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四年十月五日,北魏都城, 京都。
前線傳來北路軍已攻克征伐北齊的第一道門戶雍州的捷報, 大元帥蕭澹留下兵馬二千人駐守雍州,隨即令北路軍與中路軍一路北上, 掃清沿路小城, 直撲平州,而南路軍繼續南下, 攻取洛陽,大戰開始不出十日,京都便陸續接到東征軍入續攻克周邊小城的捷報。
首戰告捷, 軍心大振,朝廷上下亦是士氣高漲, 為最大程度保證行軍糧草器械等供應,朝廷接連向個州鎮頒布征糧令,以及征收布匹絲絹,為前線軍士越冬置備棉衣做準備。
而就在北魏大軍攻克雍州後不久,朝廷接到了南陳攻克北齊曆陽的消息, 才短短二十多日, 南陳便陸續增兵開赴曆陽人數便超過了十萬, 全軍上下誓要攻入江北之地, 為陳國開疆拓土!
而北齊在接到南陳入侵的戰報之時,正在圍獵的北齊皇帝宇文疇聞訊不慌不忙,遣儀同三司尉石梁、長孫洪領步騎五萬南下救援曆陽。
可齊國大軍才趕到離曆陽幾十裏外的儀和小鎮時,南陳攻破曆陽的消息傳來, 而南陳大軍在洗劫曆陽後乘勝追擊北上,與前來救援的石梁軍相遇,南陳名將彥明策指揮若定,領軍乘勝追殺,石梁怯戰,且敗且逃,最後在隨身護騎的拚死護衛下,一路逃回了彭城。
南陳攻克曆陽後,便相當於在北齊南邊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南陳統帥彥明策決定繼續領軍攻略周圍城鎮,以鞏固新占領的曆陽駐腳點。
北齊在南邊防線上的失利,也給北魏攻取洛陽的南路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南路軍統帥獨孤?不愧是沙場老將,勇猛無敵,洛陽一路橫掃小城無人敢於匹敵,待兵臨洛陽城下,洛陽刺史淩安摔洛陽守軍二萬,憑借洛陽城防堅固,城內防禦工程器械精良,閉城拒受,絕不輕易開門出城與北魏軍決戰,戰場局勢轉為攻堅戰。
獨孤?並未急於猛攻洛陽,而是采取圍困戰略,又親率精銳鐵騎占領北邙山,在此列陣,觀察洛陽城中敵軍動向。
獨孤?在分析過敵我雙方狀況後,認為洛陽敵軍憑借城牆高堅占據優勢,堅守不出,若己方直接攻城不但無益,反而會讓自己損失慘重,所以果斷決議采取環形圍城攻勢,切斷洛陽的補給線,困死洛陽。
洛陽人多糧食消耗大,又加上被切斷了補給線,而南方援兵正與南陳糾纏,根本無暇顧及,因而又失了外援,相信用不了多久,城內糧食短缺,無以為繼之時,城內守軍便會忍不住出城突圍,隻要他們出城了,就不怕北魏軍磨不掉洛陽這支孤立守軍。
隨即,獨孤?便下令手下總管與將軍,分別占據了宜陽向南的伊闕龍門,自太行山包圍鄭河內郡,以及從洛口切斷洛陽的糧草運輸線,在完成這道環形圍城工事前,獨孤?時常派出小股部隊不分晝夜,佯裝輪番攻城,挫其銳氣,令洛陽守軍時刻處於備戰狀態,晝夜難安,人心惶惶,而主要精銳部隊則乘機橫掃洛陽周圍各州鎮,想將洛陽徹底變成一座孤城。
而獨孤?真正開始對洛陽進行全麵進攻政策時,也已經是環形圍城工事完全達成的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北魏的中路大軍也是越戰越勇,表現不俗,自雍州攻克後一路北上直撲平州,一時間平州告急,齊使自旦至午,驛馬三至,齊主宇文疇見報視若未聞,無意南援,哂之曰:西寇小兒,何足道哉?之後依舊故我,每日狩獵酒宴歌舞,盛之又盛,一日未絕,百官默然不敢奏言。
北魏中路軍運用攻城器械猛攻平州兩日,領軍將領身先士卒,勇猛殺敵,是夜,平州齊將尉貴纓戰死,平州守將折損殆盡,翌日,齊行台左丞侯刑欽出降敵,第三日,平州攻陷。
……
舉國之戰,往往牽動國家朝政方方麵麵,各司各部,都忙碌異常,上至丞相下至六部長官,都常聚於丞相治所集賢殿商討各部所轄事宜,快速進行統籌規劃後,及時上報於太皇太後禦曉。
禦史台亦不能免俗,因禦史台有監察百官、彈劾不法之責,朝廷也正值特別時期,維護朝廷穩定與地方安定,不生錯亂,便是禦史台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在我接手禦史台後,便開始著手整頓禦史台人事任免等一幹事物,我需要的是可以做事果決,辦事幹練的下屬,實在沒有多餘的心思放在平衡朝中權利分布上去,所以快刀亂麻,將能用的留用,不能用的直接調離或者貶職,沒多久,在禦史台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辦事班底。
