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自知自己這話說的保守得近乎謊言, 宋師兄他不是有可能再也無法習武了, 而是真的再也無法習武了, 然而他還是選擇了這種帶有微末希望的說法。
對於這世上的很多人來說,死亡從不是他們心目中最壞的下場,這世上比這更為痛苦的局麵千千萬萬。絕世琴師眼中最畏懼的下場或許是被人砍斷雙手, 慈母眼中最可怕的事情或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忠心諍臣心目中最痛苦的事情或許是親眼目睹國破家亡……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中,又有哪件事能比單純的死亡更讓人欣慰呢?
而在江湖中, 很多時候,比起死於敵人之手, 被對方廢掉一身苦練了無數年的內力、斷經脈、破丹田,是遠比讓對方直接殺死自己更為殘忍的懲罰。
聽到張無忌說的這一番話, 宋遠橋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什麽。他原本握著劍柄的手猛地縮緊, 木製劍柄不堪重負的發出輕微咯吱聲。仿佛有什麽粘稠的東西堵在了宋遠橋的喉嚨裏,讓他無法啟齒流暢的說出任何一句話。
“無忌……你說的可是真的?”他硬逼出了這一句話。
就像是張無忌口中的那個今後再也無法習武的廢人不是自己一樣, 喬衡語氣舒和地承認道:“無忌師弟他沒有說錯。”
宋遠橋的視線落在了喬衡的身上。
這間農家庖屋異常簡陋,又小又暗, 隻在正對著門的那一麵牆上, 高高的掛著一個連三尺見方都不到的窗戶。陽光從這個小小的高窗裏投射/到房間內, 那暖洋洋的陽光明明隻差不到寸許就可直接照到喬衡身上,但它最終隻在他的腳旁鋪就成一塊不大不小的光斑, 與之擦身而過。
可是宋遠橋卻覺得,喬衡的眼神比他身側的光束要刺目多了。
並不是在說他的眼神有多鋒芒畢露、銳意錚錚,實際上, 他現在的眼神該說是平寂無波、與世無爭的,與曾經那個滿是少年意氣,神采風揚的他相比,他此時的眼神完全稱得上是暗淡了。
然而就是這雙說不上是溫和還是冷漠,有如被料峭之風凍住的一汪春湖般的眼睛,讓宋遠橋的大腦裏一片空白。
“……青書,你過來。”他艱難地說。
不過他還沒等喬衡反應過來,他就上前一步,拽過喬衡的手腕,手指搭在脈間,向其體內探入一縷內力。之後,這位謙善文雅的大俠的臉色幾乎在幾個彈指間變得一片灰敗,江湖中許是任誰都沒見過這位一向性子穩重、君子端方的武當宋大俠現在的這副模樣。
他無知無覺的慢慢鬆開了握著喬衡腕部的手。
張無忌暗惱自己該說得在委婉一些的,他擔憂道:“大師伯?”
