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2星域是m型星域,其恒星光芒為橘紅色,在宇宙中算是非常常見的主序帶恒星,尤其是在人類定居的五大星係當中,這是重點開發的資源星係。
這些年風宇走過了除新歐洲星係之外的眾多地方,見識過不計其數的m型星域,但是dt2絕對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星域之一,對他來說,這裏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12年前他從這裏開始軍旅生涯,以一場敗仗開啟了別樣的人生,讓他從一個平凡的產業工人子女,成長為人類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民間組織awaker的理事;讓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菜鳥鐵球駕駛員,成長為站在機師巔峰的新晉機神。
三架“風暴”在手,這個世界再大,似乎也沒有他去不了的地方,更何況是dt2。
對東方人來說,12年是一個小輪回,對風宇來說,再次回到dt2同樣是個輪回。而在東方人的眼中,每一個輪回的始與終,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所以在東方命理學中又稱流年。
流年似水,歲月如歌。
風宇在這12年的輪回當中,有太多的人和事從身邊流逝,哪怕他的青春之歌唱出了人世間的最強音,但是也挽不回他重視的並且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在進入dt2之前,盡管不是由感性人格來主導身體,但是風宇卻一直處於感傷之中。一方麵自然是因為李星妍的原因,另一方麵則是直覺告訴他,這一趟的dt2之行,會有更多的噩耗在等著他。
似乎是為了證明他直覺無誤,“暴風號”剛剛駛入dt2朝著dt3方向的主航道,便發現柯伊伯帶的內圈位置集結著大量的uac戰艦,大概是兩支一線艦隊的規模。
dt2作為新亞洲星係uac占領區的戰略要地,和dt3一樣常駐三支一線艦隊。雖然這三支艦隊各自為戰,並沒有像太美wh一樣整編為一支聯合艦隊,但遇到重大事件時,會有一位戰區指揮官進行牽頭,就像dt3這邊的彭定國中將一樣。
戰區指揮官與聯合艦隊司令的作用其實差不多,隻是權力大小不同,對應的軍銜也不同。戰區指揮官通常是中將銜,與艦隊司令平級,無法插手艦隊內部事務,但是可以向艦隊指派作戰任務。而聯合艦隊司令則是上將軍銜,以直屬上司的身份總攬大權。
對於uac新亞洲星係方麵軍來說,已經有戈林上將擔任方麵軍司令,如果下麵再來個上將出任聯合艦隊司令,就很容易相互掣肘,所以uac在新亞洲不設置聯合艦隊。
此時“暴風號”剛剛抵達dt2,以這艘戰艦的速度等級,沒有人能夠搶先一步前來通風報信,所以dt2的uac艦隊不可能知道“暴風號”要過來。
既然這兩支uac一線艦隊不是針對“暴風號”才集結在柯伊伯帶內圈,那麽顯而易見,他們對付的就是洪巨星的外圍行動組。
以100艘戰艦對付10艘暴風級驅逐艦,看起來不如太美wh聯合艦隊對付一艘“暴風號”那麽懸殊,但是這筆帳不是這麽算的。
從高端戰力來看,洪巨星帶領的這支外圍行動組比起“暴風號”明顯要弱得多。更為關鍵的一點則在於uac方麵究竟出動了什麽樣的力量來對付他們。如果出手的是“死神”,再結合三支一線艦隊擁有的6-9名王牌機師,那麽三位覺醒者王牌凶多吉少。
至於中低端戰力,15支覺醒者機動小隊肯定贏不了三支普通人類的機動大隊,“暴風藍”艦隊的其他覺醒者機師還沒強大到能夠無視對手數量的程度。
看到集結的uac艦隊,風宇非常悲觀,他甚至不自覺地回憶起了當年w1的伏擊,想起了mgas-01艦的最後一戰。同樣是被uac戰艦堵在了柯伊伯帶裏,畫麵何其相似。
“能不能再快一點?”他一臉渴求地看著洛雲曦。
洛雲曦無奈地搖搖頭,“柯伊伯帶主航道裏漂流的隕石太多,使用曲率飛行和自殺沒有什麽兩樣。”
風宇知道她說的是事實,他不能拿“暴風號”上乘員們的生命開玩笑。而且就算爭取到那麽一點時間,也不一定能來得及。從傳感器探測到的訊息來看,被圍困在柯伊伯帶裏的並沒有暴風級驅逐艦,而是一艘後勤補給船。
那麽整整10艘暴風級驅逐艦都到哪兒去了呢?
