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這邊高閣老穩坐釣魚台,遠遠地布局和掌控著這場事關整個東北亞的戰事進展,然而作為他手中棋子之一卻不自知的朝鮮,那可就沒有這種淡定了。
當和談破裂、冊封失敗的消息傳回朝鮮,朝鮮王李昖十分惶恐,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大驚失色:“怎麽會這樣?預計何時?多大規模?不對不對,現在應該馬上向大明求援!寡人早就說過不能讓倭寇就那樣回去,可大明就是不聽,非要跟他們議和,到頭來怎樣?反倒是被小西行長那廝給騙了!寡人不是好戰之人,也希望戰爭能提早結束,但結果倭寇卻又要入侵。”
領議政柳成龍勸道:“殿下,不需要如此失落。我們也是時刻準備,至少不會再像壬辰年那樣手足無措,請您務必堅定聖心。”
李昖對此說表示肯定,但其實心中仍然非常恐懼,希望此次不會讓他再次被迫播遷,柳成龍好言安慰之後,便立即召開備邊會議。
會議上伊鬥壽說道:“我認為這反而是好事,是可以百倍償還之前受辱於倭寇的機會。應該馬上全軍進發下三道,先奪回釜山,全殲當地倭寇,讓倭寇從此以後再也無法踏入我領土一步!”
兵曹判書李德馨則認為伊鬥壽所言為免過於輕率:“判府使稍安勿躁,我們又何嚐沒有複仇之意,但倭寇也比如會在準備萬全之後再來入侵, 還是要沉著冷靜對待此事。”
中樞府事鄭琢深表讚同,也認為應準備萬全不可輕率冒進:“正是如此, 眼下如果全軍南下, 其中若有閃失, 朝鮮便將因此萬劫不複。”
伊鬥壽宣稱其本意是在倭寇登陸列陣之前消滅日軍,並無冒進之意。李恒福表示附議, 右議政李元翼亦提議由李舜臣率領水軍於海上禦敵,由朝鮮與大明的陸軍駐守下三道隨時策應,如此可保無虞。
左議政金應南同樣讚成先發製人, 他道:“壬辰年是因我們防備鬆懈,一盤散沙,才被倭寇利用,以至於戰爭爆發之初一敗塗地。而現在不僅是官軍,就連明軍的軍糧也早已備好, 大量囤積於平壤, 我軍將士們日夜訓練, 再與我軍決戰已經大可一試。”
誰知領議政柳成龍卻道:“各位似乎都想得太輕鬆了, 那倭寇怎麽會想不到我們必作防備?倭寇之前隻經曆了兩種困難,缺糧及海戰, 因此才有瘋狂攻擊全羅道,以及車輪戰李舜臣的行動。
諸位知道關鍵在何處了麽?我若是倭寇,要是找不到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便絕對不會再次貿然入侵。”
眾人聽後皆恍然大悟,鄭琢想起之前晉州之戰, 不禁冷汗直流:“李舜臣自然是不會輕易被倭寇擊敗,但若倭寇登陸成功,再次攻打全羅道的話,那就很難防備了。
上次晉州城破, 倭寇湧入, 全羅道便朝不保夕, 此次倭寇的重心必然仍在全羅道, 這實在令人擔憂。”
因朝鮮義軍經過一連串實踐,對朝廷已經極為失望, 迄今近乎銷聲匿跡,柳成龍也心憂此次全羅道難保,隻得提議道:“為今之計隻有堅壁清野,據險積蓄。雖說要努力阻擊倭寇登岸,但一旦倭寇突破防禦攻向全羅,那就隻能按這個方略辦了。”眾人讚同。
會開到此時便告結束,但這其實頗有詭異之處,即所有這些朝鮮大臣似乎都盡量避免提及明軍,也似乎未曾思考如何與明軍配合作戰一般。
其實不是他們忘記了明軍的存在,而是當前的現實就是明軍幾乎不存在!
這似乎很奇怪,雖然李如鬆的遼東軍半年前就撤了個幹幹淨淨,隻留下人數不多的南軍還在朝鮮,但畢竟明軍方麵早已換帥,按照大明朝廷的調動計劃,新任平倭提督麻貴手中應該會有高達十萬的精銳大軍才對,可這些人如今在哪呢?
