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覺得夫人再給他腦袋上來一下結束這個話題算了,自家兒子是很優秀沒錯兒,似英華這樣能幹的兒媳婦,娶一個來家,最少能保子孫三四輩富貴平安,就能為幾句閑言碎語不要她?
談兒媳婦還是嚴肅點好,李大人自己從床上下來了,搬著馬紮挪到床頭,估摸著夫人踢不著他,才放心說話,“親戚們說的那些閑話,你信?”
“英華這孩子,看著是不錯……”陳夫人眉頭皺的跟線團似的,:“在富春吧,不是因為她,咱們兒子也不會關監裏去,在曲池吧,要不是因為她,也不會鬧那麽大亂子。這些就算了,她到杭州去,說是照顧姨母,你看看照顧出什麽來了?出了名情長的沈家大郎為了她要跳塔,雖說這事也是鬧了誤會。若不是她總拋頭露麵讓人家掂記上了,人家能喊她的名字跳塔?咱們家又不窮,兒子又是考得起的,外頭的事他撐得起,娶妻娶個賢良溫順的就夠了,不消太能幹。像英華這樣能惹禍的,還是算了吧。”
李大人無語,芳歌被老妻教養的算是賢良溫順的,可是他家閨女要是嫁給人家做長媳,那是做不來的,別說保子孫平安富貴,就是她自己遇事都跑不了讓娘家父兄替她操心。
“夫人,就拿兒子關監裏那件事來說,那是咱們兒子媳婦替趙恒擋災,兒子雖然吃了點苦頭,可是人是英華她自己去撈出來的,你換個賢良溫順的去試試?大門都沒出過的女孩兒你要叫她去救人?潘將軍死那個事雖然跟英華有關係,可是你想想,她當時要是不鬧一鬧,人家大刀片子就砍她臉上去了,她要是軟半點,被當兵的捉住了還能活?”李大人瞅瞅夫人若有所思的樣子,幹脆把話攤開了說:“沈家那個事蕭明那小子來把經過說了,跟英華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曉得你要說,她要是安份守己在家呆著,人家連她的名字都不曉得,怎麽喊著她的名字去跳塔。”
“就是。”陳夫人提起舊事還很惱火,道:“一個十來歲的小人,就能幹到那樣,讓沈家連臉麵都不要了,想把她弄去做當家媳婦?”
“能!”李大人態度堅定的說:“要不是有你,咱們家也過不成這樣。你要是軟弱一點,我們家能讓本家那群臭蟲啃的連渣都不剩!”
陳夫人略有得意的瞟了李大人一眼。
李大人歎一口氣,說:“夫人你是能幹的,兒媳婦不消有本事,在二門以內溫順聽話就成,你也替孫子們想想,攤個軟棉棉的孩子娘,孫子們快成人的時候,咱們都入土了,叫他們指望誰?你就不心疼你兒子在外頭做爹回家還要當娘?”
“那也不消英華這樣有本事的。”陳夫人惱道:“我也曉得人家傳的那些閑話沒有幾句真的,可是親戚們不清楚,說起來像我有多倒黴才攤上這麽個兒媳婦似的。”
“是李家娶兒媳婦,又不是陳家娶兒媳婦!”李大人拂袖而去。
李大人一去不回,陳夫人房裏的燈亮到天明。
第二天縣考,說是考兩天,李知遠存心要替他老子爭麵子,中午就把卷子交上去,出來還溜三省草堂去吃了個中飯,把卷子草稿抄出來給王翰林和他爹看,提著金聲給大舅子的孩子說《論語》去了。雅*文*言*情*首*發
王翰林有心替女婿做臉,親自淘漿糊把李知遠的卷子糊在三省橫幅那個草頂長廊的牆上,右手頂格第一排,啥評語也沒給,但是意思很明白:李知遠能得第一。
傍晚時梅四郎帶著弟弟和守義守拙前後腳回來,大家把卷子補出來,李知府和王翰林兩個瞧了,除了梅十九郎,把他們三個的也貼上了。梅十九郎甚是泄氣,問:“先生,我的文章也不差呀,為何不貼我的?”
