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侍女進獻的茶水,果然,大將軍府上的毫葉比起自己所飲用的上佳許多,入喉純柔,唇齒生香,微微頷首,隨即身軀挺立,拱手一禮,看向上首的大將軍囂魏牟。
這也是今日自己前來之目的,此間總的來說,也無外人,語落,雙眸閃爍玄光。
“哦,我有何憂?”
囂魏牟聞聲,麵上悄然一笑,別有深意的看著張耳,又隨意的瞥了一眼一側的龍陽君,朗聲而道,神色之上略顯一絲好奇與狐疑。
“大將軍!”
“張耳也是魏國之人!”
“如我這好友劉季,十年前,曾仰慕信陵君公子名聲,從楚國遠來大梁城,奈何那個時候公子被大王罷黜,劉季隻好四處遊走。”
“不曾想,我與之相遇甚歡,便是一起暢談至今,公子手下門客三千,張耳無能,昔年無能一報公子,但公子所謀為國,張耳不敢屈身他人之後。”
張耳口中所言公子,整個魏國數十年來,隻有一人可以稱得上,那便是名鎮諸夏各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曾經合縱率領諸國兵馬,硬生生的將秦國軍力壓製函穀關內。
連秦國上將軍蒙驁都敗在信陵君手中多次,張耳言語諄諄,麵上恭敬,當年公子善養門客,給予他們這些出身一般的人,一個相當好的平台。
原本以為公子名鎮諸夏之後,他們會隨著公子一展所學,奈何如此。
如今,秦國兵鋒再出函穀關,韓國已滅,如今在攻打趙國,以多年來張耳所觀,趙國很難扛住秦國的壓力,所以,這也是今日自己前來之目的。
伴隨口中深沉之語,張耳單手指著旁側劉季,此人便是仰慕公子名聲前來,心中對其很有好感。
“囂魏牟昔年得公子提攜,行至今天地步,未敢忘卻。”
“張耳,你有何言,盡可說來!”
囂魏牟麵上也是感歎不已,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魏國之內,逐漸不聞公子之名,能夠記得公子的也越來越少了。
聽張耳之音,無論你今日前來為何,囂魏牟覺得張耳有這個心,無忌也可以欣慰了,也不枉當初養客數千人,那些人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魏國。
“大將軍近來所憂心之事,應該為秦國攻趙!”
“不知可否?”
張耳再次一禮,深深一言。
“細細說來!”
囂魏牟不可置否,沒有多做評價,簡言而落。
“去歲冬日,大王曾下令大將軍擴充魏武卒,如今原有的五萬魏武卒精兵擴充至十五萬,加上魏國其它的軍力,張耳以為,不過堪堪可以應對秦國關外之軍!”
“再加上秦國南陽守葉騰還有十多萬兵將,坐鎮南楚邊界,威懾我大魏國,果然魏國、燕國等坐視趙國被滅,王翦大軍很有可能自北而下,連同蒙武之力,攻我魏國!”
“大將軍以為張耳所言如何?”
外黃之地,相距大梁城兩百裏有餘,堪為大梁城周圍一處商賈匯聚中轉之所在,加持魏國之內,百家匯聚,張耳得到消息很是容易。
再加上劉季、盧綰等人和那些遊俠、儒生的交情,許多隱秘之事,張耳不用刻意打聽,也能夠知曉的很詳細,口中所語,當為如今魏國麵對的局勢。
“那……你覺如何?”
囂魏牟微微一笑,對方所語是否真假,是否合實情,囂魏牟心中有數,魏武卒雖練出來了,但具體的戰力的確不過堪堪和秦國關外大營相比。
加上魏國現在的國力,單對單的情況下,卻是無法抗衡秦國。
於此,卻為近來所憂。
“大將軍以為,合三晉之力可否抗衡秦國否?”
張耳亦是行事幹脆,端起麵前條案上的茶盞,又是輕飲了一口,潤一下喉嚨。
語出,反問道。
“三晉之力?”
“韓國已滅,如今隻有兩晉了!”
囂魏牟朗聲輕笑,近兩百年前,晉陽之戰,三家分晉,是為三晉,可是去歲韓國被秦國所滅,三晉之名已然不正了。
“莫不是大將軍以為韓國被滅了之後,所有的韓國之人,所有的韓國兵士也被滅了?”
張耳杳然一笑,輕輕搖搖頭。
“嗯?”
