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走後,這裏再次恢複平靜,隻是多了一方木碑。其上楷書書就:恩師盲道人之墓。


    方方正正,入木三分。


    原來少年哪是用的什麽讀書人的宣筆,不過是削成宣筆模樣的木芯。隻不過少年削的太過於逼真,纖毫畢現,就連與少年最是親近的齊師姐都沒有瞧出任何端倪。


    策目穿如劄,鋒毫銳若錐。


    不知少年是怎麽用這樣一支筆,在符紙上寫下的那麽多的符文。


    張平一回到自家府上,猶豫了很久,才拿出那本薄薄的古書。張平一知道那位師叔不喜歡自己,在小鎮第一次見到這位素未謀麵的師叔時少年就知道。甚至少年還知道個中原因,自家師父一生未曾收徒,隻為追求大道,到最後破例收下自己,自己卻不能接替其衣缽,換做是自己,恐怕也會不喜。所以少年對此沒有絲毫怨恨。


    ——————


    就在少年剛剛離去的地方,中年道人不知何時去而又返。又或許是從未離開?


    遠山道人看著自家師兄墓前多出的那塊木碑,又低頭看看手中一隻碧綠玉簪。如果少年在此肯定能夠認出,這是自己師父平日裏用來束發的發簪。


    道人想到師兄以往風姿,不由沉聲問道:“師兄,值得嗎?”


    中年道人的疑問當然得不到回答,隻有凜冽的寒風由北而來,在將要接近道人及那處小土包的時候,宛如撞上了一座巍峨大嶽,支離破碎。


    周圍寒風凜冽,那些僥幸逃過了秋風鞭撻的枯葉卻在更加嚴酷的冬風裏瑟瑟發抖,直到承受不住,飄然落下。


    道人在此又待了片刻,隨後便負手離去,隻是原本手中的碧綠玉簪不知什麽時候變成了一枚碧綠樹葉,在冬日的陽光下,脈絡清晰,似有一股光暈在其中流轉,頗為神奇。而且此樹葉與四周枯葉相比,更顯其勃勃生機。


    道人走後,寒風也似乎少了幾分忌憚,愈發肆虐,那為數不多的枯葉終於抵不過鞭撻,簌簌落下,滿地枯葉堆積。


    隻有以墳塚為中心三丈之內,片葉皆無,似是在昭示這座隻有一個木碑的墳塚內,葬著的定不是一般人。


    天地有道士,眼盲心不盲!


    ——————


    封麵古老的薄書其實是一部拳譜,上書——十楷二字,字如其意,整部拳譜如書法中的十楷體一般拳勢勁挺,氣勢磅礴,屬於直來直去的拳勢。而其來源也確與書法有關,此拳譜著者原為一柳姓讀書人,本立誌於考取功名,躬身廟堂,奈何廟堂之上多是蠅營狗苟之輩,這讓原本想要施展一番抱負的讀書人備受煎熬,最後一怒之下由文從武,硬是憑借一雙拳頭打出來赫赫聲名,而這本拳譜則是他將書法與拳法相結合的產物。


    對於這些少年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一點少年明白,那就是這本拳譜珍貴異常,先不談其拳法如何精妙,單單是其中的字體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寫出,少年甚至能夠從其中感受到書寫者寫作時一往無前的氣勢,當真是下筆風雷,字字見心。少年跟隨道人行走天下時曾見過不少書法大家的筆墨,有些也能說是筆精墨妙,但少年總覺得少些東西,直到看到自家師父的手書之後,少年才知道,少的東西是一種玄之又玄的勢。或許隻有盲道人能夠與那位柳姓書生相提並論,但兩者卻並非一路。柳姓書生的勢是一種大道直行的勢,而自家師父的勢則是敢為天下先的大勢。


    今有少年,見字知勢!


    隻見其字,張平一就對這位柳姓書生產生了好感,畢竟能夠寫出這樣字的人必定是光明磊落之人。少年對於自己的這種直覺一向很信任,比如五歲那年,當自己感覺是不是就要死掉的時候,那位對自己伸出手來的目盲道士,再比如喜歡摸自己頭的齊師姐,甚至是不喜歡自己卻還是贈予自己拳譜的那位師叔。


    有些人總是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近。


    少年的世界裏,日月交替,清風拂麵。


    張平一用極短的時間就將這內容並不怎麽多的拳譜讀了一遍,並且記住了大部分,但就像平時那樣,少年記性太好,但是身體素質太差,這就像是一個一歲大的孩子看了一遍大人走路,就記住了所有的細節,但受限於身體條件,卻怎麽也站不起來。


    少年將整本書都記了下來,然後就地在屋內架起拳樁,結果就像少年想的一樣,意識到了,但身體卻慢了不隻一拍,這種感覺就像是安了假肢的人,遠沒有常人靈活,若是換了旁人,恐怕早就崩潰了,但少年自小便是如此,早已習慣如常,仍是控製著身體朝著預想著的軌跡上運行,一拳又一拳。


    張平一曾聽見師父稱讚一位儒家聖人寫下的一段流傳千古的文字: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並對其讚不絕口,讚其隻有真正的君子人物才能寫出這樣通達之句。張平一在一旁聽到這句話時就覺得喜歡,等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的時候,少年就愈發的喜歡,連帶著對於那位說出此句的蘇氏儒家聖人也尊敬起來。


