都不必多聽了的,因為他是榜眼,屬於“神仙中人”,不必參加館選,會直接授予翰林院編修。
不過葉向高和方從哲還不能這麽輕鬆,必須老老實實聽高務實告訴他們一些通過館選的經驗,以免館選落榜,不能走上最光輝的道路。
李廷機其實心裏有些好奇,這位恩堂大人雖然厲害,但他自己當年也是“天上神仙”,根本沒有參加過館試,不知道他要怎麽指點葉向高和方從哲?
誰知道高務實的指點簡單至極,語調輕快地道:“今年你們的館試,將由嘉隆時前輔臣陳南充先生之子陳元忠主持。”
李廷機頓時一愣,葉向高和方從哲更是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這還沒考,恩堂大人你就連館試的主考都知道是誰了?要知道,館選不是春闈,不會把考官先“關”起來的,換句話說就是……理論上你甚至可去問他會出什麽題!
當然這隻是理論,因為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館試的主考官按例是皇帝在先一天臨時任命的啊。
高務實看了看呆若木雞的三位門生,淡淡地道:“不必驚訝,這是皇上親口告訴我的。”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哦哦……”
三人震驚得一時竟然都找不出詞來應對了。
高務實忍不住嗬嗬笑了起來,輕輕拍了拍手,便有兩名家丁端著黃梨木盤過來,木盤中放著一些文冊。
兩名捧盤家丁走到葉向高和方從哲麵前,高務實則說道:“這些都是元忠兄的文稿抄件,有他過去的習作,有他應試的時文,也有他在翰林院時寫過的範文,甚至還有他給皇上講學時寫過的一些文章、論述等等。你們且拿去看看,大抵便知道他會看重什麽樣的文章了。”
“多謝恩堂,學生定會審慎品讀,仔細揣摩。”葉向高反應比較快,立刻起身,向高務實鞠躬道謝。
方從哲也跟著站起來,彎腰一禮:“恩堂厚賜,學生銘感五內,必不負恩堂期許。”
李廷機本來覺得這麽做似乎有些不符規矩,但腦子一轉,難得地轉過彎來——這事要說不守規矩,豈不是皇上最先不守規矩?我要是站出來指責恩堂,豈不等於是在指責皇上?不妥不妥,此非人臣所為,吾不能為……
高務實一邊笑著應付葉向高和方從哲二人,一邊用眼角餘光把李廷機的神態看了個一清二楚,心裏不禁好笑:看來李廷機現在對朱翊鈞的幻想還很破滅,大概這位“聖君”近年來的表現使得其在李廷機心目中的形象頗為美好吧。
不過話說回來,曆史上那個“怠政”的朱翊鈞還會不會出現?應該不會了吧。
高務實這一手算是把葉向高和方從哲給震住了。
為什麽新科進士要拜先生?不就是因為先生可以幫助自己進步嗎?瞧瞧咱們這位恩堂大人的本事,這就是實打實的幫自己進步啊!
他沒有泄題,效果更甚泄題;他沒有指點,效果更甚指點!
但高務實仿佛並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激動,反而轉過頭來,衝李廷機道:“爾張(李廷機字),你入翰林為編修之後,大概半年到一年時間,翰林院或有一番變動……屆時你需要做好準備,去做展書官。”
什麽叫展書官?經筵日講中,負責侍立禦案之旁,為皇帝打開書本的翰林院官員,就是展書官。
看起來,這官兒就跟個書童似的廉價。
但其實展書官可真不廉價,千萬莫要小看了這個位置。
之前就說過,皇帝的經筵日講是朝廷大事,能夠參與其中的官員,哪怕是這個隻負責幫皇帝打開書本的展書官,本身也是學識和地位的象征——那些外放的官員哪怕是一府府尊,甚至一省布政,隻要他沒做過翰林官,就都沒有資格來展這個書。
更何況一般而言,做日講官之前的翰林官兒,大部分都要先經曆展書官這個過渡,不做展書官而直接進日講官的,其實很少見——不是每個人都叫高務實。
倘若要說得更明白些,通常情況下,三年編修考滿,機會好就能做展書官,機會不好麽……再等三年。
而高務實剛才這番話,則可以理解為李廷機入翰林院半年到一年左右,就能直接去做展書官了——這對應的則是他將來做日講官的時間,也至少被提前了兩年。
李廷機年過四旬,文才當然不缺,他雖然耿直,卻也知道自己現在缺的,其實就是往上爬的時間。而現在恩堂一句話,就給他節省出兩年時間來,如此若還不叫恩重,何恩方重?