喬衡的視線在宋遠橋身上停留了一會兒,然後隨手拿起自己剛在擱在一旁的藥碗,有禮有節地說:“父親若無要事,兒子就先去清洗這些雜物了。”
那神態和語氣,就好像在此時的他眼裏,這一身被廢掉的武藝,還不如一個髒碗來得重要。
直到他走出房間,宋遠橋都沒有攔住他。
張無忌看看頭也不回地走出去的喬衡,又看看怔忡地站在原地的宋遠橋,隻得出聲又喚了一聲大師伯。
宋遠橋慢慢回過神來,眉眼間潛藏著幾分不引人察覺的憔悴,他揮了揮手:“無忌,你先出去吧,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張無忌隻好依言離開,在跨出庖屋前,他不放心地說:“還望大師伯一切以自己身體為重。”
宋遠橋就像什麽都沒聽到般,一個人沉默地站在房間裏,唯餘滿室寂寥。
他終於想明白一件事情——青書他不願意回到武當的原因,然而隨著這一絲明悟一起湧到心中的,是無法輕易拂去的壓抑和痛苦。
他從一開始就錯怪了青書,青書他不是為了逃避責任,也不是對武當懷恨在心,而是單純的因為不想,隻是不想。
試想,心高氣傲如他,如何願意以一介廢人之身回到武當。眾人異樣的目光,他人的唏噓,在這種時候,這些來自往日遠不及他傑出的同輩弟子的憫歎,遠遠比純粹的奚落更讓人難以接受。
……
翌日,雞鳴報曉,農家人起得早,此時此刻,已有嫋嫋輕煙從各家各戶飄出。太陽羞羞答答的在天地交界處探出腦袋,將劉家村從一片昏昏沉沉中扯入了晨光熹微。
喬衡一向沒有貪睡的習慣,又因為他上午還要去學堂講課,所以他總是早早的就起了床。
張無忌早上起來習慣性的要先練上幾遍武,不過他不願吵到喬衡,就一個人悄悄的到山上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練自己的,等他回來時,喬衡往往已經吃完飯前往學堂了。
於是他們兩人的飯點一向是錯開的,這其中究竟有幾分是巧合有幾分是刻意就說不清了。
便是如今宋遠橋在此,喬衡也沒有改變自己作息的打算,他一個人草草的用完自己的早飯就去學堂了。
說來也麻煩,他之前在村裏行走時都用的是易容後的模樣,為的就是防止宋青書的身份暴露,招惹來曾經的舊識。如今他的身份暴露了,宋遠橋更是直接從武當山奔至此地,他已無易容的必要,然而村裏人隻認得自己易容後的容貌,有些事情他又不便多做解釋,隻好不厭其煩的在出門前繼續易容。
喬衡早已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以往謄寫的教案也默記於心,隨時都可將新課的內容娓娓道來。不過他沒有急著講課,而是先讓學生把昨日講得內容大聲朗讀一遍,他則趁著眾人朗讀時,挨個走到學生身旁,親自檢驗昨日的作業——兩張大字,並拿出沾了朱砂的毛筆,將其中書寫不規範之處一一勾畫出來。
細碎柔和的晨光打在他的眉眼上,勾勒得他染上了三分安寧祥和的氣質,滿身清華,幾許溫潤。
殊不知,這一幕全被宋遠橋收入眼中。
幾個扛著鋤頭路過學堂的農家漢子,無不小心的放低了腳步聲,像是生怕影響到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一樣。但是他們距離學堂少說也有十多,區區腳步聲,又如何能壓得過孩子們整齊劃一的讀書聲?
一個漢子想到了自家正在學堂裏念書的兒子,眼睛忍不住往學堂那裏瞄了一下。他一邊走路,一邊歪著頭,還沒等他看到什麽,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個人。
說來也奇怪,他一個終日幹苦力的大漢,就這樣直愣愣的撞過去,對方不僅沒有被他撞翻在地,身材高大的自己撞到他身上反而被迫趔趄著倒退了一步。
壞了,這是碰上硬茬子了?
這漢子也不敢分神了,連忙正過腦袋,麻利地道歉:“對不住對不住!怪我沒好好看路。”
被他撞到的那人非但沒有為難他,反而向他作了一揖,並十分誠懇地說:“不全怪兄台,也是我沒給兄台讓路,此事亦有我五分過錯。”
撞人的漢子哪在田野鄉間見過說話這麽客氣的人物,他一愣,都有些不知該說什麽好了。他看了看對方的相貌衣著:隻見這人穿著一身劉家村沒幾人穿的文人儒衫,頸下露出雪白的細棉布領子,腰佩一柄帶鞘長劍,麵目隨和,渾不似普通的農家人。
農家漢子心中納罕,又有些麵對生人的警惕,奇怪地說:“這位大哥瞧著麵生,從外麵來的?”
被撞到的那人直言道:“我不是本地人。”
與撞人的漢子同行的那幾人中,有一人做過幾年走街串巷賣貨郎,還有個叔公當過裏正,心裏想的難免多一些。他覺得剛才自己兄弟那句話跟防賊似的,這個外地人腰間帶著長劍,下盤沉穩,說不定是個江湖中人,這些武人慣會打打殺殺,萬一惹到對方就不好收場了。
於是他說:“先生勿怪,這劉家村一年到頭見不了幾個生人,聽說如今外麵兵荒馬亂的,我這兄弟嘴上沒把門,沒忍住多說了一句。”
儒衫打扮的男人說:“小心無大錯,並無不妥。”
他在說完這句話後似是猶豫了些什麽,幾個漢子聽見他問道:“前方那座瓦屋,可是本地學堂?”