事實上,麻貴本人還在丹東,一步都未曾踏入朝鮮。甚至從他當前的動向來看,好像也沒有打算南下的意思,就仿佛完全寄希望於和談成功,可以不必南下了一般。
他目前在幹什麽?在召見女真各部及嫩科爾沁部首領,打著的旗號是“組建援朝聯軍”。
之前已經說過,朝鮮是拒絕女真人南下“支援”的,他們隻肯接受大明的救援,原因就是擔心這些女真蠻夷靠不住,一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禍害百姓,二來也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到時候仗沒怎麽打,反倒最後賴著不肯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麻貴召集女真各部首領要搞聯軍,朝鮮自然不樂意,但朝鮮也沒膽子強硬拒絕——畢竟這次組建聯軍據說是高閣老點了頭的。於是乎,朝鮮就隻好裝作沒看見, 心裏則希望麻貴的會盟拖得越久越好, 即便現在日軍要再次侵犯, 他們也更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將之擊退,如此就不必“勞煩”明軍和他們帶來的“聯軍”了。
不過朝鮮不知道的是, 他們的這些想法遠在京師的高閣老早已料定,高務實要的就是朝鮮當明軍不存在,讓他們自己去和日軍再碰一碰。高務實料定日軍依然可以輕易擊敗朝鮮軍,然後幾乎複製前一次作戰,輕鬆將李昖逼得再次“播遷”並請求內附。
大明朝廷自從前一次黨爭過後,由於援朝作戰的表現不及預期,這一次朱翊鈞已經明確將戰事交給高務實負責,不過沒有名義,隻在文華召對時向內閣暗示了這個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高務實也覺得時機成熟,不打算長期留著朝鮮朝廷了——或者說,不打算保留朝鮮朝廷的自主權了。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朝鮮軍再次大敗就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過程,因此高務實指示麻貴拖延入朝時間,而召集女真、科爾沁聯軍便是最好的借口。
朝鮮備邊會議後,伊鬥壽於深夜秘密召來原水軍大將、現全羅道兵馬節度使元均。相互問候之後,伊鬥壽向元均詢問以朝鮮現在的軍力能否擊退倭寇。
元均答道:“壬辰年包括我在內,全國都對倭寇掉以輕心,以致一遇戰事便土崩瓦解,繼而各路大軍都畏敵如虎、一潰千裏,但現在已經不是壬辰年,官軍都已做好防備,可以擊退倭寇。”
伊鬥壽鬆了口氣,再問在海上攔截是否為上策,元均答道:“當然是上策,隻是我擔心李舜臣……您也知道,李舜臣此人極為謹慎,壬辰年長門浦海戰之中李舜臣便隻是觀戰而不肯加入。此人從來都是隻打自己有把握之仗,常常不能與朝廷國策保持一致。”
伊鬥壽頗感憂慮,歎息道:“我也為此擔心,李舜臣即使接到命令也隻憑自己判斷,太過特立獨行。若他認為不可率先於海上攔截倭寇,那倭寇便將登岸,我們也將失去先機。”
元均見狀,立刻請令道:“判府使,請將水軍交給我,隻要是將領,接到軍令要有不畏生死的勇猛,我元均便有著李舜臣所不具備的勇猛。”
伊鬥壽見元均要將李舜臣取而代之,稍加思索便猜到元均恐怕是別有用心,皺眉道:“我雖然不知詳情,但也知道你與李舜臣有著多年的私人恩怨。你在此時要統帥水軍,是不是對李舜臣的私怨有些過大了?”
元均很是不服,自辯道:“判府使,對戰功的渴望以及對競爭者的勝負欲隻會令為將者更為強大,難道您不曾聽說過遣將不如激將之說麽?判府使,請讓我返回水軍。若能如此,在倭寇登陸之前,我定將他們全部水葬!”
