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鬆是張家嫡長子,也是如今青石張家僅有的一個在行思學院進學的弟子,是張家年輕一代最具才華,最有可能成為貫生的族人,他的死對於張家而言是一件天大的禍事。
張鬆的死驚動了整個村子,連他那身為安陽縣六曹之一的叔父張生也在當天夜裏便回到了村中。
張家村位於青石山以東,薑家村位於青石山以北。
兩村相距接近十裏。
張家村內部的壓抑氣氛沒有對薑家村村民產生多大的影響,除了村正薑營的妻子張氏不時哀歎娘家弟子不幸早逝外,張鬆溺水而死的事情對薑家村眾村民而言隻能算是一個特別的談資。
灶王爺照樣得祭拜。
年同樣得照過。
剛過去的一年不是災年,薑家村沒有出現有人餓死或是不得不將田賣給薑家以換取糧食的情況。而接下來的三年可以免除來自朝廷的田賦,其中數十戶人家還能夠種上一兩畝來自薑玄名下的免稅田。
薑家村的村民們無不歡喜,他們比以往的更期待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四。
家家戶戶祭灶王。
臘月二十五。
各家各戶都迎神,趕亂歲。
臘月二十六。
有豬的宰豬,有雞的宰雞。沒有養豬養雞的人家則拿出積蓄,忍痛買肉過年。
臘月二十七。
全家洗浴。
臘月二十八。
題寫桃符。
薑玄是行思書院的弟子,而且剛“得到”祖宗庇佑,也正是因為薑玄,張家村的青壯們才會去王家村推倒了桑年神的神廟,最後全村都得到了來自朝廷的獎勵。
這一天來找薑玄提寫桃符的村民很多。
剛開始隻是沒有讀過書的薑氏弟子,後來一些村中的非薑姓村民,特別是曾經參與過去王家村衝擊桑娘神廟的人家也逐漸上門來請薑玄提寫桃符。
薑玄一律來者不拒。
臘月二十九。
上供請祖。
在歡慶與期待之中,大年三十很快就到來了。
大雪之後是連日的晴天,在太陽連續十餘天的照射下,原本將整個大地都覆蓋的積雪大多都消融了,隻有山頂位置或者很難被陽光照射到的山溝之間會有許些白雪殘存。
太陽已經高高升起,溫和的陽光普照著大地。
薑玄家的院子之中,以廚房為源頭,香氣不斷飄散了出來,薑芸和薑明這兩個小夥不時在廚房門口進進出出,他兩的小臉紅撲撲的,都滿是笑容,身上則穿著龔氏前兩天剛縫製好的新衣服。
距離廚房約兩丈開外,薑玄微笑著搖了搖頭。
君子遠庖廚。
薑玄雖然還不是君子,但同樣也得遠離廚房。
即使現在是在準備年夜飯。
香氣繼續從書房中冒出,薑芸與薑玄這兩個分別隻有十二歲與十歲的小家夥笑聲朗朗,其中薑明手中還不時會出現已經煮好了雞鴨魚肉。
每當看到自己那隻能站在廚房外的大哥時,薑明圓乎乎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得意的笑容。不知為何,薑明總是覺得他那大病痊愈後的兄長比以前更加可親了。
“十歲乃幼學之年,小弟也是時候得讀書了。”
“最好是送去行思書院進學。”
薑玄正為那朝著自己得意大笑的圓臉小家夥的考慮。
雖然薑家時代書香,就算不去行思數月讀書,族內的弟子許多同樣也能夠識文斷字,但想要學到更多的學問,特別是成為士人,進入安陽城中的行思學院就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十八歲舉貫生。
二十歲舉秀才,同年可參加州中的州試,德才兼備者可舉“士”。
這是大乾如今最最基礎的舉士渠道。
對於安陽縣境內所有大戶豪族以及庶人而言,這幾乎是唯一的進入士人階層的渠道。