囂魏牟輕咦一聲,似乎想到了什麽,不由的,目光同旁側的龍陽君相視一眼。
有些東西,似乎被自己忽視了。
“韓國立國兩百年,去歲,秦國攻滅韓國,占據的隻不過是韓國之土,至於韓國的人,韓國的心,仍舊相當未改。”
“去歲一戰,據張耳所致,若然新鄭有足夠的糧草,憑借最後的二十萬大軍,支撐數月,絕對不成問題,期時,山東諸國救援。”
“韓國未必被滅,如今,那股力量雖被削弱不少,可……依然存在,存在於秦國軍中!”
呼吸之間,張耳從條案後起身,行至廳堂正中,環顧四周諸人一言,說道自己所謀之策,有的是陳餘所語,有的是劉季所言。
但隻要對大魏國有助力,都不算什麽。
夾雜別樣的深意,語落,張耳再次看向囂魏牟。
“縱然韓國還有殘餘的力量,莫不張耳你以為,他們可以抗衡秦國?”
囂魏牟沉吟數十個呼吸,腦海中翻滾頗多,而後給予回應。
秦國法治之力,遍及軍中,那些人縱然可以使用,也不會迸出強大之力,頂多影響穎川一地,起到的作用有限,難堪大用。
“任何一點不起眼的力量,若是在關鍵時刻起用,也會有莫大之力。”
“若然現在這個時候,韓國舊土亂象而出,以韓國殘餘的力量,自然不會對秦國造成太大威脅,可是,大將軍,若然在秦國一心攻趙進入最緊要的關頭。”
“燕國大軍救援,魏國大軍救援,楚國大軍救援,期時,那股力量如何?”
力量的運用,也要看時機的,否則,兵家戰爭隻需要看大軍多寡就行了。
如今,秦國大軍剛剛陳兵趙國邊境,果然韓國舊土生亂,秦國將其鎮壓輕而易舉,但……若是在秦國國力被拖入趙國之時。
微弱之力也會相當棘手!
因為果然被韓國舊人複國有成,秦國潁川郡、南陽郡都將不穩,乃至於三川郡都不穩,危機之力直接奔襲函穀關外。
那樣的情況怕不是秦王嬴政希望看到的。
“韓國無人也。”
囂魏牟沉思片刻,又是一語落下。
剛才聽到張耳言語韓國舊事,也是瞬間想到這一點,但是……韓國現存的力量太弱了,時機可以尋找,力量的運用著,也得是一位高人。
否則,難以調動迸出諾大之力。
“韓王被幽禁!”
“太子韓宇身死,王室被殺、被俘虜甚多!”
“可……韓國世家、舊臣頗多,更有百家助力,才士之輩並不缺少,如盧綰與劉畢出身的儒家,如劉季所交好的農家等。”
張耳再次而應。
“縱有三晉之力,也不過勉強自保。”
“以趙國和魏國現在的國力,難以抗衡秦國!”
“而且,大王如今並未定下援救趙國之策!”
囂魏牟輕歎一聲,張耳之言很合自己之心,然畢竟自己與張耳都隻是臣子,非為一語定論的諸侯。
自己等人所思不差!
但大王所語也是不差!
“燕國那邊已有傳聞,若然趙國形勢危急,太子丹願意領兵援救。”
“三晉一體,韓國已滅,趙國若然不存,大將軍,張耳等人怕是真的要和韓國舊人一般,淪亡諸夏了。”
此語雖重,但張耳確信大將軍明白自己的意思。
今王所憂心著,首要便是己身之權,己身之力,再者便是整個魏國,大將軍如今手握重兵,大梁之內,傳聞大王頗為忌憚。
果然造就如同公子的名聲,非今王所願意見到。
與其如此,寧願放任趙國淪亡,也不是不可能。
可……他們還是魏國人!
不能眼睜睜看著魏國真的走向韓國的末路。
“張耳!”
“慎言!”
囂魏牟粗獷的神容上,略有一絲警醒。
今日張耳前來府上,的確給自己出了一側,也給魏國出了一策,怕是眼前的張耳背後也有不俗之人,諸子百家?
囂魏牟覺得也隻有他們了。
******
“李斯見過伏念先生!”
鹹陽宮,興樂宮!
