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增補事畢次日,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兼平倭經略、南寧候高務實啟程前往朝鮮,並且頭一次以官方身份在北中國海域範圍內由海路行進——以前不是沒有機會,但皇帝擔心海路不安全,一直不肯他因公事而走海路。


    這一次之所以皇帝同意,原因倒也不是什麽朝鮮危在旦夕, 急需高務實前去存亡繼絕,而是高務實要從天津港出發,先去山東誓師,繼而率領援朝水師大舉東進朝鮮。


    近些年來,但凡高務實親自領兵出征,總有一個其他人萬不可及的優勢,那就是他本人身兼的戶部尚書一職從不曾卸任,故而在軍費開支方麵沒人能卡他一手, 這錢要怎麽花就怎麽花,隻要最後朝廷財政沒出問題就行。


    這次出兵援朝可不比上次,上次那是朝廷開藩禁的尾聲,又剛打完蒙古,財政方麵還是有些拮據的。當時能夠堅持出兵,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前麵十多年的積攢和高務實通過明聯儲的鈔能力頂過去,各種手段用盡也得控製出兵規模。


    這一次就不同了,陸師出動十萬,雖然遠不及對察哈爾一戰,可這裏的問題不在於銀子,而在於兵力布防範圍擴大,是兵力不足而非財力不足。


    反過來再看水師,那就真是太爽了,不僅大明水師主力齊聚萊州,而且既然是高務實親自出馬,他自家的北洋艦隊怎麽可能不動?不說傾巢而出吧,那也是出動了將近半數。


    北洋艦隊出動半數已經夠嚇人了, 但這還不算完——盟主出馬, 兄弟們不說親自跟上,家裏的船隊總得拿出主力隨征不是?於是一聽說高務實要帶水師援朝,京中靖難係勳貴立刻由三大國公前頭,二十餘位侯爺、伯爺聯袂而至,二話不說紛紛慷慨提供支持。


    有多支持?按照朱應楨代表全體海貿同盟成員的表態來說就是:“侯爺凡有所需,全盟資源盡請調配”。


    這話自然可以看做場麵話,但他們這樣身份的人既然做了表態,那也不是輕易便能食言而肥的,意味著他們的確敢於做出這種程度的支持。


    道理嘛也不複雜,既然高務實親自出馬,那這場仗至少在海上不可能失敗——南北兩洋艦隊是什麽實力,除了高務實自己就屬他們最清楚,打個日本水軍能有什麽意外?知道雙方實力差距是多少倍嗎?


    日本侵略朝鮮必須依靠海運維持前線補給,一旦海上大敗,這場仗還有什麽懸念?所以此戰到了這一步,在他們眼裏就是必勝無疑了,失敗的風險已經低得沒法再低,該考慮的其實是收益出在哪兒,值不值得下重注。


    收益在哪?


    京華在朝鮮拿下礦山的事他們早已知曉,而眾勳貴通過分析高務實以往的做派發現:隻有在大明直接控製或京華直接控製的地區,京華才會自行前往開礦,反之則隻會采取與當地領袖合作的方式進行。


    舉例說明這種合作:出產於土默特鹽湖中的口堿就是高務實與把漢那吉合作壟斷的,把漢那吉負責主要生產,並由京華負責在當地建設工場進行簡單提純,而後在大明境內及土默特、鄂爾多斯以外的分銷則全由京華負責。


    土默特與大明、與京華的關係已經親密到何等程度了,京華都沒有在土默特境內搞過“獨資企業”,那麽眼下京華居然在朝鮮幹起了獨資礦場,這說明什麽?說明在高務實眼裏,朝鮮哪怕現在還不是、將來也一定是會被大明或者京華實控的。


    什麽叫實控?那至少也得是駐軍並把持朝政啊!


    通過一處被很多人忽略的蛛絲馬跡,打仗雖然不太行但賺錢越來越擅長的勳貴們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朝鮮馬上就會成為一塊任由切分的肥肉,誰最先進去搶占某類生意的份額,將來就可能是朝鮮市場中某類生意的霸主!


    考慮到現在朝鮮被日本人打得稀爛,戰後重建肯定是接下去數十年的大事,這其中對於來自大明的商業巨頭們而言,有多少機會不言而喻,誰肯錯過?