想要成為貫生就必須先得到縣裏的行思書院進學,並在學院的大考中,即在“縣試”中得到學院夫子們的認可與舉薦。成為貫生之後則去郡中就學,而後在郡裏學院的大考中,即在“郡試”被郡中學院裏的夫子認可方能被舉為秀才。
如此才有資格去州裏參加秋天的州試。
從州試中脫穎而出者即可被舉為“士”。
其中年過二十三或三次縣試而不被舉為貫生者不得繼續參加縣試,年過二十五或三次郡試而不被舉為秀才者不得繼續參加郡試,年過三十或者三次州試而不被舉為“士”者不得繼續參加州試。
根據州裏以及郡中各學院夫子對“德”與“才”的評估,從通過秋考的“士”可分為六等:九品秀士、八品遊士、七品智士、六品察士、五品弘士、四品賢士。
其中八九品為下品,六七品為中品,四五品為上品。
所謂德:即品德、門第。
所謂才:即才華。
德在前。
才在後。
“雖然小弟的內運之為白色,但文氣可養命,也可養運,他日後未嚐沒有成為士的可能。”
“就算不能舉士,至少也能開智。”
薑玄心中暗暗思量。
薑明隻是家中的二子,如果薑玄不死,他日後最多能成薑家的一族老。
“而且也得收幾個仆人了。”
薑玄看著在廚房中的龔氏。
薑家世代書香,而且薑玄一脈曆代都是薑家嫡係,有田數百畝。
薑玄父親薑弘在世時,他家自然是有仆人的。
不過節儉方能持家。
薑弘死後,龔氏一婦人當家,薑玄和薑明兄弟年幼,為了避免來自族長薑營和其他其他族老族們的閑話和壓力,龔氏迫於壓力將家中的仆人都遣散了。
“不過這一切都得等學院大考之後才說。”
薑玄低聲喃語道。
薑玄是薑家嫡長子且擁有術士實力,薑營以及其他族老已經無法對他產生致命的威脅了。要是他在來年三月的縣試中成為貫生,擁有去郡中就學的資格,薑營以及薑家族老對他指手畫腳的能力甚至都要丟掉大半。
時間一點點過去。
夜裏,吃完年夜飯之後,薑家的院子裏燃起了一堆篝火。
隨著手臂一拋。
一截小臂般大小的竹子被薑明扔進了火堆的中央。
數分鍾後。
“砰!”
爆竹炸響。
張鬆的死驚動了整個村子,連他那身為安陽縣六曹之一的叔父張生也在當天夜裏便回到了村中。
張家村位於青石山以東,薑家村位於青石山以北。
兩村相距接近十裏。
張家村內部的壓抑氣氛沒有對薑家村村民產生多大的影響,除了村正薑營的妻子張氏不時哀歎娘家弟子不幸早逝外,張鬆溺水而死的事情對薑家村眾村民而言隻能算是一個特別的談資。
灶王爺照樣得祭拜。
年同樣得照過。
剛過去的一年不是災年,薑家村沒有出現有人餓死或是不得不將田賣給薑家以換取糧食的情況。而接下來的三年可以免除來自朝廷的田賦,其中數十戶人家還能夠種上一兩畝來自薑玄名下的免稅田。
薑家村的村民們無不歡喜,他們比以往的更期待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四。
家家戶戶祭灶王。
臘月二十五。
各家各戶都迎神,趕亂歲。
臘月二十六。
有豬的宰豬,有雞的宰雞。沒有養豬養雞的人家則拿出積蓄,忍痛買肉過年。
臘月二十七。
全家洗浴。
臘月二十八。
題寫桃符。
薑玄是行思書院的弟子,而且剛“得到”祖宗庇佑,也正是因為薑玄,張家村的青壯們才會去王家村推倒了桑年神的神廟,最後全村都得到了來自朝廷的獎勵。
這一天來找薑玄提寫桃符的村民很多。
剛開始隻是沒有讀過書的薑氏弟子,後來一些村中的非薑姓村民,特別是曾經參與過去王家村衝擊桑娘神廟的人家也逐漸上門來請薑玄提寫桃符。
薑玄一律來者不拒。
臘月二十九。
上供請祖。
在歡慶與期待之中,大年三十很快就到來了。
大雪之後是連日的晴天,在太陽連續十餘天的照射下,原本將整個大地都覆蓋的積雪大多都消融了,隻有山頂位置或者很難被陽光照射到的山溝之間會有許些白雪殘存。