話說到這個地步,按說伊鬥壽無論如何應該給句痛快話了,但伊鬥壽知道此事非同兒戲,還是不敢輕易承諾,便讓元均先行回去,隻說自己自會思量。元均無奈,隻得先行告退。
而另一邊,世子光海君也對戰事極為擔憂,對謀士李爾瞻道:“形勢危急,我擔心即使防備也不一定能夠阻擋,還是應給義兵們發文行令,讓他們協助官軍共同奮戰。”
李爾瞻答道:“即使現在發文行令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說不定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不還不如不發令。王上處死了金德齡,邸下您若是義兵將領的話,接到那種王上和世子發來的號令會有何感想?不過依我看,義兵們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重新戰鬥的,請邸下不必為此擔憂。
還有,往後要對像伊鬥壽那樣的西人更為關注,因為待戰亂結束,王上必將會對此前的事進行問罪,其實也就是向柳成龍和南人們問責。王上在問責之時會利用誰?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也需要提前準備。”
世子光海君聽李爾瞻又提黨爭,心中不快,指責李爾瞻道:“在這戰亂之中非得這麽做不可麽!戰亂將起,卻在此時考慮爭鬥朝臣!為何事事會都要與黨爭相連?”
李爾瞻奉勸說戰亂已經發生,所以才必須未雨綢繆,但世子光海君發了脾氣,聲明說自己不想理會。
另一邊的日本,豐臣秀吉在再次出兵之前果然也想到李舜臣的威脅,意欲先行除掉此人,以免渡海登陸之後的日軍再次陷入糧荒,於是他找來小西行長謀劃,並表示這是讓小西行長以此抵罪。
小西行長也猜到太閣不太可能殺他,因為這會打破武將派和奉行派之間微妙的實力平衡,而對於針對李舜臣,他也早已有所準備,當即獻計道:“臣下以為可使用離間計,在臣下停留朝鮮的那段時間內,認識了不少朝鮮官吏,臣下可以悄悄給其中一位官吏偷偷發出消息,說我們的船隊將要襲擊西生浦。
據我所知,李舜臣此人異常謹慎,絕對不是聽到情報就會出擊的莽夫。但也正因如此,眼見西生浦將被襲擊而不肯出擊的李舜臣,一旦被朝鮮王和朝鮮朝廷知道後,又怎麽可能會被輕饒?
朝鮮朝廷中真正信賴李舜臣之人屈指可數,多數官吏和將領對李舜臣的特立獨行都有擔憂,也有很多將領嫉妒李舜臣的戰功和權力,而朝鮮王又是個昏君,錯過攻擊我們機會的李舜臣一旦被他懷疑,哪怕僥幸不死,至少也會被免職。”
對於小西行長此番謀劃,豐臣秀吉和前田利家都認為可行,秀吉便問該用何人充當誘餌,小西行長心中立刻便想到了一直與自己不對付的加藤清正,欲借此戲耍加藤清正一番,便向豐臣秀吉提議:“臣下建議,太閣殿下可用加藤清正為誘餌。加藤威震朝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旦朝鮮王得知加藤到來,必定驚慌失措、嚴令出擊,故而以他為誘餌是再合適不過的。”
但秀吉卻有些擔憂,遲疑道:“可是,正因為加藤威名過甚,一旦李舜臣也覺得擊敗他是一樁大功,忍不住真的出擊了,那加藤不豈不九死一生?”小西行長自然再三保證李舜臣極其謹慎,絕對不會出擊。
誰知他這樣一來,反倒讓豐臣秀吉多年形成的禦下思維活躍起來了,對小西行長的心思一猜即中,大笑道:“我雖然知道你們兩個關係不好,不過你這也太過分了。”
小西行長心中一驚,暗道要壞,哪知道豐臣秀吉卻接著道:“不過,賭上性命的大賭才是最令人振奮的!此次加藤的命運竟然是掌握在李舜臣的手中,哈,這可真是有意思。我也對此忽然提起興趣來了。”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前田利家見勢不妙,連忙道:“太閣殿下,加藤清正是我軍大將,更是豐臣家嫡係武力支柱之一,拿他去賭……去做這樣的誘餌,是否過於危險了一些?倘若真有個萬一,對於豐臣家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然而秀吉卻霸氣地擺了擺手,道:“加藤的為人我最清楚不過了,就算我明著將這件事的危險告訴他,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甚至還不會允許有人和他爭搶,而我也相信加藤命不該絕,海上不是他的歸宿,利家你就放心吧。”
於是,在小西行長略顯呆滯的目光下,秀吉下定決心就按小西行長的計略來辦,同時發布命令召集領主大名及直屬臣下前來參加軍議。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書友20191018172646328”、“書友20190724085311580”、“單騎照碧心”、“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279章 平倭(卅三)三方三心
當和談破裂、冊封失敗的消息傳回朝鮮,朝鮮王李昖十分惶恐,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大驚失色:“怎麽會這樣?預計何時?多大規模?不對不對,現在應該馬上向大明求援!寡人早就說過不能讓倭寇就那樣回去,可大明就是不聽,非要跟他們議和,到頭來怎樣?反倒是被小西行長那廝給騙了!寡人不是好戰之人,也希望戰爭能提早結束,但結果倭寇卻又要入侵。”
領議政柳成龍勸道:“殿下,不需要如此失落。我們也是時刻準備,至少不會再像壬辰年那樣手足無措,請您務必堅定聖心。”
李昖對此說表示肯定,但其實心中仍然非常恐懼,希望此次不會讓他再次被迫播遷,柳成龍好言安慰之後,便立即召開備邊會議。
會議上伊鬥壽說道:“我認為這反而是好事,是可以百倍償還之前受辱於倭寇的機會。應該馬上全軍進發下三道,先奪回釜山,全殲當地倭寇,讓倭寇從此以後再也無法踏入我領土一步!”
