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山勢極高,但下山總是很快的。不長時間,張平一就來到了山腳處,這還是張平一自來到這裏後第一次下山,按照愈知道人的指點,整個靈寶福地的出入點在東麵東駝峰的山腳下,所以張平一開始加快了腳步,疾跑前進,一口武者特有的真氣在體內各氣府流轉,往往腳步一點,身形已經出現在了十幾米外。
在第六次換氣後,張平一終於來到了那處出口處,整個出口處於兩座山峰之間,隻見一座巨大的山門矗立在此,不知什麽材質製成,山門前無來路,後無去處,就這麽矗立在此,整座山門麵東背西,門內光華流轉,或有玄機。
山門兩側各有一蒲團,蒲團上各有一道人盤坐於上,皆頭戴黃冠,閉目不言,氣度非凡,身份必然不低。
此時的山門前已經有不少人等候在此,且還有越聚越多的架勢,這些人身穿靈寶宗製式道袍,或獨自一人盤坐一旁,或三兩人聚在一起談笑,隻是都壓低了聲音,唯恐驚擾了山門處閉目養神的兩位道人。
張平一在人群中隨意找了一處地方停歇下來,一麵平複著剛剛因為趕路而躁動不已的那口真氣,一麵聆聽著旁邊人的交談。
就在張平一左後方有一夥三人,為首一道人看起來年歲頗大,身邊跟著兩個道童,一男一女,道童看起來要比張平一大一些,約麽著十七八歲的模樣,那位道姑就和張平一差不多的歲數了,其中那位小道姑瞅著山門前的兩個道人,對著年長道人俏聲問道,“師尊,咱們在這裏是要幹什麽,您不是說要帶我和師兄出去曆練嗎?”
年長道人聽到自己的這位二弟子的話,撫須笑道,“咱們宗門所處天地乃是靈寶福地,要知道世上不管是福地還是洞天,都是一處獨立的小世界,而且洞天福地就這麽些,能將整個宗門建在福地裏的宗派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這裏麵又數咱們靈寶宗所處的這處靈寶福地範圍最大。你們兩個這是第一次隨著為師外出遊曆,有些事情不懂情有可原,待到你們兩個此次遊曆後,自會知道咱們靈寶宗三個字的分量之重,絕對不會比你們眼前這兩座山峰輕半分。”
道人說道這裏的時候,語氣裏帶的那份自豪完全是由內而外自然而然體現出來的。
甚至道人師徒周圍有不少人聽到了三人的談話,非但沒有覺得道人的話語有何不妥,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年長道人繼續說道,“每一處福地洞天與外麵的世界都有一處連接處,你們眼前這巨大的山門就是咱們宗門與外界的連接處,也就是出口。不過,每次出入都需要耗費不少的資源,即便咱們宗門再財大氣粗,也經不起這種經年累月的點滴消耗,所以宗門內的長老就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座山門,隻有在每日的正午時分以及午夜時分才能分別開啟一次。”
聽到這裏,剛剛那位女道姑頓時有些不樂意,怏怏道,“那我們不是已經錯過了正午的那次,難不成我們要在這裏等到午夜不成?”
那道人原本笑嗬嗬的表情難得嚴肅了起來,拿出了為人師的架勢,嗬斥道,“咱們修道之人不光要修力,掌握術法神通,除魔衛道,更重修心,若是心性不定,哪怕能夠由入,也會終生停滯在境,終究不得大道。你年齡尚小,性格又跳脫,盡管天資不錯,但難免心高氣傲。此次帶你下山曆練,就是想著讓你收收自己的性子,這一點上,你師兄要比你好的多,平日裏為師都讓你師兄帶你,未嚐不是存了這份心思。”
小道姑看著一向和藹可親的師尊如今嚴肅的神情,終於收起了自己的小性子,正襟危坐的聽著師尊的教誨。隻是道人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姑聽進去了多少,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張平一在一旁終於將那口在體內各大氣府不停流轉的真氣安撫了下來,不由長出了一口氣。然後少年就開始咂摸著剛剛道人那番言語,覺得甚是有道理,就牢牢記在了心裏。
道理這個東西,在哪裏都有道理。
為此張平一還特地轉身對著道人遙遙抱了抱拳。
道人教訓完了弟子,就又變回了那副笑嗬嗬的模樣,看到在自己前方不遠處的那個來到此地就再沒動作的少年轉身對自己抱了抱拳,也笑眯眯的還了禮。
對於張平一身著一身山下武人特有的裝束,而不是自己宗門的道袍,年長道人並沒覺得有什麽特別的地方,畢竟以自己宗門在道家的地位,每年慕名而來的仙家豪閥,千年望族,乃至世俗裏的大王朝,不在少數。如今又出現了一位武人裝束的少年,不奇怪。
說不定這位少年的傳道人還是一位站在武道頂峰的大宗師,不然的話,你以為人人都能通過眼前這道山門,進到此處?
