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宇最大的軟肋就是重感情,比方這次no抓了摩根船長並且送來天京,這完全可以說是針對他的陽謀,然而他卻不得不順著對方的意思來,把自己置身險地。
隻是no低估了他的實力,完全沒想到覺醒者竟然可以強大到這種地步。這不是no的手段退步了,完全是情報不對等造成的。
說起來情報的重要性風宇深有體會。在加入awa-ker之前,每次麵對no的算計,他都是灰頭土臉,狼狽不堪。可是最近情況明細反過來了,在awa-ker強大的情報能力幫助下,風宇連戰連捷,揚眉吐氣。
不過顯然no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從其勢力最強大的新亞洲星係開始動手,目前可以肯定摩根和周武的手下都有人變節,才導致了如今的複雜局麵。
風宇本意是要通過“台風號”來吸引第10艦隊的注意力,減輕“暴風號”的壓力。隻是沒想到彭定邦的手下效率挺高,硬是趕在風宇打通雷區之前就趕到了,導致“台風號”進退兩難。
這艘小型商務飛船上的乘員不多,風宇能夠商量的對象非常有限,也就是摩根、莫妮卡和洛雲曦,其他乘員都是技術軍官,對於軍事指揮和戰術上的東西基本沒有什麽見解。
摩根船長經過一個月的調養,氣色已經好多了,嘴裏也鑲了一口新牙,不複當初在議會大廈前看到他的憔悴淒慘模樣。對於出賣自己的情報站,他也已經有了初步的猜測,隻等回去以後親自徹查。這事屬於awa-ker情報係統內部問題,風宇沒興趣也不方便插手。
老人對於眼前的問題也沒什麽好辦法,就像他當初反對風宇攻擊新亞洲號一樣,他也清楚風宇感情上不想傷害第10艦隊。既然如此,他也沒什麽好辦法。
倒是洛雲曦提了一個建議,“航道對於太空隻是一個概念,在柯伊伯帶裏,航道的作用在於可以讓艦船進行有限度的曲率飛行。以雷區封鎖航道,也就是讓艦船無法快速進入星域內部空域。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無路可走,大不了繞行隕石帶就是了。”
“哦,這倒是個折衷方案,不過時間上呢?需要多久?”風宇手心手背都是肉,既不想損失“暴風號”,也不想傷害第10艦隊,所以就隻能在其他方麵付出代價。
洛雲曦調出三維星空圖,伸手在上麵畫了一條線,也就是她預設的航線。從圖上可以看得出,這一帶的隕石密布,盡管洛雲曦已經挑了一條最好走的線路,但路況依然相當複雜,“台風號”需要以低速航行,並不時規避一些可能會對其構成威脅的隕石。
很快“台風號”主係統就得出了結論,“航程33.397萬公裏,平均航速5公裏/秒,預計用時18.6小時。”
這個方案的耗時差不多是“台風號”排雷強行穿過航道的3倍左右,說起來還是有點長了。
不得不說,這是“台風號”身為民用型飛船的悲哀,船身裝甲外部沒有炮塔,無法在航行中擊碎那些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隕石,就隻能依靠規避。
換做是“暴風號”,主炮開道,側舷炮塔配合,隻要不是矮行星級別的天體都擋不住其前行的步伐。即便無法達到200公裏的巡航秒速,維持50公裏以上也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洛雲曦稍作思考,很快就調整了方案,重新在三維星空圖上畫了一條新航線。
這條航線讓同樣是船長出身的摩根眼前一亮。前20萬公裏依然是在雷區中行進,並漸漸偏向航道邊緣。在距離雷區盡頭隻剩下10萬公裏的地方,“台風號”將順勢轉入隕石帶中,消失在第10艦隊那支巡邏隊的視野中,隻需要在低速下航行十幾萬公裏即可。
根據係統測算,這條航線的大致距離和之前那條相差無幾,但是耗時將縮短到9.4小時。隻是這麽一來,風宇要辛苦一些,還要花兩小時排雷20萬公裏。
對於風宇來說,如果自己辛苦一點就能節約9個鍾頭,那他還是願意的。當“台風號”進入隕石帶裏隱身飛行時,他還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問題不大。
他當即拍板,讓洛雲曦就按這條航線來飛行。而他再一次雙重人格雙開“風暴”,以每小時十萬公裏的速度在雷區裏麵推進。
