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給其他三路大軍的任務都如此“自由”,難道就不怕搞出什麽意外嗎?說實話,他還真不怕。


    此次伐元之戰不是曆史上的薩爾滸,即便圖們和布日哈圖做出了“任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決策,他們也達不到薩爾滸之戰後金軍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即便察哈爾與外喀爾喀部合力,也不是任意一路明軍的對手。


    原先察哈爾六萬騎,外喀爾喀大概是察哈爾的一半,但通過上次戰爭,雙方互有損傷,兩部聯軍應該隻有八萬左右。


    這八萬人無論對上哪一路明軍都沒有太大的勝算,因為這次明軍出兵不是像前一次救援科爾沁那樣隻有騎兵或者騎馬步兵,這次明軍是有完整體係的,不止有騎兵,步炮兵也都齊全。


    刺刀空心方陣隻要訓練到位,部隊能夠有力執行,根本就不是冷兵器騎兵能破的,任由布日哈圖再如何精通兵法也解決不了這種科技代差帶來的戰鬥力差異。本質上來說,這是科技的碾壓,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這也不是朝鮮戰爭那樣的裝備差,還可以通過巔峰水準的戰術穿插與巔峰水準戰鬥意誌來扭轉。別說此刻的蒙古人遠沒有那樣的戰鬥意誌,即便他們有,他們胯下的戰馬也沒有且不可能有。至於戰術水平……蒙古人打仗其實絕大部分是靠遊牧本能的,靠戰術的反而是農耕文明的課代表大明。


    正因為如此,高務實不必太在意其餘三路大軍具體怎麽打,他為這三路大軍真正潛心安排了許久的,是他們的後勤補給。


    大明出動了高達六十萬大軍,而為這六十萬大軍提供補給可不是玩笑。高務實不僅要求各軍自身就要帶足輜重兵,而且安排了兩段補給。


    第一段補給可以稱之為“關內補給”,由相關各鎮的衛所軍負責,並且按照高務實在南疆實驗過的辦法,將每段任務層層分解、層層包幹到人(軍官),那一段出了問題就找哪一段的人負責。同時先說明功賞標準,每十日一結,做到賞罰分明且絕不拖欠。


    當然,這些賞賜依舊保持戶部近期的特色——隻賞小額明聯儲銀票紙鈔。


    第二段補給就不能交給衛所軍來幹了,而是“承包”給了兩大“國防承包商”:京華與京營生產建設兵團,他們將負責“關外補給”階段,賞罰製度上與關內階段一樣。


    京華商社擁有大量騎丁,負責這件事說得過去,甚至也沒人跳出來搶生意,或者說京華不該做這筆買賣。畢竟朝廷也清楚,這買賣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除了京華商社還沒人願意接單。


    至於生產建設兵團,他們加入其中實際上是戶部和兵部刻意“照顧生意”,因為他們承包的是中軍部分,也就是高務實自己這一路的關外補給。


    有高務實親自坐鎮,還有戚繼光訓練數年之久、裝備全國頂尖的禁衛軍在,朝廷上下都認為他這一路最是安全。圖們大汗除非瘋了,否則不會考慮去碰這一路,因此負責此路大軍的關外補給屬於穩賺不賠。


    這種好買賣當然要給朝廷嫡係的生產建設兵團,而不是給京華商社。高務實這麽做,本身也是為了避免閑言碎語。


    抵達大寧城之後的高務實果然並未急於進兵,而是派出大量哨探進行火力偵察。雖然在他的預計中,圖們的確不太可能來找他這一路主力的晦氣,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偵查妥當還是有必要的,更何況他也要等其他幾路的消息匯總,才好做出通盤考慮——畢竟其他幾路大軍的行動雖然自由度很高,但出兵之後的匯報肯定也得匯報自己的行動計劃。


    最早等到的匯報來自於麻承恩,他率領的宣府、太原兩鎮聯軍在抵達歸化城外不久便開始往東移動,同時上報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打算往東北方向進發,抵達內撤之前的原開平左屯衛舊地,與大寧方麵形成掎角之勢,然後視後續的探查情況與戰報來確定後續行止,或轉道西北去占據原應昌城,或繼續往東北方向去原全寧衛。


    以上提到的三處地方都是“原某某”,也就是大明大規模內遷塞外諸衛之前的舊地。這裏的原開平左屯衛舊地,大概在後世內蒙古多倫縣東部;應昌城在後世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北部達裏湖西岸;全寧衛在後世內蒙古翁牛特旗。


    從這一條匯報來看,麻承恩的想法不難推測,他是打算成為高務實這一路中軍的北翼,同時主動承攬三個可能的任務:南下支援中軍,或者北上截擊往外喀爾喀逃竄的圖們,亦或者等經略的命令一同東進圍剿。


