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您真打算行此約法三章麽?”
時值亂世,各地豪強都恨不得將民眾剝削個精光,哪怕一向號稱廉政的曹操也沒少幹加捐加稅之事,偏偏公孫明居然敢放言免賦稅一半,還宣稱永不加捐加稅,這明顯有悖世情,至少在趙雲看來是如此,早先當著無數百姓的麵,他不敢出言刨根問底,可待得在薊縣城守府的府門前下了馬,趙雲終於憋不住了,隻見其謹慎地湊到了公孫明的身旁,低聲地發問了一句道。
“不錯,子龍兄應是知曉的,某說出去的話,便是潑出去的水,豈有食言自肥之理。”
公孫明回頭看了看趙雲那忐忑的臉色,而後方才展顏一笑,斬釘截鐵地便給出了個明確無比的答案。
“主公英明,此確是善政也,隻是軍需若是不足,卻恐軍心動蕩,實不得不防啊。”
既已決意輔助公孫明成就一番事業,趙雲自是忠心得很,雖極為讚同公孫明的愛民舉措,可對軍費開支之巨大卻是不免有些個放心不下。
“子龍兄不必擔心,軍費開支一事,某已早有安排,這麽說罷,三叔此去漁陽郡公幹,忙的便是此事,且再過兩月時間,子龍兄便可知端倪了的。”
公孫明並未將鹽場一事詳細道出,不是對趙雲不信任,而是此事說起來話長,自是不好在府門前詳談,他也隻能是狠狠地賣了個關子。
“主公英明。”
跟隨公孫明雖僅僅月餘時間,可在見識過公孫明算無遺策的諸般神妙手筆之後,趙雲對公孫明之能已再無疑心,哪怕搞不懂公孫明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啥藥,他也沒再往下追問,恭謹地稱頌了一聲之後,便即退到一旁去了……
“公孫小兒還真是豪情四溢麽,當真給老夫出了個大難題啊,諸公以為那小子的約法三章如何啊?”
公孫明的動作很快,進駐幽州隻一天,便即以前將軍暫領幽州牧的名義下了公文,遍傳所轄之諸城,這下子不單是幽、渤二地的百姓為之歡欣鼓舞,更令天下群雄都為之側目不已,個中又屬曹操最為煩心,緊著便將手下諸多謀士們全都請到了府中,專門就此事展開緊急磋商,此無他,曹操在平定了徐州之後,又將目光轉向了青州,為備戰,這才剛下了文要加捐,結果公孫明就來了這麽個約法三章,愣是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明公,竊以為此舉不過是嘩眾取寵爾,實無足為慮。”
事涉要務,眾謀士們一時間都不敢輕易開口言事,唯有因曾親眼見過公孫明而被破格招來與會的陳群卻是沒太多的顧忌,頭一個便站了出來,朗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
曹操本心裏也希望公孫明此舉是在作秀,問題是幽州的公告都已貼滿了其所轄之諸城,顯然不是在作假,正因為此,曹操方才會懷疑公孫明此舉的底氣之所在,而今一聽陳群居然如此輕易便下了個結論,雖不曾直斥其非,可一聲輕吭裏已是明顯透著不滿之意味了的。
“明公,那公孫小兒所言之約法三章的第二條也就罷了,左右不過是拾人牙慧,將高祖入長安之所言照搬而已,第一條與第三條卻是完全相悖的,眾所周知,幽州乃百戰之地也,其西麵有張燕,南麵有袁本初,北麵有烏恒,東麵有公孫度,除張燕與其貌合神離外,餘者皆敵也,要想保境安民,便須得擴軍,要擴軍便須得有大量資材,依屬下算來,若無十萬兵馬,何談保境安民,今,其能調用之兵不過四萬出頭,照此算去,缺口極大,以幽、渤二地之赤貧家底,豈能敷用,故,竊以為其之所以敢如此放言,不過是被逼無奈罷了,早晚必會自食其言。”
陳群素善理政,口才又好,一番分析下來可謂是絲絲入扣,幾乎找不出甚瑕疵來,不止是曹操為之頷首不已,荀攸等重量級的謀士們也大多為之欣然。