兵曹判書李德馨則認為伊鬥壽所言為免過於輕率:“判府使稍安勿躁,我們又何嚐沒有複仇之意,但倭寇也比如會在準備萬全之後再來入侵, 還是要沉著冷靜對待此事。”
中樞府事鄭琢深表讚同,也認為應準備萬全不可輕率冒進:“正是如此, 眼下如果全軍南下, 其中若有閃失, 朝鮮便將因此萬劫不複。”
伊鬥壽宣稱其本意是在倭寇登陸列陣之前消滅日軍,並無冒進之意。李恒福表示附議, 右議政李元翼亦提議由李舜臣率領水軍於海上禦敵,由朝鮮與大明的陸軍駐守下三道隨時策應,如此可保無虞。
左議政金應南同樣讚成先發製人, 他道:“壬辰年是因我們防備鬆懈,一盤散沙,才被倭寇利用,以至於戰爭爆發之初一敗塗地。而現在不僅是官軍,就連明軍的軍糧也早已備好, 大量囤積於平壤, 我軍將士們日夜訓練, 再與我軍決戰已經大可一試。”
誰知領議政柳成龍卻道:“各位似乎都想得太輕鬆了, 那倭寇怎麽會想不到我們必作防備?倭寇之前隻經曆了兩種困難,缺糧及海戰, 因此才有瘋狂攻擊全羅道,以及車輪戰李舜臣的行動。
諸位知道關鍵在何處了麽?我若是倭寇,要是找不到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便絕對不會再次貿然入侵。”
眾人聽後皆恍然大悟,鄭琢想起之前晉州之戰, 不禁冷汗直流:“李舜臣自然是不會輕易被倭寇擊敗,但若倭寇登陸成功,再次攻打全羅道的話,那就很難防備了。
上次晉州城破, 倭寇湧入, 全羅道便朝不保夕, 此次倭寇的重心必然仍在全羅道, 這實在令人擔憂。”
因朝鮮義軍經過一連串實踐,對朝廷已經極為失望, 迄今近乎銷聲匿跡,柳成龍也心憂此次全羅道難保,隻得提議道:“為今之計隻有堅壁清野,據險積蓄。雖說要努力阻擊倭寇登岸,但一旦倭寇突破防禦攻向全羅,那就隻能按這個方略辦了。”眾人讚同。
會開到此時便告結束,但這其實頗有詭異之處,即所有這些朝鮮大臣似乎都盡量避免提及明軍,也似乎未曾思考如何與明軍配合作戰一般。
其實不是他們忘記了明軍的存在,而是當前的現實就是明軍幾乎不存在!
這似乎很奇怪,雖然李如鬆的遼東軍半年前就撤了個幹幹淨淨,隻留下人數不多的南軍還在朝鮮,但畢竟明軍方麵早已換帥,按照大明朝廷的調動計劃,新任平倭提督麻貴手中應該會有高達十萬的精銳大軍才對,可這些人如今在哪呢?