禦史台以禦史中丞為首,下設有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有侍禦史六人,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
殿院有殿中侍禦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等事。
察院有監察禦史十五人,掌監察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
當然,這其中還未包括各院主簿、掌印、錄事、書令史等職人數若幹,整個禦史台運作,上下便有上百號人,身為禦史之首,每日要處理的事物數量也便可想而知了。
可即便如此,我也一直堅持擔任太傅一職,每七日都有有兩日為皇帝陛下開課講筵,授業解惑,亦可乘機考校皇帝陛下課業,君臣相處,依然十分融洽。
這不,今日又到了為陛下開課講筵之時,到了時辰,便隨著內侍引領,到禦書房為皇帝陛下講解經典。
見過陛下,行過君臣之禮,隨即又是師生之禮,君臣分別主次入座,講筵開始。
十多歲的孩子長得快,不知不覺間,印象中小皇帝有些稚嫩的臉也逐漸消散開去,個子不斷見長,也已將逐漸開始顯露出男子應有的特征和英氣,舉手投足間已頗有幾分王者風氣,模樣也越發俊秀了。
我不禁有些感慨,皇家的幾位公主殿下都生的別樣好看,瞧陛下這模樣,將來也定會是位儀表非凡,貴氣逼人的少年郎君了。
一念至此,不禁莞爾,心中暗罵自己一聲,一時間竟在處此胡思亂想了。
抱拳向陛下揖了一禮,道:
“陛下,請恕微臣僭越,敢問陛下,上位講師講解經義到何章何處了?”
小皇帝揮手示意內侍退出房外,待室內隻剩兩人,小皇帝正經危坐的身子才稍微緩和了一些,語氣也隨和了不少,用打著商量的口吻言道:
“太傅,今後咱們便不講經義了可好?”
“陛下可是嫌微臣講課過於沉悶了?”
聽我如此反問,小皇帝忙擺手言道:
“不,並非如此,朕是極喜歡太傅授課的,每次聽完太傅授課,朕都受益匪淺,心中甚為感念。”
我微微一笑,隨即自謙言道:
“微臣愧不敢當。”
“隻是近來,太傅不像往日般可以常予朕授課了,故而,這典章經義,書中可學之物,可讓其他講師說於朕聽,朕想向太傅學的,是書中無法學到之物。”
隻見小皇帝一臉認真地瞧著我,眼中泛出求知的耀眼光芒來。
我依然保持微笑,可心中卻已在暗暗驚奇了,小皇帝確實慢慢長大了,他的聰慧機靈、敏而好學也逐漸展露出來,雖然貴為天子之尊,需謹守禮儀典範,無時無處都得展示天子威嚴,可要一個才十二歲的孩子展現出一派老氣橫秋的模樣來,還真不是他這個年紀的孩子該出現的模樣啊!
孩子的天性最為可貴,自古以來,長輩對孩子的教導就十分重視,更何況是皇帝呢?
故而,曆朝曆代,帝師都十分重視重視對皇帝亦或未來儲君的心性培養,若是能善加引導,讓皇帝心中多幾分浩然之氣,將來在權術一道上,亦不會過於沉湎其間,以至個性陰鷙,善變多疑,這無疑是造福天下蒼生的好事。
可皇帝又不似一般的學生,因為他是這天下之主,更是自己的主人。若是身為帝師,妄圖以一己之力而讓皇帝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那他就太過高估自己的影響力了。
帝師可以教皇帝典章經義,帝王之道,甚至是陰謀權術,卻永遠都不能忘記,自己身為人臣的本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無論何時,都不能逾越了身份……
當我對上小皇帝眼中那道耀眼光芒之時,腦海中不斷有聲音提醒著自己必須謹尊著身為臣子的本分,眼前的這個孩子終究是皇帝,隨著小皇帝年紀越來越大,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力,會走屬於自己的君王之道。
可即便是如此,即便將來會因此而付出無比沉重的代價,我也希望可以在這孩子心中植入一棵名為仁善之念的種子,等到將來這孩子真正迎來君臨天下的那日,這點仁善之念也許會指引他成為一代明君。
若真有那麽一日,那也不算辜負了我這平生所學了吧?!
“不講典章經義的話,那陛下想聽微臣講些什麽?”
小皇帝見我送了口,大喜,思忖了片刻,道出這句話來。
“太傅就給朕講講這天下各地的人文地貌,風土民情吧!”