王翰林笑道:“你的文章也好,就是立意太老,若是封名考試,不曉得你今年才十五歲,取你一個縣首也不為過。可是考官要看看你的年紀,怕是會以為你是抄的,不敢取你。”
李知府也點頭讚同,說:“我也改過幾次卷子,十五歲能寫這樣老道的文章,除非你向有文名,不然是不敢取你的。十九郎呀,你莫要急,就是這次不取,明年還有恩科呢,恩科考是封名字的,必取你。準能讓你跟你哥哥一起去京城部試。”他親自動手,笑眯眯把十九郎的卷子糊廊柱上。
英華這日陪著楊夫人去清涼山那邊選新宅地點去了,中飯後使人往家裏跑了一趟,聽說李知遠考的很好,她就放心了。傍晚再使人回家探聽,聽說梅四郎考的也很不錯,王耀祖還沒有出考場,她就放了心,深夜陪著柳氏回來,第二天清早母女兩個又向清涼山去了。
第二日草堂的學生們6續出來,都沒顧上回家,齊到草堂抄卷子,李知府和王翰林就坐在草堂長廊上看,看完就貼。誰考的好不好,誰能考在誰的前頭,一目了然,雖然兩位老進士一個字的評語沒有寫,也沒有說誰能考第一誰能考不上。但是大家心裏都有數,除掉梅十九郎年紀最小,他那份卷子貼在柱子上了,大家的卷子貼在牆上,差不多名次就是從右到左那樣排了。
兩位老進士這招又狠又損。三省草堂的學生們卷子貼出來之後,引得許多人來看,頭幾日是學生們的親戚,接下來是府學的學生和府城附近的考生,後幾天連周圍幾個縣連別府的書生都跑來了。
改卷子的幾個考官坐不住了,大家換便服來看了半天,相互也沒說話,悄悄走了。過了幾天發榜,曲池府幾個縣的縣首都是三省草堂的學生,富春縣的縣首就是李知遠。三省草堂一百六十一個學生,齊齊的都在榜上,連梅十九郎都撈了個紅椅子坐,快快活活倒數第一名。
有心人把曲池府一府幾縣過縣試的名單抄出來到草堂對一下,除了幾個人名次略有出入,基本上三省堂這個“滾去讀書”的草廊上貼的順序,就是名次表嘛。
因為今年縣試後麵緊接著就是州試,時間很趕,後麵入縣學一係列的儀式都省了。縣試結果出來之後,要州試的抓緊時間複習備考,沒考過縣試的學生裏頭,還真有眼紅三省草堂一個不落全考中的,哭著喊著要去京城告狀。都不用勞動縣太爺,守衙門的衙役就能指點他:“你拿著你那個卷子去《滾去讀書》長廊上對一對,看看你的卷子能不能貼人家牆上去,要是能,我們給你湊去京城告狀的路費,要是不能,你回家問問,看能不能跟人家湊個親戚關係,也去三省草堂讀幾天書?”
楚王的老師,人家那是有真本事的呀,教的學生考過縣試還不是小菜一碟,就人家看卷子那個水平,誰考第幾都能算的大差不離,人家需要耍手段走關係嗎?人家要是心虛,也不敢把卷子都貼出來呀,貼出來就不怕你去比!