隻是那位小道姑可就不這麽想了,自家師尊明明是在教育自己,你偷聽不說,還在那邊看自己笑話,於是對著張平一就是怒目相視。
張平一對於道姑的怨氣感到莫名其妙,搖搖頭就又轉過了身子,繼續背對三人。
看到張平一這個模樣,道姑更是氣得不行,恨不得眼神變成刀子,狠狠剜那小子幾下。
這一切都被道姑師尊看在眼裏,道人歎口氣,伸手在年輕道姑頭上敲了幾下,這才將小道姑的心打回來。
還是得吃點苦頭才行。
張平一轉過身後,因為距離山門開啟還有很長時間,閑來無事,又不能在此處練拳練字,所以隻好又將老道人剛剛那番話翻出來又咀嚼了一番,除了依舊覺得有道理之外,張平一還對老道人在其中提到的幾處山上人的境界劃分提起了興趣,尤其是對於那兩個境界,更是有些好奇,連帶著張平一也在心裏猜想自己身處的武道一途,是不是也有如此的境界劃分,比如自己在市井誌怪小說上看到的一二三流高手之分?真要如此的話,那以自己如今練拳的高度的話,是不是也能勉強稱的上是三流高手了吧?難不成還是不入流不成?
隻是沒等張平一細想,就從腰間傳來了一陣波動,低頭一看,原來是那枚玄冠道人交給自己的玉佩。隻見玉佩刻有朱紅字體的一麵,其上那枚符篆敕令顏色愈發濃豔,且震動不已,隻是幅度極小,旁人極難察覺。
不等張平一有所動作,原本盤坐於山門之下的兩個黃冠道士,一直未曾睜開的雙目,終於是睜開了。另得不少關注著兩人的晚輩道士詫異不已。
隻見兩位黃冠道人雙手掐了個繁複不已的法訣,原本沒有什麽動靜的山門突然光芒大作,門內光華如流水般波動不已。
其中一位年紀較長的道人對著眾人開口說道,“山門已開,隻能維持一刻鍾時間,速速離去!”
正在山門前等待子時來臨的眾人全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既然能夠不用花費時間等待,眾人也都欣喜不已,於是紛紛起身離開。
至於理由,兩位道人還沒有告訴眾人的必要。
張平一夾雜在人群之中,隻不過卻放慢了腳步,等到所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之後,臨到山門之前,兩位原本盤坐在蒲團上巋然不動的道人,破天荒站起了身,對著腰佩青玉的少年就要執晚輩禮,隻是兩人剛剛有所動作,就被少年提前一步的抱拳行禮弄了個措手不及,行禮不是,不行禮也不是。
沒等兩人還禮,張平一已經一腳踏入了山門之中,一陣漣漪之後,少年身形已經消失不見。
身為師兄弟的兩個道人在眾人走完之後,再次掐訣關閉了山門,又盤坐於蒲團之上,隻是兩人都沒有陷入入定,而是在以心聲傳音。
其中那位剛剛出聲讓眾人離開的中年道人對旁邊青年模樣的道人問道,“師兄,你可曾見過剛剛那位……師叔?”
青年道人猜測道,“剛剛那位應該不是師門人物,從其穿著以及行禮就可看出,明顯是不想接受我們兩個的行禮。”
中年道人疑惑道,“既然不是師門人物,怎麽會有師門愈字輩大長老才能佩戴的青玉玉佩?”
