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雖然不容易看見,但是其巨大的引力卻無法讓人忽視。通常來說,超新星爆發後會產生什麽樣的“遺體”是由其“生前”在主序帶的位置決定的。
質量巨大的主序星,如o型和b型恒星,其老去之後的超巨星爆發就會變成黑洞。而體型相對較小的a型和f型恒星則變成中子星,更小一些的g、k、m型恒星的“遺體”是白矮星。
所以中子星的引力介於黑洞與白矮星之間,對於周邊星域會形成一定的影響。
“暴風號”在躍遷飛行的最後一段航程就明顯感覺到了這顆中子星的影響。這艘驅逐艦退出躍遷飛行的時候,躍出位置偏離了係統計算的空域約100個天文單位,就是中子星搞的鬼。
想來當初no也是通過這一點發現這一區域的秘密,並將目光放在了旁邊這個本沒有什麽開發價值的k型星域上。
在這個宇宙中,o型和b型恒星的數量加起來僅占恒星總數的0.03%,所以黑洞數量非常稀少。而a型和f型加一起的數量約有2.6%,略多於前者。再往下,盛產宜居行星的g型恒星域數量隻有3%,裏頭還未必都能誕生生命,所以生命真的來之不易。而在所有的主序星裏頭,個頭最小的m型恒星占據了恒星重量的82%,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而且我們的宇宙還比較年輕,迄今為止不過140億年,大部分的恒星還沒走到歲月的盡頭,所以已發現的中子星數量還不足2000個,而且幾乎都是脈衝星,像距離地京100多光年這顆無法發射電磁脈衝的中子星幾乎很難被人找到。
而在銀河係,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脈衝星是遠在800光年之外的geminga,隻能由自動駕駛的無人飛船前往探索,目前還未進行開發。所以不算被戈林上將隱瞞起來的這顆中子星,在五大星係四大國的星空圖上,已經發現的中子星隻有2顆,分別在新美洲星係和新非洲星係。
其中新美洲星係所擁有的那顆中子星歲數比較大了,其周邊星域的稀有同位素也都衰變得差不多了,根本不具備開發價值。隻有新非洲星係這顆好一點,但還是無法與新亞洲這顆相比,而且還是由uac、地球聯邦和新歐盟三國共同擁有共同開發的。
然後在每一顆中子星附近,m型星域的數量必然是遠遠多於k型星域的。按照原本的自然規律,m型星域盛產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位置靠後的重元素,而k型星域則出產位置靠前的普通金屬,自然是m型星域更具開發價值。
但是重元素的稀有同位素半衰期普遍都很短,短得熬不過這一萬年便衰減到一個含量非常貧瘠的程度,基本上不值得專門去采集。所以中子星旁邊的m型星域和一般位置的m型星域在經濟價值上並沒有什麽區別。
反而是原本不值錢的k型星域,因為普通金屬的稀有同位素半衰期較長,能夠長期保有較大儲量,反而成了一個下金蛋的母雞,極具戰略價值。
no發現了這個鹹魚翻身的k型星域,自然會私下裏和戈林上將一起合謀占有它,而不會將其交歸uac國有。
關於這個知識,懂的人並不多,至少風宇原先是不懂的。是這趟前來新亞洲星係執行“深入淺出”作戰之前,剛剛搬到新非洲awa-ker總部來建設機動戰士工廠的m博士臨時耳提麵命地告訴他的。
m博士為何告訴風宇這個,自然是看中了這個星域才會出產的一種極其稀有的同位素——52ti。
鈦被稱為太空時代的金屬,具備質量輕強度大的優點,被廣泛運用於艦船、機動戰士的製造,其各種不同配比的鈦合金可以用於製作戰艦骨架以及裝甲板,用量很大。
不過鈦作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第22號,位置非常靠前,這也意味著儲量巨大,別說是k型星域了,就連g型星域也有不少。但是鈦的常見同位素隻有5種,分別是46ti、47ti、48ti、49ti和50ti,隨著核內中子數越多,其金屬強度越高。
在人類第一次接近中子星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天然的52ti這種東西。在此之前,52ti隻存在於實驗室裏,且極其不穩定,在製造出來的瞬間就會衰變成穩定的50ti,是一種曇花一現的稀有同位素。
但是在與中子星相鄰的g型和k型星域裏,人類終於找到了相對穩定的52ti稀有同位素這種超級戰略物資。
是的,52ti就是一種超級戰略物資,風宇的超級機型“風暴”上的裝甲板所使用的超級合金就是一種52ti合金,所以m博士在風宇臨行前特地交代他,“你去了那個地方,一定要幫我搶一些52ti回來。咱們awa-ker的未來就拜托你了!”