時隔近月,伴隨著一道王書之令從鹹陽而出,直落極東之地的桑海之濱,小聖賢莊內,儒家掌門伏念沒有太過遲疑,簡單留下數語於小聖賢莊內,便是輕裝啟程。
至於些許教習所用的儒家經典、百家典籍之物,鹹陽之內有存,儒家弟子也在後不斷送至,身著規矩無比的儒袍,踏步禮靴,束發長冠,眉目肅然。
由著專人的引領,伏念立身於諸夏間此刻堪為權力核心所在的興樂宮,隨意環顧四周,並無奢華,比起典籍所在諸侯之宮殿,甚為不顯。
當然,一應建造的禮儀規格,都是合乎禮的。
殿內,隻有同出於儒家的李斯、張蒼、陸賈等人,以為親近,旁側則是一些鹹陽宮內的侍從等人,靜默不語,李斯近前一步,輕語道。
“未敢如此。”
“伏念不過一儒家弟子,李丞相為上國上卿,不敢失禮!”
於眼前的李斯,昔年小聖賢莊內,伏念與之不過數麵之緣,加持師尊公都子與荀師叔道理不同,故而未曾深交,然……不曾想,其人如今為秦國假丞相。
根據自己所得消息,武真侯雖為丞相之位,實則並不太理會政事俗物,一應諸般,都是李斯代理,分割昌平君熊啟的相邦之權。
而昌平君熊啟自從前任相邦文信候呂不韋之後,已經做了近十年了,伏念通讀韓非的《韓非子》,可以清楚的判定一點,那就是熊啟的位置可能做不長了。
亦或者,其手中之權不可能一如既往的完整了。
荀師叔門下的諸弟子,李斯名氣不弱,卻偏偏走到如今位置,伏念頗為感慨,鹹陽宮內,未敢輕視,雙手而動,禮儀落下。
“伏念先生!”
“伏念先生!”
“……”
旁側張蒼等人也是一禮回之,此處為興樂宮,不是鹹陽宮外,此處隻有秦國之官吏,並無儒家之弟子,須得如此。
“伏念先生第一次入秦,不知感受如何?”
李斯笑語看將過去。
“農工百業,各有安息,庶民耕作於田畝,兵卒奮戰於外,官署上下政通,舉國上下,大勢初生,非山東諸國可比。”
“也如荀師叔在《王霸》一篇中所語。”
伏念聞此,略有思忖,便是回應。
“哈哈,想來王上聽聞伏念先生之語,定會歡悅。”
“伏念先生切勿著急,剛才武真侯入宮,即將前往隴西兩郡,是故,大王擔心後宮麗夫人貴體,便是請武真侯前往觀之。”
“待會,便可歸來。”
李斯清朗一笑,於眼前的儒家掌門伏念,自己了解的也是不多,先前求學於師尊門下,乃是為了學習亂世謀生之法。
整個儒家之內,也隻有坐鎮齊國稷下學宮三次大祭酒之位的荀況有這個資格,雖為儒家弟子,然則對於儒家並沒有太大感覺。
看著伏念先生將目光看向上首尊位處,李斯緩聲解釋道。
“武真侯將前行隴西?”
伏念略有詫異。
“近日有軍報從北地郡傳來,匈奴蠢蠢欲動,欲要趁著大秦攻打趙國,侵擾西側邊境,大王擔憂隴西,便是武真侯出。”
李斯微微頷首,對於武真侯即將前往隴西沒有隱瞞,儒家的信息網絡自己了解不少,伏念應該也有所耳聞。
“蠻夷侵擾,秦王派遣武真侯前往,看來對於匈奴侵擾很是重視。”
“那些塞外蠻夷,不服諸夏教化,不通諸夏風華,不學諸夏禮儀,還要反攻諸夏之地,王道不通,當以霸道處之。”
秦廷上下,自己覺得最為安心之人,還是天宗玄清子,盡管其人壓迫師尊身隕,但……其人無妨。
如今已然為秦國武真侯,繼續立下軍功,怕是在秦國東出的過程中,還會有大功立下,期時……為徹侯也是不遠。
對於那些諸夏之外的蠻夷,伏念也沒有什麽好感,內聖外王之道,那些人既然不理會王道禮儀,自然以武力懲處之,然後再進行教化之。
“哈哈哈,世所傳聞,儒家均學王道之術,如今聽伏念先生一語,倒是也有兵家霸道之法。”
“寡人好奇,先生覺得,對於那些塞外蠻夷,還有何策應之?”