“學生……謝恩堂厚賜。”
葉向高和方從哲聽了,也是一臉羨慕,心說:這就是“天上神仙”和“半路修仙”的差距了,不知道我二人何時能為聖上展書?
剛這般想,誰知高務實宛如真是天上神仙一般未卜先知,又轉頭對他們二人道:“你們兩個也不必著急,庶吉士散館之後,我也會幫你們安排留在翰林、詹事,至於到時候能不能參與經筵……嗯,這樣吧,我既為爾等先生,也提醒你們一句:與你們的館學先生玉壘公多親近一些——爾張你也是。”
玉壘公就是陳玉壘,也就是陳於陛。
葉向高和方從哲這兩個學霸當然都是聰明人,在見識過恩堂與皇上的關係之密切後,哪裏還聽不出這番話的言下之意?
陳於陛馬上要被重用了,而且多半是在翰林院被重用!
甚至按照恩堂方才的語氣,大膽一點猜測,陳於陛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掌院事”,至於是以什麽身份“掌院事”,那倒是無關緊要。
三人得了這樣重大的指點,自然又是一番感謝,高務實看了看時辰,笑道:“今日你們來得其實不算太巧——當然這事不怪你們——我是外任,此番回京是來述職的,因此能在京逗留的時間有限,又趕上滇戰一事與我也有些幹係,時間由是愈緊,所以今日就隻能留你們吃個午飯了。”
葉向高和方從哲連忙恭恭敬敬地表示“恩堂以國事為重,此正學生楷模”雲雲,李廷機卻沒那麽圓滑,耿直地問道:“恩堂要回遼東嗎?學生近來倒也沒什麽事忙,該當拜別相送。”
高務實心中好笑:你已經是我學生了,我若真是要走,自然是會通知你的,急什麽?倒像是催我走一般。看來李廷機這家夥過去把時間都花在讀書上了,庶務處理的能力隻怕有限……將來我得找機會培養鍛煉他一下,免得他以後還做“廟祝閣老”。
“那倒不是,我隻是時間緊,卻並非馬上要走。”高務實微微搖頭:“你們是我學生,告訴你們倒也無妨……今日下午我約了大司農、大司馬、大司空、總憲以及元忠兄,要商議一下雲南戰事。”
其實李廷機、葉向高和方從哲都不知道高務實跟雲南戰事之間能有什麽關係,不過他剛才擺出來的這幾個人卻是很嚇人:大司農就是戶部尚書,大司馬是兵部尚書,大司空是工部尚書,總憲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至於“元忠兄”卻有些奇怪——元忠兄就是陳於陛,李廷機三人都不知道陳於陛這位翰林學官前輩怎麽也摻和到雲南戰事裏去了。
看來朝廷大事方麵,咱們要學的還很多啊。
三人對視一眼,也不敢多問,隻能感謝恩堂相告。
高務實倒似乎又想起一件事來,說道:“對了,翰林院那邊,我也跟一些昔日同僚、同年打過招呼了。你們進去之後,他們能關照的地方,自然會關照你們,你們也須得有禮一些,莫要折了為師臉麵。”
這恩堂真是沒得說,李廷機三人感覺自己今天隻剩下說感激一件事了。
或許是下午事情繁忙,高務實府上的午宴開得頗早,李廷機等三門生自然陪著自己這位恩堂一同用餐。
席間,師生之間都沒有再說什麽“正事”,反而開始說起一些趣聞軼事,輪到葉向高的時候,他稍稍猶豫了一下,道:“學生家鄉福建福清(福清縣,屬福州府),這半年來有一些不太好的傳說,是關於京華的……”
高務實微微一怔,臉上笑容一斂,問道:“關於京華?什麽傳說?”
