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的小臉蛋激動的發紅,捏著兩個小拳頭,氣鼓鼓咬著牙的模樣,在李知遠眼裏,跟被人搶了骨頭的小狗似的。李知遠不由自主伸手想摸他沒過門的媳婦兒的頭頂,手還沒伸過去呢,英華已是用力在他那隻不老實的手背上用力抽了一下。


    這是真生氣了?李知遠苦笑道:“好妹妹,你先不要惱,聽我講。”


    英華扭過頭不理他。


    “母親待我們,是真好。沈姐呢,” 李知遠提到沈姐,聲音陡然變得溫柔許多,“沈姐畢竟是我們生母,她疼愛我們,也敬重母親,她很怕因為她的緣故芳歌說不到好親。”


    “八郎喜歡芳歌,芳歌也喜歡八郎。”英華轉過身,正色道:“若是天波府楊家還不算好親,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好的嗎?”


    “說實話,八郎喜歡芳歌我看出來一點,但大妹她也喜歡八郎,我真沒看出來。”李知遠長長歎息,“天波府楊家呀,不是不好,是太好了,好過頭了。便是我也要擔心,成親之後,若是楊家或是八郎待芳歌不好,怎麽辦?”


    “楊家又不是不講理的人。”英華再扭頭。


    李知遠拉英華的小手,這一回英華沒有抽手。李知遠輕聲道:“雖說高嫁低娶,我家芳歌是個好姑娘,便是嫁的高些也沒什麽,可是門第相差太大,家世差些的那個,肯定要吃些暗虧。成親過日子哪能一帆風順呢,爭個三五句必定會有。夫家門第太高,兄弟太多,誰能打保票他們娶的妻子個個都是賢良守本份的。女人總在二內以內,多大的事情在男人看來都是小事,芳歌那個脾氣,隻怕都是自己忍下去了。比不得你外柔內剛,遇事不吃虧。”李知遠說這話時,在英華的手背輕輕拍了幾下以示讚許,笑道:“咱們將來生了女兒,性子像你,嫁把誰家我都放心。”


    英華呸了聲,抽手推他,“難道兩情相悅都不許他們成親嗎?”


    “你家樹娘表姐和蕭明不也是兩情相悅,你為何還不樂意她嫁蕭明?”李知遠被英華推著晃來晃去,笑道:“你先莫惱。我回家先去請沈姐問一問芳歌好不好?再讓大妹好好想一想,若是她願嫁八郎,稟明母親,相看也好,不見也罷,都合禮。似你說的那般,背著母親讓芳歌和八郎母親見麵,不好呢。”


    “令堂既是有意把芳歌妹子嫁你表兄,難道她會同意見麵?”英華咬著紅唇,嗔道:“她老人家的脾氣,不會肯罷。”


    “肯不肯,試一試才曉得。”李知遠正色道:“母親顧慮雖多,總是要芳歌嫁出去之後過的好。我母親稟性公正,我大舅和小舅為人其實都很好,便是舅母差些,芳歌嫁過去不會吃暗虧,再者守義守拙兩位表兄為人敦厚又上進,不失為良婿。”


    英華沉默了許久,才道:“便是再合適的人家,若嫁的不是喜歡的人,芳歌也不會開心的。”


    “嗯。”李知遠把英華的雙手握在手心,輕聲道:“母親心裏其實最心疼芳歌,不會讓她嫁的不開心的。”


    好嘛,不知不覺又讓李知遠繞回去了,英華反應過來,拿眼瞪他。


    李知遠鬆一下緊一下捏著英華的手,“今日吃完三朝酒,我就回去了。天氣漸冷,你要記得加衣裳。太累了就歇一歇,事情是做不完的,自家身體最要緊。蕭明那人皮厚心黑,你與他好臉也罷了,和他沾邊的人請你出去逛什麽的,都要小心些。還有……我家從陳家勻了塊地蓋屋,你喜歡我們那院裏種什麽花樹,得空想一想,想到了就寫信把我。”


    “好。”英華軟軟應了一聲。


    李知遠依依不舍站起來,道:“你去忙罷,我在富春等你回來。”


    “好。”英華站起來跟著李知遠走,也輕聲道:“白天讀書累了也要出門走走,晚上早些歇息,縣試年年都考,州試還三年一回呢,這次考上下次再考就是了,咱們家又不等你中了進士來娶。雅*文*言*情*首*發”