事實上,麻貴本人還在丹東,一步都未曾踏入朝鮮。甚至從他當前的動向來看,好像也沒有打算南下的意思,就仿佛完全寄希望於和談成功,可以不必南下了一般。
他目前在幹什麽?在召見女真各部及嫩科爾沁部首領,打著的旗號是“組建援朝聯軍”。
之前已經說過,朝鮮是拒絕女真人南下“支援”的,他們隻肯接受大明的救援,原因就是擔心這些女真蠻夷靠不住,一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禍害百姓,二來也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到時候仗沒怎麽打,反倒最後賴著不肯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麻貴召集女真各部首領要搞聯軍,朝鮮自然不樂意,但朝鮮也沒膽子強硬拒絕——畢竟這次組建聯軍據說是高閣老點了頭的。於是乎,朝鮮就隻好裝作沒看見, 心裏則希望麻貴的會盟拖得越久越好, 即便現在日軍要再次侵犯, 他們也更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將之擊退,如此就不必“勞煩”明軍和他們帶來的“聯軍”了。
不過朝鮮不知道的是, 他們的這些想法遠在京師的高閣老早已料定,高務實要的就是朝鮮當明軍不存在,讓他們自己去和日軍再碰一碰。高務實料定日軍依然可以輕易擊敗朝鮮軍,然後幾乎複製前一次作戰,輕鬆將李昖逼得再次“播遷”並請求內附。
大明朝廷自從前一次黨爭過後,由於援朝作戰的表現不及預期,這一次朱翊鈞已經明確將戰事交給高務實負責,不過沒有名義,隻在文華召對時向內閣暗示了這個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高務實也覺得時機成熟,不打算長期留著朝鮮朝廷了——或者說,不打算保留朝鮮朝廷的自主權了。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朝鮮軍再次大敗就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過程,因此高務實指示麻貴拖延入朝時間,而召集女真、科爾沁聯軍便是最好的借口。
朝鮮備邊會議後,伊鬥壽於深夜秘密召來原水軍大將、現全羅道兵馬節度使元均。相互問候之後,伊鬥壽向元均詢問以朝鮮現在的軍力能否擊退倭寇。
元均答道:“壬辰年包括我在內,全國都對倭寇掉以輕心,以致一遇戰事便土崩瓦解,繼而各路大軍都畏敵如虎、一潰千裏,但現在已經不是壬辰年,官軍都已做好防備,可以擊退倭寇。”
伊鬥壽鬆了口氣,再問在海上攔截是否為上策,元均答道:“當然是上策,隻是我擔心李舜臣……您也知道,李舜臣此人極為謹慎,壬辰年長門浦海戰之中李舜臣便隻是觀戰而不肯加入。此人從來都是隻打自己有把握之仗,常常不能與朝廷國策保持一致。”
伊鬥壽頗感憂慮,歎息道:“我也為此擔心,李舜臣即使接到命令也隻憑自己判斷,太過特立獨行。若他認為不可率先於海上攔截倭寇,那倭寇便將登岸,我們也將失去先機。”
元均見狀,立刻請令道:“判府使,請將水軍交給我,隻要是將領,接到軍令要有不畏生死的勇猛,我元均便有著李舜臣所不具備的勇猛。”
伊鬥壽見元均要將李舜臣取而代之,稍加思索便猜到元均恐怕是別有用心,皺眉道:“我雖然不知詳情,但也知道你與李舜臣有著多年的私人恩怨。你在此時要統帥水軍,是不是對李舜臣的私怨有些過大了?”
元均很是不服,自辯道:“判府使,對戰功的渴望以及對競爭者的勝負欲隻會令為將者更為強大,難道您不曾聽說過遣將不如激將之說麽?判府使,請讓我返回水軍。若能如此,在倭寇登陸之前,我定將他們全部水葬!”