兩小時說起來很快,當風宇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暴風號比預期的還要多前進了一萬多公裏,這樣就能減少在隕石帶裏的航行時間近一個小時。為了盡快營救“暴風號”,他也是拚了。
在洛雲曦心疼的眼神中,風宇回到了自己的休息艙。接下來又經曆了近7個小時的航行時間,“台風號”終於繞過了雷區,來到那支巡邏隊的身後。
不過這還不算結束,此時“台風號”依然處於柯伊伯帶的航道之中,想要甩脫那支巡邏隊並不容易。
根據洛雲曦“偵查”的結果,“暴風號”此時的位置就在這條航道靠近星域內層空域一側旁邊的隕石帶裏,正在第10艦隊的圍追堵截之下,深入柯伊伯帶已經上百萬公裏。
“台風號”必須沿著這條航道向前航行約420光秒,才能在最接近“暴風號”的位置垂直進入柯伊伯帶。
420光秒等於1.26億公裏,以常規巡航需要175個小時的航程,相當於一周時間。真等到那會兒,“暴風號”早就完蛋了。
所以正常來說,“台風號”應該想辦法甩脫第10艦隊派來盯梢的那支巡邏隊,然後進入在柯伊伯帶航道慣常采用的分段曲率飛行。最多隻要半小時就能抵達420光秒處。
正常來說,身為民用飛船,“台風號”基本上沒什麽機會甩開對方,除非風宇出手打跑追兵。然而這樣一來,前麵的努力也就白費了,風宇之所以選擇如此辛苦的方式,目的還不就是為了不和第10艦隊發生正麵衝突。
洛雲曦知道風宇的心意,所以她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做。當“台風號”駛離雷區範圍之後,她果斷地放棄以光學隱形姿態進行飛行,甚至連r粒子護罩都關閉了,開始進行躍遷引擎的預熱,準備在飛船駛回航道的瞬間進入曲率飛行。
其實洛雲曦采取的是一種慣用的定式,是戰艦趕路時遇到雷區阻斷航道時,強行繞過雷區的一種急行軍套路,在各國戰艦指揮專業的教科書中都有一定的篇幅在介紹。
正因為如此,第10艦隊的艦長們和她也算是天京高等航校的同門師兄妹,自然懂得這種套路,也知道如何進行針對。隻見這支巡邏隊的三艘戰艦兵分三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切入航道旁邊的隕石帶,試圖阻斷“台風號”的航行路線。
這是一場同根相煎的戰鬥,而且“台風號”一方還自縛雙手、自廢武功。
隻是no低估了他的實力,完全沒想到覺醒者竟然可以強大到這種地步。這不是no的手段退步了,完全是情報不對等造成的。
說起來情報的重要性風宇深有體會。在加入awa-ker之前,每次麵對no的算計,他都是灰頭土臉,狼狽不堪。可是最近情況明細反過來了,在awa-ker強大的情報能力幫助下,風宇連戰連捷,揚眉吐氣。
不過顯然no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從其勢力最強大的新亞洲星係開始動手,目前可以肯定摩根和周武的手下都有人變節,才導致了如今的複雜局麵。
風宇本意是要通過“台風號”來吸引第10艦隊的注意力,減輕“暴風號”的壓力。隻是沒想到彭定邦的手下效率挺高,硬是趕在風宇打通雷區之前就趕到了,導致“台風號”進退兩難。
這艘小型商務飛船上的乘員不多,風宇能夠商量的對象非常有限,也就是摩根、莫妮卡和洛雲曦,其他乘員都是技術軍官,對於軍事指揮和戰術上的東西基本沒有什麽見解。
摩根船長經過一個月的調養,氣色已經好多了,嘴裏也鑲了一口新牙,不複當初在議會大廈前看到他的憔悴淒慘模樣。對於出賣自己的情報站,他也已經有了初步的猜測,隻等回去以後親自徹查。這事屬於awa-ker情報係統內部問題,風宇沒興趣也不方便插手。
老人對於眼前的問題也沒什麽好辦法,就像他當初反對風宇攻擊新亞洲號一樣,他也清楚風宇感情上不想傷害第10艦隊。既然如此,他也沒什麽好辦法。
倒是洛雲曦提了一個建議,“航道對於太空隻是一個概念,在柯伊伯帶裏,航道的作用在於可以讓艦船進行有限度的曲率飛行。以雷區封鎖航道,也就是讓艦船無法快速進入星域內部空域。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無路可走,大不了繞行隕石帶就是了。”
“哦,這倒是個折衷方案,不過時間上呢?需要多久?”風宇手心手背都是肉,既不想損失“暴風號”,也不想傷害第10艦隊,所以就隻能在其他方麵付出代價。