青年道人也沒了主意,隻能輕輕搖頭,表示不解。
此時的張平一正身處一座山峰的山頂平台上。身後是與福地內那座一模一樣的巨大山門。
當真是,才下山頭,又到山頭。
盡管已經不是身處靈氣濃鬱無比的靈寶福地,但是此地靈氣的濃鬱程度比起其他地方依舊是濃鬱許多。
張平一一到此地就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盡管還是負重前行的狀態,但比起在福地內已經好了太多。
踏上武道一途的武夫,與修行練氣的練氣士其實截然不同,練氣士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山上人,就是因為需要煉化天地間的靈氣為己用,最後做到溝通天地,被天道規則所認同,所以越是靈氣濃鬱的名山大嶽就越是遭到眾人搶奪,有能力開宗立派的神仙人物必然要找一處靈氣濃鬱的地方作為自己宗門的所在地。對於練氣士,靈氣就是他們的根本。在靈氣濃鬱的地方,往往能發揮出遠超平常的實力。
但武夫則不同,武夫不以靈氣作為提升修為境界的媒介,而是以自身體魄作為修煉根本,練的是那一口武道真氣,所有的力量來源全部由內而來,不予外求。
所以對於武夫來說,靈氣非但不是什麽好東西,反而會阻礙其前行,武夫在靈氣濃鬱的地方就宛如深陷泥濘,除非達到一定境界,否則就猶如負重前行,沉重不堪。
這也是為什麽玄冠道人對張平一說他不適合在此地修行的原因。
張平一如今所處的這處地方其實算是靈寶宗的外宗,也就是設立在這座天下的門麵,說是門麵,其實依舊是一座龐大無比的宗門。
張平一不打算在此停留,於是再次下山,這次下山就真的是下山了。
下山,入江湖!
山確實很高,甚至比起張平一生活的那座丁仙峰也不遑多讓。於是,黃昏來臨的時候,張平一終於來到了山腳。
說來也巧,就在張平一剛剛來到山下之後,正巧遇上了那師徒三人,雙方免不了要打聲招呼。
隻是正當張平一要離開時,那位老道人卻開口道,“不知這位小兄弟要去哪裏啊?如果順路的話,不妨一起,互相也能有個照應。”
奇怪的是,那個看張平一及其不順眼的小道姑卻並沒有出言反對。
張平一想了一番,回答道,“暫時並無具體目的,先向西邊去,遊曆一番。”
老道人說道,“正好我也要帶著我這兩個弟子去西邊拜訪一位道友,不妨結伴,如何?”
既然順路,張平一自然無不可,便答應了下來。
一行四人便真正互相介紹了一番,原來這位老道人道號真,是靈寶宗內一位五代弟子,因為早年間遭遇過一場大禍,導致修為境界一直凝滯不前,再無寸進,否則,一個長老的職位是逃不掉的,隻好收了兩個弟子,一心傳道。
兩個弟子,大弟子道號誠心,二弟子也就是那位小道姑道號誠意,俱是修道的好苗子。
天色已晚,但四人都沒有要停步的意思。出了宗門一路向西行去。
幾人就這麽行走在大山之中,並非是沒有人煙城池,而是老道士元真這次下山不比以往獨自一人,而是要帶著兩個弟子曆練一番,所以特意避開了城鎮,為的就是讓兩人吃點苦頭。
隻是讓老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張小兄弟竟然走山路走的比自己還要雲淡風輕。
單提跋山涉水一事,還真沒幾個人能比得過張平一。
所以一路上張平一走得是閑庭信步,老道士如果不是修為高深,還真不一定能走得過張平一。
隻是卻苦了老道士的兩個徒弟,一開始還能興致勃勃的欣賞沿途風景,隻是隨著路程的增加,漸漸的就都開始氣喘籲籲起來,奈何老道士還不讓運用修為神通,說是出門在外,沿途都是高山大澤,往往就會有些山精野魅,或是修煉有成的大妖之類,若是將一身修為全部用於行山,拿什麽自保?
