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大將軍,正陽、新蔡之地的營部被突然出現的秦軍衝散,軍令難以到達。”


    “……”


    “報,大將軍,新陽之地的營部被秦將王賁率領大軍衝散!”


    “……”


    “報,大將軍,寢縣之地的營部被秦將蒙武率領大軍衝散!”


    “……”


    “報,大將軍,斥候拚死來報,秦將馮劫、蒙恬、白芊紅等快要到達淮水之旁。”


    “……”


    “……”


    自酉時開始,諸地楚軍營地便是開始秘密準備撤退,天色漸暗,戌時開始,以北所部楚軍徐徐南下。


    汝陰城內,項燕所部率領二十萬大軍整裝待發,隻待各大營部退向淮水之後,便是斷後。


    誰曾想!


    子時剛過!


    一切突變,一切驟變,一切變化的太快了。


    汝陰城內幕府廳內,來至各大營地的傳令使快馬傳來一道道軍情,每一道軍情落下,都令的幕府內的諸人神色不好看。


    “怎會如此?”


    “莫不秦軍事先有所準備,知曉我等在夜間撤兵?”


    “然為了布下疑陣,我軍定下的撤兵確切時間,也是昨日通達各部的。”


    項伯身披重甲,耳邊傳來那一道道軍令官焦急慌亂之言,己身亦是神容慌亂。


    怎會如此?


    秦軍竟然趁著他們悄然南下淮南,直接大軍出動,仿佛知曉他們的一切行動一般。


    更甚者,從秦軍各大營部的動作來看,一切都是有預謀的,絕非一時之間而成。


    “父親,接下如何?”


    項梁亦是快速一言。


    按照先前的退兵所謀,隻要一夜的時間,楚軍隻需要一夜的時間,便可以從淮北安穩撤軍。


    留給秦軍一個空蕩蕩的淮北。


    現在,各大營部盡皆被秦軍衝散,具體的戰況雖未傳來,可從秦軍不斷逼近淮水的兵鋒來看。


    已然凶多吉少。


    更甚者,汝陰之地更是臨近淮水,更是楚軍的核心之中,果然沒有強有力的動作,秦軍就要圍攏上來了。


    “大父!”


    身披七海蛟龍甲的小將軍亦是在列,聞者傳令使的一道道軍情,濃眉緊鎖。


    欲要強戰?


    奈何楚軍各部陣型被衝散,士氣不振,難敵秦軍。


    欲要撤退?


    也非撤退之時,果然秦軍乘勝追擊,他們就會更加的危險。


    “大將軍!”


    “為今之計,唯有保存楚軍主力,且戰且退,兵退淮南。”


    “若是等秦軍到達這裏,我們想要安穩撤離,都是相當大的麻煩。”


    熊啟拱手一言。


    秦軍六十萬大軍齊動,軍勢霸道,楚軍各大營部被衝散,強行一戰,隻會令秦軍歡喜。


    如此,唯有盡可能保存有生之力,以待接下來良機。


    “當如此。”


    旁側的範增頷首,無論秦軍是如何知曉他們今夜撤軍的,那已經不重要的。


    如何應對眼前局勢,才是緊要。


    “秦軍六十萬大軍部出動,我軍難以爭鋒。”


    “唯有避其鋒芒。”


    “先生以為我軍當退向何處?”


    項燕甲衣齊備,立於麵前的沙盤前。


    楚軍撤退受阻,秦軍趁勢追擊,自己雖有所預料,但比起自己預料之中更為之慘烈。


    正陽、新蔡之地的楚軍所部有十多萬,寢縣、新陽之地的楚軍所部有十多萬。


    還有汝陰之地的二十餘萬,橫立層層防禦,以為策應楚軍後退,現在看來,其餘兩部都已經折損甚多。


    不能夠同秦軍爭鋒。


    再有一兩個時辰,怕是秦軍都要兵臨城下了。


    同秦軍強戰,不是一個明智做法。


    可……,略有思忖,看向身側的老友。


    “退兵之路有二。”


    “其一,從汝陰這裏南下淮水,收攏楚軍各部,守衛國都,若有可能,自當同楚王深入淮南之地,同秦軍長期遊走而戰。”


    “其二,兩向而退,汝陰主力沿著淮水向東退,牽引秦軍大部,留下部分軍將收攏楚軍各部,速速南下國都,攜帶楚王深入淮南。”


    “大將軍自當決斷。”


    廳外的天色,仍舊有些昏暗,距離天明還有一段時間,範增近前數步,行至沙盤前。


    單手在上,快速揮動。


    秦軍攻楚的目標便是滅楚。


    何以滅楚?


    便是將楚軍主力殲滅,便是將擒拿楚王?


    前者,雙方聚集一處,有相當的風險,時刻麵臨秦軍數十萬大軍侵擾追擊。


    後者,兩向分開,楚王雖有一定的危險,但隻要不住的深入淮南地,待楚軍主力迂回,便可匯合一處。


    如此,也能夠分化秦軍之力。


    “昌平君以為如何?”