葉向高臉色有些沉重,道:“民間訛傳,說京華買賣人口。”
高務實頓時有些莫名其妙,眉頭大皺:“這是怎麽回事,京華在福建隻有海貿和水泥兩項買賣,就連香皂的業務都是魏國公府和臨淮侯府代理的,怎會出現這般荒唐訛傳?”
葉向高卻沒有立刻回答,反而目視李廷機,問道:“九我兄(李廷機號九我)在晉江可曾有所耳聞?”
李廷機聞言點頭,直言不諱地朝高務實道:“恩堂,此事學生在晉江也有所耳聞,說是京華常以數兩至十數兩銀子一個人買入人口,然後販賣至海外,每年高達數萬人……甚至還有傳言,說錯非福建巡撫是恩堂師兄,隻怕早有人上京告禦狀了。”
高務實一聽“每年數萬人”倒是恍然大悟了,輕輕一拍桌子,道:“這是什麽鬼話?京華在福建確實有大量招工之舉,也的確是往所謂的‘海外’輸送,但他們都是被派去台灣——哦,你們那裏應該稱之為魍港了,何來買賣人口之說?”
“那他們還回得來大明麽?”葉向高和李廷機這次倒是很合拍,異口同聲問道。
高務實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道:“回當然是能回的,不過他們肯不肯回卻不好說。”
這話有點古怪,李廷機一時沒理解過來,不肯輕易發問,倒是葉向高反應比較快,聞言問道:“不知恩堂此言何意?學生聽聞那魍港之地瘴癘極多,不僅人畜難活,而且能開田辟荒之處也少,怎有去了倒不肯回來之怪事?”
高務實想了想,苦笑道:“看來此事我得和你們從頭說起……”當下便把開發台灣的計劃前前後後講給三位門生聽。
聽完高務實的話,李廷機鬆了口氣,道:“原來如此,倒是學生多慮了。”
葉向高卻臉色凝重,搖了搖頭,深深皺眉,道:“恩堂,學生以為此事……其中有些蹊蹺。”
“哦?”高務實心中一動,已經猜到葉向高的意思,但口中卻道:“何以見得?”
“福建巡撫韓公(韓楫)是恩堂師兄,有他在福建坐鎮,何以這般對京華不利的說法依然鬧得民間議論紛紛?”葉向高沉聲道:“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謠言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京華在福建民間的名聲。”
高務實正要說話,一直沒插嘴的方從哲居然也出聲了,他輕咳一聲道:“恩堂,這事兒恐怕不僅局限於福建,浙江那邊也有類似的傳言。”
高務實環顧了一眼同樣神色凝重的三人,點點頭,似乎是在對他們說話,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語:“看來我倒是小看了他們……”
----------
感謝書友“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丕平獻土”、“書友20190223180428135”的月票支持,謝謝!