“是呀。”
那個外地人含糊地應了一聲,又問:“那位上課的先生……也不是本地人吧。”
“我們這個小地方,哪出得了喬先生這樣的讀書人!”
問話的人聽到對方說他姓喬,沉默了一瞬,他似是歎了一口氣,問:“他講課講得還好?”
有人回答:“好!怎麽不好!那次我閑的沒事,也去聽了一堂課,哎呀,講得連我這個大老粗都聽明白了,老村長說那叫什麽來著?叫深……深入淺出!要不是我沒那個功夫,我都想搬個板凳去聽課了。”
另一人笑罵道:“你這家夥都多大年紀了,居然還和一堆小娃娃湊一塊!”
“學堂裏的先生都說了,三歲以上的想要聽課的人都可以到學堂裏坐著,我怎麽就不能去了?”之前說話的那人梗著脖子說,“村長都說了,這叫有教……”他頓了一下,想不起原話是什麽來了。
文人裝扮的男人心緒恍惚了一下,然後說:“有教無類。”
那個曾經當過幾年賣貨郎的漢子說:“我看您之前在這站著看向學堂,想來您是過來找學堂裏的那位先生的吧?我也不知道您與那位先生是什麽關係,不過您既然向我們哥幾個打聽那位先生了,我也不瞞您,學堂裏的這位先生自然是千好萬好,這我絕對沒說假話,單就一件事,就足夠令我們全村人記得他的好了,不怕您不相信,這位先生他——不收束脩啊!”
旁邊的人接上話茬:“先生不問我們要束脩,我們心裏過意不去,平時家裏的雞鴨鵝下了蛋,就先往他那兒送點,讓先生嚐嚐鮮。我們知道先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這些小玩意值不了什麽大錢,但先生他從沒有嫌棄過。”
他們在這誇起人來滔天不絕,聽者就靜靜地站在一旁,直到他們說完都沒有插話。
那個曾經的賣貨郎,笑著說:“學堂裏的那位先生心腸再好不過,他甘願屈尊在劉家村當一個教書先生,我們都欠一份人情。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您是來請他另擇高就的,我們這些鄉下漢子攔也攔不住,不過那位先生是有大才的,容我多一句嘴,您可萬萬不能像我們這樣屈待了他。如今世道不好,有時我想,要是先生肯當一方父母官,不知道會造福多少百姓,說不定啊,這世間再添一位孟嚐君也不無可能。”
那文人打扮的聽客在聽及“孟嚐”二字時,身體微不可察的一震,眼裏閃過絲絲縷縷的淒愴。
幾個農家漢忙著要去幹農活,在與這個外地人說了這幾句話後就沒再多聊。
宋遠橋看著幾人越走越遠的身影,然後緩慢地轉過身,再次看向那個小小的學堂,透過那扇半開的窗子望著裏麵那個熟悉的身影。
年輕的先生用清潤的聲音讀一句,地下的學子們便跟著搖頭晃腦的說一句。偶爾有幾隻肥笨的麻雀停在窗欞上,向屋內探頭探腦,又在不經意間被學子們突然響起的讀書聲震飛。視野朦朧間,仿佛整個天地間所有的和諧融洽之色都匯聚在這間小小的學堂裏。
他幾次三番想要靠得更近一些,最終卻是調轉了腳步,順著來時路,回到了青書和無忌在劉家村的落腳地。
他推開那扇不甚牢靠的小木門走入院中,一路步行至喬衡的房間前,他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房間裏的擺設極其簡單,一桌一椅,一床一書架,還有一盆與名貴毫無聯係的君子蘭,葉脈翠綠欲滴,樸素的小花悄然在陋室中綻放。
桌子上放著幾冊用宣紙和麻線裁剪裝訂的自製書籍,每一冊書的封麵上都用不同的字跡工工整整的寫著書名,大多是讀書人耳熟能詳的四書五經之流。
每一個會讀書寫字的人,除非刻意模仿他人,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字跡,或許有人不相信,但喬衡卻是其中的例外——他沒有自己的字跡。更確切點說,他已經忘了那本該獨屬於他自己的字跡。
在不停的輾轉於不同人生的過程中,他曾想盡一切手段來表現自己與身體原主人的不同,也曾為求自保竭力模仿原主人的一切言行舉止。他不知道模仿了多少人的字跡,直到有一天,當他驀然回首時,他才恍然發現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自己的字跡。