    “好。”李知遠轉身再握住英華的手,“別送了,看你書房外頭,管事都排長龍了。”


    英華朝那邊瞧,果然,管事管家們排隊都要排到院門口了,她忙抽手提裙朝書房奔去。


    李知遠瞧著未婚妻好像被火燒到尾巴的小兔子似的蹦進書房,笑著搖搖頭,回他下處去了。


    傍晚柳家擺洗三宴,並沒有請外客,除了寄住柳家大宅的親戚,便是管事管家們。柳家舅舅陪著楊家幾郎並李知遠蕭明坐了一桌。裏頭柳五娘做主人,開了幾桌,使人請杜夫人和杜九娘,也隻有杜夫人一人來。樹娘推病不肯來,席間大家都很有默契,並不提蕭清和沈家。吃過飯,柳家安排了一隻船送李知遠回家,蕭明也跟著去了。


    柳三娘和柳五娘陪著楊氏說話到天黑,回來清槐居,便叫紅棗她們收拾行李。


    英華因為李知遠走了,在燈下悶悶發呆,乍一聽母親叫收拾行李,還問:“娘,你急著回去做什麽?”


    “我不急著回去。”柳三娘在女兒光潔的額頭上彈了一下,笑道:“過幾日等你玉薇嫂子來和你辦交接,咱們回富春去!”


    “啊!”英華又驚又喜,呆住了。


    柳三娘把明顯瘦了一圈的女兒摟在懷裏,笑道:“大房那邊早年不是典出去不少地嘛,你耀芬堂兄收一收攏一攏,居然收回三百來畝地,居然有個外地來的傻富翁看中他,把女兒嫁他。你大伯娘的病現在全好了,所以玉薇總算能脫身了。”


    “耀芬堂兄那人……命真好。”英華皺眉。


    “他那些地都在天長杜家地盤裏,將來好不好難說。”柳三娘微微一笑,道:“為著將來省口舌,玉薇已將利害關係都說把耀文耀廷聽了,耀文決定今科不考,等明年開恩科也是一樣的,陪她到杭州來住著。休說是他,便是你大哥,他倒騰的那些地都在天長杜家地盤裏,天長杜家如今是十七公子當家,行事狠辣太過。有你大哥哭的時候呢,你到家隻看著,不許亂說話。”


    “那就由著大哥吃虧了?”英華甚是不悅,道:“他吃虧是自找,可是會跌舅舅麵子呀。”


    柳三娘笑罵道:“幾頃地而已,算不得大虧。讓他吃個虧與他有好處。”說著自袖內抽出一個小卷軸,道:“你看,這是與你大哥準備的地,將來國子監,官學,文廟都在那一塊。”


    英華把卷軸攤在燈下,圖中虛虛的畫了幾個大圈,圈中什麽都沒有寫,唯有一處圈標著尺寸方向。英華這一向看的不少,在心裏算一算,就曉得這塊地足有五六畝。鄉下地方五六畝地是極不值錢。可是京城的國子監是什麽地方?國子監周圍說是寸土寸金也不為過。在國子監附近弄這麽一塊地蓋房,每一間房子都會有國子監的學生,外地來的舉子搶著租下的,說是下蛋的母雞也不過。


    英華眯起眼打量這塊地,想了半日,道:“蓋三層樓不會太高罷。”


    “四層樓都行。”柳三娘笑道:“這一片是咱們的地盤,你舅舅說了,建暗溝和下水管道上多花些錢,房子便是多蓋一兩層,多住人也無妨。那兩家必是舍不得把錢花在這上頭的,咱們房子蓋高了,他們也不會蓋低。一兩年看不出來,過二三十年京城住滿了人,就到他們挨罵的時候了,這是明著坑他們一把。”


    英華回想小時候舅舅在她家住著,半夜下暴雨,積水漫到床上把他生生嗆醒,後來舅舅受不了,找了一幫人來挖陰溝,挖到街道上時還被城廂軍罰了錢,不由笑了。


    柳三娘看著卷軸半日,笑眯眯道:“蓋三層半,頂上半層少收租錢,也給窮學生留條活路。英華你記下來。”


