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十六
奸妃洗白攻略(穿書) 作者:商紅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書中,殷虞謠對自己的兩位師父推崇備至,更曾說過,若無蘇如是,便沒有如今的自己。
單憑著這一點,虞謠便對蘇如是頗為敬佩了。能教出殷虞謠這樣的人,蘇如是的確是非同小可。
在去天音閣的路上,虞謠暗地揣測了許久,根據自己的了解猜測了一下蘇如是的模樣。她本以為蘇如是也應是個絕色佳人,嫵媚風流,但等到真正來到天音閣,她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多跑偏了。
蘇如是這些年來遊曆四方,搜尋天下樂譜,偶爾會回京休整一段時間,便都停在京中頗負盛名的樂坊天音閣。
天音閣的閣主聽聞虞謠的身份後,一點也不敢怠慢,當即便令侍女上茶款待她,又令人去請蘇如是。蘇如是也沒多加推脫,隻是讓侍女請虞謠單獨去見她。
“蘇姑娘就是這脾氣,還請六小姐見諒了。”閣主九音與蘇如是相識多年,自然是十分了解她的脾氣,但卻生怕虞謠會不悅,所以幫著她解釋道,“她這些年甚少收徒,若有冒犯的地方,六小姐莫要生氣才是。”
虞謠自然不會生氣,恰恰相反,在她看來蘇如是並沒有緋煙所說的那麽大架子,至少沒有很神秘莫測,也沒有故弄玄虛到不肯見人,這一點已經讓她很是滿足了。
“我既然會特地趕來,便是知曉蘇姑娘的性情。”虞謠並沒有端什麽架子,反而笑盈盈地答道,“若我能合了蘇姑娘的眼緣,那自然是極好的,如若不能,那也是尋常。”
九音聽了她這番話,總算放下心來,親自帶著她前往後園中了。
天音閣的園子雖算不得十分大,但卻精致的很,更有一脈水源穿花繞柳,將整個園子襯得十分雅致。
還未進院子,虞謠便聽到了有婉轉的笛音傳來。她並不通樂理,更無從辨別這笛音究竟是好是壞,隻能聽出笛音還算得上輕鬆,向來吹笛人的心境應當不差。
九音原本想隨著虞謠一道進院子,但卻有侍女匆匆追了過來,在她耳旁說了幾句,她看向虞謠的眼神便有些為難了。
虞謠看出她應當是有旁的急事,便笑道:“閣主若有旁的事便去忙吧,我自己去見蘇姑娘就是。”
九音歉疚地笑了笑,而後將身邊的侍女留給了虞謠,自己步履匆忙地離去了。
虞謠略一猶豫,終於還是踏進了眼前的院子。
剛一進院子,映入眼簾的便是院角的那一片綠竹。旁邊站著一個手執竹笛青衣姑娘,她的相貌並沒有虞謠先前所想的那般驚豔,最多不過算是清麗罷了。她的氣質也沒虞謠想的那般嬌媚,反而整個人都散發著一種從容平和的氣質,隻是抬眼時帶了些冷淡的意味。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蘇如是都與虞謠先前所想截然不同。這樣一個人,怎麽能教出殷虞謠那樣的禍害呢?或許她真的隻是教了殷虞謠樂理,旁的方麵殷虞謠全屬於自學成才?但若當真如此的話,殷虞謠又怎麽會說出“若無蘇如是,便無如今的我”這樣的話呢?
虞謠心中充滿了疑惑,不動聲色地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著蘇如是。
最初,虞謠都做好了程門立雪的準備,但蘇如是並沒有讓她等太久,片刻後便收起了笛子,連方才的那一曲都沒能吹完。虞謠對這戛然而止的笛音有些猝不及防,不由得愣了愣。
仿佛是看出了虞謠的不解,蘇如是也略微有些驚訝:“你聽出來了?”
“什麽?”虞謠一臉懵逼,愈發不解地眨了眨眼。
蘇如是將笛子放在石桌上,順手提過桌上的茶壺倒了杯茶:“我是問,你方才是覺得那曲子有什麽不對嗎?”
虞謠這才領悟過來她的意思,想了想後試探地問道:“方才那曲子,像是沒完?”