    除此之外,勳貴們還隱隱覺得高務實恐怕不會滿足於隻拿下區區一個朝鮮,他搞不好還會對日本本土有所考慮,那可就是更大的商機了!畢竟朝鮮雖然看起來比日本也沒小多少,但其實日本的人口可比朝鮮多了不少,人口就是市場啊!


    不過高務實可能對日本動手這個猜測,在海貿同盟內部也是有爭議的,一些人認為他不會這麽做,一些人則認為他肯定會這麽做。


    認為他不會這麽做的人主要從兩點考慮:其一,日本名列不征之國,朝廷不會同意出兵日本;其二,日本水軍雖然好欺負,但日本還有規模龐大的陸軍,就算朝廷同意出兵,目前來看也拿不出足夠滅國的兵力投送到日本本土作戰,既然打不下,那應該就會幹脆不打。


    認為他會這麽做的人則有不同看法:首先從太祖定義“不征之國”的適用範圍來看,主動挑釁並實際出兵侵犯朝鮮的日本,在最終和明軍發生大規模交戰之後就不再適用“不征之國”的概念了。


    為什麽這樣說,那就要搬出太祖皇帝的金口玉言了:“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a href="http://m.baimengshu.com" id="wzsy">baimengshu.com</a>


    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瞧瞧,太祖的確列了不征之國,但他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不為中國患”,那萬一要是偏偏就“患”了呢?太祖這番話的頭一句就說清楚了:“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


    都已經明確“不可不討”了,怎麽還能說是太祖聖訓阻礙了出兵?萬無此理啊。


    既然名義問題解決了,那就可以接下來分析分析實際情況。誠然,日本陸軍的兵力的確稱得上龐大,在這一點上,海貿同盟是有了解的:朝戰之前的日本有約五十萬常備軍,接近大明一半之多,著實可謂兵力充足。


    但是如果隻看到這處卻遠遠不夠,因為朝戰本身改變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為了征朝,豐臣秀吉在第一波進攻中就將自己手裏的嫡係精銳盡出,包括近畿、中國、四國和九州地區的盟友及部下總共分為九大軍團,光是這些參與了一線作戰的總兵力就約為十五萬人。


    這十五萬大軍成色如何?勳貴們打仗雖然不行,但長期掌管軍籍,搞統計反倒擅長,很快就整理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個個來說: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人,軍團長是小西行長,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作戰凶狠,且經常和朝鮮打交道。


    作為九州肥後大名,他還統帥包括宗義智、鬆浦鎮信和有馬晴信,這些大名們也基本都是在北九州混戰中存活下來的實力大名。因此,小西行長本部是豐臣嫡係精銳,所領各部大名也都頗為精銳。


    第二軍團兩萬兩千人,軍團長加藤清正,號稱鬼加藤,是豐臣秀吉養子之一,也是賤嶽七本槍中的佼佼者。此人為人殘暴,作戰凶狠,作為肥後大名,帶領從龍造寺家出來的家臣鍋島直茂組成的第二軍團,與小西的第一軍團組成入朝日軍的先鋒部隊,一直打到了大明勢力範圍內的圖們江區域,甚至和女真部族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也就是說,加藤清正第二軍團和小西行長第一軍團一樣,核心是豐臣嫡係,外圍是常年征戰的九州百戰之兵。


    第三軍團一萬兩千人,軍團長是黑田長政,雖然此人在原曆史上是出了名的坑爹,但黑田第三軍團中不乏善戰的名將。


    比如大友義統和毛利吉成,前者是大友家家督,手下皆是北九州精兵,當初在九州除了打不過島津,壓一壓其餘各家問題不大;後者是豐臣秀吉嫡係,其子毛利勝永更是後來大阪七將星之一。總的來說,第三軍團雖然主將本人不太行,但軍隊戰鬥力並不弱。


    第四軍團一萬四千五百人,軍團長島津義弘。作為從戰國中期一直打到末期的大名,島津義弘應該是幾個軍團長中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之前也有過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不過因為島津家的雙元體製,其手下速來以善戰和無畏而聞名的薩摩精兵其實帶去朝鮮的很少,但也由此導致他麾下這些軍隊大半不是豐臣嫡係就是豐臣仆從軍,顯然也不能算弱。


