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恒躍到核心之初,金軍先有五個等閑來攻,被他手起劍落果斷連斃;隨後徐轅到場與之並肩,也是迅疾持刀左衝右突,沛然刀氣直接將還有膽上前的二流高手們掀翻開去。
“三十多年前,老夫也曾見過這雙利刃和它們的主人……玉龍劍俠輕狂,馮虛刀客豪邁,彈指一揮間……”老兵某,炮座旁說起宋酉與徐子山。
若劍意具山川秀美,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則刀鋒見江湖寥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也是這般並肩作戰嗎?”年輕人不敢走神,卻還是忍不住見縫插針問。
“嘿,是啊……”一時模糊了記憶,隻覺徐宋兩家世代都是這般,生死偕行,乘風破浪。
不知是此番淩大傑的傷勢恢複太慢,又或者徐轅始終是武力輸出最穩?徐宋二人前幾回合的旗開得勝,竟意外把淩大傑也算在了那撤退開去的“二流高手”裏……不配合則已,一配合,默契無懈可擊。
由於徐轅虛懷若穀,刀如其人,毫不搶眼,襯得那銳氣逼人的宋恒及其劍愈發奪目。隨便哪個往戰局瞥一眼的武者都會這般讚許:“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宋恒他已經度過了浮華和狂躁的兩個階段、人與劍達到了一生中的最好時候。
景不及形,塵不暇起。不容喘息,那把號稱“閃電守禦”的躡雲劍驟然殺入,以躡雲追風之速先朝宋恒頭頂猛打
持劍的孤夫人是高手堂中唯一一個女流,可高手堂裏哪個不是當世武林首屈一指人物?由不得宋軍半點怠慢的她,劍意“誌淩九州,勢越四海”,迅猛呼嘯而來,巾幗不讓須眉。
宋恒眼疾手快,一劍反攏而去,“山青花欲燃”“煙光凝而暮山紫”“天江碎碎銀沙路”妙招迭起,直朝孤夫人的所有劍路狠剿。好一個江西一劍封天下,從來都是外表精致絕美、縱使戰場相逢都教對手第一時間眼前一亮,可骨子裏的淩厲狠辣、又會教對手下一刻心裏一沉:怎見那五顏六色都壯烈如火?
二人內力相近,身法步履皆是輕靈,難得是連決心都是一樣強。對於宋恒而言,愛他的和他愛的人們,全都誓死守護腳下這片土;對於孤夫人而言,愛她的和她愛的男人,前後也都消失在這條征蜀之路……故而纏鬥之餘,一個堅定說“入蜀唯有一條路,死路!”一個決然應:“死活都要入。”
兩人平手足足有三十回合,才總算被精力恒久的宋恒略高一籌,剛好那時騰挪到徐轅戰狼身側,宋恒想都不想就要以難得擠出來的餘力、幫徐轅先打破平衡取得對戰狼的優勢。不錯,戰狼真是個可怖的對手,即使被林阡重創過、獨孤消磨過,戰力竟隻比徐轅差得不遠,因此在交鋒中能夠死死咬住徐轅的刀勢不放……
宋恒原以為自己這氣力加上去,怎麽也會幫徐轅對戰狼拉出一截優勢,怎料斜路雲回風烈,麵色一變暗叫不好,同時天驕一聲“小心”,極速到他身側堪堪憑刀應了那威猛剛強的一擊“戟中閻羅”是開玩笑?一開始被斥走就再也回不了?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一闖回戰局就是一招狠厲的“淩遲”!宋恒險些反被淩大傑的長鉞戟助戰狼打出絕對碾壓,好在驚險了幾個回合過後,終是和徐轅互補著站穩了腳跟……
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從臉色和氣息分辨出淩大傑和戰狼都還負傷在身,可為何這戰狼的湛盧劍還是如昨般無堅不摧?劍魂合一,山川動蕩,令徐轅感覺這般細算起來他的最高狀態隻比魔態主公低一點點,這般無解,似乎隻能用“戰狼也已經入魔”來解釋?否則正常人怎麽可能……非人至此!
