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800♂小÷說→網.】,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主公息怒,您想啊,前番究竟是何人舉薦張郃提兵北上的,不久前又是何人慫恿主公免去張郃之職的,個中未必無因罷?”
見得袁紹這等擇人而噬的凶相,帳中文武莫不為之驚悸萬分,可郭圖倒好,竟是不慌不忙地扯處了一通暗示意味極濃的話來。
“許攸!”袁紹雖在盛怒之中,可頭腦卻並未徹底昏亂,隻略一想,便已想起了自去歲以來,許攸就一直在幫著公孫明說話,而張郃的任用以及去職也皆出自許攸的提議,這其中若說沒有蹊蹺,又怎生可能,一念及
此,袁紹的滿腔怒火登時轉到了許攸的身上。
“主公,此事餘許某無關,實是公則妄言構陷,還請主公為許某做主。”許攸貪財,收錢為公孫明辦事是有的,可要說他暗中投效了公孫明,那純屬子虛烏有之事,實際上,許攸本人根本就沒料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眼下這般地步,這會兒見得袁紹的怒火就要向自己傾瀉而來了
,當即便被驚得冷汗狂淌不已,哪敢認了賬,隻能是梗著脖子便喊起了冤來。
“主公,某前幾日接到家人來信,言稱許家這數月來在鄴城周邊大肆收購良田,所費資材巨萬,遠超出了俸祿累積之可能,某很是好奇,實不知子遠何來如此多之資材。”
郭圖此番可是鐵了心要借機整垮許攸的,哪肯給其翻盤之機會,緊著便又抖出了個猛料來。
“許攸,爾還有甚話可說,嗯?”
滿腔的怒火終於找到了發泄的目標,袁紹又哪會再顧及甚總角之舊交的,這就要跟許攸算總賬了。
“主公,許某冤枉啊,某人在軍中多時,怎可能指使家眷胡作非為,此必是公則構陷於某啊,主公萬不可信以為真,許某冤啊。”這一年來,許攸確實從公孫明處收受了不少的好處,累加起來也確實豐厚得嚇人,他本人雖是不曾著令家中人等去肆意購買良田,可家中之情形說來他也沒底,畢竟他在軍中與家中聯係多有不變,也不太
可能去關注家中人等的花銷,隻不過以許攸看來,就家族中那些混賬行子的做派,還真就有可能幹出這等蠢事,當然了,不管是否確有其事,這當口上,許攸都隻能是牙關緊咬地喊冤不已。
“哼,滾,滾出去!”
看著許攸那張惶急的臉龐,袁紹越看便越是生厭惡,本想著就此重處於其,然則話到了嘴巴,突然想起了往昔的交情,心頭不由地便是一軟,最終雖是怒叱連連,卻也不曾真拿許攸來作法。若是時光可以回溯,袁紹絕對會後悔自己的仁慈,沒旁的,隻因他一時心軟放過了許攸,可許攸卻並不領情,連夜便逃出了軍營,趕去降了曹操,獻策取烏巢,最終的結果便是烏巢被破,淳於瓊貪杯誤事,一萬大軍盡墨,囤積的大量糧秣輜重被曹軍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徹底,聞訊之下,本就已厭戰的冀州軍上下大亂,軍心一潰,全軍頓作鳥獸散了個精光,曹操趁機率部大舉追殺,待得逃回了河北,袁紹身
旁就隻剩下寥寥數千殘兵,多達七萬五千餘的袁軍戰俘被曹操一體坑殺個精光,規模浩大的官渡之戰至此算是落下了帷幕……自快速吞並了黑山軍之地盤後,公孫明並未在方城多逗留,給龐統留下兩萬大軍以負責黑山軍的整編,自率主力六萬步騎一路南下,渡過了大清河,在滹沱河北岸安下了大營,並未去理睬官渡方向的戰事,而是將有限的偵查力量全都投向了青州,此無他,概因官渡之戰的結果早在公孫明的預料之中,根本沒必要花時間與精力去打探消息,他目下關心的隻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倆所部對青州的攻勢,道理
很簡單,在己方尚未做好準備前,公孫明並不打算急著與曹軍決戰,而青州若被曹軍所占,渤海郡可就要直麵曹軍之鋒芒了的,這顯然是公孫明所不願見之局麵。