“明公,請恕嘉直言,此事恐非表麵上看起來那般簡單,那公孫小兒雖是年幼,卻非等閑之輩可比,心誌極高,怕是斷不肯做出失信於民之事。”
這一見曹操似乎很是讚同陳群之分析,郭嘉可就不敢再保持沉默了,緊著便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嗯……也是,此獠悍然吞並了劉和所部,野心已是畢露無遺,當不會幹出朝令夕改之勾當,隻是其底氣究竟何在,老夫卻是怎麽也想不明白。”
聽得郭嘉這麽一說,曹操立馬想起了當初決定用劉和去試探公孫明之心思一事,也自覺得公孫明理應不是莽撞之輩,隻是對公孫明的底牌何在卻是怎麽也猜不出來。
“明公海涵,對此人之算路,嘉也有些看不太清,然,卻可著人試探一下其維護三章之決心,或許到時便知其之態度究竟如何了。”
郭嘉雖是王佐之大才,可限於眼界,也自沒辦法算到公孫明的底牌究竟何在,所能做的也就隻是給出個謹慎的提議。
“試探麽?唔……”
曹操的地盤離著幽州雖遠,然則他畢竟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優勢,自然是早借此優勢在幽州安插了暗樁,行試探之策倒是不難,然則是否值得提前動用暗樁卻是曹操不得不謹慎考慮之事了的……
“混帳的公孫小兒,他到底想作甚?”
被公孫明的約法三章所惹惱的可不止是曹操一人,剛率軍回到鄴城沒多久的袁紹同樣被這麽個約法三章弄得火大不已,沒旁的,為了彌補此番北伐之戰損,袁紹也同樣方才剛下了加捐的政令,結果麽,公文方才剛出,也自同樣被公孫明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致於在召開應對會議之際,袁紹竟是罕見地暴了粗口。
自打北伐失敗以來,袁紹的脾氣便一天比一天差,哪怕是心腹謀臣,但凡是稍有違逆其意的,都沒少被其臭罵上一通,正因為此,這會兒一見袁紹明顯正在火頭上,為防引火燒身,眾謀士們自是都不願急著開口言事,滿大堂裏竟是就此安靜得詭異無比……
時值亂世,各地豪強都恨不得將民眾剝削個精光,哪怕一向號稱廉政的曹操也沒少幹加捐加稅之事,偏偏公孫明居然敢放言免賦稅一半,還宣稱永不加捐加稅,這明顯有悖世情,至少在趙雲看來是如此,早先當著無數百姓的麵,他不敢出言刨根問底,可待得在薊縣城守府的府門前下了馬,趙雲終於憋不住了,隻見其謹慎地湊到了公孫明的身旁,低聲地發問了一句道。
“不錯,子龍兄應是知曉的,某說出去的話,便是潑出去的水,豈有食言自肥之理。”
公孫明回頭看了看趙雲那忐忑的臉色,而後方才展顏一笑,斬釘截鐵地便給出了個明確無比的答案。
“主公英明,此確是善政也,隻是軍需若是不足,卻恐軍心動蕩,實不得不防啊。”
既已決意輔助公孫明成就一番事業,趙雲自是忠心得很,雖極為讚同公孫明的愛民舉措,可對軍費開支之巨大卻是不免有些個放心不下。
“子龍兄不必擔心,軍費開支一事,某已早有安排,這麽說罷,三叔此去漁陽郡公幹,忙的便是此事,且再過兩月時間,子龍兄便可知端倪了的。”
公孫明並未將鹽場一事詳細道出,不是對趙雲不信任,而是此事說起來話長,自是不好在府門前詳談,他也隻能是狠狠地賣了個關子。
“主公英明。”
跟隨公孫明雖僅僅月餘時間,可在見識過公孫明算無遺策的諸般神妙手筆之後,趙雲對公孫明之能已再無疑心,哪怕搞不懂公孫明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啥藥,他也沒再往下追問,恭謹地稱頌了一聲之後,便即退到一旁去了……
“公孫小兒還真是豪情四溢麽,當真給老夫出了個大難題啊,諸公以為那小子的約法三章如何啊?”