    當真是世間的大道理都被讀書人說了去。


    少年沉浸在對於拳勢的理解與運用之中,卻忽視了對於外界的感知,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少年身上,闖蕩江湖的經曆使得少年對於外界格外的敏感。


    但是一來少年現在並非身處山下江湖,而是道教大宗,當然沒有什麽危險可言,二來自己居於自家師父的府邸,乃是獨門獨院,與山腰一眾弟子宅院相隔甚遠,平日裏除了齊師姐也沒有什麽人來此,不用擔心被人偷窺,所以少年便將所有心神投入到練拳之中。


    殊不知這時候門外來了個小小毛賊,這個小毛賊,本是無意中遊玩至此,但來到這座府邸之後,卻發現記憶裏並無人煙的棄宅,不知什麽時候貼上了對聯,門神,還掛上了兩個鮮紅的大紅燈籠,這讓對山下習俗有些記憶的謝寶靈來說,可比什麽讀經有意思多了,於是這位玩心甚重的謝姓女童便環視四周,發現四下無人,便化身為翻牆毛賊,尋了一低矮牆處,手腳並用,三下五除二便翻入牆內,看其架勢,哪是什麽新手,分明是不知道幹過多少次這種勾當的老手了。


    謝寶靈翻進牆內,發現並沒有什麽人,便躡手躡腳的向二進院子走去,直到來到張平一練拳的寢室前,終於找到人的謝寶靈偷偷來到門前,借著門縫悄悄向屋內望去,隻見屋內有一不同於宗門人物打扮的少年,正以一種奇怪的姿勢站樁,然後不斷對著空氣出拳,隻是少年每次出拳都像是牽線木偶一般,被人牽製,本該揮出去的拳總是慢上兩拍,看上去別扭無比,甚至有點搞笑,這讓偷窺的謝寶靈都忘了自己是偷溜進來的,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隨著這一聲突兀笑聲的發出,張平一瞬間從入定之中清醒過來,隨即看向屋門方向,然後就看到了一個紮滿了朝天小辮的小腦袋,謝寶靈愣了,張平一也愣了,兩人就這麽大眼對小眼對視了三秒,然後伴隨著令少年都覺得刺耳的一聲尖叫,謝寶靈轉頭就跑,看那速度,根本不像是隻有七八歲的小女孩能有的速度,就連張平一都有些錯愕,誰知小女孩或許是真的被少年嚇到了,就在將要跑出二進院子的時候,不知是被什麽拌了一下,就這麽趴在了地上,然後迅速爬起,顧不得今天剛換的新衣服上沾染的灰塵,也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是以比剛才更快的速度奪門而逃,一溜煙就跑沒了人影,看的張平一不由搖頭。隨後少年走到女孩摔倒的地方,撿起地上女孩來不及撿起的一隻繡花鞋,不由想到女孩沒了一隻鞋子還能跑的這麽快?隨後張平一關上院門,回到屋內,將那隻繡花鞋小心放好,等著女孩來取回。


    坐回桌前的張平一摸摸自己的後腦勺,告誡自己道,“張平一啊張平一,以後不管幹什麽還是要留點心。”


    張平一連著兩天沒怎麽出門,呆在自家院內練拳,就怕那個滿頭小辮偷窺自己練拳的女童回來取鞋卻找不到人,但是一連兩天除了師姐齊夢瑤時不時過來蹭吃蹭喝之外並沒有女童包括大人來此討要繡鞋,這讓少年著實有點納悶,便想著再等一天,一天之後再無人來取,便不再等。


    殊不知謝寶靈那日自張平一府上落荒而逃之後,那是一刻不停的就從張平一所在山峰跑回了另外一座山峰上的自家府上,也不知道女童是怎麽擁有這麽大的爆發力和耐力的?


    而女童正在閉目養神的師尊看到女童滿身灰塵氣喘籲籲落荒而逃的樣子早已見怪不怪,微微歎口氣,頗有些頭疼,自家這位弟子雖年歲尚小,但天賦卻極高,隻是這個脾氣性格卻完全沒有一般女孩子該有的含蓄端莊,真真是玩心甚重,一刻不閑。


    女童本是宗門掌門元清真君早年間心生感應,親自出山,在其還未出生之前便將其收到門下,並親自賜名寶靈,等到其日漸長大之後,便被接到宗門之內,因掌門閉關前曾特地交代,此女乃宗門大興之根本,務必慎重對待,所以女童便被安排在這位掌門首徒座下,要說謝寶靈真不愧是被宗門掌門譽為一宗興衰之根本,其對於靈寶一脈的功法心法的理解當真是一日千裏,讓宗門內一幫老家夥也不僅汗顏,慨歎天道不公啊!隻是謝寶靈從小便頑劣異常,十分精神九分都用在玩上了,對此是讓包括其師尊在內的一眾宗門頂梁柱氣的吹胡子瞪眼,但偏偏還無可奈何,打不得罵不得,最後隻能任其自然,況且其年齡又尚小,隻要其完成每天功課,便由她去玩。所以女童來此三年多,早已經將靈寶宗轉了不知多少遍,而整個靈寶宗麵積不知凡幾,日積月累之下,女童有這麽強的耐力便不足為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執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有笨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有笨貓並收藏劍執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