無奈之下,師兄妹兩個隻能一人撿了根樹枝作為行山杖,這才能夠遠遠的跟在兩人身後。
看著前方談笑風生的師尊二人沒有半點要落腳的意思,誠心倒是還好,本就是個木訥性子,隻管往前走。誠意就有些不樂意了,不過看著前麵那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大的少年沒有半點疲憊的神態,恨恨的咬咬牙,就又一瘸一拐的往前趕。
其實張平一曾經提議過休息一下再走,卻被老道人抬手阻止了。隨後老人就給張平一解釋了一番。
初次下山,下馬威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不足以打熬兩人的性子,現在正是他們修心的大好時機,一旦道心不定,即便修為上去,也如那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少年若有所思,把這些都默默記在心裏。
一旁老道人看著少年深思的模樣,眯眼一笑,隨即又歎了口氣,不知道是誰有這好運氣收了這麽好個徒弟。
在第六次換氣後,張平一終於來到了那處出口處,整個出口處於兩座山峰之間,隻見一座巨大的山門矗立在此,不知什麽材質製成,山門前無來路,後無去處,就這麽矗立在此,整座山門麵東背西,門內光華流轉,或有玄機。
山門兩側各有一蒲團,蒲團上各有一道人盤坐於上,皆頭戴黃冠,閉目不言,氣度非凡,身份必然不低。
此時的山門前已經有不少人等候在此,且還有越聚越多的架勢,這些人身穿靈寶宗製式道袍,或獨自一人盤坐一旁,或三兩人聚在一起談笑,隻是都壓低了聲音,唯恐驚擾了山門處閉目養神的兩位道人。
張平一在人群中隨意找了一處地方停歇下來,一麵平複著剛剛因為趕路而躁動不已的那口真氣,一麵聆聽著旁邊人的交談。
就在張平一左後方有一夥三人,為首一道人看起來年歲頗大,身邊跟著兩個道童,一男一女,道童看起來要比張平一大一些,約麽著十七八歲的模樣,那位道姑就和張平一差不多的歲數了,其中那位小道姑瞅著山門前的兩個道人,對著年長道人俏聲問道,“師尊,咱們在這裏是要幹什麽,您不是說要帶我和師兄出去曆練嗎?”
年長道人聽到自己的這位二弟子的話,撫須笑道,“咱們宗門所處天地乃是靈寶福地,要知道世上不管是福地還是洞天,都是一處獨立的小世界,而且洞天福地就這麽些,能將整個宗門建在福地裏的宗派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這裏麵又數咱們靈寶宗所處的這處靈寶福地範圍最大。你們兩個這是第一次隨著為師外出遊曆,有些事情不懂情有可原,待到你們兩個此次遊曆後,自會知道咱們靈寶宗三個字的分量之重,絕對不會比你們眼前這兩座山峰輕半分。”
道人說道這裏的時候,語氣裏帶的那份自豪完全是由內而外自然而然體現出來的。
甚至道人師徒周圍有不少人聽到了三人的談話,非但沒有覺得道人的話語有何不妥,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年長道人繼續說道,“每一處福地洞天與外麵的世界都有一處連接處,你們眼前這巨大的山門就是咱們宗門與外界的連接處,也就是出口。不過,每次出入都需要耗費不少的資源,即便咱們宗門再財大氣粗,也經不起這種經年累月的點滴消耗,所以宗門內的長老就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座山門,隻有在每日的正午時分以及午夜時分才能分別開啟一次。”
聽到這裏,剛剛那位女道姑頓時有些不樂意,怏怏道,“那我們不是已經錯過了正午的那次,難不成我們要在這裏等到午夜不成?”
那道人原本笑嗬嗬的表情難得嚴肅了起來,拿出了為人師的架勢,嗬斥道,“咱們修道之人不光要修力,掌握術法神通,除魔衛道,更重修心,若是心性不定,哪怕能夠由入,也會終生停滯在境,終究不得大道。你年齡尚小,性格又跳脫,盡管天資不錯,但難免心高氣傲。此次帶你下山曆練,就是想著讓你收收自己的性子,這一點上,你師兄要比你好的多,平日裏為師都讓你師兄帶你,未嚐不是存了這份心思。”
小道姑看著一向和藹可親的師尊如今嚴肅的神情,終於收起了自己的小性子,正襟危坐的聽著師尊的教誨。隻是道人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姑聽進去了多少,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張平一在一旁終於將那口在體內各大氣府不停流轉的真氣安撫了下來,不由長出了一口氣。然後少年就開始咂摸著剛剛道人那番言語,覺得甚是有道理,就牢牢記在了心裏。
道理這個東西,在哪裏都有道理。
為此張平一還特地轉身對著道人遙遙抱了抱拳。
道人教訓完了弟子,就又變回了那副笑嗬嗬的模樣,看到在自己前方不遠處的那個來到此地就再沒動作的少年轉身對自己抱了抱拳,也笑眯眯的還了禮。
對於張平一身著一身山下武人特有的裝束,而不是自己宗門的道袍,年長道人並沒覺得有什麽特別的地方,畢竟以自己宗門在道家的地位,每年慕名而來的仙家豪閥,千年望族,乃至世俗裏的大王朝,不在少數。如今又出現了一位武人裝束的少年,不奇怪。
說不定這位少年的傳道人還是一位站在武道頂峰的大宗師,不然的話,你以為人人都能通過眼前這道山門,進到此處?