科場感悟這一塊,高務實雖然比三位門生的年紀還小,但他的確是前輩,六首狀元的榮譽擺在那裏,他有足夠的資格說這些。
何況就在前日,三位新科進士參加立碑——進士題名碑——的時候就瞻仰了自己這位恩堂大人千古留名的那塊漢白玉碑,碑上的詩文宛如溫柔的刀鋒,一筆一劃刻進三人心底。
“龍虎傳臚唱金榜,風雲聚會係玉冠。二百年來真魁首,朕為文曲落書丹。”
曠世恩典,禦筆書丹。
有這樣一位老師,別說葉向高和方從哲心情激動,就算是明明得了會元卻丟了狀元的李廷機,本來這幾天一直遺憾不已,此時能得到高先生的親自指點,也振奮了許多。
李廷機其實並不是因為文才不夠才丟了狀元的,因為狀元這個名號怎麽說呢……之前就講過,選定的時候可能會考慮一些其他因素,譬如為了號召廣大士子用功讀書,通常不會挑那種年老、醜陋或者其他形象不佳的士子。
李廷機醜倒是不醜,年紀雖然四旬剛過,其實也不至於很老,隻是他運氣不佳——最後選中的狀元朱國祚,相比他來說有三大優勢。
首先,朱國祚年輕。他今年虛歲隻有二十五,符合年少高才的理想士人標準。
其次,朱國祚俊朗。此人身長八尺,麵容端雅,當時朱翊鈞甫一見他,甚至覺得他和高務實很像,頓時就眼前一亮——其實這還是高務實在朱翊鈞眼裏有“加分”之後的對比,如果單論長得帥,其實是朱國祚更勝一籌。
最後,朱國祚名字好。名字好在平時用處不大,在選狀元的時候還真就起了作用:朱,國姓也!國祚……都叫國祚了,皇帝當然也希望大明“國祚永年”,不擺個第一說不過去啊。
所以文章是不是公認第一沒關係,反正朱國祚本來也考得好,即便稍稍往前拔高一點問題也不大,隻苦了李廷機這位大器晚成的真才子——他老兄鄉試第一、會試第一,要是再拿個殿試第一,也是三元及第的大牛人了。
但人生有時候就是難得完美,李廷機也別無他法,隻能扼腕長歎。
李廷機其實是不必再聽什麽科考軼事,甚至經驗都不必多聽了的,因為他是榜眼,屬於“神仙中人”,不必參加館選,會直接授予翰林院編修。
不過葉向高和方從哲還不能這麽輕鬆,必須老老實實聽高務實告訴他們一些通過館選的經驗,以免館選落榜,不能走上最光輝的道路。
李廷機其實心裏有些好奇,這位恩堂大人雖然厲害,但他自己當年也是“天上神仙”,根本沒有參加過館試,不知道他要怎麽指點葉向高和方從哲?
誰知道高務實的指點簡單至極,語調輕快地道:“今年你們的館試,將由嘉隆時前輔臣陳南充先生之子陳元忠主持。”
李廷機頓時一愣,葉向高和方從哲更是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這還沒考,恩堂大人你就連館試的主考都知道是誰了?要知道,館選不是春闈,不會把考官先“關”起來的,換句話說就是……理論上你甚至可去問他會出什麽題!
當然這隻是理論,因為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館試的主考官按例是皇帝在先一天臨時任命的啊。
高務實看了看呆若木雞的三位門生,淡淡地道:“不必驚訝,這是皇上親口告訴我的。”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哦哦……”
三人震驚得一時竟然都找不出詞來應對了。
高務實忍不住嗬嗬笑了起來,輕輕拍了拍手,便有兩名家丁端著黃梨木盤過來,木盤中放著一些文冊。
兩名捧盤家丁走到葉向高和方從哲麵前,高務實則說道:“這些都是元忠兄的文稿抄件,有他過去的習作,有他應試的時文,也有他在翰林院時寫過的範文,甚至還有他給皇上講學時寫過的一些文章、論述等等。你們且拿去看看,大抵便知道他會看重什麽樣的文章了。”
“多謝恩堂,學生定會審慎品讀,仔細揣摩。”葉向高反應比較快,立刻起身,向高務實鞠躬道謝。
方從哲也跟著站起來,彎腰一禮:“恩堂厚賜,學生銘感五內,必不負恩堂期許。”
李廷機本來覺得這麽做似乎有些不符規矩,但腦子一轉,難得地轉過彎來——這事要說不守規矩,豈不是皇上最先不守規矩?我要是站出來指責恩堂,豈不等於是在指責皇上?不妥不妥,此非人臣所為,吾不能為……
高務實一邊笑著應付葉向高和方從哲二人,一邊用眼角餘光把李廷機的神態看了個一清二楚,心裏不禁好笑:看來李廷機現在對朱翊鈞的幻想還很破滅,大概這位“聖君”近年來的表現使得其在李廷機心目中的形象頗為美好吧。
不過話說回來,曆史上那個“怠政”的朱翊鈞還會不會出現?應該不會了吧。
高務實這一手算是把葉向高和方從哲給震住了。
為什麽新科進士要拜先生?不就是因為先生可以幫助自己進步嗎?瞧瞧咱們這位恩堂大人的本事,這就是實打實的幫自己進步啊!