話說到這個地步,按說伊鬥壽無論如何應該給句痛快話了,但伊鬥壽知道此事非同兒戲,還是不敢輕易承諾,便讓元均先行回去,隻說自己自會思量。元均無奈,隻得先行告退。
而另一邊,世子光海君也對戰事極為擔憂,對謀士李爾瞻道:“形勢危急,我擔心即使防備也不一定能夠阻擋,還是應給義兵們發文行令,讓他們協助官軍共同奮戰。”
李爾瞻答道:“即使現在發文行令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說不定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不還不如不發令。王上處死了金德齡,邸下您若是義兵將領的話,接到那種王上和世子發來的號令會有何感想?不過依我看,義兵們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重新戰鬥的,請邸下不必為此擔憂。
還有,往後要對像伊鬥壽那樣的西人更為關注,因為待戰亂結束,王上必將會對此前的事進行問罪,其實也就是向柳成龍和南人們問責。王上在問責之時會利用誰?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也需要提前準備。”
世子光海君聽李爾瞻又提黨爭,心中不快,指責李爾瞻道:“在這戰亂之中非得這麽做不可麽!戰亂將起,卻在此時考慮爭鬥朝臣!為何事事會都要與黨爭相連?”
李爾瞻奉勸說戰亂已經發生,所以才必須未雨綢繆,但世子光海君發了脾氣,聲明說自己不想理會。
另一邊的日本,豐臣秀吉在再次出兵之前果然也想到李舜臣的威脅,意欲先行除掉此人,以免渡海登陸之後的日軍再次陷入糧荒,於是他找來小西行長謀劃,並表示這是讓小西行長以此抵罪。
小西行長也猜到太閣不太可能殺他,因為這會打破武將派和奉行派之間微妙的實力平衡,而對於針對李舜臣,他也早已有所準備,當即獻計道:“臣下以為可使用離間計,在臣下停留朝鮮的那段時間內,認識了不少朝鮮官吏,臣下可以悄悄給其中一位官吏偷偷發出消息,說我們的船隊將要襲擊西生浦。
據我所知,李舜臣此人異常謹慎,絕對不是聽到情報就會出擊的莽夫。但也正因如此,眼見西生浦將被襲擊而不肯出擊的李舜臣,一旦被朝鮮王和朝鮮朝廷知道後,又怎麽可能會被輕饒?
朝鮮朝廷中真正信賴李舜臣之人屈指可數,多數官吏和將領對李舜臣的特立獨行都有擔憂,也有很多將領嫉妒李舜臣的戰功和權力,而朝鮮王又是個昏君,錯過攻擊我們機會的李舜臣一旦被他懷疑,哪怕僥幸不死,至少也會被免職。”
對於小西行長此番謀劃,豐臣秀吉和前田利家都認為可行,秀吉便問該用何人充當誘餌,小西行長心中立刻便想到了一直與自己不對付的加藤清正,欲借此戲耍加藤清正一番,便向豐臣秀吉提議:“臣下建議,太閣殿下可用加藤清正為誘餌。加藤威震朝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旦朝鮮王得知加藤到來,必定驚慌失措、嚴令出擊,故而以他為誘餌是再合適不過的。”
但秀吉卻有些擔憂,遲疑道:“可是,正因為加藤威名過甚,一旦李舜臣也覺得擊敗他是一樁大功,忍不住真的出擊了,那加藤不豈不九死一生?”小西行長自然再三保證李舜臣極其謹慎,絕對不會出擊。
誰知他這樣一來,反倒讓豐臣秀吉多年形成的禦下思維活躍起來了,對小西行長的心思一猜即中,大笑道:“我雖然知道你們兩個關係不好,不過你這也太過分了。”
小西行長心中一驚,暗道要壞,哪知道豐臣秀吉卻接著道:“不過,賭上性命的大賭才是最令人振奮的!此次加藤的命運竟然是掌握在李舜臣的手中,哈,這可真是有意思。我也對此忽然提起興趣來了。”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前田利家見勢不妙,連忙道:“太閣殿下,加藤清正是我軍大將,更是豐臣家嫡係武力支柱之一,拿他去賭……去做這樣的誘餌,是否過於危險了一些?倘若真有個萬一,對於豐臣家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然而秀吉卻霸氣地擺了擺手,道:“加藤的為人我最清楚不過了,就算我明著將這件事的危險告訴他,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甚至還不會允許有人和他爭搶,而我也相信加藤命不該絕,海上不是他的歸宿,利家你就放心吧。”
於是,在小西行長略顯呆滯的目光下,秀吉下定決心就按小西行長的計略來辦,同時發布命令召集領主大名及直屬臣下前來參加軍議。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書友20191018172646328”、“書友20190724085311580”、“單騎照碧心”、“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279章 平倭(卅三)三方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