假設這些戰艦都還完好,uac不可能投入整整兩支一線艦隊來包圍一艘後勤補給船,那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所以幾乎可以認定一點,10艘暴風級驅逐艦已經不複存在,全部被擊沉,所以uac人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追擊一艘後勤補給船,就是想把外圍行動組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暴風號”比外圍行動組晚了整整四天才抵達dt2,能夠看到uac人的收官階段就已經不錯了。正常來說,風宇應該看到一個大戰結束之後風平浪靜的dt2,以及分散在某片空域裏的大量戰艦殘骸。
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而已,一切還要等到“暴風號”正式進入dt2,找到外圍行動組的幸存者問個究竟才行。
盡管洛雲曦嘴巴上跟風宇說沒辦法加快速度,但是實際上她還是很努力地在加快“暴風號”航行速度。要知道這是一艘由覺醒者駕駛的戰艦,無論是艦長洛雲曦本人,還是她手底下的駕駛員、導航員和瞭望手,甚至是火控手,全部都是覺醒者中的佼佼者,與各自負責的崗位有非常優秀的契合度。
艦船在柯伊伯帶主航道航行時,並不是完全不能進入曲率飛行的,而是根據航道清潔程度,可以分段進行曲率飛行。而且每一次退出曲率飛行之後,都要進行製動減速,以確保安全航行,不要撞上隕石。
針對這一點,“暴風號”的覺醒者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硬是讓這艘戰艦以三倍於正常速度來航行。比如說一般艦船在退出曲率飛行之後必須通過製動減速到2000公裏/秒的,“暴風號”減到6000公裏就不再往下了,而是全員通力合作,瞭望、導航、駕駛、火力全部上陣,利用自己的能力來確保這艘戰艦能夠保持高速通過危險地帶。
正因為如此,原本需要花費數個小時才能通過的柯伊伯帶主航道,“暴風號”隻花了一個鍾頭多一點就來到了盡頭處,也就是柯伊伯帶內圈。
“暴風號”出現的在柯伊伯帶主航道的時候,其實那兩支uac艦隊也已經發現了,並且保持著密切關注,隻是沒想到他們會來得如此之快。等到這艘戰艦進入10萬公裏距離時,三架“風暴”被同時釋放出來,全速向他們的包圍圈飛來,uac人們才意識到情況不妙。
“風暴”強闖太亞wh並且斬艦三艘的消息早已被第一時間傳遞出去,並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新亞洲星係uac占領區的各戰略要地,比如地京、w1和dt2。所以uac人第一眼就認出了三架“風暴”,並且也知道這些超級機型的戰鬥力。
幾天前在太亞wh,雖然“暴風號”出動了全部三架“風暴”,但是真正出手的隻有5號機,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那麽就算另外兩架1號機和3號機要弱於5號機,其本質上也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機神“風暴”。
太美wh聯合艦隊同樣是兩支一線艦隊,外加“海洋”這麽一位遠程型超級王牌,都沒能攔下“風暴”的腳步,那麽眼下這兩支一線艦隊又有什麽能耐和風宇叫板。
而且無論是uac聯邦政府的有意黑化,還是風宇最近的出手,都有越來越凶殘的趨勢。在太亞wh全滅三艘戰艦不留活口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三架水藍色的“風暴”在uac人的眼睛裏不啻於地獄裏的死神和惡魔,他們的恐懼溢於言表,根本沒有勇氣去麵對這樣的敵人。
艦長們則“順應民意”向艦隊司令請願,要求撤離柯伊伯帶。他們的理由也非常合理,在這種不適合戰艦展開的柯伊伯帶裏與最強大的機神“風暴”作戰,無非是給對方各個擊破的機會,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至於被圍堵在柯伊伯帶裏東逃西竄的那艘補給運輸船,其實是個無關緊要的目標,是否擊沉關係不大。當初之所以決定要將其一網打盡,主要還是為了避免發生在dt2的事情泄露出去。但是眼下“暴風號”已經來了,“風暴”也已經出場了,所謂的秘密也瞞不了多久,原先的計劃自然要做出相應調整。
統一了思想與口徑之後,兩支uac艦隊立刻調頭撤離,說好聽點是不給“風暴”一絲一毫的機會,事實上就是聞風而逃!
