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武二?”


    王倫第一反應是好普通的名字,再一想,他的神色一下子莊重起來。


    “可是武鬆武二郎?”


    唐宋尤盛行排行,甚至與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層百姓隻有姓或排行,沒有名更不記字,排行第一可稱“大”或“一”。這位壯士姓武又排行第二,王倫有九成判斷和武植有關。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做了虧心事,自然害怕鬼敲門。這段時間隻有武植的事搞得他灰頭灰臉,這人這般相貌,這等英雄氣概,差不多便是人家的兄弟來找場子了。


    雖然有些事態的發展和水滸有些出入,但是潘金蓮的未婚夫叫武植武大郎,那麽冒出一個武鬆也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


    那人一聽,當胸抱懷,傲然答道:“正是在下。”


    王倫聽了,先是一喜,然後又是一驚。


    打虎武鬆哎,金聖歎譽為《水滸傳》中上上之人,智勇雙全、忠義無雙,確實是大宋朝的奇男子。施耐庵老爺子對他也是喜愛之極,是書中單獨成篇的為數不多的好漢之一,也最家喻戶曉。


    他也是王倫前世最喜歡的人物之一,杭州西湖的“義士武鬆”墓,他曾經瞻仰過。如今能夠親眼目睹其人其麵,當然歡喜。


    所驚者,這回人家不是找他聯絡感情讓其追星的,而明顯在找茬。聯想到自己造謠中傷武植的“劣跡”,肯定是人家的兄弟找自己算賬了。


    隻是,他真的是武植的兄弟嗎?


    有點亂了。


    這個世界出現了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現在又出現了個武鬆,你說來到了《水滸傳》中的世界吧?人物的出身都有顛覆;說不是吧?不可能這麽巧有王倫又有杜遷!


    潘金蓮不再是某個大戶人家的使女而是前知州的千金,自然就不可能是那勾搭外人殺死丈夫背負一身罵名的女人;武植當然也不是那個“三寸丁穀樹皮”的猥瑣懦弱形象,因為在古代能做到知縣,最起碼要五官端正,不是歪瓜裂棗,甚至還要儀表堂堂,否則難立官威。


    但是王倫又知道,武植不應該出現在此間。曆史上明朝永樂年間的陽穀縣縣令武植,並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就病逝的施耐庵所寫的武大郎的原型。


    這個世界有些看不懂了。


    但是武鬆真真實實出現在自己麵前,想想就讓人激動,如果對方不是找自己的茬的話。


    “原來是江湖中有名的武二郎,王倫失敬!”


    看武鬆年齡也就比自己大個幾歲,不知道江湖上是不是已經闖出名聲來了,但是高抬一句總沒錯的。不見俠義小說高手見麵都是一句“久仰”之類的,對方也總會客套一句。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客氣了,還打什麽架?


    王倫是真怕武鬆發渾的,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和這個能徒手打老虎的好漢放對,不是找死嗎?


    如果是後期的武鬆,他也不怕,那時候他已經是響當當的英雄了,想來他自重身份,不至於和一個秀才為難----江湖名聲要緊呢。


    但架不住現在年輕啊,要不然他也不會因為性格暴烈,還打架把人打死逃在柴進莊上。盡管後來知道人並沒有死,但他年輕時是道上好漢無疑了。


    所以他打著先禮後禮再禮的主意。伸手不打笑臉人,他再痞,也不會恃強淩弱吧?


    被王倫這麽抬舉,武鬆果然臉色緩和很多。


    從一見麵,王倫就表現出很親切的姿態,如果不是心中有事,便和他做朋友亦未可知。不過他再說話時,語氣已不似剛來時生硬。


    “王兄弟,看你斯文有禮,卻為何對我哥哥做得那事?”


    好麽,兄弟都稱上了,王倫心下略定。這是個好現象麽,隻是如何把事圓過去呢?


    知道武鬆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如果自己能拉下臉,像江湖人物一樣納頭便拜,再說幾句後悔之言,隻怕立刻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王倫做不來。


    畢竟心理上還是後世人的思維,哪怕知道是禮節,卻也拜不下去,總感覺怪怪的。


    沒辦法,他隻能捂臉蹲下來,長歎一聲說:“這件事,王某腸子都悔青了,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呀!”


    他便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撿要緊處講了一遍:千裏投奔、誤會武植、奸人挑唆、知錯已晚、縣學除名、投河自盡、潘公諒解…


    到底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並經曆過高考和大學的熏陶,前因後果條理清晰明了,不但把責任都壓到西門慶身上,還把自己塑造了知錯就改、願意以死贖罪的光輝形象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王某在黃金莊雖然得到潘公的原諒,但是終究心意難平!此次雖是受奸人蒙蔽,也是某心誌不強所致。所以此次回家,便是準備變賣家產,然後到陽穀縣為武大官人正名。某早已抱著必死之心,雖然知道那位惡霸西門慶財大勢大,卻又何懼之有!”


    開始時的表演還有些牽強,但後來進入狀態之後,連王倫自己都信了。說到激動處,他便站起來往家裏走:“二郎來了正好!我這屋子便是尊兄所贈,房契均在,今日正好物歸原主…”


    王倫很好地延續著一個演員的本份,拿捏得很到位。


    除非書上所說都是假的,此武鬆非彼武鬆,否則以他急俠好義的性格,無論如何都不會收回他哥哥贈與別人的房產,否則如何做得好漢?


    他在賭。


    當然,如果武鬆這麽做了,王倫也準備認了。


    背負著忘恩負義的名聲,在臨清也待不下去了。他走了一夜路,也想了一夜事。在大宋,名聲很重要,再說生員被革,繼續在這裏混沒意思,臨清畢竟還是小地方。


    男兒誌在四方,出去闖蕩一番也好,至不濟,到滄州找到那位廣交天下英雄的柴大官人,再受其資助上梁山去了。隻要自己謹慎些,將來遇到落難的林衝不要刁難,遇到大隊人馬上山的晁天王別亂了分寸,大不了主動讓賢,還是能在這即將到來的亂世裏活下去的。


    首先得把丟掉的名聲再正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想上梁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不落並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