    英華忙跳起來尋紙筆,把這一條記下來,又道:“學生便是不窮,帶著廚子燒火弄飯也甚是煩神,咱們既然是租房,很可以弄幾個大廚房出租的。”


    柳氏點頭道:“新京城比不得東京到處都有小食店,大廚房甚好,寫上寫上,最少要三個。”


    英華忙記下來,她們母女兩個回憶從前東京生活的方便和不便,想了許多條寫下來,再挑一挑撿一撿,大致就把租房的輪廓劃出來了。英華在書房裏做事習慣了,從新謄寫就是三份。


    柳三娘也不提醒女兒,樂嗬嗬在邊上看著,候英華寫完了,才道:“你五姨在舅舅和我麵前極是誇你,說我把你拘在內院可惜了。回富春之後,你是專心備嫁呢,還是再攬點事兒做?”


    “我做事。”英華想都不想,立刻說:“天天在家針頭線腦,小裏小氣的實在無趣。我就覺得看往來文書極有趣。雖然我不在富春,可是就看那些文書,我閉上眼睛,就能想像新京城是個什麽樣兒。好像新京城就是在我眼前一點一點建起來似的,真有意思。”她說著這話,眼睛在燈下閃閃發亮。


    “那是當然。”柳三娘的眼睛也亮的出奇,“再過一百年兩百年,人家記得你不是誰的祖母,提起你來要說:哦,那是建新城的王家二娘子,多帶勁。”


    英華貼著柳三娘的耳朵說:“五姨說了,她要立一塊碑,上麵刻上她和我的名字,要讓人家曉得我們做了什麽事,再悄悄埋到哪裏,總要讓將來挖到碑的人嚇一跳。”


    “那我也要弄塊碑,刻上我和你玉薇嫂子的豐功偉績,埋到王家的墳山上去。”柳三娘在女兒背上用力拍了一下,道:“這幾日把書房收拾好,過幾日玉薇來了好辦交接。我們家搬到府城郊外去了,你去了,必定閃瞎你的狗眼。”


    眼前這一大排土牆茅草頂的房子就是新家?杏仁盈盈一笑,過來請二小姐移步,帶著二小姐進了東邊側院的門,就見一道草頂長廊上掛著橫幅,上頭寫著一串墨汁淋漓的好字——汝當一日三省,才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讀書!


    這是?英華揉著快要瞎了的狗眼,看向杏仁。杏仁低下頭,輕聲道:“三省草堂,名字是老爺取的,橫幅是——姑爺掛的。”


    難怪在杭州她娘就特別提,到家杏仁就領她來看,原來是李知遠調皮了。英華笑出聲來。


    杏仁已經調頭走出幾步,笑道:“二小姐,西院住著大少爺和來三省草堂補習的親戚朋友,吃住都是少夫人在照管,她老人家盼你來家止非一日呢。”


    英華跟著杏仁進正院,穿廊過堂到後院,從一排草房邊的月洞門進去,有一個小院,新蓋的草房十來間,條件雖然簡陋,但是屋子很高,窗欞上糊著雪白的棉紙,屋子裏也使白漿涮的雪白,配上新打的木桌木凳,滿屋子鬆木香氣,看上去就很舒服。


    杏仁引著英華去浴室,英華洗澡,她也不就去,隔著屏風把二小姐不在的這幾個月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說把英華聽。


    原來自從得了開考的確信,王翰林把女婿兒子侄子攏到一起讀書,和李知遠一起施藥的那十來個書生自然附來,和王翰林交好的幾個老朋友送兒子來也都收下。翰林考前輔導,全國僅此一家啊,休說覺得自己考不起的書生拚了命要來,考得起的書生們想一想考取了能在朝堂上跟楚王趙恒平輩見禮,小命都不要也要來啊。


    老翰林麵軟不能拒。都是曲池鄉親,指點一下多涮好感度啊,正好緩和一下拆遷戶的對立情緒哇,柳三娘非但不攔,還在郊外弄了好大一個三省草堂給曲池學生集中複習備考,於是涮涮涮一下子冒出一百來個沾親帶故正當考的。老翰林搬到三省草堂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當中去,所以柳三娘就帶著隨身家當陪老朝林在郊外居住,每日早起去府城,晚上才回,家務事理所當然交把黃氏。可憐黃氏享受慣了的人,現在每日起早睡晚要安排小兩百人吃飯,還有幾十個借住的衣住都要照管,千頭萬緒手忙腳亂暈頭轉向丟三拉四,現在盼小姑子來家比從前盼管家更甚。


    英華輕笑幾聲,問:“我走時使的那誰去莊上,他回來沒有?”


