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蘇和孫蘇合奏完一曲,相視一笑,待得回過頭來,卻見眾人還沉靜在鼓聲之中,孫蘇蘇不由得又是一笑,“鼓聲可通鬼神。”孫蘇見了,也是一笑,“明日可見分曉。”便相攜離去,餘下眾人怔立在場。
第二日天未白,雄雞鳴唱,剛破曉,大家正睡眼惺忪,忽然聞得木椎敲打門柱的聲音,是孫蘇過來喚大家起床。
不多時,大家去得市井村外圍八座山中之一,隻見此山聖潔,線條清晰,似倒置的三角形,山上的竹林成片,繞過竹林,林後有一空地,其範圍寬廣,土壤為沙質,其上有叢草間落而生,並無特別作物。眾人又見一戰鼓立於其上,為黃木雕花鏤刻架上支一鼓,鼓身為大紅色,觀之尤為大氣,鼓側鑲嵌有虎頭銅環,鼓麵牛皮蒙製,此鼓高約1米,麵徑1米,戰鼓後插有五色旌旗。孫蘇蘇手執兩根大木棰,長發挽起,紅衣彩裙,身披橙色披風,立於鼓前。英姿颯爽,戰意淩然。
隻見孫蘇蘇披風一揚,長袖一拋卻,木槌隨之甩去,木槌落於鼓麵,聽戰鼓聲音清遠嘹亮,餘音回蕩!孫蘇蘇再擊大鼓,氣勢動地而來,聲能傳百裏之遙遠。孫蘇蘇又連擊鼓麵,此番人也隨之翩翩舞蹈,兩手交錯相擊,身姿與歌節相應,旋身之回擊,氣波震動旌旗飄揚再起。手一曲一伸,腳一抬一放,立擊鼓,側擊鼓,斜擊鼓,輪擊之,側擊,收;擊花點,滾奏,十壓擊,放;頓擊,雙擊,頓擊,雙擊,吸引人不由自主地去聽,心神隨之波動,隨之蕩漾,看鼓舞,時快時慢,激烈豪放,一時“英雄背劍”,一時“花朝天開”,舞而有儀,端莊大氣!或人或鼓,已然不在眼中,隻有鼓聲中舞!眾人看得目不暇接,心之注意,全已在鼓聲裏,鼓舞中。鼓聲起則心神震,鼓聲落則悵然若失,孫蘇蘇突然一個停頓,舉起大鼓,一個旋轉,360度,轟然落於架上,旌旗卻都已換了一個方向,一個橫擊,冠鬆等人的心神已為鼓聲所牽引,此番大鼓換向,大家俱是冷汗直冒,孫蘇蘇見眾人已經為鼓聲所迷惑,心身不得自主,再是幾個敲擊,隻覺鼓槌如同落於心上,棰棰不落空,隻覺是心懵然發聲,一個頓擊,如同閃電劈於心中,其痛尤徹!再是連擊,大家紛紛萎倒地上,心神不得控製,鼓聲強則心神如同刮過狂風,鼓聲弱則如身在江河漂溺。鼓聲勾牽而無從脫離,不得自心之力,如同身為魚肉,鼓聲為刀俎。眾人已不得自主心神之力,這鼓聲幾番嬉戲,冠鬆等人已身陷陣中,口鼻流出鮮血,受傷者眾,唯除紮髻小童,小童七歲,天性使然,亦有草藥常年熏陶之功。初聞鼓聲,心神振奮,又見自身聽鼓聲,非唯鼓聲。見自身全身藥草香光置於黃色麥浪之中。麥浪隨鼓聲上下波動,另空中有五色氣流,各色氣流有旌旗迎頭,隨鼓點強弱而有氣流刮動麥浪。小童如看戲劇,驚詫萬分。由是不全聽得鼓聲,看得鼓舞,也常見自身,自身立於麥浪之旁,五色氣流周身盤旋,卻並不曾帶動自己分毫,時間越久,自身光芒越盛。忽見氣流停頓,如彩霞之墜入麥浪,從下刮動麥稈,麥浪翻騰,卻不能熄滅自己的光芒。