聞言,我不覺苦笑一聲,若小皇帝真意真係於此,那我所能講的也不過是紙上所得,畫中所見,途中所聞了。
雖然遊覽名山大川也曾是我一度一來的理想之行,可因緣際會,直至如今也無機會得償所願。
記得那時金榜題名,入仕為官不久,人情艱難,仕途不順,心中黯然,苦悶難掩,隻覺若是能寄情山水之間,增廣博文,離了朝廷中的紛紛擾擾,爾虞我詐,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可又因自己是高家長子嫡孫,加之功名在身,脫身不得,故而終日苦悶,心中鬱結漸生。那時候若非柳絮從旁開導寬慰,隻怕我早已成了厭世之徒,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所了。
而現在,凡塵俗世,那份瀟灑淡泊也隨之淡漠,亦是感覺離這個願望是原來越遠了呢……
“陛下若是想聽,待微臣將所見所聞都悉數說與陛下聽也便是。可破書萬卷,不如路行萬裏,說來懺愧,微臣亦是極少有機會可以出的京城,故而要將這所見所聞盡述,也隻頂的過三五回,待將這些都說完了,微臣也便黔驢技窮了,無話可對陛下說了。”
說完最後,我也隻能無奈地苦笑了。
小皇帝聞言,急了,言道:
“太傅這般說辭可是自謙太過了,朕知道,太傅乃經緯之才,博古通今,天文地理,無不知曉,朕心中對太傅亦是十分仰慕,還請太傅教朕!”
說完,小皇帝還向我抱拳一禮,十分鄭重。
我則慌忙回禮,應道:
“陛下如此謬讚,微臣實在是愧不敢當啊!”
說完,偷瞥了一眼小皇帝,卻正好瞧見他正抿著嘴偷笑,小皇帝這會兒給我帶高帽,很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我隨即擺出一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模樣來,款款言道:
“既然陛下如此重托,那微臣便竭盡所能,為陛下將這天下各地的人文風物都細述於陛下知曉,隻是陛下此舉,是否別有深意,不妨直言。”
聽我如此認真的這番說辭,小皇帝頓時也心急了,沒想到自己的這點小算盤,還是沒能逃過太傅之眼。
原來,最近小皇帝對行軍作戰十分上心,故而對兵書一類有所偏好,對於北齊之戰的實況更是心心念念,當然了,憂心勝敗是一回事兒,比起這小皇帝更在意的是幾場戰役敵我兩方的戰法與戰技如何。
可他這點小心思還是被皇祖母給發現了,皇祖母有些嚴厲地叮囑他現在應該專心致誌地學習聖人之道,莫要心生旁騖,三心二意,到時候哪一邊都學不好。
雖然明白皇祖母所言,可小皇帝很難舍棄對兵書奇謀、排兵布陣的喜愛之情,便偷偷地自學兵書,可有些地方實在是生澀難懂,其中涉及一些山川地貌之說,難以融會貫通,而皇祖母又曾有嚴辭下來,故而一概授業老師都不敢私自教導小皇帝兵法韜略。
小皇帝不想讓各位老師和太傅為難,不得已,隻能用這種方法讓太傅間接教導自己了。
“朕想學兵法韜略,可皇祖母不許……”
沉默了片刻,小皇帝還是將心中為難,娓娓道來。
“陛下年紀還小,太皇太後之意,是想讓陛下先學過聖人之道,柔和心性,磨煉品行後再教於陛下六韜三略,太皇太後對陛下期望甚高,望陛下不負太皇太後期許。”
太皇太後是深怕小皇帝將來會成為一位隻知窮兵黷武的皇帝,故而比起兵法韜略,她會讓小皇帝先學聖人仁德之道,以化解兵法韜略之中的嗜血戾氣。
<a id="wzsy" href="https://m.tsxsw.la">吞噬小說網</a>
“皇祖母的一片苦心,朕如何能不知,隻是希望朕能快些成長,好為皇祖母分擔一時之憂慮。太傅,朕想成為一個好皇帝。《禮記祭法》中曾道: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朕覺得,朕應該成為這樣一位文治武功,文武並濟的皇帝。”
聽到小皇帝的話語,我心中頓覺十分寬慰,小皇帝已經有自己想要走的路了,他也開始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看法了,看來,不能再將他當作孩子來看待了。
“陛下想學兵法韜略,微臣敢不傾囊相授?隻是這紙上得來終覺淺,論到兵法布陣,還得再為陛下擇一良師才行呐。”
小皇帝聽我這番說辭,便是同意自己方才所言了,不禁大喜,言道:
“學生多謝太傅悉心教導,學生絕不會辜負太傅教會,隻是皇祖母那……”
說道太皇太後,小皇帝臉上也不禁麵露難色了。
“微臣會親自去向太皇太後請旨,隻是在此之前,微臣鬥膽,想與陛下約法三章,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小皇帝思忖了片刻後,又看了看我平靜如常的神色,隨即便點頭應承道:
“太傅但說無妨……”
我微微沉靜了片刻,想著這若是換做以前,小皇帝早已開心地點頭答應了,現在已經懂得三思而行了,孩子的成長總是讓人有些猝不及防,但這卻是我樂於看見的結果。
對上了小皇帝的目光,我恭敬而又不失師者風範地向小皇帝提出了自己的那幾點“請求”來。
……
幾日後,太皇太後遣了洛霞姑姑來,宣我至長樂宮中問話,瞧見了是洛霞姑姑親自前來,我便心知太皇太後定是為自己了日前曾進言讓小皇帝學習兵法韜略之事而心有疑慮,故而今日又遣了洛霞姑姑來同我傳話,隻怕是有怪罪之意了。
以公而言,我是小皇帝的太傅,由我出麵進言此事亦在情理之中;於私,我也是太皇太後的孫女婿,自然也得體諒太皇太後愛護看重小皇帝之心了。
太皇太後擔憂的不僅僅是小皇帝將來是否會窮兵黷武,更重要的是,如今皇室便隻有小皇帝這一位皇位繼承人,太皇太後對小皇帝的愛護能不慎之又慎麽?
