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唰……”
天已深秋,草木枯黃,風吹過,落葉蕭蕭而下,林間空地上,一名白衣青年手持亮銀槍,舞動正急,隻見槍影難見人,隨風飄來的密集落葉無不被槍影撕成漫天的碎片,可卻無一絲能沾到那白衣青年的身,就槍術而論,無疑已臻化境,這白衣青年赫然正是袁紹第三子袁尚。
“好槍法!”
“三公子神槍驚天,古來少有!”
“論及當今槍術,三公子當獨占鼇頭!”
須臾,白衣青年收槍而立,身旁丈許之內竟是無一落葉,而周邊碎葉卻足足堆起了半尺來高,更難得的是那丈許之地竟是呈標準的圓形,這等神奇之槍術當即便惹來了隨侍人等的狂熱喝彩。
“嘿。”
袁尚看了看身周那標準的圓,心中也自歡喜得很,但卻並未理會眾隨侍人等的歡呼,隨手將亮銀槍一丟,自有一名下人殷勤地接過了槍,自去擱在一旁的兵器架子上,更有兩名身著宮裝的美貌少女緊著便搶到了袁尚的身旁,小心翼翼地侍候其梳洗。
“稟三公子,許攸、許大人已從幽州趕回,給三公子帶來了一大箱子,說是公孫明之所贈。”
就在袁尚伸手入裝滿了溫水的銅盆中之際,卻聽一陣倉促的腳步聲響起中,一名門房管事已是匆匆趕了來,衝著袁尚便是一禮,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哦?走,看看去!”
袁尚年方十八,比之公孫明要年長了一歲零兩個月,素來自命豪雄,最喜歡的便是交結英豪之士,盡管與公孫明分屬敵對勢力,可袁尚心中對公孫明能以十六之齡獨掌一州之事實卻是素來頗為的欣賞與羨慕,這會兒一聽公孫明給其送來了禮物,好奇心頓時便大起了。
“嘶……”
三尺見方的大箱子一打開,饒是周邊圍觀的眾下人們都算是見識多廣之人,卻還是不免被內裏的珠光寶氣給震得倒吸了口涼氣,無他,內裏那些珠寶以及古玩的價值之高,少說也值兩千貫之巨,這等禮不可謂不重。
“去,探聽一下,且看公孫明都給老大他們送了些啥?”
袁尚素來得袁紹之寵愛,平日裏得賞也自不少,可也不曾一次收到如此重的禮,心中也自震撼不已,但卻並未帶到臉上來,隻見其眉頭微微一皺,已是不動聲色地下了道命令,自有一名下人高聲應了諾,匆匆便奔出了院子。
“報,稟三公子,據聞,大公子收到的是尊白玉老君像,一尺上下,值不過二十貫上下,二公子收到的是個銀盤,頂多值十五貫罷了,至於其餘兄弟都隻有絹帛而已,唯有老夫人的禮稍厚些,可也都是些酒樽之類的事物,林林總總看似量不少,卻也多不過百貫,梅小姐處也得了個箱子,卻都是胭脂、銅鏡等雜物而已。”
袁尚為了要跟袁譚爭位,早早便已在家中收買了大批耳目,消息自是靈通得很,這不,奔出了院子的下人沒多久便即轉了回來,滿臉自豪狀地便將公孫明托許攸送給府上各人的禮都報了出來。
“嗯,知道了。”
這一聽自己所得之禮居然十倍於其餘兄弟,袁尚的嘴角邊當即便蕩漾出了一絲笑意,可也沒甚多的言語,僅僅隻是不鹹不淡地吭哧了一聲了事……
“子遠,依爾之印象,那公孫明其人如何哉?”
袁紹原本去了城外,視察水利工程之進展,得知許攸已歸,第一時間便趕回了府,將許攸請了來,略略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即轉入了正題。
“回主公的話,此人知書達理,文武全才,確係少年英傑無疑。”
此番前去幽州,許攸所獲可不止是尊重,臨別時從公孫明處所獲的贈禮也自多達千貫之數,其本就對公孫明印象極好,又拿人的手短,這會兒點評起公孫明來,自然是不吝褒獎之辭的。
“嗯,此人可能為我冀州所用否?”