伏念語落,呼吸之後,又是一道清朗悠揚的磁性之音傳來,由遠而近,腳步聲逐漸傳來。
聞此,李斯等人神色微動,盡皆整理衣冠,目光看將過去。
伏念更是如此。
這也是今日自己前來之目的,此間總的來說,也無外人,語落,雙眸閃爍玄光。
“哦,我有何憂?”
囂魏牟聞聲,麵上悄然一笑,別有深意的看著張耳,又隨意的瞥了一眼一側的龍陽君,朗聲而道,神色之上略顯一絲好奇與狐疑。
“大將軍!”
“張耳也是魏國之人!”
“如我這好友劉季,十年前,曾仰慕信陵君公子名聲,從楚國遠來大梁城,奈何那個時候公子被大王罷黜,劉季隻好四處遊走。”
“不曾想,我與之相遇甚歡,便是一起暢談至今,公子手下門客三千,張耳無能,昔年無能一報公子,但公子所謀為國,張耳不敢屈身他人之後。”
張耳口中所言公子,整個魏國數十年來,隻有一人可以稱得上,那便是名鎮諸夏各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曾經合縱率領諸國兵馬,硬生生的將秦國軍力壓製函穀關內。
連秦國上將軍蒙驁都敗在信陵君手中多次,張耳言語諄諄,麵上恭敬,當年公子善養門客,給予他們這些出身一般的人,一個相當好的平台。
原本以為公子名鎮諸夏之後,他們會隨著公子一展所學,奈何如此。
如今,秦國兵鋒再出函穀關,韓國已滅,如今在攻打趙國,以多年來張耳所觀,趙國很難扛住秦國的壓力,所以,這也是今日自己前來之目的。
伴隨口中深沉之語,張耳單手指著旁側劉季,此人便是仰慕公子名聲前來,心中對其很有好感。
“囂魏牟昔年得公子提攜,行至今天地步,未敢忘卻。”
“張耳,你有何言,盡可說來!”
囂魏牟麵上也是感歎不已,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魏國之內,逐漸不聞公子之名,能夠記得公子的也越來越少了。
聽張耳之音,無論你今日前來為何,囂魏牟覺得張耳有這個心,無忌也可以欣慰了,也不枉當初養客數千人,那些人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魏國。
“大將軍近來所憂心之事,應該為秦國攻趙!”
“不知可否?”
張耳再次一禮,深深一言。
“細細說來!”
囂魏牟不可置否,沒有多做評價,簡言而落。
“去歲冬日,大王曾下令大將軍擴充魏武卒,如今原有的五萬魏武卒精兵擴充至十五萬,加上魏國其它的軍力,張耳以為,不過堪堪可以應對秦國關外之軍!”
“再加上秦國南陽守葉騰還有十多萬兵將,坐鎮南楚邊界,威懾我大魏國,果然魏國、燕國等坐視趙國被滅,王翦大軍很有可能自北而下,連同蒙武之力,攻我魏國!”
“大將軍以為張耳所言如何?”
外黃之地,相距大梁城兩百裏有餘,堪為大梁城周圍一處商賈匯聚中轉之所在,加持魏國之內,百家匯聚,張耳得到消息很是容易。
再加上劉季、盧綰等人和那些遊俠、儒生的交情,許多隱秘之事,張耳不用刻意打聽,也能夠知曉的很詳細,口中所語,當為如今魏國麵對的局勢。
“那……你覺如何?”
囂魏牟微微一笑,對方所語是否真假,是否合實情,囂魏牟心中有數,魏武卒雖練出來了,但具體的戰力的確不過堪堪和秦國關外大營相比。
加上魏國現在的國力,單對單的情況下,卻是無法抗衡秦國。
於此,卻為近來所憂。
“大將軍以為,合三晉之力可否抗衡秦國否?”
張耳亦是行事幹脆,端起麵前條案上的茶盞,又是輕飲了一口,潤一下喉嚨。
語出,反問道。
“三晉之力?”
“韓國已滅,如今隻有兩晉了!”
囂魏牟朗聲輕笑,近兩百年前,晉陽之戰,三家分晉,是為三晉,可是去歲韓國被秦國所滅,三晉之名已然不正了。
“莫不是大將軍以為韓國被滅了之後,所有的韓國之人,所有的韓國兵士也被滅了?”
張耳杳然一笑,輕輕搖搖頭。
“嗯?”