頭幾天還真有不少書生帶著卷子去比的,再過幾天,書生沒有了,以陳家為首,大人開始帶孩子女眷去看卷子去了。每天鶯鶯燕燕鳥語花香的,總有天真無邪又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誤闖學堂。王家大娘子很怕幹擾到學生們複習,但是她老子把卷子貼出來,就是給大家看的,也不能攔著人家不看,她和英華說知,英華使人去清涼山拉來幾車磚石一隊磚匠,連夜在草廊後頭砌了道牆,前頭長廊敬請參觀,還有茶水供應,後頭鐵將軍鎖門,非請勿入。
可惜鐵將軍鎖得住人鎖不住人心,每天都有正當好年華的女孩兒們閑逛著就到草堂來看文章,尤其是早晚散學的時候,順便路過的姑娘們極少也有四五個,多的時候能有十來個。
陳家的女孩子兒們自從結識了梅十五娘,三天兩頭來尋梅十五娘玩耍。梅四郎兄弟兩個一心撲在考試上,顧不到五尺書桌以外的事情。王瑤華和小姑子本來就不大對付,再加上說親的事鬧心,也不大管她。王瑤華要管三省草堂一二百人的吃吃喝喝,也不大可能總守在家裏,有陳小姐們相伴,總好過梅十五娘一個人在家。
梅四郎在家也誇過陳守義和陳守拙,三省草堂的學生裏頭,這二陳也算是出挑的了,讓小姑子和陳家小姐們多相處沒壞處。所以王瑤華雖然心裏看不大慣陳家小姐們來釣金龜婿,可是她嘴上什麽也不說,暗地裏還給梅小姐提供方便,問娘家討了輛馬車擱在家裏,名義上說是她要用,梅小姐用車她也隻當不知道。
這一天中飯後,王瑤華在家核算大廚房的買單,就從窗戶裏看見三四位陳小姐拉長著臉進院門,梅十五娘接著她們到廳裏坐,沒一會功夫,廳裏就傳來陳小姐們的罵聲。
小姑子再不好也是自家人,王瑤華怕小姑子和人家爭執吃虧,忙忙的轉到廳後窗下偷聽,倒是聽見她的小姑子柔柔勸說人家息怒,她就放心,正打轉回轉呢,就聽見不曉得哪位陳小姐說:“芳歌表妹真不要臉,明明曉得姑母有意把她許給我守義哥,還哭著喊著要嫁楊八郎,分明是貪慕虛榮!”
楊家來替八郎向李家求親的事王瑤華是知道的,她前幾日還跟著英華去見過元帥夫人,英華路上什麽都跟她說了,這事和梅家沒關係,所以她也沒放在心上。陳夫人有意把女兒嫁回娘家,隻是有意而已,兩家又沒有締結婚約,芳歌要嫁自己喜歡的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嫁陳家就是貪慕虛榮,這幾位陳小姐說話可夠損的,瑤華覺得陳家未必是好親,就打消了把小姑子嫁到陳家的念頭,決定把這幾位陳小姐收拾一頓不來往,就堂堂正正從廳門進去,笑道:“我路過聽見你們說什麽嫁呀許呀的說得好快活,有什麽熱鬧說與我聽聽?”
幾位陳小姐都有點不好意思,沒結婚的女孩兒們私下裏說說嫁娶沒什麽的,當著已婚的婦人麵說這個,多少有點尷尬。
梅小姐把麵孔一板,正打算說她嫂嫂問的不合適。王瑤華已經開嗆:“你們年紀也不小了,都說了說親的年紀。說不定你們未來的丈夫就在三省草堂裏,你們沒事早上來晃一圈,晚上來晃一圈,是怕男方不肯央媒去說親呢,還是怕你們未來的丈夫麵子太多太重扛不動,要幫人家多丟幾張臉?”
這話連梅小姐都捎進去一起罵了。梅小姐小臉漲的通紅。她嫂嫂自從嫁過來一句重話都沒說過她,今天這個話,太傷人了有沒有?
“女孩兒就是再急著嫁人,也要自己尊重,沒有人家不表態,自家天天往男人麵前湊的。”王瑤華把嫂子的威風擺到十成十,冷笑幾聲才道:“你們親戚李家的芳歌小姐聽說今天要定親了。楊家八郎是不錯,也算是她自家挑的女婿,她挑個皇後的姐姐做婆婆,還能讓婆婆親自上她家提親,這是她的本事。你們就該學一學她,學不到人家的本事就罵人家貪慕虛榮,還真不曉得害臊。”又指著梅小姐說:“你少和這種二百五一塊玩,有空把《女訓》都抄幾遍。”
臥槽,當著麵就罵人二百五,王家大娘子比二娘子還潑辣啊。陳家小姐們沒二話,一個接一個出去了。梅十五娘氣的渾身發抖,好半天才擠出詞兒來罵嫂子:“潑婦!”
