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
王家人還沒有找上王翰林,倒是有張家人找上王姑太太說項。原來王姑太太那個嫁妝田是典把張家族親的,後來和文才的爹換田的也是那位,王姑太太的嫁妝田就在清涼山下,妥妥的都不在柳家的地盤裏!這位張地主也是能人,在清涼山那一帶攢了有一千多畝地,他去交割地契領銀子,人家查他的檔子,跟他說:“為防盜買盜賣,這塊地你是從xx那裏買來的,你把xx找來做個明證。那塊地你是先典後買的?原主在哪裏?為什麽地契上隻有她丈夫的名字沒有她本人的指印畫押?你也得把人都找來。”總而言之一句話,他拿去的地契,除掉他家祖傳的五十畝地能現換銀子。別的地,都得先把原主找來對證。
張地主是個精的,看勢頭不好,就把地契全摟回來,他思量了兩個時辰,柳家一樣是五十兩,柳家上回交割地契的時候,可沒弄什麽查問原主這一套。王氏軟如糯米粑粑,不如去哄一哄王氏,跟她說願意把田地還一半把她,讓她去尋娘家嫂子說項,他的地全賣把柳家!
這位張地主先找到三省草堂來,說他找王氏姑太太,守門的問得他姓張,回說姑太太還在府城住著呢,就沒再搭理他。張地主再去府城,半路上歇了一夜,到府城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一路問尋到針線會去,王姑太太認得他是張家族親,帶著兒媳站起來跟他問了個好兒,也沒多話,坐回去依舊做針線活。
張地主先敘舊交情,王姑太太也搭兩句,隻是麵上淡淡的。張地主把話題扯到田地上,王姑太太連搭話也沒有了,淑琴低著頭做針線,針頭戳來戳去,幾次都險些戳到手指頭。
張地主最後發狠說願把姑太太的地還她一半兒,求她回娘家和嫂子說一說,他的地賣把柳家。姑太太低眉搭眼縫衣裳,輕描淡寫說:“我嫁進你們張家時,就把田地交把文才父親管,和離時他也沒把地契還我,你有什麽事找他說去。張家的地和我沒關係。”
張地主雌了一鼻子灰,待拿出族中尊親的派頭發作,想到他昨日在王家大門上受的冷遇,就換了一張笑臉央求。姑太太嫌他煩,索性把板凳挪了一下,拿後背對著他。老的不搭理他,還有小的呢。王姑太太這個兒媳婦娶的是陳家的張家人都曉得,陳家祖上是闊過,到陳大舅這一輩讀書又沒有一個出頭的,做買賣他們家又拉不下來臉,人口又多,鄉紳的架子還要擺起來,其實也是窮的。張地主看看淑琴頭上的金首飾都是好貨,咬咬牙,道:“也是,弟妹惱我原是應該的。你的嫁妝田,我全還你,可好?”
淑琴的眼睛眨巴了幾下。張地主知道有戲,也不再糾纏,咳了聲說:“一頃田呢,弟妹真不要?我在城外喬親家歇一晚,明日就回清涼山去了。弟妹要是改了主意,使個人給我送個信。不然我明日自家去五柳鎮找柳家賣田去,他家五十兩一畝收了也有小十萬畝田地,收我這千把畝田也不過是抬抬手的事。”
張地主走了,針線會裏一塊做活的婦人們都勸說王姑太太:“雖然你娘家極是照拂你們娘倆,可是別人有萬錢,不如自家手裏有百文。一頃田也很不少了,折現銀子也有五千兩!說句話的事,就有五千兩到手,哪怕文才不做官呢,也夠你們一家三口吃穿一世。為何不應了他。”
淑琴在心裏拚命點頭。王姑太太把線打了個結,道:“你們好意勸說,我也不瞞你們了,這事我嫂子早給我透過信。建新京城的一共有三家牽頭,實是因為哪家一家獨力都吃不下來整個的,所以才三家分攬。”她歇了一口氣,看一看圍上來裏三圈外三圈的婦人們,想清楚嫂子教她的話,慢慢說:“柳家買下小十萬畝地,已是盡力了,再多買,他們也辦不到。再者說,柳家先出的是五十兩,那兩家也出的是五十兩的價錢,都是一樣的價錢,賣把誰家不是賣?柳家又吃不下又要多占不許人家吃,走到哪裏也沒有這個道理。”
王姑太太一向軟懦是不假,但是鬧和離的時候態度非常堅決,和離之後帶著兒子過清貧日子,雖有娘家拉撥,她還是和大家一樣做針線過日,為人其實是極硬氣的,她講出這一番斬釘截鐵的話來,又極是有道理,人家反倒不好勸她的了。
淑琴心裏雖然不舍婆婆的嫁妝田,人家勸說她婆婆不理,她也不敢私底下勸說婆婆。到黃昏婆媳兩個回家,淑琴的爹娘已經等在大雜院門口了。
淑琴的爹在陳家行五,五舅爺進門和親家母見過禮,就說:“我們已在新鎮上定下房子了,再等一個月就能搬家。今日是來和親家母說一聲,親家母帶著我女孩兒住在府城,我女婿又不在家,我們住的遠了多有不便,不如先搬到我們新宅住幾日?”
五舅太太就跟淑琴使眼色。淑琴為難搖頭。
姑太太笑道:“親家公也曉得,我二哥二嫂待我如何?若是圖住寬敞大屋,我早搬到我二哥家去住了。之所以還在這裏吃苦,也是要讓文才曉得,他自家立不起來,他的老母妻子靠著他隻能這般過日。”說完了也不使喚兒媳婦,囑淑琴陪她爹娘說話,她自家走出來到門外廊下共用的廚屋去燒水。
五舅太太就把女兒拉到身邊,問她:“你婆婆那個陪嫁田,聽說人家隻求她去娘家說句話兒,樂意一文不取還把她,這事是真的是假的?”
