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風宇自己所說的,在光學隱形狀態下戰鬥很困難,而排雷也容易不到哪兒去。


    如果他是用簡單的暴力排雷,用粒子束步槍射擊引爆,那要容易得多。哪怕駕駛艙內感性人格無法以自己的視角進行射擊,而是由理性人格的上帝視角進行瞄準輔助,最多兩三槍也能引爆一顆。


    問題是暴力排雷不符合“暴風號”偷偷闖關的需求。如果說一顆太空機雷爆炸不會引起麥克阿瑟艦隊的注意,那完全有可能是因為某顆雷的感應引信出錯引起的,那麽連續在同一區域出現幾十到上百顆雷的連續爆炸,哪怕是個初出茅廬的菜鳥也知道有問題。


    如果是這樣,風宇何苦要隱形,直接光明正大地上,效率還會更高。


    他采用的是粒子光刀破壞萬有引力感應引信的精細活。這種排雷法一般隻有專業的工兵型機動戰士才會使用,目的是為了回收太空機雷,避免太多的爆炸破片汙染空域,影響飛航安全。


    不過破壞引信的排雷法原理很簡單,隻要稍微看一下太空機雷的結構圖就會明白。


    萬有引力感應引信的位置處於太空機雷的中心位置,以便均衡地感應來自整個空間的引力變化,然後向引力來源方向定向引爆。


    當太空機雷要被布設在某片空域時,從布雷運輸艦的機雷發射管中發射的同時,會啟動引信的倒計時裝置。幾分鍾之後,布雷運輸艦遠離該區域後,萬有引力感應引信自動啟動,以當前空域的萬有引力矢量為原始值,自動根據預定的作戰需要生成一個某級別的閥值,比如隻針對驅逐艦及其以上規格戰艦,或者連同偵查船這種小型高速艦也列入引爆範圍。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更加精密的萬有引力感應引信連機動戰士都能感應得到。


    萬有引力感應引信啟動之後,若是想要回收太空機雷,運輸船這樣的大型船隻就無法靠近了,隻能用工兵型機動戰士來進行排雷,破壞了引信之後再統一回收。


    萬有引力感應引信雖然被放置在太空機雷的中心位置,外麵由高爆炸-藥及用量造成殺傷的金屬破片包裹,但是為了方便拆除,預留了一條專用管道,可以從機雷外部直通核心區域的引信位置。


    無人駕駛的工兵型機動戰士有一支專用的機械臂可以直接伸進這條管道去關閉引信。風宇的超級機型“風暴”雖然沒有這種設備,但是可以用粒子光刀刺入這條管道,摧毀裏頭的引信,實現排雷。


    這個活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做,對風宇而言是小菜一碟,甚至他也在模擬器上練習過,基本上隻要找準了角度,就是一刀一個。但是當“風暴”處於光學隱形狀態時,駕駛艙內感性人格是看不到外麵情況的,隻能由理性人格共享上帝視角來進行排雷作業。


    這件事有多難?


    如果想不到的人,可以設想一下,你射擊時不以第一人稱視角用瞄準器瞄準,而是以上帝視角俯瞰這把槍支以及目標,以此來進行射擊。有多少人能這麽射擊命中目標?


    射擊不中還是小問題,大不了重來一次就是了。但是排雷可是玩命的活兒,粒子光刀一刀下去,如果刺歪了,後果就是引爆炸藥,把自己炸個粉身碎骨。


    對付頭幾顆太空機雷時,風宇的兩個人格進行配合,感性人格戰戰兢兢地將粒子光刀擺好位置和角度,由理性人格進行出刀線路預判,判斷是否刺正。如果存在角度誤差,就告知感性人格應該進行什麽樣的微調。


    再三確認出刀角度準確無誤之後,出手時還要注意這一刀刺進去的深度。刺得太淺碰不到萬有引力感應引信,待會兒坑的就是“暴風號”;刺得太深刺過頭,另一邊可沒有同樣的一條管道,而是直接引爆炸藥game-over!


    說穿了,這就是個考驗耐心和細心的繁瑣工作,對一個天性不喜歡受拘束的雙子座來說就是一種磨練。當然,這工作同樣也考驗機師的微操精準度,隻不過對風宇而言倒也不是什麽問題。


    說真的,以感性人格那種略有些毛糙的脾氣,幹著活還真是委屈了他。頭幾顆雷基本上都要花個五分鍾才能搞定,如果不是關係到自己的性命,他真想大概抓個方向一刀下去得了。


    不過如果每顆雷都要花五分鍾的話,100顆雷就是8個多小時,別說感性人格會發瘋,就連本質上也是雙子座一部分的理性人格同樣受不了,風宇的身體和精力也扛不住。做這種缺乏激情和趣味的事情,一個鍾頭足以把他的體力和精力耗盡。


    幸好開始隻是摸索階段,很快理性人格就找到了規律,建立了一套臨時的坐標體係。每當感性人格駕駛“風暴”靠近一個新目標時,會用雙腿和右臂作為支點與太空機雷進行固定。然後理性人格報出管道的位置坐標,讓感性人格先把粒子光刀移到相應位置。


    待到粒子光刀到位之後,理性人格報出第二組坐標,這是包括出手位置、角度和深度的操作數據,感性人格隻需直接進行相應操作即可,無需再去看理性人格共享的上帝視角。


    這樣一來,免去了理性人格視野共享、感性人格瞄準、理性人格校準、感性人格微操、理性人格核對這一係列繁瑣的步驟,用時頓時縮短到一分鍾以內。


    簡單來說,就是理性人格主導了全部工作,而感性人格隻是像個提線木偶一樣動動手就行了。


    然而就和前麵說的一樣,這依然是個以上帝視角進行瞄準射擊的工作,若不是理性人格有強大的彈道預判能力,能夠目測粒子光刀判斷其出手後的軌跡,別人一樣是做不到的,除非以戰艦主係統來進行三維建模輔助運算。


    轉眼一個鍾頭就過去了,盡管後麵的效率逐漸提高,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因為最初的幾顆雷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風宇隻完成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大概也需要一個鍾頭左右,但是他已經筋疲力盡了。


    排雷的工作量趕得上和一位實力相當的王牌機師高強度地大戰一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機動戰士WS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席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席卷並收藏機動戰士WS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