蘇如是握著杯子的手指微微收緊,片刻後方才露出些笑意:“那曲子是我在外遊曆之時自己作的,聽過的人寥寥無幾。前兩日我吹給九音聽時,九音還曾大加誇讚,沒想到你竟會覺著這曲子是殘缺的?”
虞謠心中一緊,然而還沒等到她解釋什麽,蘇如是反而擺了擺手:“你不必緊張,這曲子的確沒作完。隻是旁人都沒聽過,再加上是我譜的曲子,所以她們都不會多加注意這些。我倒是沒想到,第一個指出這點的竟然是你。”
“我並不通樂理,所以對曲子的精妙之處也無從感悟。”虞謠抿了抿唇,“所以隻憑著自己的直覺評判罷了,沒想到竟剛巧說到點子上了,委實是誤打誤撞。”
“你竟不通樂理?那就更為難得了。”蘇如是略微揚了揚眉,顯然是極為驚訝,“當初我月夜遊洞庭,見水涵天影闊,湖光秋月兩相和,便趁醉作了這一曲子。醒來之時,譜子的後半段為酒所汙,縱我絞盡腦汁竟怎麽都記不起來,所以便隻剩了這殘曲。現下想想,委實是遺憾得很。”
虞謠被蘇如是這寥寥幾句話中勾勒出來的灑脫情形所惑,竟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羨慕,憑空生出了幾分對蘇如是的好感。她原本還擔憂蘇如是是那種沽名釣譽故作清高的人,如今看來,的確是她自己存了偏見。
“殘曲亦有殘曲的妙處,您也不需太過惋惜。”虞謠想了想,大起膽子提了個建議,“您何不將這大半篇譜子放出去,看看世人會如何譜寫這尾聲呢?世間有樂調本就數不勝數,各地的風俗民情又有不同,各人的想法更是千奇百怪。若能以天下人之力來續此曲,到時爭相鬥豔,豈不妙哉?”
蘇如是這些天一直為此曲所困,費盡心思想要填完此曲,不肯將殘曲傳出去,卻沒想到還有這麽一種法子。想到自己的曲子會有多種後續,匯集天下知音者的奇思妙想,她便不由自主地被虞謠這主意給打動了。
略一思索,她便同意了虞謠這主意,索性又問道:“若依著你的想法,這曲子該叫什麽呢?”
事已至此,虞謠便也不再推脫,回想了一下方才聽到的旋律,笑道:“若依我來看,此曲可喚作‘江南岸’。”
蘇如是先是一愣,而後撫掌笑道:“妙極!一語雙關,好一個‘江南岸’。”
虞謠知曉蘇如是這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也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畢竟能有人理解自己的梗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這個名字一是暗合了蘇如是作曲之時的境況,與曲子的風格也很貼切,更為重要的是它的出處——春風又綠江南岸。
據傳當年臨川先生最初寫下此詩時,用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後覺得“到”字太死,又接連改成了“過”、“入”、“滿”等字,仍覺著意蘊不夠,後來偶然想到了“綠”字,才算將此句詩寫活了。
如今蘇如是為這一殘曲向現下求續,不就恰如當初臨川先生苦苦思索,為求那一字詩眼嗎?
蘇如是看向虞謠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讚賞,點頭歎道:“望承你吉言,能讓我找到合適的後續,將我這曲子變活了去,也不枉費我一番心思。”
虞謠知曉自己這是刷到了蘇如是的好感度,笑著回道:“祝您得償所願。”
蘇如是又倒了一杯茶,推到了虞謠麵前:“我方才聽那侍女說,你想拜我為師?為何?”
虞謠轉念間便想到了數個冠冕堂皇且又誠懇的回答,但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了據實相告——她並不太敢在蘇如是麵前耍心眼。
“我原本不知姑娘來了京城的,但祖母溺愛於我,聽聞我想學琴所以便與我說,要為我找一個頂尖的師父。”虞謠咬了咬唇,有些無辜地看向蘇如是,“我此次前來也是賭一賭運氣,不知姑娘是否有意收我為徒?”