“能攔住你不跟那幾個傻乎乎的姑娘來往,你罵一百遍都成。”王家大娘子家傳的不和別扭人生氣,對著幾乎要哭出來的小姑子笑道:“她們是沒有陪妝找不到好婆家要自己出頭,你呢?我們梅家親戚遍地,你的嫁妝早就備好了,你跟著她們一塊混,是怕自己太早嫁出去嗎?”
“我的親事,不用你操心。”梅十五娘冷笑,“你還是叫你妹妹管好她自己吧,她一個定了親的,沒羞沒臊跟著一群男人在外頭跑,她也是怕太早嫁出去嗎?”
“王家的女兒輪不到你管。”王瑤華也冷笑:“梅家的女兒,我樂意管你叫賢惠,我不樂意管你叫大度。前頭你跟我妹妹說的那些話,我還沒跟你算帳呢。托王家給你說親,是我婆婆叮囑的,家書也是當著她老人家的麵寫的。你便是不肯讓親戚給你說親,你自家有心上人,你就該早跟婆婆說清楚,叫你心上人上咱們家提親。”王瑤華狠狠啐她,“你半路上攔著英華和她說你的親事不消王家費心是什麽意思?你不和你親媽說,也不和我說,你冒冒然跑去和英華說,你的親事和英華有什麽關係?”
“關係大了。”梅十五娘聲音小的隻有她自己能聽見。
“梅十五我告訴你。”王瑤華笑道:“你的親事我不會讓王家沾手,曲池一府青年才俊三省草堂占了一半,就你這幾天跟著陳家女孩兒瞎胡鬧,看三省草堂有誰家敢招惹你。你想嫁誰,你自己慢慢去尋摸吧。”
“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贏家。”梅十五娘也笑了,吸一口氣,鬥誌滿滿對著嫂嫂微微一笑,“我出門一趟。”
王瑤華掉頭就走,搶在梅十五娘前麵一步走到停在院子裏的馬車邊吩咐:“這幾天我不用車了,你趕車回王家去罷。”
那個車夫瞧了一眼梅十五娘,二話沒說拉著牲口走了。瑤華笑嘻嘻對梅十五娘道:“慢慢走著去吧你。路上注意別被男人衝撞了。”
談兒媳婦還是嚴肅點好,李大人自己從床上下來了,搬著馬紮挪到床頭,估摸著夫人踢不著他,才放心說話,“親戚們說的那些閑話,你信?”
“英華這孩子,看著是不錯……”陳夫人眉頭皺的跟線團似的,:“在富春吧,不是因為她,咱們兒子也不會關監裏去,在曲池吧,要不是因為她,也不會鬧那麽大亂子。這些就算了,她到杭州去,說是照顧姨母,你看看照顧出什麽來了?出了名情長的沈家大郎為了她要跳塔,雖說這事也是鬧了誤會。若不是她總拋頭露麵讓人家掂記上了,人家能喊她的名字跳塔?咱們家又不窮,兒子又是考得起的,外頭的事他撐得起,娶妻娶個賢良溫順的就夠了,不消太能幹。像英華這樣能惹禍的,還是算了吧。”
李大人無語,芳歌被老妻教養的算是賢良溫順的,可是他家閨女要是嫁給人家做長媳,那是做不來的,別說保子孫平安富貴,就是她自己遇事都跑不了讓娘家父兄替她操心。
“夫人,就拿兒子關監裏那件事來說,那是咱們兒子媳婦替趙恒擋災,兒子雖然吃了點苦頭,可是人是英華她自己去撈出來的,你換個賢良溫順的去試試?大門都沒出過的女孩兒你要叫她去救人?潘將軍死那個事雖然跟英華有關係,可是你想想,她當時要是不鬧一鬧,人家大刀片子就砍她臉上去了,她要是軟半點,被當兵的捉住了還能活?”李大人瞅瞅夫人若有所思的樣子,幹脆把話攤開了說:“沈家那個事蕭明那小子來把經過說了,跟英華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曉得你要說,她要是安份守己在家呆著,人家連她的名字都不曉得,怎麽喊著她的名字去跳塔。”
“就是。”陳夫人提起舊事還很惱火,道:“一個十來歲的小人,就能幹到那樣,讓沈家連臉麵都不要了,想把她弄去做當家媳婦?”