“真的。”淑琴一邊看門外動靜,一邊輕聲說:“我婆婆沒搭理那個三伯,說和離時公公沒把地契還她,這事她不管,叫他找我公公去。”
“哎喲,就是說句話的事情,人家就把嫁妝田還回來了。”五舅太太極是替女兒著想,“那個田現在能換五千兩銀,叫你爹幫著你們家在外府買幾頃田,你們再去文才舅母那裏討個人情在新鎮上買個三進的宅院,便是文才考不起,你們多養幾個孩兒,一輩子吃穿住用也夠了。”
五舅爺看著他夫人,看了又看,沒說話。淑琴甚是猶豫。五舅太太推她:“你在家過的什麽日子?換季時姐姐妹妹們要做多件把衣裳都是個難事。又不要文才舅母自己出錢,就是說句話走個人情,換你們一家吃穿不愁,便是文才考中做官,也要上下打點,你們自家有錢,也省得他舅舅舅母時不時的拉撥你們是不是?”
“那……我和我婆婆說說?”淑琴咬嘴唇,別人有不如自己有,她不想自己的兒女過相互計較誰多做了件把衣裳的日子。
姑太太燒開了一吊罐滾水,衝了兩杯蜂蜜水送進房讓親家吃,又留親家吃飯。五舅爺忙說要去府學接孩子們放學,就是順路過來瞧瞧親家母,立辭去,攔著不要親家母送,淑琴送她爹娘出門,五舅爺慢走一步,扯著他女孩兒說:“你也別太勸過了,若是你婆婆不肯,就罷了。文才舅舅和舅母肯拉撥他,你苦幾年總有出頭之日。你娘家自從分了家,田地多了一倍,日子已經好過許多,便是你苦些,爹娘也貼得起你了。”
淑琴送別爹娘,回家幫著婆婆做晚飯,吃完洗揩幹淨,天已黑透。文才不在家,淑琴和王姑太太婆媳兩個就在一屋裏歇,點上燈婆媳頭對頭做針線。姑太太幾次手酸抬頭歇息,都看到淑琴在出神,問她:“可是你娘家要蓋新房有難處?文才走時留了些銀子把我防身,上回你二舅母來看我,又塞把我二十兩銀子,我這裏先湊二十五兩把你,若是不夠,我……”說著就站起來要去開箱子。
“娘,我娘家不缺錢的。”淑琴忙攔住婆婆,“我爹娘來,是因為……是因為……聽說了娘那個嫁妝田的事。”淑琴低下頭,想到她爹娘操勞,又把頭抬起來,說:“其實,和二舅母說說,也不值什麽的。”
“說不得。”姑太太笑了,“張老三那人那樣精,他還的地,我可不敢要。便是此時收下,事情辦成了他還要想法子找回去。你放心罷,你二舅母勸說我許久,我沒有以前那樣傻了。我的嫁妝田,便宜誰也不會便宜姓張的。咱們隻消安靜的等著,官府會把田還回來的。”
淑琴不大信,呐呐:“怎麽會,官府幾時會這樣好心?”
“你二舅母說的那些道理,我也說不大明白。”王姑太太想了一想,道:“不過你二舅母上回提過,要是有人許好處叫我說項,就叫我帶著你回去住幾日。橫豎守著你二舅母近近的,你隻問她吧。”
第二日一早,王姑太太果然收拾了兩個衣箱,把家裏托給鄰居照管,先到針線會去說了一聲,又到柳家商行跟管事說了,管事套了個馬車載著王姑太太繞回大雜院,把淑琴和衣箱帶上,徑直到三省草堂去了。
話說張三早上起來又去針線會轉了一圈,聽說王姑太太去五柳鎮了,隻說他的事辦成了,快活非常,把他的田契理一理,高高興興也跟著去五柳鎮了。
清涼山一帶的田地幾經易手,除去柳家買下的那些,剩下的大部分集中在兩三百個大地主手上。家裏隻有幾畝幾十畝田地的人家,田地又種不得,老早就耐不住漲價的誘惑,田價漲到二十三十的時候都賣掉了。隻有家裏有幾百乃至幾千畝田地的人家,身家稍豐厚,敢捂著不出手。好容易等了兩三年,總算等到了今天。出了榜頭一天,大家搶著去縣裏交割地契,快快活活打算挑鋪子,挑住宅的宅基地,還思量要去外府買田地呢。
縣衙裏的師爺們說請原主出來,二三百人就傻了兩百來個。張三精明,也沒有幾個傻的啊。富春縣從前臭蟲橫行,大家都領教過臭蟲買地要查地契的大教,富春本縣的上百個大小地主,都似張三一般,速速的撤了。倒買倒賣田地的外地商人們,也有精與此道的,愣了一會也速速的撤了。一眨眼,縣衙大院裏隻剩下幾十個外地來的二愣子,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撤吧。沒過一會,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縣衙門口可羅雀。
這其中,姓王的地主占了也有四五十,大家在一個茶樓坐地,商量如何行事。王耀芬帶著他那個商人嶽父尋來,一進門就問:“族長可拿出主意了?”
族長家裏隻有一百來畝地,早賣了,他被強拉來出頭說話,心中很是不快,再看到敗家子王耀芬,格外氣悶,要不是他,王翰林家也有地在清涼山,何消大家在這裏商量怎麽去說項,王翰林自然會出頭。族長哼哼,沒搭理他。倒是和耀芬要好的一個堂哥站出來把他和他嶽父拉到邊上一張桌兒坐下。
良久,族長才道:“上回他就沒理咱們,這一回,隻怕也不會理咱們啊。”
“上回是上回。這回是這回。”有一個性急的說:“鬼曉得錢家和曹家查地契是個什麽樣的查法,要似李臭蟲的查法查上去,我們一個錢都落不到手!桑榆堂的二叔就是當了官做了翰林他還是姓王!他就眼睜睜的看著我們被人家欺負?他不替我們出頭,誰替我們出頭?”