對許攸這麽個評價,袁紹根本不覺得有甚不妥之處,沒旁的,公孫明能以十六之齡,攪起如此大的風浪,硬生生打破了袁家獨霸河北之圖謀,若非英傑之輩,又豈能辦得到,袁紹關心的自然不是公孫明的能力如何,他關心的隻是能否將公孫明網羅為己用。
“這……恐有難度,依某所見,與之結盟易,要其徹底歸心卻還須得水磨工夫方可。”
盡管被公孫明狠灌了大量的迷湯,可許攸到底不傻,並未真昏了頭,在判斷形勢上,還是不失幕僚之本色的。
“嗯,其對與我袁家聯姻一事可都有甚說法麽?”
袁紹本來也沒指望著能輕易收複公孫明,自然也就談不上有多少失望可言,相較來說,他其實更關心結盟一事是否能順利達成。
“好叫主公得知,某初次與其提起此事時,其先是驚詫莫名,經某多方解釋,其方才明了了主公寬大之心胸,願為袁公之女婿,隻是提出了有孝在身,身為人子,終歸須得守滿一年,方好談婚論嫁,某再三勸之,其總算是答應了先定親孝滿再娶。”
許攸此番去幽州其實並沒花多少心思便完成了任務,然則為了突出自己的作用,在言語間卻是沒少自我吹噓上一番。
“主公,竊以為此獠誠意有限,實難掌控,不若假意準其先定親,然要求其務必親來鄴城,以顯對袁家之尊重,其若是不肯來,心中必定有鬼,若是肯來,那便讓其來得去不得好了。”
郭圖心胸素來不算開闊,自打前番兵敗滹沱河之後,其對公孫明的恨意便已是濃得無可開解了的,對聯姻之事自然也就持著堅決反對之態度,這會兒一聽平素最為反感的許攸在那兒胡吹個沒完,當即便惱了,也沒得袁紹有所決斷,緊著便從旁搶了出來,朗聲進諫了一番。
“公則所言甚是,與其留此心懷鬼胎之輩,不若將其誘殺為上,如此,幽、渤二地唾手可得焉,僅剩下黑山軍,也就掀不起甚大浪了,此定河北之良機也,還請主公明斷!”
辛評與郭圖素來同穿一條褲子,無論是軍議還是政論,二人的態度從來都是一致的,這不,郭圖話音剛落,也沒得其餘謀臣有所表示,辛評便已是頭一個站了出來,朗聲附議了一句道。
天已深秋,草木枯黃,風吹過,落葉蕭蕭而下,林間空地上,一名白衣青年手持亮銀槍,舞動正急,隻見槍影難見人,隨風飄來的密集落葉無不被槍影撕成漫天的碎片,可卻無一絲能沾到那白衣青年的身,就槍術而論,無疑已臻化境,這白衣青年赫然正是袁紹第三子袁尚。
“好槍法!”
“三公子神槍驚天,古來少有!”
“論及當今槍術,三公子當獨占鼇頭!”
須臾,白衣青年收槍而立,身旁丈許之內竟是無一落葉,而周邊碎葉卻足足堆起了半尺來高,更難得的是那丈許之地竟是呈標準的圓形,這等神奇之槍術當即便惹來了隨侍人等的狂熱喝彩。
“嘿。”
袁尚看了看身周那標準的圓,心中也自歡喜得很,但卻並未理會眾隨侍人等的歡呼,隨手將亮銀槍一丟,自有一名下人殷勤地接過了槍,自去擱在一旁的兵器架子上,更有兩名身著宮裝的美貌少女緊著便搶到了袁尚的身旁,小心翼翼地侍候其梳洗。
“稟三公子,許攸、許大人已從幽州趕回,給三公子帶來了一大箱子,說是公孫明之所贈。”
就在袁尚伸手入裝滿了溫水的銅盆中之際,卻聽一陣倉促的腳步聲響起中,一名門房管事已是匆匆趕了來,衝著袁尚便是一禮,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哦?走,看看去!”
袁尚年方十八,比之公孫明要年長了一歲零兩個月,素來自命豪雄,最喜歡的便是交結英豪之士,盡管與公孫明分屬敵對勢力,可袁尚心中對公孫明能以十六之齡獨掌一州之事實卻是素來頗為的欣賞與羨慕,這會兒一聽公孫明給其送來了禮物,好奇心頓時便大起了。
“嘶……”
三尺見方的大箱子一打開,饒是周邊圍觀的眾下人們都算是見識多廣之人,卻還是不免被內裏的珠光寶氣給震得倒吸了口涼氣,無他,內裏那些珠寶以及古玩的價值之高,少說也值兩千貫之巨,這等禮不可謂不重。
“去,探聽一下,且看公孫明都給老大他們送了些啥?”