    他上報的另一件事倒是與戰事關係不大,而更像是一個解釋。他說自己迅速東進是因為鍾金哈屯認為歸化城附近非常安全,為了盡早取得戰爭勝利,他這一路十萬大軍沒必要在歸化城周邊耽誤時間。


    鍾金哈屯說是肯定說過這話的,高務實相信麻承恩不敢拿這種一查即知底細的事來撒謊。不過鍾金哈屯這話本身肯定另有用意,比如說土默特主力外出,順義王把漢那吉親率大軍陪著麻貴往北去了,留守在歸化城的軍隊肯定不如麻承恩所部強大,尤其是麻承恩部還有大量火炮。


    這要是一旦有什麽意外,麻承恩調轉槍口來打歸化城的話,堂堂土默特怕是頂不了幾天就完蛋了。這麽強大的一支擁有攻堅能力的軍隊,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惡意,反正都是早些打發走才能安心。


    麻承恩當然知道高務實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門道,所以他直接照搬原話,實際上是為自己進軍迅速找借口——末將隻是沒辦法,真不是來搶功勞,經略明鑒啊。


    高務實當然是明鑒的,因此很快回複了他,準許他繼續東進,而且不必局限於原開平左屯衛,可以繼續走,直接去全寧衛駐紮待命。


    麻承恩之後,第二個送來消息的是遼東軍。李如鬆的報告是他已經在沈陽集合了大軍,送來消息的時候大軍已經走到阜新與察哈爾的交界處。


    李如鬆匯報說,麾下大軍氣勢極盛,不僅明軍東西(遼東遼西)兩部戰意昂揚,都想著早些平定殘元,而且各仆從軍也“很有精神”,甚至看起來比明軍還急著滅了察哈爾。


    這說法一開始高務實還有點意外,但後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


    科爾沁和葉赫肯定巴不得察哈爾早死早超生,免得三不五時去打他們的主意;哈達部那是大明忠犬,尤其是現在實力衰退,原有地位岌岌可危,急需一場證明自己忠誠和價值的戰爭為自己正名。


    烏拉、輝發乃至建州等部因為與察哈爾沒有直接接壤,以前基本也不受察哈爾軍事威脅,本質上無所謂察哈爾的生死。然而,他們現在被高務實一通威逼利誘,立場就難免變化了。


    他們一方麵擔心作戰不夠積極主動會引來大明製裁(無論動文的還是動武的);一方麵又對大明開出的賞格垂涎三尺——高務實比較大方,一顆蒙軍人頭能話十兩明聯儲小額銀票紙鈔,而且表示戰後立結,絕不賒欠。


    這可是十兩一個人頭啊!雖然明軍自家有時候能開到二十兩一顆蒙軍腦袋,但那是明軍的待遇,他們女真人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跟著明軍打仗,戰後“結算”時能給他們一兩、二兩銀子一顆腦袋就算是給足臉麵了,十兩……這他娘的簡直是天恩浩蕩啊!如此機會若不抓住,過了這村兒可就沒這店兒了!


    所以他們現在對“高太師”的觀感是很矛盾的,一方麵對他畏之如虎,覺得他隨時可能一道命令下來就把自家整死;一方麵又難免眼饞巴巴,滿心希望他老人家能從指縫裏流點好處出來,讓自家也能分潤一二,吃個滿嘴流油。


    以上這些算是軍心士氣方麵,至於戰術方麵,李如鬆表示他這邊實力足夠,哪怕單獨滅了察哈爾也不是難事,所以他打算直奔察罕浩特。


    不過,他也知道遼東聯軍實力雖然足夠,但圖們如果要逃跑卻還是挺麻煩的,因此他也設計了此次作戰的戰術。


    按照李如鬆的計劃,他打算把自家從遼西帶去的步兵都全交給蕭如薰,以蕭如薰所部正麵向察罕浩特壓去。同時,他本人隻帶李家軍精銳騎兵玩一手右勾拳,自東線朝捕魚兒海快速繞行。


    李如鬆認為,察哈爾及外喀爾喀部聯軍本身不具備對抗蕭如薰所部聯軍主力的能力,無論他們是選擇下打一場再走,還是一仗不打直接開溜,最後極大可能都是往捕魚兒海逃竄。因此,自己所部騎兵精銳先去堵死這條路,或者說是去守株待兔,總之都是明智之選。


    <a id="wzsy" href="http://www.aiyueshuxiang.com">aiyueshuxiang.com</a>


    捕魚兒海又叫清水泊,就是後世的貝爾湖,與呼倫湖為姐妹湖,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南部邊緣。這地方本來倒也不甚出名,直到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一年藍玉北伐殘元,打出了捕魚兒海之戰,被視為北元滅亡的一戰才為天下共知。