洛雲曦調出三維星空圖,伸手在上麵畫了一條線,也就是她預設的航線。從圖上可以看得出,這一帶的隕石密布,盡管洛雲曦已經挑了一條最好走的線路,但路況依然相當複雜,“台風號”需要以低速航行,並不時規避一些可能會對其構成威脅的隕石。
很快“台風號”主係統就得出了結論,“航程33.397萬公裏,平均航速5公裏/秒,預計用時18.6小時。”
這個方案的耗時差不多是“台風號”排雷強行穿過航道的3倍左右,說起來還是有點長了。
不得不說,這是“台風號”身為民用型飛船的悲哀,船身裝甲外部沒有炮塔,無法在航行中擊碎那些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隕石,就隻能依靠規避。
換做是“暴風號”,主炮開道,側舷炮塔配合,隻要不是矮行星級別的天體都擋不住其前行的步伐。即便無法達到200公裏的巡航秒速,維持50公裏以上也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洛雲曦稍作思考,很快就調整了方案,重新在三維星空圖上畫了一條新航線。
這條航線讓同樣是船長出身的摩根眼前一亮。前20萬公裏依然是在雷區中行進,並漸漸偏向航道邊緣。在距離雷區盡頭隻剩下10萬公裏的地方,“台風號”將順勢轉入隕石帶中,消失在第10艦隊那支巡邏隊的視野中,隻需要在低速下航行十幾萬公裏即可。
根據係統測算,這條航線的大致距離和之前那條相差無幾,但是耗時將縮短到9.4小時。隻是這麽一來,風宇要辛苦一些,還要花兩小時排雷20萬公裏。
對於風宇來說,如果自己辛苦一點就能節約9個鍾頭,那他還是願意的。當“台風號”進入隕石帶裏隱身飛行時,他還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問題不大。
他當即拍板,讓洛雲曦就按這條航線來飛行。而他再一次雙重人格雙開“風暴”,以每小時十萬公裏的速度在雷區裏麵推進。
兩小時說起來很快,當風宇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暴風號比預期的還要多前進了一萬多公裏,這樣就能減少在隕石帶裏的航行時間近一個小時。為了盡快營救“暴風號”,他也是拚了。
在洛雲曦心疼的眼神中,風宇回到了自己的休息艙。接下來又經曆了近7個小時的航行時間,“台風號”終於繞過了雷區,來到那支巡邏隊的身後。
不過這還不算結束,此時“台風號”依然處於柯伊伯帶的航道之中,想要甩脫那支巡邏隊並不容易。
根據洛雲曦“偵查”的結果,“暴風號”此時的位置就在這條航道靠近星域內層空域一側旁邊的隕石帶裏,正在第10艦隊的圍追堵截之下,深入柯伊伯帶已經上百萬公裏。
“台風號”必須沿著這條航道向前航行約420光秒,才能在最接近“暴風號”的位置垂直進入柯伊伯帶。
420光秒等於1.26億公裏,以常規巡航需要175個小時的航程,相當於一周時間。真等到那會兒,“暴風號”早就完蛋了。
所以正常來說,“台風號”應該想辦法甩脫第10艦隊派來盯梢的那支巡邏隊,然後進入在柯伊伯帶航道慣常采用的分段曲率飛行。最多隻要半小時就能抵達420光秒處。
正常來說,身為民用飛船,“台風號”基本上沒什麽機會甩開對方,除非風宇出手打跑追兵。然而這樣一來,前麵的努力也就白費了,風宇之所以選擇如此辛苦的方式,目的還不就是為了不和第10艦隊發生正麵衝突。
洛雲曦知道風宇的心意,所以她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做。當“台風號”駛離雷區範圍之後,她果斷地放棄以光學隱形姿態進行飛行,甚至連r粒子護罩都關閉了,開始進行躍遷引擎的預熱,準備在飛船駛回航道的瞬間進入曲率飛行。
其實洛雲曦采取的是一種慣用的定式,是戰艦趕路時遇到雷區阻斷航道時,強行繞過雷區的一種急行軍套路,在各國戰艦指揮專業的教科書中都有一定的篇幅在介紹。
正因為如此,第10艦隊的艦長們和她也算是天京高等航校的同門師兄妹,自然懂得這種套路,也知道如何進行針對。隻見這支巡邏隊的三艘戰艦兵分三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切入航道旁邊的隕石帶,試圖阻斷“台風號”的航行路線。
這是一場同根相煎的戰鬥,而且“台風號”一方還自縛雙手、自廢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