角落裏有人涼涼的說:“你想要人怎麽替你出頭?分家的時候有人替他出頭了?他是姓王,他半畝田都沒有。占地也好,查地契也罷,關他屁事。”
當下就有不少人惡狠狠的盯王耀芬。若不是他鬧騰的太過,他們兩房分家時,哪怕分王翰林一二十畝田地,現在大家何消這樣為難。
有個腦子比別人轉的要慢三圈的王家人突然喊:“哎呀,他二叔極是照看耀文和耀廷,看他兩個份上……”
一群人都瞪他,他才想起來,那兩孩子分家的時候也沒分到田地啊,於是他也狠狠瞪王耀芬。
王耀芬的嶽父看女婿族人都麵露凶光,甚是不安,扯女婿袖子,悄悄問他:“貴族親這是怎麽了?”
王耀芬摔袖子,冷笑道:“他們想去說人情又拉不下來臉,這是想我一步一跪磕頭去三省草堂替他們求情!”站起來就走。
這個嶽父愣了下,跟著女婿出來,勸說:“再不好也是你親叔叔。他既然肯照看你兩個弟弟,又與你幾個姐夫房子住,顯然還是重情份的人。你就低下頭去求個情又如何?你也有兩百多畝地在清涼山下,隻折銀子就值萬把了,若是照著柳家那個辦法,房子鋪子田地都齊全,還不消你費神,不是正好?”
王耀芬不理,扭頭而去。
嶽父也惱,不肯追他,回來到茶樓裏跟大家拱手,說:“我是姻親,說句不中聽的話大家聽一聽。咱們也不曉得縣裏查地契是個怎麽樣的查法,冒冒然是不好和他二叔說話,央他出頭。可是王家是柳家姻親,咱們的地不賣把姓曹的姓錢的,賣把柳家總成吧。便是柳家一時周轉不過來,咱們也不要現銀,略等幾年都使得,是不是?”
果然做生意的人腦子轉的就是快些,就似他說的,查地契的不敢賣他,不查地契的賣他總使得吧。王氏族親聚在一處朝五柳鎮去,機靈的還會慢走幾步聯絡自家親戚,到後來大家都曉得了,自覺和王翰林能沾得上親的都跟著去了。實在跟王翰林拉扯不上關係的,落後幾步也跟著。
為了招待好王家族親,柳三娘這日特地沒有出門,連英華都留在家裏。大開大門等候。
好容易到了下午,才見一群王家親戚們灰頭土腦走來。守門的把姓王的請進門,不是姓王的想進都沒放。王氏族人被引到草堂的一個大教室裏,柳三娘早帶著英華坐在屏風後頭,王翰林在前頭給幾個長輩倒茶水。
族長咳了又咳,大家看都看他,沒人開口,他隻好出頭把大家想賣地給柳家的意思說了,又再三強調,便是過二三年付銀子都使得。
王翰林氣運丹田,長長歎息,說:“耀祖還有幾百畝地哎,是他舅舅幫著照管,一樣要查地契。富春縣要查地契,也是怕有人盜賣,其實是好事呀,為何你們一個二個都不樂意?”
翰林是京官兒,柳家做生意也規矩,難道他們兩口兒是真不懂什麽叫查地契?雖然在座的有一大半都不信,好在那個腦子轉的比別人慢的是信了,立刻站出來教導王翰林查地契是耍的什麽花樣。
王翰林聽完,假模假樣驚道:“不會吧,京城天子腳下朗朗乾坤,他們怎麽敢玩這種缺德的花樣!我不信。”
英華在屏風後頭掩麵埋首:爹爹啊,你不會裝就不要講話嘛,是人都聽得出來你在裝。
柳三娘又是樂又是惱,使勁的瞪英華,不許她亂動。
裝蠢比真蠢還可惡!外頭坐著的人臉上都很不好看。王翰林一副純良的模樣,死都不信人家會做那樣的事,在坐的誰也不樂意拿自家的田地去讓人家查一次驗正給他看,賠不起啊。大家能拿他怎麽辦?
還是王耀芬的嶽父站出來,說:“他二叔。”
王翰林立刻伸手搖搖,說:“我不認得你,你別亂認親戚。”
“我是耀芬的嶽父。”嶽父臉色也不大好看了。
“王耀芬成親也沒請我。”王翰林變臉變的更快,“他老子的孝他還沒有守滿二十七個月呢,就成親了?他眼裏連親老子都沒有,我自然不認得他的嶽父。來人,把這個鳥人給我架出去!”
王翰林拿王山長說事,大家都不好開腔攔,再說了族裏本就看王耀芬不順眼,又是有求於王翰林的時候,攔他做什麽。
嶽父被架出去了,王翰林笑一笑,說正事,“查地契這事吧,聽你們說著是怪嚇人的,昨天發的榜,到今天也夠一天了,也沒聽說查地契有什麽呀。若是為著這個莫須有的理由,柳家就出頭把你們的地買下來了……柳家也沒有那麽多錢,還要欠著你們的錢二三年才能給,夫人?人家會怎麽樣?”他扭頭看向屏風後頭,把老婆說了算的姿態擺得足足的。
柳三娘說話的聲音很響亮,“明明說好三家一起的,地盤都劃分好了,柳家要越界伸手,他們就能把柳家擠出新京城。原來不是還有天長杜家麽,他們家就是生生被擠出來的,如今天長杜家說話可算數?諸親是想我們柳家也似天長杜家那樣被擠出來?”