“你倒是實誠的很。以往不少世家小姐想拜入我門下,皆是提著厚禮前來,口中說著仰慕的詞句。”蘇如是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而後話鋒一轉,“我暫且收下你也無妨,隻是有一點,在我承認你的琴藝可以出師前,你不許向旁人言說是我的徒弟。”
虞謠心中一怔,而後點頭道:“但憑師父吩咐。”
她也能理解蘇如是的想法,畢竟若自己學了兩腳貓的功夫就向外言明自己是蘇如是的徒弟,也太辱沒人家了。
“既然如此,你現下便拜師吧。”蘇如是並不講究什麽虛禮,攔下了想要跪下行拜師禮的虞謠,“拜我為師無需行此大禮。你到園子裏尋朵花來,就算拜師禮了。”
虞謠從沒聽過這麽清奇的拜師禮,不由自主地有些疑惑,
旁邊的侍女看出了她的驚訝,笑著解釋道:“六小姐不必詫異,拜在蘇姑娘門下的徒弟都是折花為禮的。待到您可以出師後,蘇姑娘會親手為您製作一架古琴,將您所送的花存於琴上,以彰師徒情分。”
侍女的話說了一半,虞謠便領悟過來了。
前世之中,殷虞謠身側曾有一架名琴,叫做“國色”。如今看來,那便是蘇如是送與她的出師禮了。想到這一點,虞謠當即便應了下來,轉身出了院子要去尋花。
從“國色”二字來看,虞謠覺著原書中殷虞謠折的應是牡丹花,所以她便刻意避開了牡丹月季一類的花,另辟蹊徑選了假山旁的牽牛花。然而事實證明,假山旁的確是偷聽的好地方——因為她方才摘了幾朵花,便聽到假山後傳來了聲音。
天音閣的布置精巧,假山臨水,攀附錯落,更有藤蔓垂下。虞謠蹲在那裏水邊不敢動彈,生怕驚動了另一旁說話的人,幸好多有遮掩,不至於被人看到。
有一略顯耳熟的女聲問道:“公子,您先前吩咐料理的人都已經處理掉了,下一步該如何?”
“自然是斬草除根。”
這聲音有些漫不經心的慵懶,但卻帶著幾分殺意,幾乎讓虞謠背後發毛。
更加讓她無奈的是,若她沒聽錯的話,這聲音應當是——謝然。
單憑著這一點,虞謠便對蘇如是頗為敬佩了。能教出殷虞謠這樣的人,蘇如是的確是非同小可。
在去天音閣的路上,虞謠暗地揣測了許久,根據自己的了解猜測了一下蘇如是的模樣。她本以為蘇如是也應是個絕色佳人,嫵媚風流,但等到真正來到天音閣,她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多跑偏了。
蘇如是這些年來遊曆四方,搜尋天下樂譜,偶爾會回京休整一段時間,便都停在京中頗負盛名的樂坊天音閣。
天音閣的閣主聽聞虞謠的身份後,一點也不敢怠慢,當即便令侍女上茶款待她,又令人去請蘇如是。蘇如是也沒多加推脫,隻是讓侍女請虞謠單獨去見她。
“蘇姑娘就是這脾氣,還請六小姐見諒了。”閣主九音與蘇如是相識多年,自然是十分了解她的脾氣,但卻生怕虞謠會不悅,所以幫著她解釋道,“她這些年甚少收徒,若有冒犯的地方,六小姐莫要生氣才是。”
虞謠自然不會生氣,恰恰相反,在她看來蘇如是並沒有緋煙所說的那麽大架子,至少沒有很神秘莫測,也沒有故弄玄虛到不肯見人,這一點已經讓她很是滿足了。
“我既然會特地趕來,便是知曉蘇姑娘的性情。”虞謠並沒有端什麽架子,反而笑盈盈地答道,“若我能合了蘇姑娘的眼緣,那自然是極好的,如若不能,那也是尋常。”
九音聽了她這番話,總算放下心來,親自帶著她前往後園中了。
天音閣的園子雖算不得十分大,但卻精致的很,更有一脈水源穿花繞柳,將整個園子襯得十分雅致。
還未進院子,虞謠便聽到了有婉轉的笛音傳來。她並不通樂理,更無從辨別這笛音究竟是好是壞,隻能聽出笛音還算得上輕鬆,向來吹笛人的心境應當不差。
九音原本想隨著虞謠一道進院子,但卻有侍女匆匆追了過來,在她耳旁說了幾句,她看向虞謠的眼神便有些為難了。
虞謠看出她應當是有旁的急事,便笑道:“閣主若有旁的事便去忙吧,我自己去見蘇姑娘就是。”
九音歉疚地笑了笑,而後將身邊的侍女留給了虞謠,自己步履匆忙地離去了。
虞謠略一猶豫,終於還是踏進了眼前的院子。
剛一進院子,映入眼簾的便是院角的那一片綠竹。旁邊站著一個手執竹笛青衣姑娘,她的相貌並沒有虞謠先前所想的那般驚豔,最多不過算是清麗罷了。她的氣質也沒虞謠想的那般嬌媚,反而整個人都散發著一種從容平和的氣質,隻是抬眼時帶了些冷淡的意味。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蘇如是都與虞謠先前所想截然不同。這樣一個人,怎麽能教出殷虞謠那樣的禍害呢?或許她真的隻是教了殷虞謠樂理,旁的方麵殷虞謠全屬於自學成才?但若當真如此的話,殷虞謠又怎麽會說出“若無蘇如是,便無如今的我”這樣的話呢?