囂魏牟輕咦一聲,似乎想到了什麽,不由的,目光同旁側的龍陽君相視一眼。
有些東西,似乎被自己忽視了。
“韓國立國兩百年,去歲,秦國攻滅韓國,占據的隻不過是韓國之土,至於韓國的人,韓國的心,仍舊相當未改。”
“去歲一戰,據張耳所致,若然新鄭有足夠的糧草,憑借最後的二十萬大軍,支撐數月,絕對不成問題,期時,山東諸國救援。”
“韓國未必被滅,如今,那股力量雖被削弱不少,可……依然存在,存在於秦國軍中!”
呼吸之間,張耳從條案後起身,行至廳堂正中,環顧四周諸人一言,說道自己所謀之策,有的是陳餘所語,有的是劉季所言。
但隻要對大魏國有助力,都不算什麽。
夾雜別樣的深意,語落,張耳再次看向囂魏牟。
“縱然韓國還有殘餘的力量,莫不張耳你以為,他們可以抗衡秦國?”
囂魏牟沉吟數十個呼吸,腦海中翻滾頗多,而後給予回應。
秦國法治之力,遍及軍中,那些人縱然可以使用,也不會迸出強大之力,頂多影響穎川一地,起到的作用有限,難堪大用。
“任何一點不起眼的力量,若是在關鍵時刻起用,也會有莫大之力。”
“若然現在這個時候,韓國舊土亂象而出,以韓國殘餘的力量,自然不會對秦國造成太大威脅,可是,大將軍,若然在秦國一心攻趙進入最緊要的關頭。”
“燕國大軍救援,魏國大軍救援,楚國大軍救援,期時,那股力量如何?”
力量的運用,也要看時機的,否則,兵家戰爭隻需要看大軍多寡就行了。
如今,秦國大軍剛剛陳兵趙國邊境,果然韓國舊土生亂,秦國將其鎮壓輕而易舉,但……若是在秦國國力被拖入趙國之時。
微弱之力也會相當棘手!
因為果然被韓國舊人複國有成,秦國潁川郡、南陽郡都將不穩,乃至於三川郡都不穩,危機之力直接奔襲函穀關外。
那樣的情況怕不是秦王嬴政希望看到的。
“韓國無人也。”
囂魏牟沉思片刻,又是一語落下。
剛才聽到張耳言語韓國舊事,也是瞬間想到這一點,但是……韓國現存的力量太弱了,時機可以尋找,力量的運用著,也得是一位高人。
否則,難以調動迸出諾大之力。
“韓王被幽禁!”
“太子韓宇身死,王室被殺、被俘虜甚多!”
“可……韓國世家、舊臣頗多,更有百家助力,才士之輩並不缺少,如盧綰與劉畢出身的儒家,如劉季所交好的農家等。”
張耳再次而應。
“縱有三晉之力,也不過勉強自保。”
“以趙國和魏國現在的國力,難以抗衡秦國!”
“而且,大王如今並未定下援救趙國之策!”
囂魏牟輕歎一聲,張耳之言很合自己之心,然畢竟自己與張耳都隻是臣子,非為一語定論的諸侯。
自己等人所思不差!
但大王所語也是不差!
“燕國那邊已有傳聞,若然趙國形勢危急,太子丹願意領兵援救。”
“三晉一體,韓國已滅,趙國若然不存,大將軍,張耳等人怕是真的要和韓國舊人一般,淪亡諸夏了。”
此語雖重,但張耳確信大將軍明白自己的意思。
今王所憂心著,首要便是己身之權,己身之力,再者便是整個魏國,大將軍如今手握重兵,大梁之內,傳聞大王頗為忌憚。
果然造就如同公子的名聲,非今王所願意見到。
與其如此,寧願放任趙國淪亡,也不是不可能。
可……他們還是魏國人!
不能眼睜睜看著魏國真的走向韓國的末路。
“張耳!”
“慎言!”
囂魏牟粗獷的神容上,略有一絲警醒。
今日張耳前來府上,的確給自己出了一側,也給魏國出了一策,怕是眼前的張耳背後也有不俗之人,諸子百家?
囂魏牟覺得也隻有他們了。
******
“李斯見過伏念先生!”
鹹陽宮,興樂宮!