是的,若不是徐轅的馮虛刀擋在陣前,靠得近的宋軍等閑和二流高手,別說有沒有膽子上前,絕對都已經化為齏粉!誰還有命欣賞到天驕的“浩浩乎馮虛禦風不知其所止”,這裏怕是早就屍骨成丘、血流成河……
論亮色,宋恒當仁不讓;但論厚重,此局盡在戰狼與徐轅。
以二敵三,頻頻驚險又步步化險為夷,屢屢突破又次次支離破碎,雙方整體實力從此在平衡線上下不停浮沉。
刀沉穩劈砍,劍輕盈刺挑,戟剛猛衝鏟,攻守主次不斷輪換,唯有戰意毫無停斷。
輪到宋段之戰,便是江山如畫和天崩地裂的衝突;
輪到宋聶之戰,便是流光溢彩和飛電過隙的角逐;
輪到宋淩之戰,便是連綿不絕和大開大闔的爭鬥;
輪到徐淩之戰,便是旗卷長空和戰鼓雷動的對決;
輪到徐聶之戰,便是千軍萬馬和千機百變的較量;
輪到徐段之戰,便是浩然正氣和鬼神悲號的廝拚。
兵者起伏往來,戰者意氣風發,觀者眼花繚亂……
哪有幾個觀者!?這地方不是擂台,而是實實在在的修羅場,漫天黃沙,遍地狂風,滿目血腥,充耳鼓角。與這戰局擦肩而過並匆匆流逝的,除了光陰、景物,最多的就是生靈……
當是時,陣地上原先緊隨戰狼而來、披著重鎧意圖強行攻城的金軍敢死隊,大部分正和宋軍敢死隊僵持在不遠處欺身搏鬥;唯有極少數已然借助雲梯或武功當先登城,然而在高手堂遭遇阻滯、城頭蘇慕等人滅火備戰後,那些人前遇矢石、後援難繼,一時之間死者堆疊。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何苦?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況且我大宋軍民力同心,你們萬萬過不去!!”激戰多時,宋恒好不容易才問出這句,這句必須問出口,才好給敵軍以攻心的致命一擊。
“若無地崩山摧壯士死,何來天梯石棧相鉤連?既早已萬死不辭,管它四萬八千歲,還是四萬八千丈?況且我軍,素來是‘女真不足萬、滿萬不可戰’。”白發黑衣老者,從容不迫回應,語聲鏗鏘有力。若是撇開立場不談,這戰狼的身上,委實還透出一股令人折服的英雄豪氣,難怪這麽短的時間內他就取代仆散揆成為曹王府的第一謀士,金軍太多人都不止信服他,而是信奉他!
然而他說的自有一番道理,城上城下的死者,有金軍也有宋軍,遠近箭炮始終穿插,它們又豈會分家國?而聽得戰狼這話之後,金軍敢死隊更加驍勇無畏,寧可踐踏屍體輔助雲梯、一往無前地攻城略地。
徐轅忽然想起先前吟兒和金陵的猜測:戰狼口口聲聲要除魔,可他入魔比林阡更徹底;大散關和文縣的所有命案大半可能是他犯下,為了讓林阡背上濫殺罪名他自己先濫殺無辜來栽贓嫁禍……此時再看眼前人,真是把這可能性拔高到了九成以上
戰狼的話語和行為全然對人命視若草芥,為人處世竟是冷血無情到極致。可笑他招式全是“安禪製毒龍”“水月通禪寂”之類、聽上去很是透徹空明,他的湛盧劍劍旨還是“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仁道之劍,你已悖逆。”徐轅冷笑,湛盧不複湛盧,唯血狼影耳!