他沒有泄題,效果更甚泄題;他沒有指點,效果更甚指點!
但高務實仿佛並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激動,反而轉過頭來,衝李廷機道:“爾張(李廷機字),你入翰林為編修之後,大概半年到一年時間,翰林院或有一番變動……屆時你需要做好準備,去做展書官。”
什麽叫展書官?經筵日講中,負責侍立禦案之旁,為皇帝打開書本的翰林院官員,就是展書官。
看起來,這官兒就跟個書童似的廉價。
但其實展書官可真不廉價,千萬莫要小看了這個位置。
之前就說過,皇帝的經筵日講是朝廷大事,能夠參與其中的官員,哪怕是這個隻負責幫皇帝打開書本的展書官,本身也是學識和地位的象征——那些外放的官員哪怕是一府府尊,甚至一省布政,隻要他沒做過翰林官,就都沒有資格來展這個書。
更何況一般而言,做日講官之前的翰林官兒,大部分都要先經曆展書官這個過渡,不做展書官而直接進日講官的,其實很少見——不是每個人都叫高務實。
倘若要說得更明白些,通常情況下,三年編修考滿,機會好就能做展書官,機會不好麽……再等三年。
而高務實剛才這番話,則可以理解為李廷機入翰林院半年到一年左右,就能直接去做展書官了——這對應的則是他將來做日講官的時間,也至少被提前了兩年。
李廷機年過四旬,文才當然不缺,他雖然耿直,卻也知道自己現在缺的,其實就是往上爬的時間。而現在恩堂一句話,就給他節省出兩年時間來,如此若還不叫恩重,何恩方重?
“學生……謝恩堂厚賜。”
葉向高和方從哲聽了,也是一臉羨慕,心說:這就是“天上神仙”和“半路修仙”的差距了,不知道我二人何時能為聖上展書?
剛這般想,誰知高務實宛如真是天上神仙一般未卜先知,又轉頭對他們二人道:“你們兩個也不必著急,庶吉士散館之後,我也會幫你們安排留在翰林、詹事,至於到時候能不能參與經筵……嗯,這樣吧,我既為爾等先生,也提醒你們一句:與你們的館學先生玉壘公多親近一些——爾張你也是。”
玉壘公就是陳玉壘,也就是陳於陛。
葉向高和方從哲這兩個學霸當然都是聰明人,在見識過恩堂與皇上的關係之密切後,哪裏還聽不出這番話的言下之意?
陳於陛馬上要被重用了,而且多半是在翰林院被重用!
甚至按照恩堂方才的語氣,大膽一點猜測,陳於陛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掌院事”,至於是以什麽身份“掌院事”,那倒是無關緊要。
三人得了這樣重大的指點,自然又是一番感謝,高務實看了看時辰,笑道:“今日你們來得其實不算太巧——當然這事不怪你們——我是外任,此番回京是來述職的,因此能在京逗留的時間有限,又趕上滇戰一事與我也有些幹係,時間由是愈緊,所以今日就隻能留你們吃個午飯了。”
葉向高和方從哲連忙恭恭敬敬地表示“恩堂以國事為重,此正學生楷模”雲雲,李廷機卻沒那麽圓滑,耿直地問道:“恩堂要回遼東嗎?學生近來倒也沒什麽事忙,該當拜別相送。”
高務實心中好笑:你已經是我學生了,我若真是要走,自然是會通知你的,急什麽?倒像是催我走一般。看來李廷機這家夥過去把時間都花在讀書上了,庶務處理的能力隻怕有限……將來我得找機會培養鍛煉他一下,免得他以後還做“廟祝閣老”。
“那倒不是,我隻是時間緊,卻並非馬上要走。”高務實微微搖頭:“你們是我學生,告訴你們倒也無妨……今日下午我約了大司農、大司馬、大司空、總憲以及元忠兄,要商議一下雲南戰事。”
其實李廷機、葉向高和方從哲都不知道高務實跟雲南戰事之間能有什麽關係,不過他剛才擺出來的這幾個人卻是很嚇人:大司農就是戶部尚書,大司馬是兵部尚書,大司空是工部尚書,總憲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至於“元忠兄”卻有些奇怪——元忠兄就是陳於陛,李廷機三人都不知道陳於陛這位翰林學官前輩怎麽也摻和到雲南戰事裏去了。