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一個人默默地在房間裏枯坐了半夜,然後著魔般搜尋一切書法大家的字帖,模仿他們的字跡,就像是在希冀著彌補些什麽。
時至今日,無論是古今之外的哪個書法大家的字跡,他都能隨手寫來,然而這對如今的他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沒意義。
唯一的用處,大概就是用來在行筆寫文時添加一點書房樂趣吧,閑來無事時,每抄錄一本書就轉換一種字跡,隻能當做他一個人獨處時,用來自娛自樂、無聊解悶的小把戲了。
宋遠橋聽無忌說起過,這些書籍都是青書他自己謄寫的,他明白自己兒子喜愛爭強好勝的性子,如今見他已不能習武,隻能在筆杆子上下功夫,心裏終究有些空蕩蕩的。
他有如一塊佇立不動的頑石般站著,任誰都無法挪動他半分。
他對自己說,你若隻是武當的宋大俠,就直接將這逆子帶回武當。他又對自己說,你若隻是青書的父親,就讓他在這裏安度餘生吧。
但是,當這兩種身份合二為一呢?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扔的雷,在地雷陣裏打個滾~\(≧▽≦)/~
寒泉扔了一個地雷
luofou扔了一個地雷
暗綠繡眼扔了一個地雷
清若流離扔了一個手榴彈
18294648扔了一個地雷
曉柒扔了一個地雷
落luo14扔了一個地雷
二十二浮流扔了一個地雷
子修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肖堯扔了一個地雷
酒傾半壺扔了一個地雷
對於這世上的很多人來說,死亡從不是他們心目中最壞的下場,這世上比這更為痛苦的局麵千千萬萬。絕世琴師眼中最畏懼的下場或許是被人砍斷雙手, 慈母眼中最可怕的事情或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忠心諍臣心目中最痛苦的事情或許是親眼目睹國破家亡……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中,又有哪件事能比單純的死亡更讓人欣慰呢?
而在江湖中, 很多時候,比起死於敵人之手, 被對方廢掉一身苦練了無數年的內力、斷經脈、破丹田,是遠比讓對方直接殺死自己更為殘忍的懲罰。
聽到張無忌說的這一番話, 宋遠橋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什麽。他原本握著劍柄的手猛地縮緊, 木製劍柄不堪重負的發出輕微咯吱聲。仿佛有什麽粘稠的東西堵在了宋遠橋的喉嚨裏,讓他無法啟齒流暢的說出任何一句話。
“無忌……你說的可是真的?”他硬逼出了這一句話。
就像是張無忌口中的那個今後再也無法習武的廢人不是自己一樣, 喬衡語氣舒和地承認道:“無忌師弟他沒有說錯。”
宋遠橋的視線落在了喬衡的身上。
這間農家庖屋異常簡陋,又小又暗, 隻在正對著門的那一麵牆上, 高高的掛著一個連三尺見方都不到的窗戶。陽光從這個小小的高窗裏投射/到房間內, 那暖洋洋的陽光明明隻差不到寸許就可直接照到喬衡身上,但它最終隻在他的腳旁鋪就成一塊不大不小的光斑, 與之擦身而過。
可是宋遠橋卻覺得,喬衡的眼神比他身側的光束要刺目多了。
並不是在說他的眼神有多鋒芒畢露、銳意錚錚,實際上, 他現在的眼神該說是平寂無波、與世無爭的,與曾經那個滿是少年意氣,神采風揚的他相比,他此時的眼神完全稱得上是暗淡了。
然而就是這雙說不上是溫和還是冷漠,有如被料峭之風凍住的一汪春湖般的眼睛,讓宋遠橋的大腦裏一片空白。
“……青書,你過來。”他艱難地說。
不過他還沒等喬衡反應過來,他就上前一步,拽過喬衡的手腕,手指搭在脈間,向其體內探入一縷內力。之後,這位謙善文雅的大俠的臉色幾乎在幾個彈指間變得一片灰敗,江湖中許是任誰都沒見過這位一向性子穩重、君子端方的武當宋大俠現在的這副模樣。
他無知無覺的慢慢鬆開了握著喬衡腕部的手。
張無忌暗惱自己該說得在委婉一些的,他擔憂道:“大師伯?”