正驚喜得觀看自己,突然鼓身歇,旌旗插入地上沒有動靜,五色氣流也沒入土中不見,紮髻童子心中驟然一驚,鼓聲未曾使得自己耳聾,自己尚且能耳聽四方,麥浪惑不得自己眼目,五色氣流刮不動自身心象。突然消失無蹤,恐怕會有致命一擊。果不其然,鼓聲頓,麥浪停,錦旗歇,氣流沒而不現。突聞頓擊之聲,麥浪倒立而來,錦旗帶著氣流直撲門麵而至。紮髻童子一個飛躍,無影腿連環踢出,旌旗在飛踢之下脫離氣流,飛揚在空中,紮髻童子又見自身草藥香光退卻了五色氣流,便往空中一躍,抓取旌旗在於手中。過得一些時間,紮髻童子觀照自己身相,已然取五色旌旗於手中,心中自得,又聽天空裂了,有力量撕開空中雲霧,麥田也漸漸消融,自己站立在沙地之上,冠鬆等人卻是倒地不起,又見孫蘇蘇滿麵微笑,立於鼓前。
“此陣已破。”
紮髻童子連忙從衣服口袋中取出藥丸五顆,喂冠鬆等人吞下,又將眾人一一扶起。
冠鬆等人由外像所惑之故,不能自守其意,奔流在聲色之中,漸漸迷失自我,全線潰敗。破得此陣就全得紮髻童子之力,應是醫館主人料有此陣,方才派紮髻童子一並前來破陣。
破了此陣,大家也欣喜雀躍,卻見孫蘇蘇放置好鼓槌,手一擺,應該是有話要說。
“此山山頂有一老農,生活在山頂茅屋,不與眾人往來,你們前去破陣。”孫蘇蘇說完,目送冠鬆等人前往山頂。
上山頂,山頂上遍植月季,一農夫,臉孔曬得發紅,兩個木桶,一根扁擔,一個瓢子,勺水澆花。
月季花秀美,其下有芽葉。白花重瓣高潔雅致如同棉雲,淡紅色如同胭脂拂麵,嬌柔可愛好似粉寶石,大紅就絢爛明豔過於紅霞,明黃金黃還有複色,豐花樣美,葉子深綠,水一澆,太陽一照,分明好看。一棵白,一株紅,橙橘色如太陽,濃香鮮麗。這朵朵芬芳,片片嬌豔,在風中肆意美麗飄香。這老農見到孩童們,囑咐他們不要踏進花田,就在田埂上排排坐。田埂上看花朵,花兒在風中都點頭。
“長春瘦客月月紅,鬥雪勝春花皇後。”老農哈哈笑著,“這些美麗花,長出了這座山的靈氣鍾秀。”
也是啊,月季花又美又香,孩子們就看著老農澆花,不多時,已澆得花好幾畝。
澆好花,挑起空桶,帶著小孩去了茅草屋。
茅草屋裏無餘物,石頭搭得簡易灶台上有一隻鐵鍋。塞進一些柴火,“還沒有吃午飯吧。”冠鬆等人確實餓了,連連點頭。幾個芋頭和紅薯,放進水中。架起火,燒得很旺,老農一笑,滿臉的皺紋。水沸了,老農還在燒火。鐵鍋之中冒出了芋頭和紅薯的香氣,老農取出竹筷,戳了戳,已經熟了,拿出一個大木勺,挑出來,一人一個。又用鐵釺取出燒剩的木炭,趁著滾燙火熱又夾出一些儲存的黑色木炭頭,又放進幾個玉米和紅薯,烤著吃。烤得焦香清甜,一人一個。大家吃得滿嘴黑黝黝。
吃好飯,還很早。老農拿出一張竹席子,鋪在了茅屋前的草皮上。大家就坐在那裏吹吹風,看月季花,聞花的香甜鼻子裏嗅。坐得時間久了有些犯困,吃得烤地瓜卻也有些渴了。
“喝水嗎?”恰好老農遞過一個大水勺,喝的是山泉水,清甜裏帶著山野的氣息,每人都喝了一小勺,喝得歡樂!
