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之中的這些調整並不是三五天之內完成的,實際上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多月。塵埃落定之後,黃芷汀甚至都提出了自己先返回定南,不過被高務實否決了。高務實希望她再多留一段時間。


    黃芷汀擔心久留京師會讓葡萄牙和平移交馬六甲一事夜長夢多,但高務實認為正是因為此時,她才應該多留一段時間,這可以讓葡萄牙方麵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壓力——京華不著急,那是因為京華認為即便武力拿下馬六甲也隻是輕而易舉的小事。


    黃芷汀最終被說服了,當然她從本心上來講也不想這麽快就回南疆。而此時此刻,負責攻略日本關東的羅遠已經從台灣接到了從屬於他的陸戰隊,並趁風勢趕到了日本,於二月初七登陸三崎,確切的說是三崎的城之島。


    此時是大明萬曆十八年,也即公元1590年,恰巧也是日本陽成天皇的天正十八年,這一年的北條氏——確切來說是“後北條氏”正處於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危機之下[注:上溯比較複雜,具體我就不解釋了,因方便起見,以後也就以北條氏來表述],而北條家主是北條氏直,不過因為日本的某些傳統,北條家的實際掌權者其實是北條氏政。


    戰國末期有關東三傑之說,即“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及“相模雄獅”北條氏康。此時昔人已去,三傑先後亡故,而他們的後繼者,後世也都有些評價。


    上杉謙信的繼承者上杉景勝雖然在關原合戰跌了一跤,導致被大幅減封,但至少他還是保全了上杉家幾百年的家名。


    相比起來,武田信玄的繼承者武田勝賴和北條氏康的繼承者北條氏政——先不論北條氏滅亡時的實際家督為北條氏直——就沒那麽好運氣了,因為家名都亡在他們手上,所以後世幾百年對這二位的評價都不能說高,甚至很有些負麵。雖然近些年來日本、中國的一些學者對他們兩位已經有了不少的重新認識,但整體而言,黑鍋既然扣上,也並不是那麽好摘掉的。


    提起武田勝賴,不少人都覺得與他那位戰績輝煌的父親比起來,總體的表現很是暗淡,雖然也是一名勇將,但手腕上實在相差得太遠。當然也有人說武田家在勝賴手上滅亡,是因為信玄並未給他留下什麽好攤子。


    這大概隻是一個方麵,羅遠臨行前,高務實在給他略述那段曆史時,倒是表示武田信玄給武田勝賴留下的最大黑鍋就是向織田信長突然捅刀,即便兩雄對立是遲早的事。


    元龜元年十月到十一月,在織田信長得知信玄突襲遠江後,在其給上杉謙信的信中大罵武田信玄乃是前所未有的無道、絲毫不知義理之輩,完全不顧天下的嘲弄,我(信長)要與其永遠義決,即便經受劫難也不會再與其相通(出自《曆代古案》);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在長筱之戰大破武田家後,織田信長致信細川藤孝並回想舊事,大罵武田信玄乃是忘恩負義之徒,早該遭此報應雲雲(出自《細川家文書》)。


    由此可見,織田信長對武田信玄當時的行為恨得多麽咬牙切齒,到了武田勝賴繼承後仍然未有改變。所以即便武田勝賴想通過送還信長之子織田信房並由佐竹義重出麵斡旋使武田、織田兩家和睦,但遭到信長拒絕;而在武田家在遠江的重鎮高天神城提出請降時,又遭到了信長拒絕,使武田家在天下間大失麵目,最終武田家被連根拔除。


    如此而言,武田家滅亡這筆賬,應該要由武田信玄、勝賴父子二人共同承擔,而不能單說武田勝賴手段太差。


    而當高務實談到此刻北條家實際掌權者北條氏政時,他的評價也比較公允。按說在北條氏政繼承家督後至小田原征伐前,整體表現也還算說得過去:力扛上杉、武田方麵的壓力,致力於掃蕩關東那幫牛皮癬國眾。


    雖然,他也曾一時被武田勝賴、德川家康占了些便宜,但後來也算是扳回局麵。可惜最後在小田原征伐前關於上洛一事上表現躊躇,不僅招致了北條家的滅亡,更遭到了後世的詬病,並留下了典故性的日語詞匯“小田原評定”。


    不過高務實本身不止是為了評價北條氏政,他和羅遠說史,是為了讓羅遠了解關東形勢,那麽北條氏政在小田原征伐之前所麵對的是何種形勢呢?