喬衡的視線在宋遠橋身上停留了一會兒,然後隨手拿起自己剛在擱在一旁的藥碗,有禮有節地說:“父親若無要事,兒子就先去清洗這些雜物了。”
那神態和語氣,就好像在此時的他眼裏,這一身被廢掉的武藝,還不如一個髒碗來得重要。
直到他走出房間,宋遠橋都沒有攔住他。
張無忌看看頭也不回地走出去的喬衡,又看看怔忡地站在原地的宋遠橋,隻得出聲又喚了一聲大師伯。
宋遠橋慢慢回過神來,眉眼間潛藏著幾分不引人察覺的憔悴,他揮了揮手:“無忌,你先出去吧,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張無忌隻好依言離開,在跨出庖屋前,他不放心地說:“還望大師伯一切以自己身體為重。”
宋遠橋就像什麽都沒聽到般,一個人沉默地站在房間裏,唯餘滿室寂寥。
他終於想明白一件事情——青書他不願意回到武當的原因,然而隨著這一絲明悟一起湧到心中的,是無法輕易拂去的壓抑和痛苦。
他從一開始就錯怪了青書,青書他不是為了逃避責任,也不是對武當懷恨在心,而是單純的因為不想,隻是不想。
試想,心高氣傲如他,如何願意以一介廢人之身回到武當。眾人異樣的目光,他人的唏噓,在這種時候,這些來自往日遠不及他傑出的同輩弟子的憫歎,遠遠比純粹的奚落更讓人難以接受。
……
翌日,雞鳴報曉,農家人起得早,此時此刻,已有嫋嫋輕煙從各家各戶飄出。太陽羞羞答答的在天地交界處探出腦袋,將劉家村從一片昏昏沉沉中扯入了晨光熹微。
喬衡一向沒有貪睡的習慣,又因為他上午還要去學堂講課,所以他總是早早的就起了床。
張無忌早上起來習慣性的要先練上幾遍武,不過他不願吵到喬衡,就一個人悄悄的到山上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練自己的,等他回來時,喬衡往往已經吃完飯前往學堂了。
於是他們兩人的飯點一向是錯開的,這其中究竟有幾分是巧合有幾分是刻意就說不清了。
便是如今宋遠橋在此,喬衡也沒有改變自己作息的打算,他一個人草草的用完自己的早飯就去學堂了。
說來也麻煩,他之前在村裏行走時都用的是易容後的模樣,為的就是防止宋青書的身份暴露,招惹來曾經的舊識。如今他的身份暴露了,宋遠橋更是直接從武當山奔至此地,他已無易容的必要,然而村裏人隻認得自己易容後的容貌,有些事情他又不便多做解釋,隻好不厭其煩的在出門前繼續易容。
喬衡早已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以往謄寫的教案也默記於心,隨時都可將新課的內容娓娓道來。不過他沒有急著講課,而是先讓學生把昨日講得內容大聲朗讀一遍,他則趁著眾人朗讀時,挨個走到學生身旁,親自檢驗昨日的作業——兩張大字,並拿出沾了朱砂的毛筆,將其中書寫不規範之處一一勾畫出來。
細碎柔和的晨光打在他的眉眼上,勾勒得他染上了三分安寧祥和的氣質,滿身清華,幾許溫潤。
殊不知,這一幕全被宋遠橋收入眼中。
幾個扛著鋤頭路過學堂的農家漢子,無不小心的放低了腳步聲,像是生怕影響到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一樣。但是他們距離學堂少說也有十多,區區腳步聲,又如何能壓得過孩子們整齊劃一的讀書聲?