    項燕頷首,的確……退兵之路有兩條,有兩個抉擇。


    視線在淮水兩岸掃動,在淮南之地看去,在江東之地看去,在江南之地看去。


    深深的呼吸一口氣,又看向熊啟。


    “秦國六十萬大軍,我軍縱然兩向而退,以秦軍之力,分出一支二三十萬的部卒不難。”


    “剩餘二三十萬秦軍對於國都,對於淮南都有相當的壓力。”


    “反而,還不利於大將軍收攏世族淮南地,如今的情況雖壞,還沒有壞到一定程度。”


    “以啟之見,當盡可能派出傳令使,收攏盡可能散開的楚軍部卒,匯合一處。”


    “汝陰這裏,當為之堅守一段時間,派人前往壽春,早作圖謀,以為下淮南地。”


    抉擇!


    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迎著項燕看過來的目光,熊啟頷首,視線落在沙盤上,也是沉吟片刻。


    而後,落在一言。


    這個時候,楚軍的力量若是分散,那就真的分散了,以王翦的性情,根本就不會給大將軍淮南匯合的機會。


    對於秦軍鐵騎的追擊能力,熊啟很是明了。


    “項伯!”


    “你即刻帶領一萬兵馬,沿著淮水岸邊,收攏我軍散部,若遇秦軍,不可與之強戰。”


    “項梁!”


    “你即刻持我兵符,調動汝陰城外大軍,布置防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攔阻秦軍至午時。”


    “昌平君!”


    “辛苦你即刻南下國都,入王城,一見大王,說明淮北這裏的軍情,以為決斷。”


    如昌平君所言,楚軍現在的力量不能夠繼續分散了,否則隻會被秦軍一一擊破。


    形勢雖難。


    仍有一戰之力。


    “喏!”


    “……”


    三人拱手一禮,沒有遲疑,也由不得遲疑。


    ……


    ……


    “巨子,發生何事了?”


    身處汝陰之城,於入夜時分便是收到消息,整理行裝,以為兵入淮南。


    可一夜的時間,才剛開始不久,整個城池便好像是混亂了一般。


    處於院落之中,都能夠聽到院外街道上大量士卒走動的聲音,燈火通明一片。


    今夜過後,便可離開淮北,前往淮南,靠近機關城所在,諸位墨家弟子自然欣喜。


    巨大的院落內,亦是匯聚一處,各自整理自己的東西,隻待項燕主力南下,便是跟隨。


    可……現在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盡管感覺不出什麽動靜,但就是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秦軍六十萬大軍驟然南下強攻,楚軍後撤受阻,損失慘重。”


    “汝陰這裏,正在布置防禦。”


    “更淚,你即刻帶領部分弟子前往外城。”


    路枕浪從院外歸來,從剛才自己所探知的結果來看,不是一個好的消息。


    帶著黑白分明的麵具,看向弟子方更淚。


    楚軍有麻煩了!


    “這……,是,師尊!”


    方更淚雖奇異,然瞬息明了事情輕重緩急,一禮而退,領著一眾墨家弟子快速前往汝陰外城。


    布置防禦壁壘,應對有可能的秦軍侵擾。


    “巨子。”


    “大將軍項燕欲要堅守汝陰之城?”


    手持霜寒之劍,一位白衣劍客近前,秦軍六十萬大軍趁夜南下,無疑,對於楚軍動作了解。


    現今,楚軍有損,而汝陰這裏……繼續防守?


    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吧。


    去歲午月的時候,李信大軍攻破汝陰之城,連兩個時辰都沒有用,如今,秦軍六十萬大軍南下。


    怕是更難。


    盡管墨家也仿製出不少的強力器械,終究數量有限。


    兩個時辰可以堅守?


    那三個時辰呢?


    “汝陰之城無論如何都會堅守至明天午時的。”


    “既是為了楚軍極力退向淮南,也是為了國都壽春那邊有足夠的時間南下。”


    路枕浪搖搖頭。


    麵對秦國數十萬大軍攻勢,汝陰這裏根本不可能長久防守的,可堅持到明天正午,還是有相當機會的。


    “明日午時?”


    “有墨家在,絕對可以的。”


    一位體魄甚是魁梧的巨漢背負鐵錘近前,也許秦軍攻城手段很強,但這裏可是有著二十萬楚軍的。


    “希望可以堅守到明日午時。”


    “高漸離、嵐豐、大鐵錘,若然汝陰之城難以堅守,你等率領墨家弟子秘密離開戰場,返回機關城。”


    “這場戰爭,墨家該盡的力量,都已經盡了。”


    “接下來就看大將軍項燕的了。”


    若然真的那般容易堅守就好了,路枕浪看向院落內的三位統領,秦楚之戰,墨家前來了。


    屈指一算,也有一年多,墨家能做的也就那些了。


    “是,巨子。”


    高漸離聞此,略有所感,巨子這是對於楚軍不為看好嗎?


    可,也如巨子所言,墨家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是,巨子!”


    大鐵錘與嵐豐二人也是相視一眼,明悟巨子之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小說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偶米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偶米粉並收藏秦時小說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