    杏仁笑道:“早回來了,說沒有消息,二小姐放心罷。”


    英華長吐一口氣,笑道:“甚好甚好。我在杭州時,每次收到家信都在心裏打鼓,你們又不提,我又不敢問,生怕叫娘曉得了。”


    “夫人不知。”杏仁小聲說一句,恰好老田媽在院子裏喊:“杏仁,你們院裏的冬衣送來了,來點收。”杏仁忙揚聲答應了一聲,出門喊了林禽同去收冬衣,小海棠便進來守在外頭。


    少時英華洗畢出來,便見院子當中太陽底下拚著幾張大方桌,一疊一疊衣料和綿絮細麻線在桌上磊的高高的,桌邊另有兩隻衣箱,林禽在那裏點數,杏仁在一邊記數,紅棗並幾個小丫頭在一邊打下手。英華曉得那是她的衣裳,踱過去瞧一看,不是細麻布就是月白綢,就有兩條帶顏色的裙子還是天藍色的,英華就問閑在一邊的老田媽:“今年的冬衣是誰管的?”


    “玉薇娘子照管的。”老田媽笑道:“今年針線上人少,二小姐的衣裳份例都減半了,咱們底下人都是自己做。”


    英華想了一下,問:“玉珠和雪珠的衣裳做了沒有?”


    “做了,都和二小姐一樣,也是兩箱,孫小姐們和孫少爺們的衣裳少夫人那邊已經點收過了。”老田媽道:“大少爺前陣子倒騰田地,現在手裏有田有錢,也看不上這些,倒沒話說。”


    英華點點頭,沒說話。她去杭州幾個月,長高了也有半寸多,又是在孝中,便是多做幾件明年也穿不得了,便是幾個侄兒侄女都是這般道理,哥哥嫂子不把這個事當事自然大家都省心。所以她看著林禽把衣裳收起來,就在一邊看她院子裏的人分衣料什麽的,等頭發幹透了才挽了發髻,簪了兩根銀釵,在夾衣外頭套了件月白色背子,備了瓶熱茶湯去見王翰林。


    東院有一個極大的屋子,向陽的那邊全是窗格。陽光透過窗格上貼著的白綿紙照進屋子裏,顯得裏頭又亮堂又寬敞。這個屋子外頭是寬寬的木廊,裏頭鋪滿了地席,地席上擺著總有七八十張矮幾,每張幾邊都有書生跪坐寫字。上頭使白屏風隔出一個小間,兩張矮幾邊,端坐著王翰林和李知府,兩個都板著麵孔在看墨義卷子。屋子裏鴉雀無聲,英華捧著熱茶瓶進來,先叫底下那許多人嚇著了,甚好大家都在低頭寫字,並無人抬頭。她飛快的把茶瓶送到她老子的矮幾上,倒了第一杯茶進未來公公,第二杯擱到她老子手邊。


    王翰林嗅到香氣抬頭見是他的小女兒,笑一笑指指外頭就去取茶。英華便對著他福了一福,再看她公公也含笑取茶,她便也對公公福了一福,就輕手輕腳退出去了。


    方才英華進屋時飛快的掃了一眼那邊,並沒有看見李知遠,她甚是放心不下,便喊住一個路過的老仆,問他:“草堂裏的人都在這裏頭?”


    那個老仆指指後頭道:“今日考墨義的都在這裏,免考的在後頭藏裏看書呢,我們家姑爺,在那邊小書房。”


    英華順著老仆指的道尋到一棵老樹底下的兩間草屋外,還不曾進門就聽見她李知遠在教她侄兒念唐詩,李知遠念一句,她侄兒學一句,念的人聲音溫和低沉,學的人聲音稚嫩天真,不論是念的人還是跟的人,聽聲音都能聽得出來他們兩個很快活。


    英華在門外聽了許久,到底舍不得打斷琅琅書聲,悄悄離開,站在草廊外,看著“一日三省”的條幅在明媚秋光中順風飄揚,捂著嘴無聲大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富春山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掃雪煮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掃雪煮茶並收藏富春山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