一個漢子想到了自家正在學堂裏念書的兒子,眼睛忍不住往學堂那裏瞄了一下。他一邊走路,一邊歪著頭,還沒等他看到什麽,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個人。
說來也奇怪,他一個終日幹苦力的大漢,就這樣直愣愣的撞過去,對方不僅沒有被他撞翻在地,身材高大的自己撞到他身上反而被迫趔趄著倒退了一步。
壞了,這是碰上硬茬子了?
這漢子也不敢分神了,連忙正過腦袋,麻利地道歉:“對不住對不住!怪我沒好好看路。”
被他撞到的那人非但沒有為難他,反而向他作了一揖,並十分誠懇地說:“不全怪兄台,也是我沒給兄台讓路,此事亦有我五分過錯。”
撞人的漢子哪在田野鄉間見過說話這麽客氣的人物,他一愣,都有些不知該說什麽好了。他看了看對方的相貌衣著:隻見這人穿著一身劉家村沒幾人穿的文人儒衫,頸下露出雪白的細棉布領子,腰佩一柄帶鞘長劍,麵目隨和,渾不似普通的農家人。
農家漢子心中納罕,又有些麵對生人的警惕,奇怪地說:“這位大哥瞧著麵生,從外麵來的?”
被撞到的那人直言道:“我不是本地人。”
與撞人的漢子同行的那幾人中,有一人做過幾年走街串巷賣貨郎,還有個叔公當過裏正,心裏想的難免多一些。他覺得剛才自己兄弟那句話跟防賊似的,這個外地人腰間帶著長劍,下盤沉穩,說不定是個江湖中人,這些武人慣會打打殺殺,萬一惹到對方就不好收場了。
於是他說:“先生勿怪,這劉家村一年到頭見不了幾個生人,聽說如今外麵兵荒馬亂的,我這兄弟嘴上沒把門,沒忍住多說了一句。”
儒衫打扮的男人說:“小心無大錯,並無不妥。”
他在說完這句話後似是猶豫了些什麽,幾個漢子聽見他問道:“前方那座瓦屋,可是本地學堂?”
“是呀。”
那個外地人含糊地應了一聲,又問:“那位上課的先生……也不是本地人吧。”
“我們這個小地方,哪出得了喬先生這樣的讀書人!”
問話的人聽到對方說他姓喬,沉默了一瞬,他似是歎了一口氣,問:“他講課講得還好?”
有人回答:“好!怎麽不好!那次我閑的沒事,也去聽了一堂課,哎呀,講得連我這個大老粗都聽明白了,老村長說那叫什麽來著?叫深……深入淺出!要不是我沒那個功夫,我都想搬個板凳去聽課了。”
另一人笑罵道:“你這家夥都多大年紀了,居然還和一堆小娃娃湊一塊!”
“學堂裏的先生都說了,三歲以上的想要聽課的人都可以到學堂裏坐著,我怎麽就不能去了?”之前說話的那人梗著脖子說,“村長都說了,這叫有教……”他頓了一下,想不起原話是什麽來了。
文人裝扮的男人心緒恍惚了一下,然後說:“有教無類。”
那個曾經當過幾年賣貨郎的漢子說:“我看您之前在這站著看向學堂,想來您是過來找學堂裏的那位先生的吧?我也不知道您與那位先生是什麽關係,不過您既然向我們哥幾個打聽那位先生了,我也不瞞您,學堂裏的這位先生自然是千好萬好,這我絕對沒說假話,單就一件事,就足夠令我們全村人記得他的好了,不怕您不相信,這位先生他——不收束脩啊!”