小皇帝年紀還小,心性不定,若是學了兵法韜略,以為自己文韜武略,無所不能,待他成年後正式親政,掌握國家大權,難保他不會一時興起,禦駕親征,屆時北魏江山社稷該以何為依托?
自廢太子薨逝之後,太皇太後對嗣君的態度便比以往更加嚴厲了。
洛霞姑姑向我傳達了太皇太後的口諭後,也免不得數落我幾句,怪我這回有些衝動了,不過好在我行事還算有分寸,並未直接上書言事,隻是前去同太皇太後請安之時,略有提及,這也讓太皇太後可以以家事名義處理此事而非國事,倒也省了這許多牽扯與麻煩。
“你這孩子,近來行為越發有失分寸了。”
洛霞姑姑難得訓責我一番,在她跟前,我也隻能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垂手靜然立著,不敢隨意插話了。
我知道洛霞姑姑是愛之深,難免責之切,她此番數落我自也是為我好,說我近來行為有失分寸,占多數的還是為著鹿苑的那次群毆事件吧,惹出這麽一出禍事,也確實給洛霞姑姑添了許多麻煩。
這般一想,我也便隻能低頭認錯了。
洛霞姑姑瞧著我一臉悔過的神色,略微歎了口氣,想著這孩子如今都已長大成人,還成了國之重臣,自己還當他是孩子般訓導著,也是怪可憐的,便不忍心再加以訓誡了,像個母親一般,伸出手來溫柔的為我正正衣冠,噓寒問暖,十分慈愛。
“傻孩子,近來瞧你消瘦了不少,琬兒不在你身邊,你可有好生照看自己?”
洛霞姑姑的慈愛令我心中十分感懷,而一提及琬兒,不免觸動柔腸,眼也突然有些酸澀了,明明是滿腔柔情,卻也生出幾分苦澀難耐,相思情意,果然磨煞人啊……
琬兒,琬兒,琬兒啊……
我從未試過如同現在這般,如此甜美而又如此痛苦地思念著一個人啊,那你呢?你是不是也用著同樣的心情,如此思念著我?
“讓洛霞姑姑擔心了,是辰兒的不是,辰兒會好好照顧自己的。”
我努力打起精神,盡力保持微笑,好讓洛霞姑姑安心。
洛霞姑姑靜靜地瞧著眼前這孩子,心中也是越發感慨,如今瞧見辰兒與琬兒兩個孩子彼此依偎,鶼鰈情深,為這兩個孩子高興之時卻也隱不住為他們深深憂慮,太皇太後所言乃人生至理,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兩個孩子都是如此心性,若將來有朝一日突遭橫禍,他兩人若有一人不能保全,那另一個隻怕也會隨之而去了……
若結局當真如此,那自己當初極力撮合他們,到底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需要洛霞姑姑為你帶口信麽?”
雖然心中前一刻還在如此憂慮,可一看到這孩子鬱鬱寡歡的神色,心中便十分不忍,她是知道的,自琬兒離開後,這孩子失魂落魄了好幾日,若不是有公事纏身,令其無法分心,才暫時得以無恙。可隻怕這孩子一回到府中,亦是難以忍受的牽腸掛肚了吧!
琬兒真正離開的原因,對外自是不能名言,辰兒也是深知如此,就連書信也不敢隨意托寄,唯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露了馬腳,卻也苦了這對恩愛夫妻。
對辰兒來說,牽腸掛肚自不必說,更何況戰場上刀劍無眼,辰兒心係琬兒安危,憂心忡忡,亦是顯而易見的。
每日他都時刻關注戰場上傳遞回來的軍報,雖說近來是連戰連捷,可在他臉上卻未見絲毫喜悅之色,隻是緊蹙娥眉略有舒緩,之後便一心沉湎公事,寂落無言了。
他想要向自己打聽琬兒在軍中的消息,卻又因為身為外臣的關係而不能每日到永樂宮中來探視,隻能就著每隔一段時日入宮給太皇太後請安的規矩,才得機會親自向自己詢問琬兒狀況如何。
他心中對琬兒十分掛念,卻又得在人前做的滴水不漏,著實是太過為難他了。
……
聽到洛霞姑姑的言語,我心中歡喜之至,隻覺多日陰鬱都已一掃而空,隻要能與琬兒互通書信,哪怕隻是寥寥數筆,也好過如今這般牽腸掛肚,望眼欲穿啊……
“真的可以麽?”