看來朝廷大事方麵,咱們要學的還很多啊。
三人對視一眼,也不敢多問,隻能感謝恩堂相告。
高務實倒似乎又想起一件事來,說道:“對了,翰林院那邊,我也跟一些昔日同僚、同年打過招呼了。你們進去之後,他們能關照的地方,自然會關照你們,你們也須得有禮一些,莫要折了為師臉麵。”
這恩堂真是沒得說,李廷機三人感覺自己今天隻剩下說感激一件事了。
或許是下午事情繁忙,高務實府上的午宴開得頗早,李廷機等三門生自然陪著自己這位恩堂一同用餐。
席間,師生之間都沒有再說什麽“正事”,反而開始說起一些趣聞軼事,輪到葉向高的時候,他稍稍猶豫了一下,道:“學生家鄉福建福清(福清縣,屬福州府),這半年來有一些不太好的傳說,是關於京華的……”
高務實微微一怔,臉上笑容一斂,問道:“關於京華?什麽傳說?”
葉向高臉色有些沉重,道:“民間訛傳,說京華買賣人口。”
高務實頓時有些莫名其妙,眉頭大皺:“這是怎麽回事,京華在福建隻有海貿和水泥兩項買賣,就連香皂的業務都是魏國公府和臨淮侯府代理的,怎會出現這般荒唐訛傳?”
葉向高卻沒有立刻回答,反而目視李廷機,問道:“九我兄(李廷機號九我)在晉江可曾有所耳聞?”
李廷機聞言點頭,直言不諱地朝高務實道:“恩堂,此事學生在晉江也有所耳聞,說是京華常以數兩至十數兩銀子一個人買入人口,然後販賣至海外,每年高達數萬人……甚至還有傳言,說錯非福建巡撫是恩堂師兄,隻怕早有人上京告禦狀了。”
高務實一聽“每年數萬人”倒是恍然大悟了,輕輕一拍桌子,道:“這是什麽鬼話?京華在福建確實有大量招工之舉,也的確是往所謂的‘海外’輸送,但他們都是被派去台灣——哦,你們那裏應該稱之為魍港了,何來買賣人口之說?”
“那他們還回得來大明麽?”葉向高和李廷機這次倒是很合拍,異口同聲問道。
高務實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道:“回當然是能回的,不過他們肯不肯回卻不好說。”
這話有點古怪,李廷機一時沒理解過來,不肯輕易發問,倒是葉向高反應比較快,聞言問道:“不知恩堂此言何意?學生聽聞那魍港之地瘴癘極多,不僅人畜難活,而且能開田辟荒之處也少,怎有去了倒不肯回來之怪事?”
高務實想了想,苦笑道:“看來此事我得和你們從頭說起……”當下便把開發台灣的計劃前前後後講給三位門生聽。
聽完高務實的話,李廷機鬆了口氣,道:“原來如此,倒是學生多慮了。”
葉向高卻臉色凝重,搖了搖頭,深深皺眉,道:“恩堂,學生以為此事……其中有些蹊蹺。”
“哦?”高務實心中一動,已經猜到葉向高的意思,但口中卻道:“何以見得?”
“福建巡撫韓公(韓楫)是恩堂師兄,有他在福建坐鎮,何以這般對京華不利的說法依然鬧得民間議論紛紛?”葉向高沉聲道:“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謠言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京華在福建民間的名聲。”
高務實正要說話,一直沒插嘴的方從哲居然也出聲了,他輕咳一聲道:“恩堂,這事兒恐怕不僅局限於福建,浙江那邊也有類似的傳言。”
高務實環顧了一眼同樣神色凝重的三人,點點頭,似乎是在對他們說話,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語:“看來我倒是小看了他們……”
----------
感謝書友“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丕平獻土”、“書友20190223180428135”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