隻是那位小道姑可就不這麽想了,自家師尊明明是在教育自己,你偷聽不說,還在那邊看自己笑話,於是對著張平一就是怒目相視。
張平一對於道姑的怨氣感到莫名其妙,搖搖頭就又轉過了身子,繼續背對三人。
看到張平一這個模樣,道姑更是氣得不行,恨不得眼神變成刀子,狠狠剜那小子幾下。
這一切都被道姑師尊看在眼裏,道人歎口氣,伸手在年輕道姑頭上敲了幾下,這才將小道姑的心打回來。
還是得吃點苦頭才行。
張平一轉過身後,因為距離山門開啟還有很長時間,閑來無事,又不能在此處練拳練字,所以隻好又將老道人剛剛那番話翻出來又咀嚼了一番,除了依舊覺得有道理之外,張平一還對老道人在其中提到的幾處山上人的境界劃分提起了興趣,尤其是對於那兩個境界,更是有些好奇,連帶著張平一也在心裏猜想自己身處的武道一途,是不是也有如此的境界劃分,比如自己在市井誌怪小說上看到的一二三流高手之分?真要如此的話,那以自己如今練拳的高度的話,是不是也能勉強稱的上是三流高手了吧?難不成還是不入流不成?
隻是沒等張平一細想,就從腰間傳來了一陣波動,低頭一看,原來是那枚玄冠道人交給自己的玉佩。隻見玉佩刻有朱紅字體的一麵,其上那枚符篆敕令顏色愈發濃豔,且震動不已,隻是幅度極小,旁人極難察覺。
不等張平一有所動作,原本盤坐於山門之下的兩個黃冠道士,一直未曾睜開的雙目,終於是睜開了。另得不少關注著兩人的晚輩道士詫異不已。
隻見兩位黃冠道人雙手掐了個繁複不已的法訣,原本沒有什麽動靜的山門突然光芒大作,門內光華如流水般波動不已。
其中一位年紀較長的道人對著眾人開口說道,“山門已開,隻能維持一刻鍾時間,速速離去!”
正在山門前等待子時來臨的眾人全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既然能夠不用花費時間等待,眾人也都欣喜不已,於是紛紛起身離開。
至於理由,兩位道人還沒有告訴眾人的必要。
張平一夾雜在人群之中,隻不過卻放慢了腳步,等到所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之後,臨到山門之前,兩位原本盤坐在蒲團上巋然不動的道人,破天荒站起了身,對著腰佩青玉的少年就要執晚輩禮,隻是兩人剛剛有所動作,就被少年提前一步的抱拳行禮弄了個措手不及,行禮不是,不行禮也不是。
沒等兩人還禮,張平一已經一腳踏入了山門之中,一陣漣漪之後,少年身形已經消失不見。
身為師兄弟的兩個道人在眾人走完之後,再次掐訣關閉了山門,又盤坐於蒲團之上,隻是兩人都沒有陷入入定,而是在以心聲傳音。
其中那位剛剛出聲讓眾人離開的中年道人對旁邊青年模樣的道人問道,“師兄,你可曾見過剛剛那位……師叔?”
青年道人猜測道,“剛剛那位應該不是師門人物,從其穿著以及行禮就可看出,明顯是不想接受我們兩個的行禮。”
中年道人疑惑道,“既然不是師門人物,怎麽會有師門愈字輩大長老才能佩戴的青玉玉佩?”