屋子裏鴉雀無聲,王家人臉色都不好看。天長杜家開始比柳家風光多了,那個秋水樓多大多漂亮,杜十七公子走路都橫著走,如今他人在哪裏?柳家要是被排擠,似天長杜家那般銷聲匿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柳三娘站起來,繞過屏風走到人前,笑道:“你們想把田地賣把柳家,不外乎是因為柳家做事公道。我們柳家做事公道,問心無愧。三家的地盤都分好了,柳家地盤裏的鄉親們賣地把我們,我們盡心盡力不短鄉親們一個銅板。可是諸親的地並沒有劃到柳家的地盤裏頭來,柳家買你們的地,那兩家不可能會依。我們若是被擠出新京城,連原有的三分之一的公道都保不下來,還要搭上柳家自家。柳家再公道還是生意人,這門生意不劃算,柳家不會做的。”
王家諸親臉上都不好看,卻沒有一個說話的。倒是很有幾個盯著王翰林,示意他說話。
柳三娘恭恭敬敬朝底下的王家親戚們福了一福,說:“我可以不做王家媳婦,但是我不會放棄柳家商人的身份。我是商人,樂意公平買賣,也請諸親以公平待我。”
得了,這是拿休夫威脅上了?柳三娘大步出去。王翰林忙忙的跟諸親拱了拱手,苦笑道:“我們家最窮那一年,我夫人挑著擔兒,帶著十歲的耀宗出門賣粥,賣一天賺的錢夠全家三天吃用,她就三天去賣一回。這樣的夫人,我隻有敬重她……”王翰林又拱拱手,追著柳三娘的腳步走了。
英華還在屏風裏偷笑,其實那會兒她已經五歲了,記得點事。那會兒家裏為了省錢都是吃素,她老子前腳出門,後腿她舅舅舅母就提著幾籠羊肉包子來看她們來了。其實也就王翰林自家吃了個把月的素。她爹最愛吃羊肉,個把月吃不上肉,那個慘啊,再說了她老子還心疼三個孩子吃不上肉呢,憋的他終於答應收趙恒八郎做學生,她們家才算吃上肉了,她娘也不用裝樣子去賣粥了。
屏風外頭嗡嗡嗡,嗡嗡嗡。王翰林辭官回鄉都不敢回楓葉村住,是為什麽?王翰林娶了柳三娘,王氏族親說好話的都沒有一個!都說他為著錢娶了商人女兒,玷汙了王家耕讀世家的清名。當初人家才成親的時候,還有跟著黃家起哄,寫信去罵他的呢。
現在大家厚著臉皮來求柳三娘買他們的田,其實已經很羞愧了。再被柳三娘用大義啪啪啪打臉,當場就有個性子急燥的罵:“滿腦子隻想到錢,什麽東西!”
大家都嗔怪的看他,到這裏來的,有不是為了錢的嗎?你不為錢你來幹什麽?別當眾打大家的臉啊。
英華就曉得她當上場了,輕輕巧巧的把屏風移開,走到那個也不曉得叔叔伯伯還是哥哥侄子孫子的王家親戚麵前,道:“怕人家查地契在銀錢上吃虧的,就不是想著錢?不是東西?”
族長老臉通紅,屋子裏立現二三十張臉黑如鍋底,二三十張臉紅似朝霞。
英華走到族長麵前,軟軟的施了一禮,道:“族長爺爺,這個事我爹我娘說了不算,是真幫不上忙。你不要生氣。我昨兒還聽見我爹跟我娘商量,說王家子侄很有幾個讀書出息的,要喊來問問人家書讀的怎麽樣呢。今日族長爺爺來了,要是不和族長爺爺說知。隔天族長爺爺惱了,不肯理我爹,可怎麽好?爺爺,你不要惱我爹好不好?”
十七八的大孫女軟軟的撒嬌,族長爺爺扛不住哇,點點頭,道:“不惱。”聲音都哆嗦了。
“族長爺爺最好了。族長爺爺,族裏有讀書出息的叔叔哥哥弟弟侄子孫子,你老幫著掌掌眼,喊十個來三省草堂讀書吧。”英華替她老子做主極是大方,一開口就是十個名額,“要是族裏的叔叔伯伯還惱我爹娘,不肯讓人來,族長爺爺就給英華一個麵子,把你老家裏的親戚喊幾個來。”
族長這回腿都哆嗦了。上回開草堂,王家的子侄能進去的也沒有幾個。這回人家一開口子就是十個!而且還不拘是姓王的,換句話說,他老人家的外甥們也成啊。老族長在心裏算一算,查地契什麽的他是幫不上忙了,但是自家的孫子外孫重外孫,很有幾個讀書不錯的啊,上回沒趕上,這回人家把機會送到他麵前,他怎麽能棄兒孫的前程不顧。族長爺爺立刻羞愧地把頭點一點,說:“好孩子,爺爺幫你爹這個忙。”
族長改投王翰林那邊,剩下的族親心裏也開始打小算盤,有幾位家裏隻有幾畝田地的,立刻把族長圍起來了。英華對著人堆福一福,幾個平輩和晚輩的對著她回了禮。英華就出去了,站在門邊吩咐送客。
三省草堂外頭等著的小兩百人看到王家人分成兩撥走出來,一大撥蔫頭八腦,一小撥以王家族長為首的滿麵紅光走路帶風。有幾位認得王家族長的,就去攔他,王家族長看到他們,連忙擺手,不等人家問就說:“我們翰林家大兒子也有幾百畝地在清涼山下呢,翰林侄子說他也隻能任由人家查地契。”
王家人還沒有找上王翰林,倒是有張家人找上王姑太太說項。原來王姑太太那個嫁妝田是典把張家族親的,後來和文才的爹換田的也是那位,王姑太太的嫁妝田就在清涼山下,妥妥的都不在柳家的地盤裏!這位張地主也是能人,在清涼山那一帶攢了有一千多畝地,他去交割地契領銀子,人家查他的檔子,跟他說:“為防盜買盜賣,這塊地你是從xx那裏買來的,你把xx找來做個明證。那塊地你是先典後買的?原主在哪裏?為什麽地契上隻有她丈夫的名字沒有她本人的指印畫押?你也得把人都找來。”總而言之一句話,他拿去的地契,除掉他家祖傳的五十畝地能現換銀子。別的地,都得先把原主找來對證。
張地主是個精的,看勢頭不好,就把地契全摟回來,他思量了兩個時辰,柳家一樣是五十兩,柳家上回交割地契的時候,可沒弄什麽查問原主這一套。王氏軟如糯米粑粑,不如去哄一哄王氏,跟她說願意把田地還一半把她,讓她去尋娘家嫂子說項,他的地全賣把柳家!
