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缺,上次讓你招攬王倫的事,咱家看著官家對那個王倫很感興趣啊!三皇子走的是清流路線,若是此人被網羅,必然大漲對方的聲勢,你要仔細!”</p>


    離開徽宗的老太監立刻就生龍活虎起來,馬上召來花無缺便問及此事。</p>


    花無缺雖是“惜薪司”太監,位高權重,在老太監麵前卻像個孫子----事實上如果能夠被眼前這位執掌宮闈的檢校太傅收為孫子,那是甘之如貽啊!</p>


    不用說,老太監便是梁師成了。</p>


    “奴婢前些日子還親自和他見了一麵,也和老祖宗說過,倒是個有才能的。隻是此子恃才放曠,以李瓶兒之姿竟然也未能打動他分毫!不過依奴婢想來,他隻是和李師師打的火熱,卻又不曾見依附蔡太師。</p>


    前兒三皇子那邊也是延攬過,中秋聽說又應景寫了幾首好詞傳唱東京,但是也僅此而已,想來果然是想走的清流路線。若如此,其誌非小。</p>


    好在出太學尚需時日,暫時倒不虞他有他誌----不過如果老祖宗非要賞識他,奴婢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怕他見有了幾分名頭,便想待價而沽。老祖宗要是稍露延攬之意,難保不會蹬鼻子上臉!”</p>


    花太監知道梁師成的脾氣,態度第一。上次交待的要網羅王倫的事,他其實沒有做好,但是不妨礙他為自己留得幾分轉圜餘地。</p>


    不是屬下不用心,而是值不值、要不要全力做。</p>


    梁師成聞言便嗬嗬笑起來。</p>


    原本他隻是東京一平民,平時能“出口成章”,特別是一手蠅頭小楷,寫得清新雋秀,頗有功力。因為一直想出人頭地,但苦於仕途無路。一日偶翻唐史,看到唐朝宦官高力士旦夕侍奉帝王之側,出入深宮,在朝廷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倒轉乾坤,榮華富貴之極,文武百官莫不畏憚,心中十分羨慕。</p>


    幾經考慮之後,梁師成便痛下決心,自閹為宦,入宮當了一名太監。最初供職於宮中書藝局,後領銜睿思殿文字外庫,主管對外傳達皇上旨意。那時的梁師成被“以隸人畜之”,充其量是個抄抄寫寫的書記員。</p>


    徽宗喜愛書法,尤以瘦金體書法名噪一時,於是他投其所好,日夕侍奉徽宗研靡字畫,深受賞識。</p>


    </p>


    不想因此事卻發跡了。</p>


    因為經他抄寫的詔旨字跡可以亂真,“外廷莫能辨”,活脫脫就是徽宗皇帝那手著名的“瘦金體”,於是學成後“凡禦書號令皆出其手”。</p>


    後來膽子大了,竟然偽造起聖旨來了。</p>


    有了這一手絕活,他的地位扶搖直上,迅速地掌控著宮中一半的權力。</p>


    能和他分庭抗禮的人叫楊戩。</p>


    但是他看不起對方,因為楊戩其人,雖說和自己一樣都是以諂媚徽宗為進身之階,但胸無點墨,甚至連字都識不了多少,自己好歹還是個讀書人,盡管“實不能文”,可是他頭上頂著個進士頭銜,又不能不裝裝樣子、“高自標榜”一番。</p>


    但在號稱史上“文人天堂”的北宋時期,憑梁師成肚子裏那點文墨,自然拚不過滿朝遍野的才子鴻儒。於是就想出了“拚爹”的歪招——哪怕這爹不是自己的“正爹”。</p>


    既然要給自己找爹,不如給自己找個響亮的,於是他就成了蘇軾蘇大學士的“遺腹子”。</p>


    這則花邊新聞,在當時社會也算不上多大的名譽醜聞,至多是給這位絕代名士又添了段風流野史。但是對梁師成來說,意義非常不一般。</p>


    頂著蘇大學士後人這個光環,就能夠用蘇軾文章繼承人的身份虛張聲勢了,也確實網羅了一大批當時有名望的人。</p>


    像秦觀的兒子秦湛、秦觀的女婿範溫都是他的座上客,因為秦觀和蘇軾有師友之誼麽。</p>


    像翰林學士王安中,每草師成製,必為好辭,褒頌功德,時人謂之“王內相”。</p>


    然後又向蘇軾正牌後代蘇過大送溫暖,又是送錢又是給名望,反正小蘇先生每次入京,肯定要住他的家。雖說花了點小錢,但無形中讓時人認可了他的身份啊。</p>


    隨著“拚爹”效應的顯現,梁師成一發而不可收,竟“以翰墨為己任”,凡“四方俊秀名士必招致門下”。也是,不是一方才俊,也入不了自己之眼啊!</p>


    這王倫,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以詞名動東京,儼然文學界後起之秀。不用說,梁太傅是動了攬才之念了。</p>


    其實王倫有沒有被蔡京、楊戩網羅對他的權勢並無大礙,但是因為他的特殊愛好,所以也就非爭取不可。並且徽宗本身便一直以大才子自居,說不定因為王倫的名氣而產生惺惺相惜之感----現在已經有欣賞的苗頭了。如果收在自己麾下,可能某一天用得著。</p>


    試想一下,天子某日雅興來臨,自己隨時把王倫拉了來,那時候君臣一番殿前誦和,必成一段嘉話----對促成此類事情,梁師成很有心得。</p>


    大畫家米芾,就是自己推薦給官家的,龍顏大悅,甚得君心。</p>


    現在朝中三足鼎立,從爭奪人才的角度,也不能放任王倫被蔡京或楊戩收了去。</p>


    特別是三皇子和楊戩,已經成為自己的心頭之疥。</p>


    月初太子趙桓提出手頭事務繁雜要辭去一些職務,潛心讀書時,徽宗雖然盛讚太子的恭僉之德,卻轉眼加封趙楷為太傅,並提舉皇城兵馬司,及出入禁省不複限朝暮的權力。</p>


    這不是個好信號。</p>


    禁軍、禁中、開封府,向來是大宋官場的風向標。</p>


    聯想到官家經常在人前人後誇獎三皇子很像他自己才藝雙全,估計要不是因為趙桓是長子,太子之位能不能到其屁股底下還是個問題。</p>


    作為太監係統兩大角力單位,楊戩是眾所周知的三皇子派,而自己是堅定的太子派。雖說對於攬權爭利方麵區別不大,但在這一點上,雙方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p>


    無論如何,再不能讓三皇子的文采之名錦上添花了。</p>


    “這個人,咱家要定了!不管你用什麽方法,務必要把人給咱家收了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想上梁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不落並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