“能!”李大人態度堅定的說:“要不是有你,咱們家也過不成這樣。你要是軟弱一點,我們家能讓本家那群臭蟲啃的連渣都不剩!”
陳夫人略有得意的瞟了李大人一眼。
李大人歎一口氣,說:“夫人你是能幹的,兒媳婦不消有本事,在二門以內溫順聽話就成,你也替孫子們想想,攤個軟棉棉的孩子娘,孫子們快成人的時候,咱們都入土了,叫他們指望誰?你就不心疼你兒子在外頭做爹回家還要當娘?”
“那也不消英華這樣有本事的。”陳夫人惱道:“我也曉得人家傳的那些閑話沒有幾句真的,可是親戚們不清楚,說起來像我有多倒黴才攤上這麽個兒媳婦似的。”
“是李家娶兒媳婦,又不是陳家娶兒媳婦!”李大人拂袖而去。
李大人一去不回,陳夫人房裏的燈亮到天明。
第二天縣考,說是考兩天,李知遠存心要替他老子爭麵子,中午就把卷子交上去,出來還溜三省草堂去吃了個中飯,把卷子草稿抄出來給王翰林和他爹看,提著金聲給大舅子的孩子說《論語》去了。雅*文*言*情*首*發
王翰林有心替女婿做臉,親自淘漿糊把李知遠的卷子糊在三省橫幅那個草頂長廊的牆上,右手頂格第一排,啥評語也沒給,但是意思很明白:李知遠能得第一。
傍晚時梅四郎帶著弟弟和守義守拙前後腳回來,大家把卷子補出來,李知府和王翰林兩個瞧了,除了梅十九郎,把他們三個的也貼上了。梅十九郎甚是泄氣,問:“先生,我的文章也不差呀,為何不貼我的?”
王翰林笑道:“你的文章也好,就是立意太老,若是封名考試,不曉得你今年才十五歲,取你一個縣首也不為過。可是考官要看看你的年紀,怕是會以為你是抄的,不敢取你。”
李知府也點頭讚同,說:“我也改過幾次卷子,十五歲能寫這樣老道的文章,除非你向有文名,不然是不敢取你的。十九郎呀,你莫要急,就是這次不取,明年還有恩科呢,恩科考是封名字的,必取你。準能讓你跟你哥哥一起去京城部試。”他親自動手,笑眯眯把十九郎的卷子糊廊柱上。
英華這日陪著楊夫人去清涼山那邊選新宅地點去了,中飯後使人往家裏跑了一趟,聽說李知遠考的很好,她就放心了。傍晚再使人回家探聽,聽說梅四郎考的也很不錯,王耀祖還沒有出考場,她就放了心,深夜陪著柳氏回來,第二天清早母女兩個又向清涼山去了。
第二日草堂的學生們6續出來,都沒顧上回家,齊到草堂抄卷子,李知府和王翰林就坐在草堂長廊上看,看完就貼。誰考的好不好,誰能考在誰的前頭,一目了然,雖然兩位老進士一個字的評語沒有寫,也沒有說誰能考第一誰能考不上。但是大家心裏都有數,除掉梅十九郎年紀最小,他那份卷子貼在柱子上了,大家的卷子貼在牆上,差不多名次就是從右到左那樣排了。
兩位老進士這招又狠又損。三省草堂的學生們卷子貼出來之後,引得許多人來看,頭幾日是學生們的親戚,接下來是府學的學生和府城附近的考生,後幾天連周圍幾個縣連別府的書生都跑來了。
改卷子的幾個考官坐不住了,大家換便服來看了半天,相互也沒說話,悄悄走了。過了幾天發榜,曲池府幾個縣的縣首都是三省草堂的學生,富春縣的縣首就是李知遠。三省草堂一百六十一個學生,齊齊的都在榜上,連梅十九郎都撈了個紅椅子坐,快快活活倒數第一名。
有心人把曲池府一府幾縣過縣試的名單抄出來到草堂對一下,除了幾個人名次略有出入,基本上三省堂這個“滾去讀書”的草廊上貼的順序,就是名次表嘛。
因為今年縣試後麵緊接著就是州試,時間很趕,後麵入縣學一係列的儀式都省了。縣試結果出來之後,要州試的抓緊時間複習備考,沒考過縣試的學生裏頭,還真有眼紅三省草堂一個不落全考中的,哭著喊著要去京城告狀。都不用勞動縣太爺,守衙門的衙役就能指點他:“你拿著你那個卷子去《滾去讀書》長廊上對一對,看看你的卷子能不能貼人家牆上去,要是能,我們給你湊去京城告狀的路費,要是不能,你回家問問,看能不能跟人家湊個親戚關係,也去三省草堂讀幾天書?”