喝完水,就是講故事的時間了,“爺爺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老農夫,漫山的月季,日日作伴,時時相陪,有一天,有幾個小孩,來到了山上。”老農夫還未曾說完,幾個小孩已經就著席子睡著了。老農見狀手一揮,拿出花鋤,就地幾番敲擊,茅屋四周冒出月季花,株株月季高過了人身,那花兒團團圍繞眾人,而眾人所在越來越矮,越來越小,直至最後已經全部在花之王國之中,陽光從月季花枝葉交錯的縫隙中投射而過,灑在小孩光潔的麵孔之上,月季的濃香飄散在空中,出入小孩鼻息之間,在陽光照耀下仿佛肉眼可見。
“老農我一人,鋤地日複日,背朝太陽麵朝土,隨順四季輪回,看顧天地節氣候,日子循環不息,心中喜悅不止。”老農口中唱著歌,手拿著鋤頭,閉目端身正坐在席子的一側。手在泥土中寫了兩字。“化夢”。
原來是第六陣,陣名“化夢”。
冠鬆等六人墮入睡夢裏,不多時又見大家在虛空中紛紛醒來,原來是幾人的共同夢境,他們站起身,隻見四周一片混沌,迷迷蒙蒙,晃晃悠悠,霧氣浮浮沉沉,又有氣數道,飄忽不定,自起自落。眾人行走,卻走不出方寸一步。突然見一老農,攜帶一花鋤,掄起鋤頭砸在混沌地上,空氣散開,露出繁華朵朵,五穀雜糧,相應生就,眾人的耳朵漸漸靈敏,目光漸漸清楚,隻見雞犬相聞,周圍房舍,炊煙四出!一派和樂,人間樂土!這老農很是麵熟,大家卻不曾在意。這老農手中花鋤,大家該是見過,大家卻已是不識。這花香甜美,此情此景,悠閑如故,大家卻不曾記得。化夢,生活亦夢,還是夢中在生活,誰知道呢?是夢還是清醒,誰明白呢?是誰在夢中,夢中又是誰?這化夢之中,就如同人入幻境,糾結幻夢卻不自知,若然知曉,則知此時夢幻一場,亦無可化夢了!
第二日天未白,雄雞鳴唱,剛破曉,大家正睡眼惺忪,忽然聞得木椎敲打門柱的聲音,是孫蘇過來喚大家起床。
不多時,大家去得市井村外圍八座山中之一,隻見此山聖潔,線條清晰,似倒置的三角形,山上的竹林成片,繞過竹林,林後有一空地,其範圍寬廣,土壤為沙質,其上有叢草間落而生,並無特別作物。眾人又見一戰鼓立於其上,為黃木雕花鏤刻架上支一鼓,鼓身為大紅色,觀之尤為大氣,鼓側鑲嵌有虎頭銅環,鼓麵牛皮蒙製,此鼓高約1米,麵徑1米,戰鼓後插有五色旌旗。孫蘇蘇手執兩根大木棰,長發挽起,紅衣彩裙,身披橙色披風,立於鼓前。英姿颯爽,戰意淩然。
隻見孫蘇蘇披風一揚,長袖一拋卻,木槌隨之甩去,木槌落於鼓麵,聽戰鼓聲音清遠嘹亮,餘音回蕩!孫蘇蘇再擊大鼓,氣勢動地而來,聲能傳百裏之遙遠。孫蘇蘇又連擊鼓麵,此番人也隨之翩翩舞蹈,兩手交錯相擊,身姿與歌節相應,旋身之回擊,氣波震動旌旗飄揚再起。手一曲一伸,腳一抬一放,立擊鼓,側擊鼓,斜擊鼓,輪擊之,側擊,收;擊花點,滾奏,十壓擊,放;頓擊,雙擊,頓擊,雙擊,吸引人不由自主地去聽,心神隨之波動,隨之蕩漾,看鼓舞,時快時慢,激烈豪放,一時“英雄背劍”,一時“花朝天開”,舞而有儀,端莊大氣!或人或鼓,已然不在眼中,隻有鼓聲中舞!