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略想了想,見王倫如此熱忱,武鬆也這麽說,便道:“也罷,先去東京走一遭。若不需要時,那時再理會得。”


    不一日,潘公派人知會,原來他已從另一條道徑去東京了,約他們在東京“進奏院”會合。


    “進奏院”其實就是宋朝的駐京辦,地方州鎮的官員如果到首都朝見皇帝,或者辦理其它事務,一般都住在這裏,一般省一級單位才設,他們待的地方便是京東西路的點。


    武鬆便出麵安排雇了兩輛馬車,原來武植另有兩個家人小廝,一向跟著他的。此次去東京既然另有任用,搞不好會直接上任的。考慮到這個時空交通的不便程度,他們就跟著去了。


    怎麽說都是因為任上出了問題,哪怕有宿太尉幫著背書,貶斥不是沒可能,當然最有可能的是到外地當官。人在官場,身不由己,說走就得走,就不再來回折騰了。


    這時候就看出來武植家庭的經濟優渥來了。本來,宋朝缺馬,民間多以驢車、牛車代替腳力。出租馬車也不是沒有,但是價格也高許多,租一日要一百六十文,但武鬆眉頭都沒皺一下。


    於路王倫著意結交諸人。武鬆自不必說,那是一旦你跟他好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武植三番兩次結濟自己,值得一交,並且此去東京,王倫還存著一份私心,冀望能跟著他混----好歹有做縣令的基礎,朝中又有人,如果有機會,做一個師爺也不錯啊!


    至於潘令先潘公那邊,隻因為他有個好女兒。


    到底有近千年的眼界,王倫總能在適時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體現出他淵博的學識。遇到百姓遊離失所,他能詳述大宋政治的弊端:冗官冗兵和冗費、國家的積貧和積弱;路上不太平,他便說起世風日下、賊盜並起,將來必有大亂;有信使自北邊經過,他會預測到金國必為本朝禍患…


    他講到朝中六位位極人臣的權貴,直言大宋江山便毀在他們手裏;他講到那位喜歡花鳥蟲魚、能寫一手好瘦金體的徽宗皇帝,直言和善作詞的南唐後主一個德性;他表揚了宿太尉,因為這是武植的後台;他也讚揚了朝中的幾位能員:種師道、姚平仲、吳玠、宗澤、張叔夜…


    這是因為潘令先和武植都是官場中人,聊政治及政治人物會對他們的胃口。


    宋代不興文字獄,文人是有這個資格和習性點評朝政的,所以對王倫的大肆口水,沒人覺得突兀。


    對武鬆,他便繼續講述江湖中的種種人物秩事。這裏有武鬆知道的,有不知道的,但聽他說來,十分有趣。但是武植和潘令先,都很詫異他為何知道這麽多。


    因為他講到許多人物,很多是朝廷的將領:莆東大刀關勝武藝高超,隻做一個巡檢屈才了、汝寧郡都統製雙鞭呼延灼好吹牛、青州指揮司統製霹靂火秦明性格太暴躁,搞不好會誤事、東平府兵馬都監雙槍將董平人品太差…


    要不是擔心言多必失,王倫甚至能把一百單八將的綽號、履曆一一道來。饒是如此,對江湖閱曆豐富的武鬆而言,這位王賢弟知道的人物真多,而且點評精到。若不是最熟悉的人並經常接觸,很難做到。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可是他不過二十歲、一直都在縣學讀書,也沒有甚麽機會闖蕩江湖的啊?並且他一個書生,怎麽能和那麽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打得火熱?


    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吧?他們兩個都是官場上浸淫多年的,論學曆比王倫可高多了,很多人物都是聞所未聞,他一個被黜落的縣學生員,怎地眼界如此之寬?


    不但他,潘公也很好奇。沒想到這位王世兄竟然是藏龍臥虎之人,若非積年老吏,很難把本朝的事說得這麽透澈清楚、對官場的事也門清----他隻是個被黜的縣學生員啊!若是有人提攜,假以時日,未嚐不能成為自己的乘龍快婿武植的朝中助力呢。


    這裏武植感觸更深。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他是確確實實見識到了。明明去年見到王倫時,他還是那種不諳世事的書呆子,於人情世故半點也不曉得,便是平常也能顯出格局之小。


    可是現在看來,自己真是小覷了他。他裏是書呆子?完全就是一塊璞玉!也許就因為不平則鳴,他才會在西門慶慫恿之下做出造謠中傷自己之事吧?所以說,演變成今天這局麵,自己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呢!


    咱們的武植前縣令很有自我解剖的精神。


    於是便有些計較。


    不一日便到了東京,無論前生還是後世,這都是王倫第一次見到宋朝的首都。果然不愧是當世第一流的城市,光是人口就達百萬,而在同期,世界上其它的大城市如巴格達、羅馬、倫敦,城市人口都在四萬到二十萬之間,東京開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都市。


    這座城市,外城周長25公裏,蜿蜒壯闊;內城是衙署、寺觀和商業集中的地方,人口密度極大。看著各色風物、各色人等、各色建築,王倫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一直說東京發達,《清明上河圖》他也看過,史學家談起東京的繁華隻是說“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都沒有實地觀察過來得震撼。


    無怪乎後人林升寫了一首詩說“直把杭州作汴州”,那是把開封城作為標杆來比較呢;也無怪乎《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來到汴梁後就被眼前的繁華震撼了,他們以為自己到了蓬萊島,身處人間仙境。


    比起臨清、陽穀那些小地方,王倫覺得他來對了。在這種地方,他比時人多出近千年的優勢才有機會發揮出來麽。


    東京,我來了!


    進奏院裏,他們看到潘公,原來他先他們一日到的京城。潘令先對王倫的出現很驚奇,然後武鬆說了之後全釋然了,對王倫的“義氣”之舉還是很讚賞的。


    不知道如果他明白王倫隻是想著來打秋風會有何種臉色?


    次日,潘公和武植入謁宿太尉,留下武鬆和王倫無所事事。雖說開始武鬆是存了找西門慶算賬的念頭,但是到了東城才知道,要想在百萬人口的大都市找一個人,談何容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想上梁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不落並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