這位張地主先找到三省草堂來,說他找王氏姑太太,守門的問得他姓張,回說姑太太還在府城住著呢,就沒再搭理他。張地主再去府城,半路上歇了一夜,到府城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一路問尋到針線會去,王姑太太認得他是張家族親,帶著兒媳站起來跟他問了個好兒,也沒多話,坐回去依舊做針線活。
張地主先敘舊交情,王姑太太也搭兩句,隻是麵上淡淡的。張地主把話題扯到田地上,王姑太太連搭話也沒有了,淑琴低著頭做針線,針頭戳來戳去,幾次都險些戳到手指頭。
張地主最後發狠說願把姑太太的地還她一半兒,求她回娘家和嫂子說一說,他的地賣把柳家。姑太太低眉搭眼縫衣裳,輕描淡寫說:“我嫁進你們張家時,就把田地交把文才父親管,和離時他也沒把地契還我,你有什麽事找他說去。張家的地和我沒關係。”
張地主雌了一鼻子灰,待拿出族中尊親的派頭發作,想到他昨日在王家大門上受的冷遇,就換了一張笑臉央求。姑太太嫌他煩,索性把板凳挪了一下,拿後背對著他。老的不搭理他,還有小的呢。王姑太太這個兒媳婦娶的是陳家的張家人都曉得,陳家祖上是闊過,到陳大舅這一輩讀書又沒有一個出頭的,做買賣他們家又拉不下來臉,人口又多,鄉紳的架子還要擺起來,其實也是窮的。張地主看看淑琴頭上的金首飾都是好貨,咬咬牙,道:“也是,弟妹惱我原是應該的。你的嫁妝田,我全還你,可好?”
淑琴的眼睛眨巴了幾下。張地主知道有戲,也不再糾纏,咳了聲說:“一頃田呢,弟妹真不要?我在城外喬親家歇一晚,明日就回清涼山去了。弟妹要是改了主意,使個人給我送個信。不然我明日自家去五柳鎮找柳家賣田去,他家五十兩一畝收了也有小十萬畝田地,收我這千把畝田也不過是抬抬手的事。”
張地主走了,針線會裏一塊做活的婦人們都勸說王姑太太:“雖然你娘家極是照拂你們娘倆,可是別人有萬錢,不如自家手裏有百文。一頃田也很不少了,折現銀子也有五千兩!說句話的事,就有五千兩到手,哪怕文才不做官呢,也夠你們一家三口吃穿一世。為何不應了他。”
淑琴在心裏拚命點頭。王姑太太把線打了個結,道:“你們好意勸說,我也不瞞你們了,這事我嫂子早給我透過信。建新京城的一共有三家牽頭,實是因為哪家一家獨力都吃不下來整個的,所以才三家分攬。”她歇了一口氣,看一看圍上來裏三圈外三圈的婦人們,想清楚嫂子教她的話,慢慢說:“柳家買下小十萬畝地,已是盡力了,再多買,他們也辦不到。再者說,柳家先出的是五十兩,那兩家也出的是五十兩的價錢,都是一樣的價錢,賣把誰家不是賣?柳家又吃不下又要多占不許人家吃,走到哪裏也沒有這個道理。”
王姑太太一向軟懦是不假,但是鬧和離的時候態度非常堅決,和離之後帶著兒子過清貧日子,雖有娘家拉撥,她還是和大家一樣做針線過日,為人其實是極硬氣的,她講出這一番斬釘截鐵的話來,又極是有道理,人家反倒不好勸她的了。
淑琴心裏雖然不舍婆婆的嫁妝田,人家勸說她婆婆不理,她也不敢私底下勸說婆婆。到黃昏婆媳兩個回家,淑琴的爹娘已經等在大雜院門口了。
淑琴的爹在陳家行五,五舅爺進門和親家母見過禮,就說:“我們已在新鎮上定下房子了,再等一個月就能搬家。今日是來和親家母說一聲,親家母帶著我女孩兒住在府城,我女婿又不在家,我們住的遠了多有不便,不如先搬到我們新宅住幾日?”
五舅太太就跟淑琴使眼色。淑琴為難搖頭。
姑太太笑道:“親家公也曉得,我二哥二嫂待我如何?若是圖住寬敞大屋,我早搬到我二哥家去住了。之所以還在這裏吃苦,也是要讓文才曉得,他自家立不起來,他的老母妻子靠著他隻能這般過日。”說完了也不使喚兒媳婦,囑淑琴陪她爹娘說話,她自家走出來到門外廊下共用的廚屋去燒水。
五舅太太就把女兒拉到身邊,問她:“你婆婆那個陪嫁田,聽說人家隻求她去娘家說句話兒,樂意一文不取還把她,這事是真的是假的?”