我心中十分激動亦是十分惶恐。
洛霞姑姑微笑著點了點頭,又再補充了一句,道:
“信中內容,盡量簡明扼要。”
聞言,我不禁苦笑出聲來……
前線傳來北路軍已攻克征伐北齊的第一道門戶雍州的捷報, 大元帥蕭澹留下兵馬二千人駐守雍州,隨即令北路軍與中路軍一路北上, 掃清沿路小城, 直撲平州,而南路軍繼續南下, 攻取洛陽,大戰開始不出十日,京都便陸續接到東征軍入續攻克周邊小城的捷報。
首戰告捷, 軍心大振,朝廷上下亦是士氣高漲, 為最大程度保證行軍糧草器械等供應,朝廷接連向個州鎮頒布征糧令,以及征收布匹絲絹,為前線軍士越冬置備棉衣做準備。
而就在北魏大軍攻克雍州後不久,朝廷接到了南陳攻克北齊曆陽的消息, 才短短二十多日, 南陳便陸續增兵開赴曆陽人數便超過了十萬, 全軍上下誓要攻入江北之地, 為陳國開疆拓土!
而北齊在接到南陳入侵的戰報之時,正在圍獵的北齊皇帝宇文疇聞訊不慌不忙,遣儀同三司尉石梁、長孫洪領步騎五萬南下救援曆陽。
可齊國大軍才趕到離曆陽幾十裏外的儀和小鎮時,南陳攻破曆陽的消息傳來, 而南陳大軍在洗劫曆陽後乘勝追擊北上,與前來救援的石梁軍相遇,南陳名將彥明策指揮若定,領軍乘勝追殺,石梁怯戰,且敗且逃,最後在隨身護騎的拚死護衛下,一路逃回了彭城。
南陳攻克曆陽後,便相當於在北齊南邊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南陳統帥彥明策決定繼續領軍攻略周圍城鎮,以鞏固新占領的曆陽駐腳點。
北齊在南邊防線上的失利,也給北魏攻取洛陽的南路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南路軍統帥獨孤?不愧是沙場老將,勇猛無敵,洛陽一路橫掃小城無人敢於匹敵,待兵臨洛陽城下,洛陽刺史淩安摔洛陽守軍二萬,憑借洛陽城防堅固,城內防禦工程器械精良,閉城拒受,絕不輕易開門出城與北魏軍決戰,戰場局勢轉為攻堅戰。
獨孤?並未急於猛攻洛陽,而是采取圍困戰略,又親率精銳鐵騎占領北邙山,在此列陣,觀察洛陽城中敵軍動向。
獨孤?在分析過敵我雙方狀況後,認為洛陽敵軍憑借城牆高堅占據優勢,堅守不出,若己方直接攻城不但無益,反而會讓自己損失慘重,所以果斷決議采取環形圍城攻勢,切斷洛陽的補給線,困死洛陽。
洛陽人多糧食消耗大,又加上被切斷了補給線,而南方援兵正與南陳糾纏,根本無暇顧及,因而又失了外援,相信用不了多久,城內糧食短缺,無以為繼之時,城內守軍便會忍不住出城突圍,隻要他們出城了,就不怕北魏軍磨不掉洛陽這支孤立守軍。
隨即,獨孤?便下令手下總管與將軍,分別占據了宜陽向南的伊闕龍門,自太行山包圍鄭河內郡,以及從洛口切斷洛陽的糧草運輸線,在完成這道環形圍城工事前,獨孤?時常派出小股部隊不分晝夜,佯裝輪番攻城,挫其銳氣,令洛陽守軍時刻處於備戰狀態,晝夜難安,人心惶惶,而主要精銳部隊則乘機橫掃洛陽周圍各州鎮,想將洛陽徹底變成一座孤城。
而獨孤?真正開始對洛陽進行全麵進攻政策時,也已經是環形圍城工事完全達成的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北魏的中路大軍也是越戰越勇,表現不俗,自雍州攻克後一路北上直撲平州,一時間平州告急,齊使自旦至午,驛馬三至,齊主宇文疇見報視若未聞,無意南援,哂之曰:西寇小兒,何足道哉?之後依舊故我,每日狩獵酒宴歌舞,盛之又盛,一日未絕,百官默然不敢奏言。
北魏中路軍運用攻城器械猛攻平州兩日,領軍將領身先士卒,勇猛殺敵,是夜,平州齊將尉貴纓戰死,平州守將折損殆盡,翌日,齊行台左丞侯刑欽出降敵,第三日,平州攻陷。
……
舉國之戰,往往牽動國家朝政方方麵麵,各司各部,都忙碌異常,上至丞相下至六部長官,都常聚於丞相治所集賢殿商討各部所轄事宜,快速進行統籌規劃後,及時上報於太皇太後禦曉。
禦史台亦不能免俗,因禦史台有監察百官、彈劾不法之責,朝廷也正值特別時期,維護朝廷穩定與地方安定,不生錯亂,便是禦史台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在我接手禦史台後,便開始著手整頓禦史台人事任免等一幹事物,我需要的是可以做事果決,辦事幹練的下屬,實在沒有多餘的心思放在平衡朝中權利分布上去,所以快刀亂麻,將能用的留用,不能用的直接調離或者貶職,沒多久,在禦史台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辦事班底。