時隔近月,伴隨著一道王書之令從鹹陽而出,直落極東之地的桑海之濱,小聖賢莊內,儒家掌門伏念沒有太過遲疑,簡單留下數語於小聖賢莊內,便是輕裝啟程。
至於些許教習所用的儒家經典、百家典籍之物,鹹陽之內有存,儒家弟子也在後不斷送至,身著規矩無比的儒袍,踏步禮靴,束發長冠,眉目肅然。
由著專人的引領,伏念立身於諸夏間此刻堪為權力核心所在的興樂宮,隨意環顧四周,並無奢華,比起典籍所在諸侯之宮殿,甚為不顯。
當然,一應建造的禮儀規格,都是合乎禮的。
殿內,隻有同出於儒家的李斯、張蒼、陸賈等人,以為親近,旁側則是一些鹹陽宮內的侍從等人,靜默不語,李斯近前一步,輕語道。
“未敢如此。”
“伏念不過一儒家弟子,李丞相為上國上卿,不敢失禮!”
於眼前的李斯,昔年小聖賢莊內,伏念與之不過數麵之緣,加持師尊公都子與荀師叔道理不同,故而未曾深交,然……不曾想,其人如今為秦國假丞相。
根據自己所得消息,武真侯雖為丞相之位,實則並不太理會政事俗物,一應諸般,都是李斯代理,分割昌平君熊啟的相邦之權。
而昌平君熊啟自從前任相邦文信候呂不韋之後,已經做了近十年了,伏念通讀韓非的《韓非子》,可以清楚的判定一點,那就是熊啟的位置可能做不長了。
亦或者,其手中之權不可能一如既往的完整了。
荀師叔門下的諸弟子,李斯名氣不弱,卻偏偏走到如今位置,伏念頗為感慨,鹹陽宮內,未敢輕視,雙手而動,禮儀落下。
“伏念先生!”
“伏念先生!”
“……”
旁側張蒼等人也是一禮回之,此處為興樂宮,不是鹹陽宮外,此處隻有秦國之官吏,並無儒家之弟子,須得如此。
“伏念先生第一次入秦,不知感受如何?”
李斯笑語看將過去。
“農工百業,各有安息,庶民耕作於田畝,兵卒奮戰於外,官署上下政通,舉國上下,大勢初生,非山東諸國可比。”
“也如荀師叔在《王霸》一篇中所語。”
伏念聞此,略有思忖,便是回應。
“哈哈,想來王上聽聞伏念先生之語,定會歡悅。”
“伏念先生切勿著急,剛才武真侯入宮,即將前往隴西兩郡,是故,大王擔心後宮麗夫人貴體,便是請武真侯前往觀之。”
“待會,便可歸來。”
李斯清朗一笑,於眼前的儒家掌門伏念,自己了解的也是不多,先前求學於師尊門下,乃是為了學習亂世謀生之法。
整個儒家之內,也隻有坐鎮齊國稷下學宮三次大祭酒之位的荀況有這個資格,雖為儒家弟子,然則對於儒家並沒有太大感覺。
看著伏念先生將目光看向上首尊位處,李斯緩聲解釋道。
“武真侯將前行隴西?”
伏念略有詫異。
“近日有軍報從北地郡傳來,匈奴蠢蠢欲動,欲要趁著大秦攻打趙國,侵擾西側邊境,大王擔憂隴西,便是武真侯出。”
李斯微微頷首,對於武真侯即將前往隴西沒有隱瞞,儒家的信息網絡自己了解不少,伏念應該也有所耳聞。
“蠻夷侵擾,秦王派遣武真侯前往,看來對於匈奴侵擾很是重視。”
“那些塞外蠻夷,不服諸夏教化,不通諸夏風華,不學諸夏禮儀,還要反攻諸夏之地,王道不通,當以霸道處之。”
秦廷上下,自己覺得最為安心之人,還是天宗玄清子,盡管其人壓迫師尊身隕,但……其人無妨。
如今已然為秦國武真侯,繼續立下軍功,怕是在秦國東出的過程中,還會有大功立下,期時……為徹侯也是不遠。
對於那些諸夏之外的蠻夷,伏念也沒有什麽好感,內聖外王之道,那些人既然不理會王道禮儀,自然以武力懲處之,然後再進行教化之。
“哈哈哈,世所傳聞,儒家均學王道之術,如今聽伏念先生一語,倒是也有兵家霸道之法。”
“寡人好奇,先生覺得,對於那些塞外蠻夷,還有何策應之?”
伏念語落,呼吸之後,又是一道清朗悠揚的磁性之音傳來,由遠而近,腳步聲逐漸傳來。
聞此,李斯等人神色微動,盡皆整理衣冠,目光看將過去。
伏念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