眾人看得目不暇接,心之注意,全已在鼓聲裏,鼓舞中。鼓聲起則心神震,鼓聲落則悵然若失,孫蘇蘇突然一個停頓,舉起大鼓,一個旋轉,360度,轟然落於架上,旌旗卻都已換了一個方向,一個橫擊,冠鬆等人的心神已為鼓聲所牽引,此番大鼓換向,大家俱是冷汗直冒,孫蘇蘇見眾人已經為鼓聲所迷惑,心身不得自主,再是幾個敲擊,隻覺鼓槌如同落於心上,棰棰不落空,隻覺是心懵然發聲,一個頓擊,如同閃電劈於心中,其痛尤徹!再是連擊,大家紛紛萎倒地上,心神不得控製,鼓聲強則心神如同刮過狂風,鼓聲弱則如身在江河漂溺。鼓聲勾牽而無從脫離,不得自心之力,如同身為魚肉,鼓聲為刀俎。眾人已不得自主心神之力,這鼓聲幾番嬉戲,冠鬆等人已身陷陣中,口鼻流出鮮血,受傷者眾,唯除紮髻小童,小童七歲,天性使然,亦有草藥常年熏陶之功。初聞鼓聲,心神振奮,又見自身聽鼓聲,非唯鼓聲。見自身全身藥草香光置於黃色麥浪之中。麥浪隨鼓聲上下波動,另空中有五色氣流,各色氣流有旌旗迎頭,隨鼓點強弱而有氣流刮動麥浪。小童如看戲劇,驚詫萬分。由是不全聽得鼓聲,看得鼓舞,也常見自身,自身立於麥浪之旁,五色氣流周身盤旋,卻並不曾帶動自己分毫,時間越久,自身光芒越盛。忽見氣流停頓,如彩霞之墜入麥浪,從下刮動麥稈,麥浪翻騰,卻不能熄滅自己的光芒。正驚喜得觀看自己,突然鼓身歇,旌旗插入地上沒有動靜,五色氣流也沒入土中不見,紮髻童子心中驟然一驚,鼓聲未曾使得自己耳聾,自己尚且能耳聽四方,麥浪惑不得自己眼目,五色氣流刮不動自身心象。突然消失無蹤,恐怕會有致命一擊。果不其然,鼓聲頓,麥浪停,錦旗歇,氣流沒而不現。突聞頓擊之聲,麥浪倒立而來,錦旗帶著氣流直撲門麵而至。紮髻童子一個飛躍,無影腿連環踢出,旌旗在飛踢之下脫離氣流,飛揚在空中,紮髻童子又見自身草藥香光退卻了五色氣流,便往空中一躍,抓取旌旗在於手中。過得一些時間,紮髻童子觀照自己身相,已然取五色旌旗於手中,心中自得,又聽天空裂了,有力量撕開空中雲霧,麥田也漸漸消融,自己站立在沙地之上,冠鬆等人卻是倒地不起,又見孫蘇蘇滿麵微笑,立於鼓前。
“此陣已破。”
紮髻童子連忙從衣服口袋中取出藥丸五顆,喂冠鬆等人吞下,又將眾人一一扶起。
冠鬆等人由外像所惑之故,不能自守其意,奔流在聲色之中,漸漸迷失自我,全線潰敗。破得此陣就全得紮髻童子之力,應是醫館主人料有此陣,方才派紮髻童子一並前來破陣。
破了此陣,大家也欣喜雀躍,卻見孫蘇蘇放置好鼓槌,手一擺,應該是有話要說。
“此山山頂有一老農,生活在山頂茅屋,不與眾人往來,你們前去破陣。”孫蘇蘇說完,目送冠鬆等人前往山頂。
上山頂,山頂上遍植月季,一農夫,臉孔曬得發紅,兩個木桶,一根扁擔,一個瓢子,勺水澆花。
月季花秀美,其下有芽葉。白花重瓣高潔雅致如同棉雲,淡紅色如同胭脂拂麵,嬌柔可愛好似粉寶石,大紅就絢爛明豔過於紅霞,明黃金黃還有複色,豐花樣美,葉子深綠,水一澆,太陽一照,分明好看。一棵白,一株紅,橙橘色如太陽,濃香鮮麗。這朵朵芬芳,片片嬌豔,在風中肆意美麗飄香。這老農見到孩童們,囑咐他們不要踏進花田,就在田埂上排排坐。田埂上看花朵,花兒在風中都點頭。