袁尚素來得袁紹之寵愛,平日裏得賞也自不少,可也不曾一次收到如此重的禮,心中也自震撼不已,但卻並未帶到臉上來,隻見其眉頭微微一皺,已是不動聲色地下了道命令,自有一名下人高聲應了諾,匆匆便奔出了院子。
“報,稟三公子,據聞,大公子收到的是尊白玉老君像,一尺上下,值不過二十貫上下,二公子收到的是個銀盤,頂多值十五貫罷了,至於其餘兄弟都隻有絹帛而已,唯有老夫人的禮稍厚些,可也都是些酒樽之類的事物,林林總總看似量不少,卻也多不過百貫,梅小姐處也得了個箱子,卻都是胭脂、銅鏡等雜物而已。”
袁尚為了要跟袁譚爭位,早早便已在家中收買了大批耳目,消息自是靈通得很,這不,奔出了院子的下人沒多久便即轉了回來,滿臉自豪狀地便將公孫明托許攸送給府上各人的禮都報了出來。
“嗯,知道了。”
這一聽自己所得之禮居然十倍於其餘兄弟,袁尚的嘴角邊當即便蕩漾出了一絲笑意,可也沒甚多的言語,僅僅隻是不鹹不淡地吭哧了一聲了事……
“子遠,依爾之印象,那公孫明其人如何哉?”
袁紹原本去了城外,視察水利工程之進展,得知許攸已歸,第一時間便趕回了府,將許攸請了來,略略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即轉入了正題。
“回主公的話,此人知書達理,文武全才,確係少年英傑無疑。”
此番前去幽州,許攸所獲可不止是尊重,臨別時從公孫明處所獲的贈禮也自多達千貫之數,其本就對公孫明印象極好,又拿人的手短,這會兒點評起公孫明來,自然是不吝褒獎之辭的。
“嗯,此人可能為我冀州所用否?”
對許攸這麽個評價,袁紹根本不覺得有甚不妥之處,沒旁的,公孫明能以十六之齡,攪起如此大的風浪,硬生生打破了袁家獨霸河北之圖謀,若非英傑之輩,又豈能辦得到,袁紹關心的自然不是公孫明的能力如何,他關心的隻是能否將公孫明網羅為己用。
“這……恐有難度,依某所見,與之結盟易,要其徹底歸心卻還須得水磨工夫方可。”
盡管被公孫明狠灌了大量的迷湯,可許攸到底不傻,並未真昏了頭,在判斷形勢上,還是不失幕僚之本色的。
“嗯,其對與我袁家聯姻一事可都有甚說法麽?”
袁紹本來也沒指望著能輕易收複公孫明,自然也就談不上有多少失望可言,相較來說,他其實更關心結盟一事是否能順利達成。
“好叫主公得知,某初次與其提起此事時,其先是驚詫莫名,經某多方解釋,其方才明了了主公寬大之心胸,願為袁公之女婿,隻是提出了有孝在身,身為人子,終歸須得守滿一年,方好談婚論嫁,某再三勸之,其總算是答應了先定親孝滿再娶。”
許攸此番去幽州其實並沒花多少心思便完成了任務,然則為了突出自己的作用,在言語間卻是沒少自我吹噓上一番。
“主公,竊以為此獠誠意有限,實難掌控,不若假意準其先定親,然要求其務必親來鄴城,以顯對袁家之尊重,其若是不肯來,心中必定有鬼,若是肯來,那便讓其來得去不得好了。”
郭圖心胸素來不算開闊,自打前番兵敗滹沱河之後,其對公孫明的恨意便已是濃得無可開解了的,對聯姻之事自然也就持著堅決反對之態度,這會兒一聽平素最為反感的許攸在那兒胡吹個沒完,當即便惱了,也沒得袁紹有所決斷,緊著便從旁搶了出來,朗聲進諫了一番。
“公則所言甚是,與其留此心懷鬼胎之輩,不若將其誘殺為上,如此,幽、渤二地唾手可得焉,僅剩下黑山軍,也就掀不起甚大浪了,此定河北之良機也,還請主公明斷!”
辛評與郭圖素來同穿一條褲子,無論是軍議還是政論,二人的態度從來都是一致的,這不,郭圖話音剛落,也沒得其餘謀臣有所表示,辛評便已是頭一個站了出來,朗聲附議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