青年道人也沒了主意,隻能輕輕搖頭,表示不解。
此時的張平一正身處一座山峰的山頂平台上。身後是與福地內那座一模一樣的巨大山門。
當真是,才下山頭,又到山頭。
盡管已經不是身處靈氣濃鬱無比的靈寶福地,但是此地靈氣的濃鬱程度比起其他地方依舊是濃鬱許多。
張平一一到此地就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盡管還是負重前行的狀態,但比起在福地內已經好了太多。
踏上武道一途的武夫,與修行練氣的練氣士其實截然不同,練氣士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山上人,就是因為需要煉化天地間的靈氣為己用,最後做到溝通天地,被天道規則所認同,所以越是靈氣濃鬱的名山大嶽就越是遭到眾人搶奪,有能力開宗立派的神仙人物必然要找一處靈氣濃鬱的地方作為自己宗門的所在地。對於練氣士,靈氣就是他們的根本。在靈氣濃鬱的地方,往往能發揮出遠超平常的實力。
但武夫則不同,武夫不以靈氣作為提升修為境界的媒介,而是以自身體魄作為修煉根本,練的是那一口武道真氣,所有的力量來源全部由內而來,不予外求。
所以對於武夫來說,靈氣非但不是什麽好東西,反而會阻礙其前行,武夫在靈氣濃鬱的地方就宛如深陷泥濘,除非達到一定境界,否則就猶如負重前行,沉重不堪。
這也是為什麽玄冠道人對張平一說他不適合在此地修行的原因。
張平一如今所處的這處地方其實算是靈寶宗的外宗,也就是設立在這座天下的門麵,說是門麵,其實依舊是一座龐大無比的宗門。
張平一不打算在此停留,於是再次下山,這次下山就真的是下山了。
下山,入江湖!
山確實很高,甚至比起張平一生活的那座丁仙峰也不遑多讓。於是,黃昏來臨的時候,張平一終於來到了山腳。
說來也巧,就在張平一剛剛來到山下之後,正巧遇上了那師徒三人,雙方免不了要打聲招呼。
隻是正當張平一要離開時,那位老道人卻開口道,“不知這位小兄弟要去哪裏啊?如果順路的話,不妨一起,互相也能有個照應。”
奇怪的是,那個看張平一及其不順眼的小道姑卻並沒有出言反對。
張平一想了一番,回答道,“暫時並無具體目的,先向西邊去,遊曆一番。”
老道人說道,“正好我也要帶著我這兩個弟子去西邊拜訪一位道友,不妨結伴,如何?”
既然順路,張平一自然無不可,便答應了下來。
一行四人便真正互相介紹了一番,原來這位老道人道號真,是靈寶宗內一位五代弟子,因為早年間遭遇過一場大禍,導致修為境界一直凝滯不前,再無寸進,否則,一個長老的職位是逃不掉的,隻好收了兩個弟子,一心傳道。
兩個弟子,大弟子道號誠心,二弟子也就是那位小道姑道號誠意,俱是修道的好苗子。
天色已晚,但四人都沒有要停步的意思。出了宗門一路向西行去。
幾人就這麽行走在大山之中,並非是沒有人煙城池,而是老道士元真這次下山不比以往獨自一人,而是要帶著兩個弟子曆練一番,所以特意避開了城鎮,為的就是讓兩人吃點苦頭。
隻是讓老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張小兄弟竟然走山路走的比自己還要雲淡風輕。
單提跋山涉水一事,還真沒幾個人能比得過張平一。
所以一路上張平一走得是閑庭信步,老道士如果不是修為高深,還真不一定能走得過張平一。
隻是卻苦了老道士的兩個徒弟,一開始還能興致勃勃的欣賞沿途風景,隻是隨著路程的增加,漸漸的就都開始氣喘籲籲起來,奈何老道士還不讓運用修為神通,說是出門在外,沿途都是高山大澤,往往就會有些山精野魅,或是修煉有成的大妖之類,若是將一身修為全部用於行山,拿什麽自保?
無奈之下,師兄妹兩個隻能一人撿了根樹枝作為行山杖,這才能夠遠遠的跟在兩人身後。
看著前方談笑風生的師尊二人沒有半點要落腳的意思,誠心倒是還好,本就是個木訥性子,隻管往前走。誠意就有些不樂意了,不過看著前麵那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大的少年沒有半點疲憊的神態,恨恨的咬咬牙,就又一瘸一拐的往前趕。
其實張平一曾經提議過休息一下再走,卻被老道人抬手阻止了。隨後老人就給張平一解釋了一番。
初次下山,下馬威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不足以打熬兩人的性子,現在正是他們修心的大好時機,一旦道心不定,即便修為上去,也如那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少年若有所思,把這些都默默記在心裏。
一旁老道人看著少年深思的模樣,眯眼一笑,隨即又歎了口氣,不知道是誰有這好運氣收了這麽好個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