不怪m博士會把這個問題上升到“awa-ker的未來”這個高度,要知道“風暴”的每一片52ti合金裝甲板的價值都超過一架四代am量產型。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其高昂的價格,而是有價無市,市麵上根本買不到52ti。
當初m博士為了幫風宇打造超級機型“風暴”,可是動用了商貿部的大量人脈,才從各國的黑市上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這麽一丁點材料,而且很有可能材料來源地就是no與戈林上將聯合侵占的這處k型星域。
就算是這樣,m博士收刮來的52ti也隻夠“風暴”及其備用機使用,外加一套備用裝甲板,也就是加起來三套。然後他明確要求風宇必須回收戰鬥時候受損的超級52ti合金裝甲板,不得隨意丟棄,他將會把受損的裝甲板回爐重煉以便反複使用。
這個k型星域有六顆行星,其中第一第二行星非常靠近恒星,以人類現有的科技實力尚無法建設太空城進行采礦作業。第五第六行星為氣態的類木行星,自然也就沒有金屬礦石存在,倒是有大量作為動力爐燃料的氦-3,同樣沒有開采價值。
氦-3這東西在宇宙中算不上稀缺資源,所以一般會就近開采,比如風宇曾經襲擊過的bh星域。如果從遠離地京93光年的這裏運輸氦-3這種占空間的惰性氣體同位素過去,運輸成本也太高了點。
所以這個星域的精華在於兩顆距離恒星遠近適中的岩質行星,第三和第四行星上。在這兩顆行星的l4和l5,各有一座金屬精煉廠,負責提煉各種常規金屬的稀有同位素。此外在這兩顆行星的衛星軌道上,還有大量的中繼礦業城負責采礦。
星際采礦在這個年代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人類有能力直接在太空中開采岩質行星或者氣態行星上的礦產資源,而且都是無人作業的自動采掘。然後在中繼礦業城進行粗加工之後再運往附近的精煉廠進一步提煉。
就算風宇把這個k型星域的一切設施全部摧毀,no要重建也不是什麽難事。隻要花幾個月時間先把中繼礦業城修好,就可以進行采礦,大不了把粗加工後的金屬錠運往其他星域進行精加工。
於是乎,風宇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摧毀no在這裏的礦業設施,而是搶劫!
搶劫金屬精煉廠裏的那些高價值的金屬稀有同位素,52ti以及其他金屬精煉成品,充實awa-ker的戰略資源儲備。
質量巨大的主序星,如o型和b型恒星,其老去之後的超巨星爆發就會變成黑洞。而體型相對較小的a型和f型恒星則變成中子星,更小一些的g、k、m型恒星的“遺體”是白矮星。
所以中子星的引力介於黑洞與白矮星之間,對於周邊星域會形成一定的影響。
“暴風號”在躍遷飛行的最後一段航程就明顯感覺到了這顆中子星的影響。這艘驅逐艦退出躍遷飛行的時候,躍出位置偏離了係統計算的空域約100個天文單位,就是中子星搞的鬼。
想來當初no也是通過這一點發現這一區域的秘密,並將目光放在了旁邊這個本沒有什麽開發價值的k型星域上。
在這個宇宙中,o型和b型恒星的數量加起來僅占恒星總數的0.03%,所以黑洞數量非常稀少。而a型和f型加一起的數量約有2.6%,略多於前者。再往下,盛產宜居行星的g型恒星域數量隻有3%,裏頭還未必都能誕生生命,所以生命真的來之不易。而在所有的主序星裏頭,個頭最小的m型恒星占據了恒星重量的82%,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而且我們的宇宙還比較年輕,迄今為止不過140億年,大部分的恒星還沒走到歲月的盡頭,所以已發現的中子星數量還不足2000個,而且幾乎都是脈衝星,像距離地京100多光年這顆無法發射電磁脈衝的中子星幾乎很難被人找到。
而在銀河係,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脈衝星是遠在800光年之外的geminga,隻能由自動駕駛的無人飛船前往探索,目前還未進行開發。所以不算被戈林上將隱瞞起來的這顆中子星,在五大星係四大國的星空圖上,已經發現的中子星隻有2顆,分別在新美洲星係和新非洲星係。
其中新美洲星係所擁有的那顆中子星歲數比較大了,其周邊星域的稀有同位素也都衰變得差不多了,根本不具備開發價值。隻有新非洲星係這顆好一點,但還是無法與新亞洲這顆相比,而且還是由uac、地球聯邦和新歐盟三國共同擁有共同開發的。
然後在每一顆中子星附近,m型星域的數量必然是遠遠多於k型星域的。按照原本的自然規律,m型星域盛產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位置靠後的重元素,而k型星域則出產位置靠前的普通金屬,自然是m型星域更具開發價值。