虞謠心中充滿了疑惑,不動聲色地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著蘇如是。
最初,虞謠都做好了程門立雪的準備,但蘇如是並沒有讓她等太久,片刻後便收起了笛子,連方才的那一曲都沒能吹完。虞謠對這戛然而止的笛音有些猝不及防,不由得愣了愣。
仿佛是看出了虞謠的不解,蘇如是也略微有些驚訝:“你聽出來了?”
“什麽?”虞謠一臉懵逼,愈發不解地眨了眨眼。
蘇如是將笛子放在石桌上,順手提過桌上的茶壺倒了杯茶:“我是問,你方才是覺得那曲子有什麽不對嗎?”
虞謠這才領悟過來她的意思,想了想後試探地問道:“方才那曲子,像是沒完?”
蘇如是握著杯子的手指微微收緊,片刻後方才露出些笑意:“那曲子是我在外遊曆之時自己作的,聽過的人寥寥無幾。前兩日我吹給九音聽時,九音還曾大加誇讚,沒想到你竟會覺著這曲子是殘缺的?”
虞謠心中一緊,然而還沒等到她解釋什麽,蘇如是反而擺了擺手:“你不必緊張,這曲子的確沒作完。隻是旁人都沒聽過,再加上是我譜的曲子,所以她們都不會多加注意這些。我倒是沒想到,第一個指出這點的竟然是你。”
“我並不通樂理,所以對曲子的精妙之處也無從感悟。”虞謠抿了抿唇,“所以隻憑著自己的直覺評判罷了,沒想到竟剛巧說到點子上了,委實是誤打誤撞。”
“你竟不通樂理?那就更為難得了。”蘇如是略微揚了揚眉,顯然是極為驚訝,“當初我月夜遊洞庭,見水涵天影闊,湖光秋月兩相和,便趁醉作了這一曲子。醒來之時,譜子的後半段為酒所汙,縱我絞盡腦汁竟怎麽都記不起來,所以便隻剩了這殘曲。現下想想,委實是遺憾得很。”
虞謠被蘇如是這寥寥幾句話中勾勒出來的灑脫情形所惑,竟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羨慕,憑空生出了幾分對蘇如是的好感。她原本還擔憂蘇如是是那種沽名釣譽故作清高的人,如今看來,的確是她自己存了偏見。
“殘曲亦有殘曲的妙處,您也不需太過惋惜。”虞謠想了想,大起膽子提了個建議,“您何不將這大半篇譜子放出去,看看世人會如何譜寫這尾聲呢?世間有樂調本就數不勝數,各地的風俗民情又有不同,各人的想法更是千奇百怪。若能以天下人之力來續此曲,到時爭相鬥豔,豈不妙哉?”
蘇如是這些天一直為此曲所困,費盡心思想要填完此曲,不肯將殘曲傳出去,卻沒想到還有這麽一種法子。想到自己的曲子會有多種後續,匯集天下知音者的奇思妙想,她便不由自主地被虞謠這主意給打動了。
略一思索,她便同意了虞謠這主意,索性又問道:“若依著你的想法,這曲子該叫什麽呢?”