“長春瘦客月月紅,鬥雪勝春花皇後。”老農哈哈笑著,“這些美麗花,長出了這座山的靈氣鍾秀。”
也是啊,月季花又美又香,孩子們就看著老農澆花,不多時,已澆得花好幾畝。
澆好花,挑起空桶,帶著小孩去了茅草屋。
茅草屋裏無餘物,石頭搭得簡易灶台上有一隻鐵鍋。塞進一些柴火,“還沒有吃午飯吧。”冠鬆等人確實餓了,連連點頭。幾個芋頭和紅薯,放進水中。架起火,燒得很旺,老農一笑,滿臉的皺紋。水沸了,老農還在燒火。鐵鍋之中冒出了芋頭和紅薯的香氣,老農取出竹筷,戳了戳,已經熟了,拿出一個大木勺,挑出來,一人一個。又用鐵釺取出燒剩的木炭,趁著滾燙火熱又夾出一些儲存的黑色木炭頭,又放進幾個玉米和紅薯,烤著吃。烤得焦香清甜,一人一個。大家吃得滿嘴黑黝黝。
吃好飯,還很早。老農拿出一張竹席子,鋪在了茅屋前的草皮上。大家就坐在那裏吹吹風,看月季花,聞花的香甜鼻子裏嗅。坐得時間久了有些犯困,吃得烤地瓜卻也有些渴了。
“喝水嗎?”恰好老農遞過一個大水勺,喝的是山泉水,清甜裏帶著山野的氣息,每人都喝了一小勺,喝得歡樂!
喝完水,就是講故事的時間了,“爺爺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老農夫,漫山的月季,日日作伴,時時相陪,有一天,有幾個小孩,來到了山上。”老農夫還未曾說完,幾個小孩已經就著席子睡著了。老農見狀手一揮,拿出花鋤,就地幾番敲擊,茅屋四周冒出月季花,株株月季高過了人身,那花兒團團圍繞眾人,而眾人所在越來越矮,越來越小,直至最後已經全部在花之王國之中,陽光從月季花枝葉交錯的縫隙中投射而過,灑在小孩光潔的麵孔之上,月季的濃香飄散在空中,出入小孩鼻息之間,在陽光照耀下仿佛肉眼可見。
“老農我一人,鋤地日複日,背朝太陽麵朝土,隨順四季輪回,看顧天地節氣候,日子循環不息,心中喜悅不止。”老農口中唱著歌,手拿著鋤頭,閉目端身正坐在席子的一側。手在泥土中寫了兩字。“化夢”。
原來是第六陣,陣名“化夢”。
冠鬆等六人墮入睡夢裏,不多時又見大家在虛空中紛紛醒來,原來是幾人的共同夢境,他們站起身,隻見四周一片混沌,迷迷蒙蒙,晃晃悠悠,霧氣浮浮沉沉,又有氣數道,飄忽不定,自起自落。眾人行走,卻走不出方寸一步。突然見一老農,攜帶一花鋤,掄起鋤頭砸在混沌地上,空氣散開,露出繁華朵朵,五穀雜糧,相應生就,眾人的耳朵漸漸靈敏,目光漸漸清楚,隻見雞犬相聞,周圍房舍,炊煙四出!一派和樂,人間樂土!這老農很是麵熟,大家卻不曾在意。這老農手中花鋤,大家該是見過,大家卻已是不識。這花香甜美,此情此景,悠閑如故,大家卻不曾記得。化夢,生活亦夢,還是夢中在生活,誰知道呢?是夢還是清醒,誰明白呢?是誰在夢中,夢中又是誰?這化夢之中,就如同人入幻境,糾結幻夢卻不自知,若然知曉,則知此時夢幻一場,亦無可化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