楚王的老師,人家那是有真本事的呀,教的學生考過縣試還不是小菜一碟,就人家看卷子那個水平,誰考第幾都能算的大差不離,人家需要耍手段走關係嗎?人家要是心虛,也不敢把卷子都貼出來呀,貼出來就不怕你去比!
頭幾天還真有不少書生帶著卷子去比的,再過幾天,書生沒有了,以陳家為首,大人開始帶孩子女眷去看卷子去了。每天鶯鶯燕燕鳥語花香的,總有天真無邪又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誤闖學堂。王家大娘子很怕幹擾到學生們複習,但是她老子把卷子貼出來,就是給大家看的,也不能攔著人家不看,她和英華說知,英華使人去清涼山拉來幾車磚石一隊磚匠,連夜在草廊後頭砌了道牆,前頭長廊敬請參觀,還有茶水供應,後頭鐵將軍鎖門,非請勿入。
可惜鐵將軍鎖得住人鎖不住人心,每天都有正當好年華的女孩兒們閑逛著就到草堂來看文章,尤其是早晚散學的時候,順便路過的姑娘們極少也有四五個,多的時候能有十來個。
陳家的女孩子兒們自從結識了梅十五娘,三天兩頭來尋梅十五娘玩耍。梅四郎兄弟兩個一心撲在考試上,顧不到五尺書桌以外的事情。王瑤華和小姑子本來就不大對付,再加上說親的事鬧心,也不大管她。王瑤華要管三省草堂一二百人的吃吃喝喝,也不大可能總守在家裏,有陳小姐們相伴,總好過梅十五娘一個人在家。
梅四郎在家也誇過陳守義和陳守拙,三省草堂的學生裏頭,這二陳也算是出挑的了,讓小姑子和陳家小姐們多相處沒壞處。所以王瑤華雖然心裏看不大慣陳家小姐們來釣金龜婿,可是她嘴上什麽也不說,暗地裏還給梅小姐提供方便,問娘家討了輛馬車擱在家裏,名義上說是她要用,梅小姐用車她也隻當不知道。
這一天中飯後,王瑤華在家核算大廚房的買單,就從窗戶裏看見三四位陳小姐拉長著臉進院門,梅十五娘接著她們到廳裏坐,沒一會功夫,廳裏就傳來陳小姐們的罵聲。
小姑子再不好也是自家人,王瑤華怕小姑子和人家爭執吃虧,忙忙的轉到廳後窗下偷聽,倒是聽見她的小姑子柔柔勸說人家息怒,她就放心,正打轉回轉呢,就聽見不曉得哪位陳小姐說:“芳歌表妹真不要臉,明明曉得姑母有意把她許給我守義哥,還哭著喊著要嫁楊八郎,分明是貪慕虛榮!”
楊家來替八郎向李家求親的事王瑤華是知道的,她前幾日還跟著英華去見過元帥夫人,英華路上什麽都跟她說了,這事和梅家沒關係,所以她也沒放在心上。陳夫人有意把女兒嫁回娘家,隻是有意而已,兩家又沒有締結婚約,芳歌要嫁自己喜歡的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嫁陳家就是貪慕虛榮,這幾位陳小姐說話可夠損的,瑤華覺得陳家未必是好親,就打消了把小姑子嫁到陳家的念頭,決定把這幾位陳小姐收拾一頓不來往,就堂堂正正從廳門進去,笑道:“我路過聽見你們說什麽嫁呀許呀的說得好快活,有什麽熱鬧說與我聽聽?”