“道既不公,斬之何妨?”戰狼他,竟無所謂被指為墮入魔道。
“你願入魔便罷,何必強加於人。天命歸了我們主公,怕是隻對曹王一人不公吧!”宋恒一想到林阡被他逼得入魔就忍不住忿忿,吼出這句時委實是怒發衝冠。
“……曹王?”徐轅忽然一怔,原計劃裏,曹王本該出現在這個戰團。
盡管隻有三個高手堂,還是令他倆打得太久、太累,竟完全把這茬給忘了……
說時遲那時快,猶如天外飛旋的一束流光,生生轟砸在徐轅和宋恒原本守衛的陣地右肋。
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聲東擊西,就算跟宋軍下明棋,宋軍也隻能這麽順著他的劇情走。
當冥滅劍的劍氣隔空擊落在宋軍這道並不堅實的城牆,曹王府另一路精銳立刻不顧性命地魚貫而上,此間宋軍見狀,忙不迭地左遮又蔽,就在那時,他遠遠就看見了城上那個督軍死戰的、原計劃裏他最不想在此地見到的人。
那時她不經意間一顧,剛巧也透過人群看見他,一個多月前會寧地宮中父女融洽的一幕幕,依稀正隨著清晨的煙塵一道道飄散。
“三十多年前,老夫也曾見過這雙利刃和它們的主人……玉龍劍俠輕狂,馮虛刀客豪邁,彈指一揮間……”老兵某,炮座旁說起宋酉與徐子山。
若劍意具山川秀美,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則刀鋒見江湖寥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也是這般並肩作戰嗎?”年輕人不敢走神,卻還是忍不住見縫插針問。
“嘿,是啊……”一時模糊了記憶,隻覺徐宋兩家世代都是這般,生死偕行,乘風破浪。
不知是此番淩大傑的傷勢恢複太慢,又或者徐轅始終是武力輸出最穩?徐宋二人前幾回合的旗開得勝,竟意外把淩大傑也算在了那撤退開去的“二流高手”裏……不配合則已,一配合,默契無懈可擊。
由於徐轅虛懷若穀,刀如其人,毫不搶眼,襯得那銳氣逼人的宋恒及其劍愈發奪目。隨便哪個往戰局瞥一眼的武者都會這般讚許:“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宋恒他已經度過了浮華和狂躁的兩個階段、人與劍達到了一生中的最好時候。
景不及形,塵不暇起。不容喘息,那把號稱“閃電守禦”的躡雲劍驟然殺入,以躡雲追風之速先朝宋恒頭頂猛打
持劍的孤夫人是高手堂中唯一一個女流,可高手堂裏哪個不是當世武林首屈一指人物?由不得宋軍半點怠慢的她,劍意“誌淩九州,勢越四海”,迅猛呼嘯而來,巾幗不讓須眉。
宋恒眼疾手快,一劍反攏而去,“山青花欲燃”“煙光凝而暮山紫”“天江碎碎銀沙路”妙招迭起,直朝孤夫人的所有劍路狠剿。好一個江西一劍封天下,從來都是外表精致絕美、縱使戰場相逢都教對手第一時間眼前一亮,可骨子裏的淩厲狠辣、又會教對手下一刻心裏一沉:怎見那五顏六色都壯烈如火?
二人內力相近,身法步履皆是輕靈,難得是連決心都是一樣強。對於宋恒而言,愛他的和他愛的人們,全都誓死守護腳下這片土;對於孤夫人而言,愛她的和她愛的男人,前後也都消失在這條征蜀之路……故而纏鬥之餘,一個堅定說“入蜀唯有一條路,死路!”一個決然應:“死活都要入。”
兩人平手足足有三十回合,才總算被精力恒久的宋恒略高一籌,剛好那時騰挪到徐轅戰狼身側,宋恒想都不想就要以難得擠出來的餘力、幫徐轅先打破平衡取得對戰狼的優勢。不錯,戰狼真是個可怖的對手,即使被林阡重創過、獨孤消磨過,戰力竟隻比徐轅差得不遠,因此在交鋒中能夠死死咬住徐轅的刀勢不放……
宋恒原以為自己這氣力加上去,怎麽也會幫徐轅對戰狼拉出一截優勢,怎料斜路雲回風烈,麵色一變暗叫不好,同時天驕一聲“小心”,極速到他身側堪堪憑刀應了那威猛剛強的一擊“戟中閻羅”是開玩笑?一開始被斥走就再也回不了?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一闖回戰局就是一招狠厲的“淩遲”!宋恒險些反被淩大傑的長鉞戟助戰狼打出絕對碾壓,好在驚險了幾個回合過後,終是和徐轅互補著站穩了腳跟……
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從臉色和氣息分辨出淩大傑和戰狼都還負傷在身,可為何這戰狼的湛盧劍還是如昨般無堅不摧?劍魂合一,山川動蕩,令徐轅感覺這般細算起來他的最高狀態隻比魔態主公低一點點,這般無解,似乎隻能用“戰狼也已經入魔”來解釋?否則正常人怎麽可能……非人至此!