    實際上早在天正十六年初時,就已經流傳著豐臣秀吉要征伐小田原的消息,所以北條方也是積極整軍備戰。


    但同年正是後陽成天皇行幸聚樂第的關鍵之時,而九州也爆發了肥後一揆,按照正常思路來考慮,他認為豐臣秀吉暫時顧不上出大兵征討是合情合理的。


    正常來看,豐臣秀吉當時主要是通過與北條家有姻親關係的德川家康勸說北條氏政服軟,而且在德川家康的軟硬兼施下,確實起到了作用,最後終於由北條氏政之弟氏規上洛,算是暫時給秀吉一個交代。


    此時的豐臣秀吉果然也很買賬,向關東諸將宣布打算赦免北條家,同時劃定北條家與諸大名的領國界限,特別是裁定沼田問題。


    然而,待剛剛解決沼田之事,就在一切都看似歸於緩和時,便爆發了名胡桃城奪取事件。且不論此事究竟是真田昌幸的苦肉計,還是豐臣秀吉玩了仙人跳,又或是北條方頂層集團的冒險決策,再或是豬俁邦憲的個人行為,總之此事件使得前期豐臣、北條、德川多方的努力化為泡影,北條家公然違反總無事令使得豐臣秀吉極為震怒。


    而且更關鍵的是,此刻雖有北條氏規上洛作為前期鋪墊,但北條氏政畢竟尚未上洛,北條家的臣從其實落不到實錘上。再加上北條方的回複是對於奪取名胡桃城一事一概不知,而且繼續拖延上洛的時限,實在不能讓人完全信服,終於導致自家被征討。


    這樣一來,刨除曆來的對北條氏政的評價,即無法正確估計雙方形勢,優柔寡斷等等導致北條家滅亡的愚行外,似乎尚未有直接史料明確證明氏政為何沒有上洛的真正原因,但高務實分析認為,可能影響北條氏政沒能及時上洛和臣從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北條領內的經濟情況。從天正十五年正月開始,北條家就開始在相模、武藏的農村征發人夫普請小田原城(出自《相州文書》),之後又相繼普請了上野鬆井田城、金山城、武藏岩付城、下總栗橋城和伊豆山中城等等。


    此外,北條家還在領內進行大規模軍事動員(出自《小澤敬氏所藏文書》),把十五歲到七十歲的男子都抓了壯丁,連寺院中的梵鍾都拉出來敲了製作武器。


    以上種種行為無不需要大量花費資金。而且因為頻繁的征發,導致了不少問題,如相模國有鄉村就出現了田地有餘卻無人耕作的情況(出自《永島文書》),更有小田原城的家臣蔭山氏廣把在鐮倉的宅邸賣掉換了軍糧三十三俵之情況。


    後來在決定先由北條氏規上洛時,氏規的三哥北條氏邦給家臣的文書中提到,在小田原普請過程中花費了永樂錢百貫、兵糧五百俵,甚至還讓家臣承擔了一部分。


    在北條氏規上洛時,北條領內要籌集費用兩萬貫,北條氏邦的領地被分派了三四百貫,需要盡力籌集雲雲(出自《武州文書》)。


    由此可見,在發展軍備的同時,上洛費用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生產生活壓力有多大,也可見北條領內的農業衰退,家臣和百姓有多麽疲敝。何況這隻是打前站的北條氏規上洛,如果北條氏政親自上洛的支出恐會更大。


    因此又可見,短期內籌集更巨額的資金供氏政上洛,對於北條家來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沒準人還沒啟程,領內就先有人要搞一揆了。


    其次是對德川家康的期待及其發揮的巨大作用。北條、德川兩家其實屬於不打不相識,自天正壬午之亂結盟聯姻後,雙方一直保持著較為親密的關係,氏政和家康還多次碰過麵,且互換過禮物。


    如此一來,當已經身為豐臣政權重鎮的德川家康得知豐臣秀吉要征伐小田原的決定後立刻極力勸阻,希望能提一些條件避免討伐北條氏(出自《真田文書》)。


    同時,德川家康還積極從中斡旋,通過盟友和親家的身份,要求北條氏政父子盡快上洛,否則就讓北條家把他的女兒送回來(出自《鱷淵寺文書》),這怎麽看都已經是對北條家非常明顯的提示了。


    後來德川家康又致信給自己的舊識北條氏規,要求其趁自己在京都時盡快上洛(出自《書上古文書》),這估計是他認為自己能為北條家幫忙說說話,打打圓場。


    由此可見,德川家康對於斡旋北條家和秀吉之間的關係是真的盡了力的。但北條氏政恐怕還是想更穩妥甚至說獲利更多一些,比如希望也像之前家康臣從秀吉時那樣,讓秀吉把老母送來等等——這就扯淡了,秀吉老爹早就不在,老娘還能另外變出一個來麽?