“真的。”淑琴一邊看門外動靜,一邊輕聲說:“我婆婆沒搭理那個三伯,說和離時公公沒把地契還她,這事她不管,叫他找我公公去。”
“哎喲,就是說句話的事情,人家就把嫁妝田還回來了。”五舅太太極是替女兒著想,“那個田現在能換五千兩銀,叫你爹幫著你們家在外府買幾頃田,你們再去文才舅母那裏討個人情在新鎮上買個三進的宅院,便是文才考不起,你們多養幾個孩兒,一輩子吃穿住用也夠了。”
五舅爺看著他夫人,看了又看,沒說話。淑琴甚是猶豫。五舅太太推她:“你在家過的什麽日子?換季時姐姐妹妹們要做多件把衣裳都是個難事。又不要文才舅母自己出錢,就是說句話走個人情,換你們一家吃穿不愁,便是文才考中做官,也要上下打點,你們自家有錢,也省得他舅舅舅母時不時的拉撥你們是不是?”
“那……我和我婆婆說說?”淑琴咬嘴唇,別人有不如自己有,她不想自己的兒女過相互計較誰多做了件把衣裳的日子。
姑太太燒開了一吊罐滾水,衝了兩杯蜂蜜水送進房讓親家吃,又留親家吃飯。五舅爺忙說要去府學接孩子們放學,就是順路過來瞧瞧親家母,立辭去,攔著不要親家母送,淑琴送她爹娘出門,五舅爺慢走一步,扯著他女孩兒說:“你也別太勸過了,若是你婆婆不肯,就罷了。文才舅舅和舅母肯拉撥他,你苦幾年總有出頭之日。你娘家自從分了家,田地多了一倍,日子已經好過許多,便是你苦些,爹娘也貼得起你了。”
淑琴送別爹娘,回家幫著婆婆做晚飯,吃完洗揩幹淨,天已黑透。文才不在家,淑琴和王姑太太婆媳兩個就在一屋裏歇,點上燈婆媳頭對頭做針線。姑太太幾次手酸抬頭歇息,都看到淑琴在出神,問她:“可是你娘家要蓋新房有難處?文才走時留了些銀子把我防身,上回你二舅母來看我,又塞把我二十兩銀子,我這裏先湊二十五兩把你,若是不夠,我……”說著就站起來要去開箱子。
“娘,我娘家不缺錢的。”淑琴忙攔住婆婆,“我爹娘來,是因為……是因為……聽說了娘那個嫁妝田的事。”淑琴低下頭,想到她爹娘操勞,又把頭抬起來,說:“其實,和二舅母說說,也不值什麽的。”
“說不得。”姑太太笑了,“張老三那人那樣精,他還的地,我可不敢要。便是此時收下,事情辦成了他還要想法子找回去。你放心罷,你二舅母勸說我許久,我沒有以前那樣傻了。我的嫁妝田,便宜誰也不會便宜姓張的。咱們隻消安靜的等著,官府會把田還回來的。”
淑琴不大信,呐呐:“怎麽會,官府幾時會這樣好心?”
“你二舅母說的那些道理,我也說不大明白。”王姑太太想了一想,道:“不過你二舅母上回提過,要是有人許好處叫我說項,就叫我帶著你回去住幾日。橫豎守著你二舅母近近的,你隻問她吧。”
第二日一早,王姑太太果然收拾了兩個衣箱,把家裏托給鄰居照管,先到針線會去說了一聲,又到柳家商行跟管事說了,管事套了個馬車載著王姑太太繞回大雜院,把淑琴和衣箱帶上,徑直到三省草堂去了。
話說張三早上起來又去針線會轉了一圈,聽說王姑太太去五柳鎮了,隻說他的事辦成了,快活非常,把他的田契理一理,高高興興也跟著去五柳鎮了。
清涼山一帶的田地幾經易手,除去柳家買下的那些,剩下的大部分集中在兩三百個大地主手上。家裏隻有幾畝幾十畝田地的人家,田地又種不得,老早就耐不住漲價的誘惑,田價漲到二十三十的時候都賣掉了。隻有家裏有幾百乃至幾千畝田地的人家,身家稍豐厚,敢捂著不出手。好容易等了兩三年,總算等到了今天。出了榜頭一天,大家搶著去縣裏交割地契,快快活活打算挑鋪子,挑住宅的宅基地,還思量要去外府買田地呢。
縣衙裏的師爺們說請原主出來,二三百人就傻了兩百來個。張三精明,也沒有幾個傻的啊。富春縣從前臭蟲橫行,大家都領教過臭蟲買地要查地契的大教,富春本縣的上百個大小地主,都似張三一般,速速的撤了。倒買倒賣田地的外地商人們,也有精與此道的,愣了一會也速速的撤了。一眨眼,縣衙大院裏隻剩下幾十個外地來的二愣子,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撤吧。沒過一會,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縣衙門口可羅雀。
這其中,姓王的地主占了也有四五十,大家在一個茶樓坐地,商量如何行事。王耀芬帶著他那個商人嶽父尋來,一進門就問:“族長可拿出主意了?”
族長家裏隻有一百來畝地,早賣了,他被強拉來出頭說話,心中很是不快,再看到敗家子王耀芬,格外氣悶,要不是他,王翰林家也有地在清涼山,何消大家在這裏商量怎麽去說項,王翰林自然會出頭。族長哼哼,沒搭理他。倒是和耀芬要好的一個堂哥站出來把他和他嶽父拉到邊上一張桌兒坐下。
良久,族長才道:“上回他就沒理咱們,這一回,隻怕也不會理咱們啊。”
“上回是上回。這回是這回。”有一個性急的說:“鬼曉得錢家和曹家查地契是個什麽樣的查法,要似李臭蟲的查法查上去,我們一個錢都落不到手!桑榆堂的二叔就是當了官做了翰林他還是姓王!他就眼睜睜的看著我們被人家欺負?他不替我們出頭,誰替我們出頭?”