是的,若不是徐轅的馮虛刀擋在陣前,靠得近的宋軍等閑和二流高手,別說有沒有膽子上前,絕對都已經化為齏粉!誰還有命欣賞到天驕的“浩浩乎馮虛禦風不知其所止”,這裏怕是早就屍骨成丘、血流成河……
論亮色,宋恒當仁不讓;但論厚重,此局盡在戰狼與徐轅。
以二敵三,頻頻驚險又步步化險為夷,屢屢突破又次次支離破碎,雙方整體實力從此在平衡線上下不停浮沉。
刀沉穩劈砍,劍輕盈刺挑,戟剛猛衝鏟,攻守主次不斷輪換,唯有戰意毫無停斷。
輪到宋段之戰,便是江山如畫和天崩地裂的衝突;
輪到宋聶之戰,便是流光溢彩和飛電過隙的角逐;
輪到宋淩之戰,便是連綿不絕和大開大闔的爭鬥;
輪到徐淩之戰,便是旗卷長空和戰鼓雷動的對決;
輪到徐聶之戰,便是千軍萬馬和千機百變的較量;
輪到徐段之戰,便是浩然正氣和鬼神悲號的廝拚。
兵者起伏往來,戰者意氣風發,觀者眼花繚亂……
哪有幾個觀者!?這地方不是擂台,而是實實在在的修羅場,漫天黃沙,遍地狂風,滿目血腥,充耳鼓角。與這戰局擦肩而過並匆匆流逝的,除了光陰、景物,最多的就是生靈……
當是時,陣地上原先緊隨戰狼而來、披著重鎧意圖強行攻城的金軍敢死隊,大部分正和宋軍敢死隊僵持在不遠處欺身搏鬥;唯有極少數已然借助雲梯或武功當先登城,然而在高手堂遭遇阻滯、城頭蘇慕等人滅火備戰後,那些人前遇矢石、後援難繼,一時之間死者堆疊。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何苦?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況且我大宋軍民力同心,你們萬萬過不去!!”激戰多時,宋恒好不容易才問出這句,這句必須問出口,才好給敵軍以攻心的致命一擊。
“若無地崩山摧壯士死,何來天梯石棧相鉤連?既早已萬死不辭,管它四萬八千歲,還是四萬八千丈?況且我軍,素來是‘女真不足萬、滿萬不可戰’。”白發黑衣老者,從容不迫回應,語聲鏗鏘有力。若是撇開立場不談,這戰狼的身上,委實還透出一股令人折服的英雄豪氣,難怪這麽短的時間內他就取代仆散揆成為曹王府的第一謀士,金軍太多人都不止信服他,而是信奉他!
然而他說的自有一番道理,城上城下的死者,有金軍也有宋軍,遠近箭炮始終穿插,它們又豈會分家國?而聽得戰狼這話之後,金軍敢死隊更加驍勇無畏,寧可踐踏屍體輔助雲梯、一往無前地攻城略地。
徐轅忽然想起先前吟兒和金陵的猜測:戰狼口口聲聲要除魔,可他入魔比林阡更徹底;大散關和文縣的所有命案大半可能是他犯下,為了讓林阡背上濫殺罪名他自己先濫殺無辜來栽贓嫁禍……此時再看眼前人,真是把這可能性拔高到了九成以上
戰狼的話語和行為全然對人命視若草芥,為人處世竟是冷血無情到極致。可笑他招式全是“安禪製毒龍”“水月通禪寂”之類、聽上去很是透徹空明,他的湛盧劍劍旨還是“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仁道之劍,你已悖逆。”徐轅冷笑,湛盧不複湛盧,唯血狼影耳!
“道既不公,斬之何妨?”戰狼他,竟無所謂被指為墮入魔道。
“你願入魔便罷,何必強加於人。天命歸了我們主公,怕是隻對曹王一人不公吧!”宋恒一想到林阡被他逼得入魔就忍不住忿忿,吼出這句時委實是怒發衝冠。
“……曹王?”徐轅忽然一怔,原計劃裏,曹王本該出現在這個戰團。
盡管隻有三個高手堂,還是令他倆打得太久、太累,竟完全把這茬給忘了……
說時遲那時快,猶如天外飛旋的一束流光,生生轟砸在徐轅和宋恒原本守衛的陣地右肋。
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聲東擊西,就算跟宋軍下明棋,宋軍也隻能這麽順著他的劇情走。
當冥滅劍的劍氣隔空擊落在宋軍這道並不堅實的城牆,曹王府另一路精銳立刻不顧性命地魚貫而上,此間宋軍見狀,忙不迭地左遮又蔽,就在那時,他遠遠就看見了城上那個督軍死戰的、原計劃裏他最不想在此地見到的人。
那時她不經意間一顧,剛巧也透過人群看見他,一個多月前會寧地宮中父女融洽的一幕幕,依稀正隨著清晨的煙塵一道道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