    第五軍團兩萬五千人,軍團長福島正則,福島是賤嶽七本槍之首,甚至還位在加藤清正之前,同為豐臣秀吉養子之一。


    因為福島正則的領軍能力很強,因此豐臣秀吉將嫡係軍團中人數最多的第五軍團充當預備隊,並將蜂須賀家政和長宗我部元親兩部精兵都加強給了第五軍團。換句話說,第五軍團本來是準備當救火隊用的,強不強也就不必多說了。


    第六軍團一萬五千人,軍團長小早川隆景,手下還有小早川秀包和號稱“西國無雙”的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手下這支軍隊整體實力相對弱一點,但立花宗茂作用很大,他的加入明顯提升了第六軍團的總體戰力。


    也正因為立花宗茂所部甚強,因此碧蹄館之戰時小早川隆景才讓他做攻堅主力——結果最後損失也最大。


    第七軍團三萬人,軍團長毛利輝元,該軍團是清一色的毛利軍隊,山陰山陽地區的毛利軍隊有多猛,可以問問當年的大內和尼子兩家。


    該地區素來盛產強兵,甚至後來日本的“鋼軍”第五師團,也是從該地區的廣島出來的——廣島後來吃蘑菇彈搞不好也有這個原因。


    不過毛利輝元來朝鮮主要是想撈好處,並不太樂意打硬仗,以至於第七軍團空有實力,戰績卻一般,然而反過來的好處則是受損也就不算特別大。


    第八軍團一萬人,軍團長宇喜多秀家兼任總大將,該軍團主要出自宇喜多直家帶出來的老兵,但由於秀家的身份特殊,所以也是豐臣嫡係,無論訓練還是裝備都很好,也打過很多仗,同樣是精銳。


    前文有述,由於宇喜多秀家希望自己也親自立下戰功,所以打了至少兩次硬仗,第八軍團損失也不小。


    第九軍團一萬一千人,軍團長豐臣秀勝,這個軍團有些特殊,因為它還是代表豐臣秀吉的本陣,所以征朝之戰中其實很少上戰場,但作為跟隨豐臣秀吉起家的親衛軍,顯然不會差到哪裏去,最後損失也相對較小。


    勳貴們對照各種戰報和海貿同盟搜集到的情報進行匯總比對,驚訝的發現這十五萬大軍在前次作戰中前後損失高達至少六、七萬!


    剛才已經分析了,這第一次作戰時的十五萬大軍可是豐臣政權能拿出來的最精銳武力,一下子完全損失四成左右,說一句傷筋動骨不算誇張吧?


    然而這還不算完,此番豐臣秀吉居然又增調了十四萬大軍來朝,加上原駐釜山的守軍,總兵力繼續維持在二十萬以上。


    勳貴們立刻開始假設:如果這二十萬大軍幾乎全部折在朝鮮,豐臣家的所謂統治還有根基嗎?恐怕沒了。


    於是,這些認為高務實將對日本用兵的勳貴們因此堅持認為:隻要豐臣家這二十萬嫡係和可信賴的軍力丟在朝鮮,那麽日本中、西部地區的軍事力量至少要折損七八成。


    考慮到島津家實際上是聽命於高務實的,那麽甚至可以認為整個九州地區屆時隻要島津家宣布改旗易幟,恐怕就是傳檄而定的局麵。而近畿的豐臣殘餘、山陰山陽的毛利在受到巨大損失之後,還能夠有多強的抵抗力?


    這麽看起來,大夥突然發現,到時候如果高務實真要用兵日本,日本真正的抵抗力似乎隻在關東和奧羽,因為隻有他們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不過,他們那邊的情況也有意思,德川自然最強,可周圍卻是一圈豐臣秀吉安插過去監視他的大名,再加上一個素有大誌的伊達政宗,這畫麵可真是太美了。


    由此,勳貴們內部基本形成了統一意見,那就是高務實真有可能用兵日本,而且隻要有足夠的縱橫之謀,甚至未必需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隻要有一支能獨立擊敗三五萬日軍的精銳說不定就夠了。


    於是,靖難勳貴集體押寶,他們不光看上了朝鮮,還看上了日本。


    ----------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書友20170107012220447”、“雲覆月雨”、“胖帶紙”、“風行草平”、“曹麵子”、“Key2003”、“GJC0516”、“巔峰舞動”、“日月不落夏威夷”、“持羽靜風塵”的月票支持,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