角落裏有人涼涼的說:“你想要人怎麽替你出頭?分家的時候有人替他出頭了?他是姓王,他半畝田都沒有。占地也好,查地契也罷,關他屁事。”
當下就有不少人惡狠狠的盯王耀芬。若不是他鬧騰的太過,他們兩房分家時,哪怕分王翰林一二十畝田地,現在大家何消這樣為難。
有個腦子比別人轉的要慢三圈的王家人突然喊:“哎呀,他二叔極是照看耀文和耀廷,看他兩個份上……”
一群人都瞪他,他才想起來,那兩孩子分家的時候也沒分到田地啊,於是他也狠狠瞪王耀芬。
王耀芬的嶽父看女婿族人都麵露凶光,甚是不安,扯女婿袖子,悄悄問他:“貴族親這是怎麽了?”
王耀芬摔袖子,冷笑道:“他們想去說人情又拉不下來臉,這是想我一步一跪磕頭去三省草堂替他們求情!”站起來就走。
這個嶽父愣了下,跟著女婿出來,勸說:“再不好也是你親叔叔。他既然肯照看你兩個弟弟,又與你幾個姐夫房子住,顯然還是重情份的人。你就低下頭去求個情又如何?你也有兩百多畝地在清涼山下,隻折銀子就值萬把了,若是照著柳家那個辦法,房子鋪子田地都齊全,還不消你費神,不是正好?”
王耀芬不理,扭頭而去。
嶽父也惱,不肯追他,回來到茶樓裏跟大家拱手,說:“我是姻親,說句不中聽的話大家聽一聽。咱們也不曉得縣裏查地契是個怎麽樣的查法,冒冒然是不好和他二叔說話,央他出頭。可是王家是柳家姻親,咱們的地不賣把姓曹的姓錢的,賣把柳家總成吧。便是柳家一時周轉不過來,咱們也不要現銀,略等幾年都使得,是不是?”
果然做生意的人腦子轉的就是快些,就似他說的,查地契的不敢賣他,不查地契的賣他總使得吧。王氏族親聚在一處朝五柳鎮去,機靈的還會慢走幾步聯絡自家親戚,到後來大家都曉得了,自覺和王翰林能沾得上親的都跟著去了。實在跟王翰林拉扯不上關係的,落後幾步也跟著。
為了招待好王家族親,柳三娘這日特地沒有出門,連英華都留在家裏。大開大門等候。
好容易到了下午,才見一群王家親戚們灰頭土腦走來。守門的把姓王的請進門,不是姓王的想進都沒放。王氏族人被引到草堂的一個大教室裏,柳三娘早帶著英華坐在屏風後頭,王翰林在前頭給幾個長輩倒茶水。
族長咳了又咳,大家看都看他,沒人開口,他隻好出頭把大家想賣地給柳家的意思說了,又再三強調,便是過二三年付銀子都使得。
王翰林氣運丹田,長長歎息,說:“耀祖還有幾百畝地哎,是他舅舅幫著照管,一樣要查地契。富春縣要查地契,也是怕有人盜賣,其實是好事呀,為何你們一個二個都不樂意?”
翰林是京官兒,柳家做生意也規矩,難道他們兩口兒是真不懂什麽叫查地契?雖然在座的有一大半都不信,好在那個腦子轉的比別人慢的是信了,立刻站出來教導王翰林查地契是耍的什麽花樣。
王翰林聽完,假模假樣驚道:“不會吧,京城天子腳下朗朗乾坤,他們怎麽敢玩這種缺德的花樣!我不信。”
英華在屏風後頭掩麵埋首:爹爹啊,你不會裝就不要講話嘛,是人都聽得出來你在裝。
柳三娘又是樂又是惱,使勁的瞪英華,不許她亂動。
裝蠢比真蠢還可惡!外頭坐著的人臉上都很不好看。王翰林一副純良的模樣,死都不信人家會做那樣的事,在坐的誰也不樂意拿自家的田地去讓人家查一次驗正給他看,賠不起啊。大家能拿他怎麽辦?
還是王耀芬的嶽父站出來,說:“他二叔。”
王翰林立刻伸手搖搖,說:“我不認得你,你別亂認親戚。”
“我是耀芬的嶽父。”嶽父臉色也不大好看了。
“王耀芬成親也沒請我。”王翰林變臉變的更快,“他老子的孝他還沒有守滿二十七個月呢,就成親了?他眼裏連親老子都沒有,我自然不認得他的嶽父。來人,把這個鳥人給我架出去!”
王翰林拿王山長說事,大家都不好開腔攔,再說了族裏本就看王耀芬不順眼,又是有求於王翰林的時候,攔他做什麽。
嶽父被架出去了,王翰林笑一笑,說正事,“查地契這事吧,聽你們說著是怪嚇人的,昨天發的榜,到今天也夠一天了,也沒聽說查地契有什麽呀。若是為著這個莫須有的理由,柳家就出頭把你們的地買下來了……柳家也沒有那麽多錢,還要欠著你們的錢二三年才能給,夫人?人家會怎麽樣?”他扭頭看向屏風後頭,把老婆說了算的姿態擺得足足的。
柳三娘說話的聲音很響亮,“明明說好三家一起的,地盤都劃分好了,柳家要越界伸手,他們就能把柳家擠出新京城。原來不是還有天長杜家麽,他們家就是生生被擠出來的,如今天長杜家說話可算數?諸親是想我們柳家也似天長杜家那樣被擠出來?”