太陽已經高高升起,溫和的陽光普照著大地。
薑玄家的院子之中,以廚房為源頭,香氣不斷飄散了出來,薑芸和薑明這兩個小夥不時在廚房門口進進出出,他兩的小臉紅撲撲的,都滿是笑容,身上則穿著龔氏前兩天剛縫製好的新衣服。
距離廚房約兩丈開外,薑玄微笑著搖了搖頭。
君子遠庖廚。
薑玄雖然還不是君子,但同樣也得遠離廚房。
即使現在是在準備年夜飯。
香氣繼續從書房中冒出,薑芸與薑玄這兩個分別隻有十二歲與十歲的小家夥笑聲朗朗,其中薑明手中還不時會出現已經煮好了雞鴨魚肉。
每當看到自己那隻能站在廚房外的大哥時,薑明圓乎乎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得意的笑容。不知為何,薑明總是覺得他那大病痊愈後的兄長比以前更加可親了。
“十歲乃幼學之年,小弟也是時候得讀書了。”
“最好是送去行思書院進學。”
薑玄正為那朝著自己得意大笑的圓臉小家夥的考慮。
雖然薑家時代書香,就算不去行思數月讀書,族內的弟子許多同樣也能夠識文斷字,但想要學到更多的學問,特別是成為士人,進入安陽城中的行思學院就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十八歲舉貫生。
二十歲舉秀才,同年可參加州中的州試,德才兼備者可舉“士”。
這是大乾如今最最基礎的舉士渠道。
對於安陽縣境內所有大戶豪族以及庶人而言,這幾乎是唯一的進入士人階層的渠道。
想要成為貫生就必須先得到縣裏的行思書院進學,並在學院的大考中,即在“縣試”中得到學院夫子們的認可與舉薦。成為貫生之後則去郡中就學,而後在郡裏學院的大考中,即在“郡試”被郡中學院裏的夫子認可方能被舉為秀才。
如此才有資格去州裏參加秋天的州試。
從州試中脫穎而出者即可被舉為“士”。
其中年過二十三或三次縣試而不被舉為貫生者不得繼續參加縣試,年過二十五或三次郡試而不被舉為秀才者不得繼續參加郡試,年過三十或者三次州試而不被舉為“士”者不得繼續參加州試。
根據州裏以及郡中各學院夫子對“德”與“才”的評估,從通過秋考的“士”可分為六等:九品秀士、八品遊士、七品智士、六品察士、五品弘士、四品賢士。
其中八九品為下品,六七品為中品,四五品為上品。
所謂德:即品德、門第。
所謂才:即才華。
德在前。
才在後。
“雖然小弟的內運之為白色,但文氣可養命,也可養運,他日後未嚐沒有成為士的可能。”
“就算不能舉士,至少也能開智。”
薑玄心中暗暗思量。
薑明隻是家中的二子,如果薑玄不死,他日後最多能成薑家的一族老。
“而且也得收幾個仆人了。”
薑玄看著在廚房中的龔氏。
薑家世代書香,而且薑玄一脈曆代都是薑家嫡係,有田數百畝。
薑玄父親薑弘在世時,他家自然是有仆人的。
不過節儉方能持家。
薑弘死後,龔氏一婦人當家,薑玄和薑明兄弟年幼,為了避免來自族長薑營和其他其他族老族們的閑話和壓力,龔氏迫於壓力將家中的仆人都遣散了。
“不過這一切都得等學院大考之後才說。”
薑玄低聲喃語道。
薑玄是薑家嫡長子且擁有術士實力,薑營以及其他族老已經無法對他產生致命的威脅了。要是他在來年三月的縣試中成為貫生,擁有去郡中就學的資格,薑營以及薑家族老對他指手畫腳的能力甚至都要丟掉大半。
時間一點點過去。
夜裏,吃完年夜飯之後,薑家的院子裏燃起了一堆篝火。
隨著手臂一拋。
一截小臂般大小的竹子被薑明扔進了火堆的中央。
數分鍾後。
“砰!”
爆竹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