但是重元素的稀有同位素半衰期普遍都很短,短得熬不過這一萬年便衰減到一個含量非常貧瘠的程度,基本上不值得專門去采集。所以中子星旁邊的m型星域和一般位置的m型星域在經濟價值上並沒有什麽區別。
反而是原本不值錢的k型星域,因為普通金屬的稀有同位素半衰期較長,能夠長期保有較大儲量,反而成了一個下金蛋的母雞,極具戰略價值。
no發現了這個鹹魚翻身的k型星域,自然會私下裏和戈林上將一起合謀占有它,而不會將其交歸uac國有。
關於這個知識,懂的人並不多,至少風宇原先是不懂的。是這趟前來新亞洲星係執行“深入淺出”作戰之前,剛剛搬到新非洲awa-ker總部來建設機動戰士工廠的m博士臨時耳提麵命地告訴他的。
m博士為何告訴風宇這個,自然是看中了這個星域才會出產的一種極其稀有的同位素——52ti。
鈦被稱為太空時代的金屬,具備質量輕強度大的優點,被廣泛運用於艦船、機動戰士的製造,其各種不同配比的鈦合金可以用於製作戰艦骨架以及裝甲板,用量很大。
不過鈦作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第22號,位置非常靠前,這也意味著儲量巨大,別說是k型星域了,就連g型星域也有不少。但是鈦的常見同位素隻有5種,分別是46ti、47ti、48ti、49ti和50ti,隨著核內中子數越多,其金屬強度越高。
在人類第一次接近中子星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天然的52ti這種東西。在此之前,52ti隻存在於實驗室裏,且極其不穩定,在製造出來的瞬間就會衰變成穩定的50ti,是一種曇花一現的稀有同位素。
但是在與中子星相鄰的g型和k型星域裏,人類終於找到了相對穩定的52ti稀有同位素這種超級戰略物資。
是的,52ti就是一種超級戰略物資,風宇的超級機型“風暴”上的裝甲板所使用的超級合金就是一種52ti合金,所以m博士在風宇臨行前特地交代他,“你去了那個地方,一定要幫我搶一些52ti回來。咱們awa-ker的未來就拜托你了!”
不怪m博士會把這個問題上升到“awa-ker的未來”這個高度,要知道“風暴”的每一片52ti合金裝甲板的價值都超過一架四代am量產型。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其高昂的價格,而是有價無市,市麵上根本買不到52ti。
當初m博士為了幫風宇打造超級機型“風暴”,可是動用了商貿部的大量人脈,才從各國的黑市上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這麽一丁點材料,而且很有可能材料來源地就是no與戈林上將聯合侵占的這處k型星域。
就算是這樣,m博士收刮來的52ti也隻夠“風暴”及其備用機使用,外加一套備用裝甲板,也就是加起來三套。然後他明確要求風宇必須回收戰鬥時候受損的超級52ti合金裝甲板,不得隨意丟棄,他將會把受損的裝甲板回爐重煉以便反複使用。
這個k型星域有六顆行星,其中第一第二行星非常靠近恒星,以人類現有的科技實力尚無法建設太空城進行采礦作業。第五第六行星為氣態的類木行星,自然也就沒有金屬礦石存在,倒是有大量作為動力爐燃料的氦-3,同樣沒有開采價值。
氦-3這東西在宇宙中算不上稀缺資源,所以一般會就近開采,比如風宇曾經襲擊過的bh星域。如果從遠離地京93光年的這裏運輸氦-3這種占空間的惰性氣體同位素過去,運輸成本也太高了點。
所以這個星域的精華在於兩顆距離恒星遠近適中的岩質行星,第三和第四行星上。在這兩顆行星的l4和l5,各有一座金屬精煉廠,負責提煉各種常規金屬的稀有同位素。此外在這兩顆行星的衛星軌道上,還有大量的中繼礦業城負責采礦。
星際采礦在這個年代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人類有能力直接在太空中開采岩質行星或者氣態行星上的礦產資源,而且都是無人作業的自動采掘。然後在中繼礦業城進行粗加工之後再運往附近的精煉廠進一步提煉。
就算風宇把這個k型星域的一切設施全部摧毀,no要重建也不是什麽難事。隻要花幾個月時間先把中繼礦業城修好,就可以進行采礦,大不了把粗加工後的金屬錠運往其他星域進行精加工。
於是乎,風宇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摧毀no在這裏的礦業設施,而是搶劫!
搶劫金屬精煉廠裏的那些高價值的金屬稀有同位素,52ti以及其他金屬精煉成品,充實awa-ker的戰略資源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