幾位陳小姐都有點不好意思,沒結婚的女孩兒們私下裏說說嫁娶沒什麽的,當著已婚的婦人麵說這個,多少有點尷尬。
梅小姐把麵孔一板,正打算說她嫂嫂問的不合適。王瑤華已經開嗆:“你們年紀也不小了,都說了說親的年紀。說不定你們未來的丈夫就在三省草堂裏,你們沒事早上來晃一圈,晚上來晃一圈,是怕男方不肯央媒去說親呢,還是怕你們未來的丈夫麵子太多太重扛不動,要幫人家多丟幾張臉?”
這話連梅小姐都捎進去一起罵了。梅小姐小臉漲的通紅。她嫂嫂自從嫁過來一句重話都沒說過她,今天這個話,太傷人了有沒有?
“女孩兒就是再急著嫁人,也要自己尊重,沒有人家不表態,自家天天往男人麵前湊的。”王瑤華把嫂子的威風擺到十成十,冷笑幾聲才道:“你們親戚李家的芳歌小姐聽說今天要定親了。楊家八郎是不錯,也算是她自家挑的女婿,她挑個皇後的姐姐做婆婆,還能讓婆婆親自上她家提親,這是她的本事。你們就該學一學她,學不到人家的本事就罵人家貪慕虛榮,還真不曉得害臊。”又指著梅小姐說:“你少和這種二百五一塊玩,有空把《女訓》都抄幾遍。”
臥槽,當著麵就罵人二百五,王家大娘子比二娘子還潑辣啊。陳家小姐們沒二話,一個接一個出去了。梅十五娘氣的渾身發抖,好半天才擠出詞兒來罵嫂子:“潑婦!”
“能攔住你不跟那幾個傻乎乎的姑娘來往,你罵一百遍都成。”王家大娘子家傳的不和別扭人生氣,對著幾乎要哭出來的小姑子笑道:“她們是沒有陪妝找不到好婆家要自己出頭,你呢?我們梅家親戚遍地,你的嫁妝早就備好了,你跟著她們一塊混,是怕自己太早嫁出去嗎?”
“我的親事,不用你操心。”梅十五娘冷笑,“你還是叫你妹妹管好她自己吧,她一個定了親的,沒羞沒臊跟著一群男人在外頭跑,她也是怕太早嫁出去嗎?”
“王家的女兒輪不到你管。”王瑤華也冷笑:“梅家的女兒,我樂意管你叫賢惠,我不樂意管你叫大度。前頭你跟我妹妹說的那些話,我還沒跟你算帳呢。托王家給你說親,是我婆婆叮囑的,家書也是當著她老人家的麵寫的。你便是不肯讓親戚給你說親,你自家有心上人,你就該早跟婆婆說清楚,叫你心上人上咱們家提親。”王瑤華狠狠啐她,“你半路上攔著英華和她說你的親事不消王家費心是什麽意思?你不和你親媽說,也不和我說,你冒冒然跑去和英華說,你的親事和英華有什麽關係?”
“關係大了。”梅十五娘聲音小的隻有她自己能聽見。
“梅十五我告訴你。”王瑤華笑道:“你的親事我不會讓王家沾手,曲池一府青年才俊三省草堂占了一半,就你這幾天跟著陳家女孩兒瞎胡鬧,看三省草堂有誰家敢招惹你。你想嫁誰,你自己慢慢去尋摸吧。”
“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贏家。”梅十五娘也笑了,吸一口氣,鬥誌滿滿對著嫂嫂微微一笑,“我出門一趟。”
王瑤華掉頭就走,搶在梅十五娘前麵一步走到停在院子裏的馬車邊吩咐:“這幾天我不用車了,你趕車回王家去罷。”
那個車夫瞧了一眼梅十五娘,二話沒說拉著牲口走了。瑤華笑嘻嘻對梅十五娘道:“慢慢走著去吧你。路上注意別被男人衝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