禦史台以禦史中丞為首,下設有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有侍禦史六人,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
殿院有殿中侍禦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等事。
察院有監察禦史十五人,掌監察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
當然,這其中還未包括各院主簿、掌印、錄事、書令史等職人數若幹,整個禦史台運作,上下便有上百號人,身為禦史之首,每日要處理的事物數量也便可想而知了。
可即便如此,我也一直堅持擔任太傅一職,每七日都有有兩日為皇帝陛下開課講筵,授業解惑,亦可乘機考校皇帝陛下課業,君臣相處,依然十分融洽。
這不,今日又到了為陛下開課講筵之時,到了時辰,便隨著內侍引領,到禦書房為皇帝陛下講解經典。
見過陛下,行過君臣之禮,隨即又是師生之禮,君臣分別主次入座,講筵開始。
十多歲的孩子長得快,不知不覺間,印象中小皇帝有些稚嫩的臉也逐漸消散開去,個子不斷見長,也已將逐漸開始顯露出男子應有的特征和英氣,舉手投足間已頗有幾分王者風氣,模樣也越發俊秀了。
我不禁有些感慨,皇家的幾位公主殿下都生的別樣好看,瞧陛下這模樣,將來也定會是位儀表非凡,貴氣逼人的少年郎君了。
一念至此,不禁莞爾,心中暗罵自己一聲,一時間竟在處此胡思亂想了。
抱拳向陛下揖了一禮,道:
“陛下,請恕微臣僭越,敢問陛下,上位講師講解經義到何章何處了?”
小皇帝揮手示意內侍退出房外,待室內隻剩兩人,小皇帝正經危坐的身子才稍微緩和了一些,語氣也隨和了不少,用打著商量的口吻言道:
“太傅,今後咱們便不講經義了可好?”
“陛下可是嫌微臣講課過於沉悶了?”
聽我如此反問,小皇帝忙擺手言道:
“不,並非如此,朕是極喜歡太傅授課的,每次聽完太傅授課,朕都受益匪淺,心中甚為感念。”
我微微一笑,隨即自謙言道:
“微臣愧不敢當。”
“隻是近來,太傅不像往日般可以常予朕授課了,故而,這典章經義,書中可學之物,可讓其他講師說於朕聽,朕想向太傅學的,是書中無法學到之物。”
隻見小皇帝一臉認真地瞧著我,眼中泛出求知的耀眼光芒來。
我依然保持微笑,可心中卻已在暗暗驚奇了,小皇帝確實慢慢長大了,他的聰慧機靈、敏而好學也逐漸展露出來,雖然貴為天子之尊,需謹守禮儀典範,無時無處都得展示天子威嚴,可要一個才十二歲的孩子展現出一派老氣橫秋的模樣來,還真不是他這個年紀的孩子該出現的模樣啊!
孩子的天性最為可貴,自古以來,長輩對孩子的教導就十分重視,更何況是皇帝呢?
故而,曆朝曆代,帝師都十分重視重視對皇帝亦或未來儲君的心性培養,若是能善加引導,讓皇帝心中多幾分浩然之氣,將來在權術一道上,亦不會過於沉湎其間,以至個性陰鷙,善變多疑,這無疑是造福天下蒼生的好事。
可皇帝又不似一般的學生,因為他是這天下之主,更是自己的主人。若是身為帝師,妄圖以一己之力而讓皇帝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那他就太過高估自己的影響力了。
帝師可以教皇帝典章經義,帝王之道,甚至是陰謀權術,卻永遠都不能忘記,自己身為人臣的本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無論何時,都不能逾越了身份……
當我對上小皇帝眼中那道耀眼光芒之時,腦海中不斷有聲音提醒著自己必須謹尊著身為臣子的本分,眼前的這個孩子終究是皇帝,隨著小皇帝年紀越來越大,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力,會走屬於自己的君王之道。
可即便是如此,即便將來會因此而付出無比沉重的代價,我也希望可以在這孩子心中植入一棵名為仁善之念的種子,等到將來這孩子真正迎來君臨天下的那日,這點仁善之念也許會指引他成為一代明君。
若真有那麽一日,那也不算辜負了我這平生所學了吧?!
“不講典章經義的話,那陛下想聽微臣講些什麽?”
小皇帝見我送了口,大喜,思忖了片刻,道出這句話來。
“太傅就給朕講講這天下各地的人文地貌,風土民情吧!”