    那年九月,太祖朱元璋遣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率軍進攻北元。次年四月,兵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聞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遂掩旗息鼓,兼程而進,元軍無所覺察。


    大軍到後,元太尉蠻子倉促拒戰,被殺。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遁去。明軍獲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裏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餘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餘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


    這次作戰使北元主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北元小朝廷也未能幸免於難,當時被視為完全覆滅。至於後來死灰複燃,那已經是後話了。


    不管怎麽說,捕魚兒海之戰的象征意義非常濃烈,以李如鬆的個性,他希望在捕魚兒海複製一場“滅亡北元小朝廷”的心思完全可以理解。


    畢竟如果真在捕魚兒海完成“滅元”,他一定會被視為與藍玉齊名的大明戰神級名將。同時,籍此也可以洗刷他父親李成梁晚節不保的恥辱,重振李家軍聲威。


    李如鬆的這點小心思高務實並不在意,甚至認為這種思想還挺好的,至少比李成梁的養寇自重好一百倍。不過李如鬆的這個戰法本身有點冒險,高務實不得不慎重。


    他立刻找來了曹簠,把李如鬆的作戰計劃拿給曹簠看,然後問道:“曹總戎覺得如何?”


    曹簠仔細看了看,又思索了片刻,皺眉道:“李總戎願意把遼西步軍交給蕭副戎,這一條倒是令末將頗為佩服。


    不過這樣一來,他自己所領便隻有三萬左右,雖然這三萬李家軍足稱精銳,但考慮到圖們手中的察哈爾外喀爾喀聯軍可能仍有八萬以上,萬一他們根本不與蕭副戎交手而直接北逃捕魚兒海,李總戎即便是守株待兔,恐怕也未見得能勝……呃,末將是說,未見得能輕易戰勝。”


    高務實微微頷首。他也知道李家軍嫡係論能戰是的確能戰的,但“能”到什麽程度,現在卻不好說。要是時間倒回去十年,說李家軍如果鐵了心要血拚,打察哈爾蒙軍能以一打二,高務實並不會太驚訝。


    可是李家軍後來明顯墮落了不少,現在雖然李成梁換成了李如鬆,主帥的戰鬥意誌肯定堅定了很多,但軍隊本身的戰鬥力有沒有隨之提升……這可難說。


    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這樣一來李如鬆的戰術計劃與高務實的戰略計劃就出現了一些衝突:高務實的戰略是強壓,要的不僅是戰勝,而且要向天下宣告大明擁有碾壓一切的強大力量。他要讓察哈爾掀不起任何波瀾,生生被徹底覆滅,這樣才能震懾四方。


    但李如鬆這個戰術安排,卻是希望獨自攬下至關重要的一功,且其勝利看來還不是特別穩妥,萬一要是出現什麽閃失,那對大明而言可就不是什麽好消息了,而且還破壞了高務實的震懾四方戰略。


    思索片刻,高務實沉吟道:“如果把麻承勳所部配給李如鬆,曹總戎以為勝算幾何?”


    “若僅按紙麵實力,勝算可謂大增,末將以為或至九成。”曹簠回答道。


    然而高務實一聽就知道他不同意,因而反問:“總戎擔心麻承勳不配合?”


    “有恩堂之令,麻參戎自然不敢不配合。”曹簠搖頭道:“但麻參戎雖然願意配合,李總戎如何看待此令卻很難說。”


    高務實明白過來。李如鬆不僅性子高傲得很,而且說實在的,他的確有些喜歡攬功,如果把實學派嫡係的麻承勳派過去,李如鬆可未必認為自己這是在擔心他出事,反而可能認為這是派麻承勳去分潤他的大功。


    這就不太妙了,誰也說不準李如鬆會下什麽命令,沒準讓麻承勳直接一邊涼快去——那這援軍就算是白派了。


    高務實沉吟起來,麵色不太友好。曹簠想了想,建議道:“麻參戎去支援或許不太合適,但如果是科爾沁、葉赫等部,或許李總戎不會太反感,隻不過這樣一來……”


    這樣一來如何?無非實學派撈不著直接的大功——當然是指可能的大功。但高務實並不在意這個,他把這場仗當做一個政治戰略來執行,才不會糾結於區區某部之戰功。


    高務實想了想,點頭道:“那這樣吧,傳令下去,讓葉赫派費英東為主將,領葉赫、科爾沁……以及哈達部最精銳騎兵一至兩萬為援軍,隨李總戎出兵,受李總戎全權指揮。


    同時,以我名義給葉赫、科爾沁、哈達三部下令,此次征調遴選必須精中選精,務必確保敢戰能戰,違者必將嚴懲!”


    ----------


    感謝書友“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