    最後,高務實認為局勢的發展失控可能還與信息的紛亂以及不對稱性也有些許關聯。因為當時關於豐臣秀吉到底是不是真要討伐北條家,所有人都搞不清楚,消息一會兒一變。


    比如在小田原城動員時,據說是因為接到了豐臣秀吉計劃出兵的消息(出自《大道寺文書》),所以北條家積極進行著準備;


    但在天正十六年三月十三日,伊達政宗的一封信中又提到“關白大人是不會進攻小田原的”(出自《遠藤文書》);


    而在《家忠日記》同年五月六日條中,又說“聽說北條家與秀吉方的交涉決裂了”;


    最重要的是,到天正十六年九月北條氏規上洛後,秀吉給關東諸將發布文書說,因北條氏規已經上洛,打算赦免北條家(出自《佐竹文書》等),這或許也讓北條氏政著實鬆了一口氣。


    就這樣,一會兒要征伐、一會兒又要緩和的形勢,顯然不利於北條家做出正確的判斷。即便到了名胡桃城奪取後,豐臣方的做法也很奇怪,一邊威壓,一邊又積極督促北條氏政上洛,依舊不曾堵死上洛之路,這可能就更讓北條家難以斷定形勢。


    除了這些原因外,高務實認為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比如北條家似乎沒能準確預判雙方的實力對比,這或許與北條氏政過分高估自家的家底多少有些關係。


    鑒於之前臣從與豐臣政權的島津、長宗我部均與豐臣軍有過一戰,尤其是島津家以寡兵勝強敵,打敗過豐臣家首批登陸的大軍,北條家可能認為豐臣軍的戰鬥力也就一般。


    按照這個思路,那麽實力明顯強於島津家的北條家,在占據地利的情況下應該足以一搏,何況還有兩個實力不弱的所謂“盟友”德川家康和伊達政宗——這當然是誤判了,伊達政宗猶猶豫豫,而德川家康根本不打算和北條家聯手和豐臣開戰。


    而且上杉、毛利兩家雖然直接臣從於秀吉,但當年也與豐臣政權的前身織田政權正麵交戰過,所以北條氏政的想法恐怕過於樂觀,認為自家隻要扛住,豐臣政權內部就可能分裂——好吧,這種誤判在高務實看來主要是因為北條家沒與豐臣軍正麵對抗過,多少有些想當然。


    再有就是,由於東國是自源賴朝以來武家社會的發源地,關東地區與中樞政府的對立性可能對北條氏政的決策有著一定影響。


    畢竟關東政權與中樞對立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並不是都以失敗告終。比如關東的享德之亂時,關東與中樞政府的對立就持續了幾十年才得以解決。


    另外,高務實認為北條家家中的意見不統一,也可能是導致決策遲遲不能確定的原因。從事後來看,北條氏照、重臣大道寺政繁等都是主戰派;北條氏規則因家康的關係並麵見過秀吉,因此偏向主和;而時任當主北條氏直則似乎對兩邊均有傾向,或者說舉棋不定。


    所以,作為最終拍板人的北條氏政對於兩邊的說理,實在難以準確進行研判,畢竟雙方的分量都差不多,而且這件事又關係到本家的生死存亡,務必慎重——慎重過頭就耽誤了時機。


    最後高務實認為,北條家可能是在擔心臣服後的地位,要知道德川、毛利、上杉等大名都早已臣從豐臣秀吉多年,傳統戰國大名留到最後且實力最強的便是北條家。如果臣從的話,不知是否會排在上述大名的下位,自認為關東霸主的北條家是否能接受這個結果?


    何況豐臣政權裏,早已有一個自家的宿敵上杉景勝。因此北條氏政上洛後豐臣秀吉會如何處置,是被扣留還是被改易,恐怕北條氏政也不得不掂量清楚。


    不僅是實力問題,還有名義高低問題,當初秀吉為了迫使德川家康臣從,不僅送了妹妹,還送了老娘,而對北條家則沒有這麽高級別的表示。如果對於北條家不能讓豐臣秀吉複製一下前麵的做法,作為關東霸主的北條家怎麽好輕易低下高貴的頭顱呢?


    說白了,還是北條家與豐臣政權的博弈,隻不過北條家高估了自己手上的籌碼。


    京華北洋艦隊關東分艦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登陸城之島,並且立刻向北條家派出使者的。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曹麵子”、“辛卡的小迷弟”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此時關東有個忍城,忍城裏有個傳奇人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