公孫明的動作很快,進駐幽州隻一天,便即以前將軍暫領幽州牧的名義下了公文,遍傳所轄之諸城,這下子不單是幽、渤二地的百姓為之歡欣鼓舞,更令天下群雄都為之側目不已,個中又屬曹操最為煩心,緊著便將手下諸多謀士們全都請到了府中,專門就此事展開緊急磋商,此無他,曹操在平定了徐州之後,又將目光轉向了青州,為備戰,這才剛下了文要加捐,結果公孫明就來了這麽個約法三章,愣是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明公,竊以為此舉不過是嘩眾取寵爾,實無足為慮。”
事涉要務,眾謀士們一時間都不敢輕易開口言事,唯有因曾親眼見過公孫明而被破格招來與會的陳群卻是沒太多的顧忌,頭一個便站了出來,朗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
曹操本心裏也希望公孫明此舉是在作秀,問題是幽州的公告都已貼滿了其所轄之諸城,顯然不是在作假,正因為此,曹操方才會懷疑公孫明此舉的底氣之所在,而今一聽陳群居然如此輕易便下了個結論,雖不曾直斥其非,可一聲輕吭裏已是明顯透著不滿之意味了的。
“明公,那公孫小兒所言之約法三章的第二條也就罷了,左右不過是拾人牙慧,將高祖入長安之所言照搬而已,第一條與第三條卻是完全相悖的,眾所周知,幽州乃百戰之地也,其西麵有張燕,南麵有袁本初,北麵有烏恒,東麵有公孫度,除張燕與其貌合神離外,餘者皆敵也,要想保境安民,便須得擴軍,要擴軍便須得有大量資材,依屬下算來,若無十萬兵馬,何談保境安民,今,其能調用之兵不過四萬出頭,照此算去,缺口極大,以幽、渤二地之赤貧家底,豈能敷用,故,竊以為其之所以敢如此放言,不過是被逼無奈罷了,早晚必會自食其言。”
陳群素善理政,口才又好,一番分析下來可謂是絲絲入扣,幾乎找不出甚瑕疵來,不止是曹操為之頷首不已,荀攸等重量級的謀士們也大多為之欣然。
“明公,請恕嘉直言,此事恐非表麵上看起來那般簡單,那公孫小兒雖是年幼,卻非等閑之輩可比,心誌極高,怕是斷不肯做出失信於民之事。”
這一見曹操似乎很是讚同陳群之分析,郭嘉可就不敢再保持沉默了,緊著便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嗯……也是,此獠悍然吞並了劉和所部,野心已是畢露無遺,當不會幹出朝令夕改之勾當,隻是其底氣究竟何在,老夫卻是怎麽也想不明白。”
聽得郭嘉這麽一說,曹操立馬想起了當初決定用劉和去試探公孫明之心思一事,也自覺得公孫明理應不是莽撞之輩,隻是對公孫明的底牌何在卻是怎麽也猜不出來。
“明公海涵,對此人之算路,嘉也有些看不太清,然,卻可著人試探一下其維護三章之決心,或許到時便知其之態度究竟如何了。”
郭嘉雖是王佐之大才,可限於眼界,也自沒辦法算到公孫明的底牌究竟何在,所能做的也就隻是給出個謹慎的提議。
“試探麽?唔……”
曹操的地盤離著幽州雖遠,然則他畢竟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優勢,自然是早借此優勢在幽州安插了暗樁,行試探之策倒是不難,然則是否值得提前動用暗樁卻是曹操不得不謹慎考慮之事了的……
“混帳的公孫小兒,他到底想作甚?”
被公孫明的約法三章所惹惱的可不止是曹操一人,剛率軍回到鄴城沒多久的袁紹同樣被這麽個約法三章弄得火大不已,沒旁的,為了彌補此番北伐之戰損,袁紹也同樣方才剛下了加捐的政令,結果麽,公文方才剛出,也自同樣被公孫明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致於在召開應對會議之際,袁紹竟是罕見地暴了粗口。
自打北伐失敗以來,袁紹的脾氣便一天比一天差,哪怕是心腹謀臣,但凡是稍有違逆其意的,都沒少被其臭罵上一通,正因為此,這會兒一見袁紹明顯正在火頭上,為防引火燒身,眾謀士們自是都不願急著開口言事,滿大堂裏竟是就此安靜得詭異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