屋子裏鴉雀無聲,王家人臉色都不好看。天長杜家開始比柳家風光多了,那個秋水樓多大多漂亮,杜十七公子走路都橫著走,如今他人在哪裏?柳家要是被排擠,似天長杜家那般銷聲匿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柳三娘站起來,繞過屏風走到人前,笑道:“你們想把田地賣把柳家,不外乎是因為柳家做事公道。我們柳家做事公道,問心無愧。三家的地盤都分好了,柳家地盤裏的鄉親們賣地把我們,我們盡心盡力不短鄉親們一個銅板。可是諸親的地並沒有劃到柳家的地盤裏頭來,柳家買你們的地,那兩家不可能會依。我們若是被擠出新京城,連原有的三分之一的公道都保不下來,還要搭上柳家自家。柳家再公道還是生意人,這門生意不劃算,柳家不會做的。”
王家諸親臉上都不好看,卻沒有一個說話的。倒是很有幾個盯著王翰林,示意他說話。
柳三娘恭恭敬敬朝底下的王家親戚們福了一福,說:“我可以不做王家媳婦,但是我不會放棄柳家商人的身份。我是商人,樂意公平買賣,也請諸親以公平待我。”
得了,這是拿休夫威脅上了?柳三娘大步出去。王翰林忙忙的跟諸親拱了拱手,苦笑道:“我們家最窮那一年,我夫人挑著擔兒,帶著十歲的耀宗出門賣粥,賣一天賺的錢夠全家三天吃用,她就三天去賣一回。這樣的夫人,我隻有敬重她……”王翰林又拱拱手,追著柳三娘的腳步走了。
英華還在屏風裏偷笑,其實那會兒她已經五歲了,記得點事。那會兒家裏為了省錢都是吃素,她老子前腳出門,後腿她舅舅舅母就提著幾籠羊肉包子來看她們來了。其實也就王翰林自家吃了個把月的素。她爹最愛吃羊肉,個把月吃不上肉,那個慘啊,再說了她老子還心疼三個孩子吃不上肉呢,憋的他終於答應收趙恒八郎做學生,她們家才算吃上肉了,她娘也不用裝樣子去賣粥了。
屏風外頭嗡嗡嗡,嗡嗡嗡。王翰林辭官回鄉都不敢回楓葉村住,是為什麽?王翰林娶了柳三娘,王氏族親說好話的都沒有一個!都說他為著錢娶了商人女兒,玷汙了王家耕讀世家的清名。當初人家才成親的時候,還有跟著黃家起哄,寫信去罵他的呢。
現在大家厚著臉皮來求柳三娘買他們的田,其實已經很羞愧了。再被柳三娘用大義啪啪啪打臉,當場就有個性子急燥的罵:“滿腦子隻想到錢,什麽東西!”
大家都嗔怪的看他,到這裏來的,有不是為了錢的嗎?你不為錢你來幹什麽?別當眾打大家的臉啊。
英華就曉得她當上場了,輕輕巧巧的把屏風移開,走到那個也不曉得叔叔伯伯還是哥哥侄子孫子的王家親戚麵前,道:“怕人家查地契在銀錢上吃虧的,就不是想著錢?不是東西?”
族長老臉通紅,屋子裏立現二三十張臉黑如鍋底,二三十張臉紅似朝霞。
英華走到族長麵前,軟軟的施了一禮,道:“族長爺爺,這個事我爹我娘說了不算,是真幫不上忙。你不要生氣。我昨兒還聽見我爹跟我娘商量,說王家子侄很有幾個讀書出息的,要喊來問問人家書讀的怎麽樣呢。今日族長爺爺來了,要是不和族長爺爺說知。隔天族長爺爺惱了,不肯理我爹,可怎麽好?爺爺,你不要惱我爹好不好?”
十七八的大孫女軟軟的撒嬌,族長爺爺扛不住哇,點點頭,道:“不惱。”聲音都哆嗦了。
“族長爺爺最好了。族長爺爺,族裏有讀書出息的叔叔哥哥弟弟侄子孫子,你老幫著掌掌眼,喊十個來三省草堂讀書吧。”英華替她老子做主極是大方,一開口就是十個名額,“要是族裏的叔叔伯伯還惱我爹娘,不肯讓人來,族長爺爺就給英華一個麵子,把你老家裏的親戚喊幾個來。”
族長這回腿都哆嗦了。上回開草堂,王家的子侄能進去的也沒有幾個。這回人家一開口子就是十個!而且還不拘是姓王的,換句話說,他老人家的外甥們也成啊。老族長在心裏算一算,查地契什麽的他是幫不上忙了,但是自家的孫子外孫重外孫,很有幾個讀書不錯的啊,上回沒趕上,這回人家把機會送到他麵前,他怎麽能棄兒孫的前程不顧。族長爺爺立刻羞愧地把頭點一點,說:“好孩子,爺爺幫你爹這個忙。”
族長改投王翰林那邊,剩下的族親心裏也開始打小算盤,有幾位家裏隻有幾畝田地的,立刻把族長圍起來了。英華對著人堆福一福,幾個平輩和晚輩的對著她回了禮。英華就出去了,站在門邊吩咐送客。
三省草堂外頭等著的小兩百人看到王家人分成兩撥走出來,一大撥蔫頭八腦,一小撥以王家族長為首的滿麵紅光走路帶風。有幾位認得王家族長的,就去攔他,王家族長看到他們,連忙擺手,不等人家問就說:“我們翰林家大兒子也有幾百畝地在清涼山下呢,翰林侄子說他也隻能任由人家查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