事已至此,虞謠便也不再推脫,回想了一下方才聽到的旋律,笑道:“若依我來看,此曲可喚作‘江南岸’。”
蘇如是先是一愣,而後撫掌笑道:“妙極!一語雙關,好一個‘江南岸’。”
虞謠知曉蘇如是這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也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畢竟能有人理解自己的梗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這個名字一是暗合了蘇如是作曲之時的境況,與曲子的風格也很貼切,更為重要的是它的出處——春風又綠江南岸。
據傳當年臨川先生最初寫下此詩時,用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後覺得“到”字太死,又接連改成了“過”、“入”、“滿”等字,仍覺著意蘊不夠,後來偶然想到了“綠”字,才算將此句詩寫活了。
如今蘇如是為這一殘曲向現下求續,不就恰如當初臨川先生苦苦思索,為求那一字詩眼嗎?
蘇如是看向虞謠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讚賞,點頭歎道:“望承你吉言,能讓我找到合適的後續,將我這曲子變活了去,也不枉費我一番心思。”
虞謠知曉自己這是刷到了蘇如是的好感度,笑著回道:“祝您得償所願。”
蘇如是又倒了一杯茶,推到了虞謠麵前:“我方才聽那侍女說,你想拜我為師?為何?”
虞謠轉念間便想到了數個冠冕堂皇且又誠懇的回答,但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了據實相告——她並不太敢在蘇如是麵前耍心眼。
“我原本不知姑娘來了京城的,但祖母溺愛於我,聽聞我想學琴所以便與我說,要為我找一個頂尖的師父。”虞謠咬了咬唇,有些無辜地看向蘇如是,“我此次前來也是賭一賭運氣,不知姑娘是否有意收我為徒?”
“你倒是實誠的很。以往不少世家小姐想拜入我門下,皆是提著厚禮前來,口中說著仰慕的詞句。”蘇如是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而後話鋒一轉,“我暫且收下你也無妨,隻是有一點,在我承認你的琴藝可以出師前,你不許向旁人言說是我的徒弟。”
虞謠心中一怔,而後點頭道:“但憑師父吩咐。”
她也能理解蘇如是的想法,畢竟若自己學了兩腳貓的功夫就向外言明自己是蘇如是的徒弟,也太辱沒人家了。
“既然如此,你現下便拜師吧。”蘇如是並不講究什麽虛禮,攔下了想要跪下行拜師禮的虞謠,“拜我為師無需行此大禮。你到園子裏尋朵花來,就算拜師禮了。”
虞謠從沒聽過這麽清奇的拜師禮,不由自主地有些疑惑,
旁邊的侍女看出了她的驚訝,笑著解釋道:“六小姐不必詫異,拜在蘇姑娘門下的徒弟都是折花為禮的。待到您可以出師後,蘇姑娘會親手為您製作一架古琴,將您所送的花存於琴上,以彰師徒情分。”
侍女的話說了一半,虞謠便領悟過來了。
前世之中,殷虞謠身側曾有一架名琴,叫做“國色”。如今看來,那便是蘇如是送與她的出師禮了。想到這一點,虞謠當即便應了下來,轉身出了院子要去尋花。
從“國色”二字來看,虞謠覺著原書中殷虞謠折的應是牡丹花,所以她便刻意避開了牡丹月季一類的花,另辟蹊徑選了假山旁的牽牛花。然而事實證明,假山旁的確是偷聽的好地方——因為她方才摘了幾朵花,便聽到假山後傳來了聲音。
天音閣的布置精巧,假山臨水,攀附錯落,更有藤蔓垂下。虞謠蹲在那裏水邊不敢動彈,生怕驚動了另一旁說話的人,幸好多有遮掩,不至於被人看到。
有一略顯耳熟的女聲問道:“公子,您先前吩咐料理的人都已經處理掉了,下一步該如何?”
“自然是斬草除根。”
這聲音有些漫不經心的慵懶,但卻帶著幾分殺意,幾乎讓虞謠背後發毛。
更加讓她無奈的是,若她沒聽錯的話,這聲音應當是——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