“報,稟主公,袁譚所部連戰連敗,已兵退蒲山城(今之濱州市),夏侯惇率六萬大軍銜尾直追而至,恐將於近日內渡河進擊。”果然不出公孫明所料,官渡之戰方才剛結束,原本在青州與袁譚相持著的曹軍大將夏侯惇立馬攜主力大勝之威發起了強攻,一舉擊敗了人心惶惶的袁譚所部,勢如破竹般地連下十數城,逼得袁譚立足不住
,不得不退過了黃河,在蒲山城安下了大營,試圖依仗黃河天險擋住曹軍之進攻。
“諸公,青州局勢已然敗壞,且都議議看,這一仗該如何打好了。”盡管早就已預料到袁譚、袁熙兄弟倆不會是夏侯惇的對手,可曹軍的進展之神速還是有些出乎公孫明的預料之外,在打發走了前來稟事的報馬之後,公孫明也自無甚寒暄的廢話,環視了下帳中諸般人等,
直截了當地便轉入了正題。“主公明鑒,徐某以為夏侯惇用兵老道,斷不會正麵進擊袁譚主力所在之蒲山城,最大的可能是以一旅偏師突然殺向平原,以威脅袁譚所部之後路,逼袁譚不得不倉皇逃竄,如此,方可在追擊中一舉擊潰袁
譚所部。”
龐統不在之際,徐庶便是首席軍師,值此軍議之際,他自是當仁不讓地第一個站了出來,朗聲便剖析了下夏侯惇的用兵方略。“嗯,元直所言甚是,劉玄德屢敗於曹賊手下,已是驚弓之鳥,一旦聞知曹軍殺來,斷不敢與戰,平原必陷曹軍之手無疑,到那時,袁譚除倉皇而逃之外,怕也沒甚旁的選擇了,若欲堅袁譚抵抗之心,平原
便不能丟,誰敢為先鋒,先挫曹軍一陣?”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徐庶所言正是公孫明之所想,如今全軍趕去恐已是來不及了,唯有以一部騎軍長途奔襲趕去,方能破解此局,至於該派誰去麽,公孫明心中雖已有了人選,但卻並不打算說出,而是不動聲色地將問題丟給了帳中諸將們……
“主公息怒,您想啊,前番究竟是何人舉薦張郃提兵北上的,不久前又是何人慫恿主公免去張郃之職的,個中未必無因罷?”
見得袁紹這等擇人而噬的凶相,帳中文武莫不為之驚悸萬分,可郭圖倒好,竟是不慌不忙地扯處了一通暗示意味極濃的話來。
“許攸!”袁紹雖在盛怒之中,可頭腦卻並未徹底昏亂,隻略一想,便已想起了自去歲以來,許攸就一直在幫著公孫明說話,而張郃的任用以及去職也皆出自許攸的提議,這其中若說沒有蹊蹺,又怎生可能,一念及
此,袁紹的滿腔怒火登時轉到了許攸的身上。
“主公,此事餘許某無關,實是公則妄言構陷,還請主公為許某做主。”許攸貪財,收錢為公孫明辦事是有的,可要說他暗中投效了公孫明,那純屬子虛烏有之事,實際上,許攸本人根本就沒料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眼下這般地步,這會兒見得袁紹的怒火就要向自己傾瀉而來了
,當即便被驚得冷汗狂淌不已,哪敢認了賬,隻能是梗著脖子便喊起了冤來。
“主公,某前幾日接到家人來信,言稱許家這數月來在鄴城周邊大肆收購良田,所費資材巨萬,遠超出了俸祿累積之可能,某很是好奇,實不知子遠何來如此多之資材。”
郭圖此番可是鐵了心要借機整垮許攸的,哪肯給其翻盤之機會,緊著便又抖出了個猛料來。
“許攸,爾還有甚話可說,嗯?”
滿腔的怒火終於找到了發泄的目標,袁紹又哪會再顧及甚總角之舊交的,這就要跟許攸算總賬了。
“主公,許某冤枉啊,某人在軍中多時,怎可能指使家眷胡作非為,此必是公則構陷於某啊,主公萬不可信以為真,許某冤啊。”這一年來,許攸確實從公孫明處收受了不少的好處,累加起來也確實豐厚得嚇人,他本人雖是不曾著令家中人等去肆意購買良田,可家中之情形說來他也沒底,畢竟他在軍中與家中聯係多有不變,也不太
可能去關注家中人等的花銷,隻不過以許攸看來,就家族中那些混賬行子的做派,還真就有可能幹出這等蠢事,當然了,不管是否確有其事,這當口上,許攸都隻能是牙關緊咬地喊冤不已。
“哼,滾,滾出去!”