聞言,我不覺苦笑一聲,若小皇帝真意真係於此,那我所能講的也不過是紙上所得,畫中所見,途中所聞了。
雖然遊覽名山大川也曾是我一度一來的理想之行,可因緣際會,直至如今也無機會得償所願。
記得那時金榜題名,入仕為官不久,人情艱難,仕途不順,心中黯然,苦悶難掩,隻覺若是能寄情山水之間,增廣博文,離了朝廷中的紛紛擾擾,爾虞我詐,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可又因自己是高家長子嫡孫,加之功名在身,脫身不得,故而終日苦悶,心中鬱結漸生。那時候若非柳絮從旁開導寬慰,隻怕我早已成了厭世之徒,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所了。
而現在,凡塵俗世,那份瀟灑淡泊也隨之淡漠,亦是感覺離這個願望是原來越遠了呢……
“陛下若是想聽,待微臣將所見所聞都悉數說與陛下聽也便是。可破書萬卷,不如路行萬裏,說來懺愧,微臣亦是極少有機會可以出的京城,故而要將這所見所聞盡述,也隻頂的過三五回,待將這些都說完了,微臣也便黔驢技窮了,無話可對陛下說了。”
說完最後,我也隻能無奈地苦笑了。
小皇帝聞言,急了,言道:
“太傅這般說辭可是自謙太過了,朕知道,太傅乃經緯之才,博古通今,天文地理,無不知曉,朕心中對太傅亦是十分仰慕,還請太傅教朕!”
說完,小皇帝還向我抱拳一禮,十分鄭重。
我則慌忙回禮,應道:
“陛下如此謬讚,微臣實在是愧不敢當啊!”
說完,偷瞥了一眼小皇帝,卻正好瞧見他正抿著嘴偷笑,小皇帝這會兒給我帶高帽,很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我隨即擺出一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模樣來,款款言道:
“既然陛下如此重托,那微臣便竭盡所能,為陛下將這天下各地的人文風物都細述於陛下知曉,隻是陛下此舉,是否別有深意,不妨直言。”
聽我如此認真的這番說辭,小皇帝頓時也心急了,沒想到自己的這點小算盤,還是沒能逃過太傅之眼。
原來,最近小皇帝對行軍作戰十分上心,故而對兵書一類有所偏好,對於北齊之戰的實況更是心心念念,當然了,憂心勝敗是一回事兒,比起這小皇帝更在意的是幾場戰役敵我兩方的戰法與戰技如何。
可他這點小心思還是被皇祖母給發現了,皇祖母有些嚴厲地叮囑他現在應該專心致誌地學習聖人之道,莫要心生旁騖,三心二意,到時候哪一邊都學不好。
雖然明白皇祖母所言,可小皇帝很難舍棄對兵書奇謀、排兵布陣的喜愛之情,便偷偷地自學兵書,可有些地方實在是生澀難懂,其中涉及一些山川地貌之說,難以融會貫通,而皇祖母又曾有嚴辭下來,故而一概授業老師都不敢私自教導小皇帝兵法韜略。
小皇帝不想讓各位老師和太傅為難,不得已,隻能用這種方法讓太傅間接教導自己了。
“朕想學兵法韜略,可皇祖母不許……”
沉默了片刻,小皇帝還是將心中為難,娓娓道來。
“陛下年紀還小,太皇太後之意,是想讓陛下先學過聖人之道,柔和心性,磨煉品行後再教於陛下六韜三略,太皇太後對陛下期望甚高,望陛下不負太皇太後期許。”
太皇太後是深怕小皇帝將來會成為一位隻知窮兵黷武的皇帝,故而比起兵法韜略,她會讓小皇帝先學聖人仁德之道,以化解兵法韜略之中的嗜血戾氣。
<a id="wzsy" href="https://m.tsxsw.la">吞噬小說網</a>
“皇祖母的一片苦心,朕如何能不知,隻是希望朕能快些成長,好為皇祖母分擔一時之憂慮。太傅,朕想成為一個好皇帝。《禮記祭法》中曾道: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朕覺得,朕應該成為這樣一位文治武功,文武並濟的皇帝。”
聽到小皇帝的話語,我心中頓覺十分寬慰,小皇帝已經有自己想要走的路了,他也開始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看法了,看來,不能再將他當作孩子來看待了。
“陛下想學兵法韜略,微臣敢不傾囊相授?隻是這紙上得來終覺淺,論到兵法布陣,還得再為陛下擇一良師才行呐。”
小皇帝聽我這番說辭,便是同意自己方才所言了,不禁大喜,言道:
“學生多謝太傅悉心教導,學生絕不會辜負太傅教會,隻是皇祖母那……”
說道太皇太後,小皇帝臉上也不禁麵露難色了。
“微臣會親自去向太皇太後請旨,隻是在此之前,微臣鬥膽,想與陛下約法三章,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小皇帝思忖了片刻後,又看了看我平靜如常的神色,隨即便點頭應承道:
“太傅但說無妨……”
我微微沉靜了片刻,想著這若是換做以前,小皇帝早已開心地點頭答應了,現在已經懂得三思而行了,孩子的成長總是讓人有些猝不及防,但這卻是我樂於看見的結果。
對上了小皇帝的目光,我恭敬而又不失師者風範地向小皇帝提出了自己的那幾點“請求”來。
……
幾日後,太皇太後遣了洛霞姑姑來,宣我至長樂宮中問話,瞧見了是洛霞姑姑親自前來,我便心知太皇太後定是為自己了日前曾進言讓小皇帝學習兵法韜略之事而心有疑慮,故而今日又遣了洛霞姑姑來同我傳話,隻怕是有怪罪之意了。
以公而言,我是小皇帝的太傅,由我出麵進言此事亦在情理之中;於私,我也是太皇太後的孫女婿,自然也得體諒太皇太後愛護看重小皇帝之心了。
太皇太後擔憂的不僅僅是小皇帝將來是否會窮兵黷武,更重要的是,如今皇室便隻有小皇帝這一位皇位繼承人,太皇太後對小皇帝的愛護能不慎之又慎麽?