旁邊的人接上話茬:“先生不問我們要束脩,我們心裏過意不去,平時家裏的雞鴨鵝下了蛋,就先往他那兒送點,讓先生嚐嚐鮮。我們知道先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這些小玩意值不了什麽大錢,但先生他從沒有嫌棄過。”
他們在這誇起人來滔天不絕,聽者就靜靜地站在一旁,直到他們說完都沒有插話。
那個曾經的賣貨郎,笑著說:“學堂裏的那位先生心腸再好不過,他甘願屈尊在劉家村當一個教書先生,我們都欠一份人情。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您是來請他另擇高就的,我們這些鄉下漢子攔也攔不住,不過那位先生是有大才的,容我多一句嘴,您可萬萬不能像我們這樣屈待了他。如今世道不好,有時我想,要是先生肯當一方父母官,不知道會造福多少百姓,說不定啊,這世間再添一位孟嚐君也不無可能。”
那文人打扮的聽客在聽及“孟嚐”二字時,身體微不可察的一震,眼裏閃過絲絲縷縷的淒愴。
幾個農家漢忙著要去幹農活,在與這個外地人說了這幾句話後就沒再多聊。
宋遠橋看著幾人越走越遠的身影,然後緩慢地轉過身,再次看向那個小小的學堂,透過那扇半開的窗子望著裏麵那個熟悉的身影。
年輕的先生用清潤的聲音讀一句,地下的學子們便跟著搖頭晃腦的說一句。偶爾有幾隻肥笨的麻雀停在窗欞上,向屋內探頭探腦,又在不經意間被學子們突然響起的讀書聲震飛。視野朦朧間,仿佛整個天地間所有的和諧融洽之色都匯聚在這間小小的學堂裏。
他幾次三番想要靠得更近一些,最終卻是調轉了腳步,順著來時路,回到了青書和無忌在劉家村的落腳地。
他推開那扇不甚牢靠的小木門走入院中,一路步行至喬衡的房間前,他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房間裏的擺設極其簡單,一桌一椅,一床一書架,還有一盆與名貴毫無聯係的君子蘭,葉脈翠綠欲滴,樸素的小花悄然在陋室中綻放。
桌子上放著幾冊用宣紙和麻線裁剪裝訂的自製書籍,每一冊書的封麵上都用不同的字跡工工整整的寫著書名,大多是讀書人耳熟能詳的四書五經之流。
每一個會讀書寫字的人,除非刻意模仿他人,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字跡,或許有人不相信,但喬衡卻是其中的例外——他沒有自己的字跡。更確切點說,他已經忘了那本該獨屬於他自己的字跡。
在不停的輾轉於不同人生的過程中,他曾想盡一切手段來表現自己與身體原主人的不同,也曾為求自保竭力模仿原主人的一切言行舉止。他不知道模仿了多少人的字跡,直到有一天,當他驀然回首時,他才恍然發現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自己的字跡。
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一個人默默地在房間裏枯坐了半夜,然後著魔般搜尋一切書法大家的字帖,模仿他們的字跡,就像是在希冀著彌補些什麽。
時至今日,無論是古今之外的哪個書法大家的字跡,他都能隨手寫來,然而這對如今的他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沒意義。
唯一的用處,大概就是用來在行筆寫文時添加一點書房樂趣吧,閑來無事時,每抄錄一本書就轉換一種字跡,隻能當做他一個人獨處時,用來自娛自樂、無聊解悶的小把戲了。
宋遠橋聽無忌說起過,這些書籍都是青書他自己謄寫的,他明白自己兒子喜愛爭強好勝的性子,如今見他已不能習武,隻能在筆杆子上下功夫,心裏終究有些空蕩蕩的。
他有如一塊佇立不動的頑石般站著,任誰都無法挪動他半分。
他對自己說,你若隻是武當的宋大俠,就直接將這逆子帶回武當。他又對自己說,你若隻是青書的父親,就讓他在這裏安度餘生吧。
但是,當這兩種身份合二為一呢?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扔的雷,在地雷陣裏打個滾~\(≧▽≦)/~
寒泉扔了一個地雷
luofou扔了一個地雷
暗綠繡眼扔了一個地雷
清若流離扔了一個手榴彈
18294648扔了一個地雷
曉柒扔了一個地雷
落luo14扔了一個地雷
二十二浮流扔了一個地雷
子修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曲水與流觴扔了一個地雷
肖堯扔了一個地雷
酒傾半壺扔了一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