看著許攸那張惶急的臉龐,袁紹越看便越是生厭惡,本想著就此重處於其,然則話到了嘴巴,突然想起了往昔的交情,心頭不由地便是一軟,最終雖是怒叱連連,卻也不曾真拿許攸來作法。若是時光可以回溯,袁紹絕對會後悔自己的仁慈,沒旁的,隻因他一時心軟放過了許攸,可許攸卻並不領情,連夜便逃出了軍營,趕去降了曹操,獻策取烏巢,最終的結果便是烏巢被破,淳於瓊貪杯誤事,一萬大軍盡墨,囤積的大量糧秣輜重被曹軍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徹底,聞訊之下,本就已厭戰的冀州軍上下大亂,軍心一潰,全軍頓作鳥獸散了個精光,曹操趁機率部大舉追殺,待得逃回了河北,袁紹身
旁就隻剩下寥寥數千殘兵,多達七萬五千餘的袁軍戰俘被曹操一體坑殺個精光,規模浩大的官渡之戰至此算是落下了帷幕……自快速吞並了黑山軍之地盤後,公孫明並未在方城多逗留,給龐統留下兩萬大軍以負責黑山軍的整編,自率主力六萬步騎一路南下,渡過了大清河,在滹沱河北岸安下了大營,並未去理睬官渡方向的戰事,而是將有限的偵查力量全都投向了青州,此無他,概因官渡之戰的結果早在公孫明的預料之中,根本沒必要花時間與精力去打探消息,他目下關心的隻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倆所部對青州的攻勢,道理
很簡單,在己方尚未做好準備前,公孫明並不打算急著與曹軍決戰,而青州若被曹軍所占,渤海郡可就要直麵曹軍之鋒芒了的,這顯然是公孫明所不願見之局麵。
“報,稟主公,袁譚所部連戰連敗,已兵退蒲山城(今之濱州市),夏侯惇率六萬大軍銜尾直追而至,恐將於近日內渡河進擊。”果然不出公孫明所料,官渡之戰方才剛結束,原本在青州與袁譚相持著的曹軍大將夏侯惇立馬攜主力大勝之威發起了強攻,一舉擊敗了人心惶惶的袁譚所部,勢如破竹般地連下十數城,逼得袁譚立足不住
,不得不退過了黃河,在蒲山城安下了大營,試圖依仗黃河天險擋住曹軍之進攻。
“諸公,青州局勢已然敗壞,且都議議看,這一仗該如何打好了。”盡管早就已預料到袁譚、袁熙兄弟倆不會是夏侯惇的對手,可曹軍的進展之神速還是有些出乎公孫明的預料之外,在打發走了前來稟事的報馬之後,公孫明也自無甚寒暄的廢話,環視了下帳中諸般人等,
直截了當地便轉入了正題。“主公明鑒,徐某以為夏侯惇用兵老道,斷不會正麵進擊袁譚主力所在之蒲山城,最大的可能是以一旅偏師突然殺向平原,以威脅袁譚所部之後路,逼袁譚不得不倉皇逃竄,如此,方可在追擊中一舉擊潰袁
譚所部。”
龐統不在之際,徐庶便是首席軍師,值此軍議之際,他自是當仁不讓地第一個站了出來,朗聲便剖析了下夏侯惇的用兵方略。“嗯,元直所言甚是,劉玄德屢敗於曹賊手下,已是驚弓之鳥,一旦聞知曹軍殺來,斷不敢與戰,平原必陷曹軍之手無疑,到那時,袁譚除倉皇而逃之外,怕也沒甚旁的選擇了,若欲堅袁譚抵抗之心,平原
便不能丟,誰敢為先鋒,先挫曹軍一陣?”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徐庶所言正是公孫明之所想,如今全軍趕去恐已是來不及了,唯有以一部騎軍長途奔襲趕去,方能破解此局,至於該派誰去麽,公孫明心中雖已有了人選,但卻並不打算說出,而是不動聲色地將問題丟給了帳中諸將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