小皇帝年紀還小,心性不定,若是學了兵法韜略,以為自己文韜武略,無所不能,待他成年後正式親政,掌握國家大權,難保他不會一時興起,禦駕親征,屆時北魏江山社稷該以何為依托?
自廢太子薨逝之後,太皇太後對嗣君的態度便比以往更加嚴厲了。
洛霞姑姑向我傳達了太皇太後的口諭後,也免不得數落我幾句,怪我這回有些衝動了,不過好在我行事還算有分寸,並未直接上書言事,隻是前去同太皇太後請安之時,略有提及,這也讓太皇太後可以以家事名義處理此事而非國事,倒也省了這許多牽扯與麻煩。
“你這孩子,近來行為越發有失分寸了。”
洛霞姑姑難得訓責我一番,在她跟前,我也隻能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垂手靜然立著,不敢隨意插話了。
我知道洛霞姑姑是愛之深,難免責之切,她此番數落我自也是為我好,說我近來行為有失分寸,占多數的還是為著鹿苑的那次群毆事件吧,惹出這麽一出禍事,也確實給洛霞姑姑添了許多麻煩。
這般一想,我也便隻能低頭認錯了。
洛霞姑姑瞧著我一臉悔過的神色,略微歎了口氣,想著這孩子如今都已長大成人,還成了國之重臣,自己還當他是孩子般訓導著,也是怪可憐的,便不忍心再加以訓誡了,像個母親一般,伸出手來溫柔的為我正正衣冠,噓寒問暖,十分慈愛。
“傻孩子,近來瞧你消瘦了不少,琬兒不在你身邊,你可有好生照看自己?”
洛霞姑姑的慈愛令我心中十分感懷,而一提及琬兒,不免觸動柔腸,眼也突然有些酸澀了,明明是滿腔柔情,卻也生出幾分苦澀難耐,相思情意,果然磨煞人啊……
琬兒,琬兒,琬兒啊……
我從未試過如同現在這般,如此甜美而又如此痛苦地思念著一個人啊,那你呢?你是不是也用著同樣的心情,如此思念著我?
“讓洛霞姑姑擔心了,是辰兒的不是,辰兒會好好照顧自己的。”
我努力打起精神,盡力保持微笑,好讓洛霞姑姑安心。
洛霞姑姑靜靜地瞧著眼前這孩子,心中也是越發感慨,如今瞧見辰兒與琬兒兩個孩子彼此依偎,鶼鰈情深,為這兩個孩子高興之時卻也隱不住為他們深深憂慮,太皇太後所言乃人生至理,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兩個孩子都是如此心性,若將來有朝一日突遭橫禍,他兩人若有一人不能保全,那另一個隻怕也會隨之而去了……
若結局當真如此,那自己當初極力撮合他們,到底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需要洛霞姑姑為你帶口信麽?”
雖然心中前一刻還在如此憂慮,可一看到這孩子鬱鬱寡歡的神色,心中便十分不忍,她是知道的,自琬兒離開後,這孩子失魂落魄了好幾日,若不是有公事纏身,令其無法分心,才暫時得以無恙。可隻怕這孩子一回到府中,亦是難以忍受的牽腸掛肚了吧!
琬兒真正離開的原因,對外自是不能名言,辰兒也是深知如此,就連書信也不敢隨意托寄,唯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露了馬腳,卻也苦了這對恩愛夫妻。
對辰兒來說,牽腸掛肚自不必說,更何況戰場上刀劍無眼,辰兒心係琬兒安危,憂心忡忡,亦是顯而易見的。
每日他都時刻關注戰場上傳遞回來的軍報,雖說近來是連戰連捷,可在他臉上卻未見絲毫喜悅之色,隻是緊蹙娥眉略有舒緩,之後便一心沉湎公事,寂落無言了。
他想要向自己打聽琬兒在軍中的消息,卻又因為身為外臣的關係而不能每日到永樂宮中來探視,隻能就著每隔一段時日入宮給太皇太後請安的規矩,才得機會親自向自己詢問琬兒狀況如何。
他心中對琬兒十分掛念,卻又得在人前做的滴水不漏,著實是太過為難他了。
……
聽到洛霞姑姑的言語,我心中歡喜之至,隻覺多日陰鬱都已一掃而空,隻要能與琬兒互通書信,哪怕隻是寥寥數筆,也好過如今這般牽腸掛肚,望眼欲穿啊……
“真的可以麽?”
我心中十分激動亦是十分惶恐。
洛霞姑姑微笑著點了點頭,又再補充了一句,道:
“信中內容,盡量簡明扼要。”
聞言,我不禁苦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