機神威名如斯,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些年風宇走過了除新歐洲星係之外的眾多地方,見識過不計其數的m型星域,但是dt2絕對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星域之一,對他來說,這裏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12年前他從這裏開始軍旅生涯,以一場敗仗開啟了別樣的人生,讓他從一個平凡的產業工人子女,成長為人類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民間組織awaker的理事;讓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菜鳥鐵球駕駛員,成長為站在機師巔峰的新晉機神。
三架“風暴”在手,這個世界再大,似乎也沒有他去不了的地方,更何況是dt2。
對東方人來說,12年是一個小輪回,對風宇來說,再次回到dt2同樣是個輪回。而在東方人的眼中,每一個輪回的始與終,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所以在東方命理學中又稱流年。
流年似水,歲月如歌。
風宇在這12年的輪回當中,有太多的人和事從身邊流逝,哪怕他的青春之歌唱出了人世間的最強音,但是也挽不回他重視的並且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在進入dt2之前,盡管不是由感性人格來主導身體,但是風宇卻一直處於感傷之中。一方麵自然是因為李星妍的原因,另一方麵則是直覺告訴他,這一趟的dt2之行,會有更多的噩耗在等著他。
似乎是為了證明他直覺無誤,“暴風號”剛剛駛入dt2朝著dt3方向的主航道,便發現柯伊伯帶的內圈位置集結著大量的uac戰艦,大概是兩支一線艦隊的規模。
dt2作為新亞洲星係uac占領區的戰略要地,和dt3一樣常駐三支一線艦隊。雖然這三支艦隊各自為戰,並沒有像太美wh一樣整編為一支聯合艦隊,但遇到重大事件時,會有一位戰區指揮官進行牽頭,就像dt3這邊的彭定國中將一樣。
戰區指揮官與聯合艦隊司令的作用其實差不多,隻是權力大小不同,對應的軍銜也不同。戰區指揮官通常是中將銜,與艦隊司令平級,無法插手艦隊內部事務,但是可以向艦隊指派作戰任務。而聯合艦隊司令則是上將軍銜,以直屬上司的身份總攬大權。
對於uac新亞洲星係方麵軍來說,已經有戈林上將擔任方麵軍司令,如果下麵再來個上將出任聯合艦隊司令,就很容易相互掣肘,所以uac在新亞洲不設置聯合艦隊。
此時“暴風號”剛剛抵達dt2,以這艘戰艦的速度等級,沒有人能夠搶先一步前來通風報信,所以dt2的uac艦隊不可能知道“暴風號”要過來。
既然這兩支uac一線艦隊不是針對“暴風號”才集結在柯伊伯帶內圈,那麽顯而易見,他們對付的就是洪巨星的外圍行動組。
以100艘戰艦對付10艘暴風級驅逐艦,看起來不如太美wh聯合艦隊對付一艘“暴風號”那麽懸殊,但是這筆帳不是這麽算的。
從高端戰力來看,洪巨星帶領的這支外圍行動組比起“暴風號”明顯要弱得多。更為關鍵的一點則在於uac方麵究竟出動了什麽樣的力量來對付他們。如果出手的是“死神”,再結合三支一線艦隊擁有的6-9名王牌機師,那麽三位覺醒者王牌凶多吉少。
至於中低端戰力,15支覺醒者機動小隊肯定贏不了三支普通人類的機動大隊,“暴風藍”艦隊的其他覺醒者機師還沒強大到能夠無視對手數量的程度。
看到集結的uac艦隊,風宇非常悲觀,他甚至不自覺地回憶起了當年w1的伏擊,想起了mgas-01艦的最後一戰。同樣是被uac戰艦堵在了柯伊伯帶裏,畫麵何其相似。
“能不能再快一點?”他一臉渴求地看著洛雲曦。
洛雲曦無奈地搖搖頭,“柯伊伯帶主航道裏漂流的隕石太多,使用曲率飛行和自殺沒有什麽兩樣。”
風宇知道她說的是事實,他不能拿“暴風號”上乘員們的生命開玩笑。而且就算爭取到那麽一點時間,也不一定能來得及。從傳感器探測到的訊息來看,被圍困在柯伊伯帶裏的並沒有暴風級驅逐艦,而是一艘後勤補給船。
那麽整整10艘暴風級驅逐艦都到哪兒去了呢?
假設這些戰艦都還完好,uac不可能投入整整兩支一線艦隊來包圍一艘後勤補給船,那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所以幾乎可以認定一點,10艘暴風級驅逐艦已經不複存在,全部被擊沉,所以uac人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追擊一艘後勤補給船,就是想把外圍行動組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暴風號”比外圍行動組晚了整整四天才抵達dt2,能夠看到uac人的收官階段就已經不錯了。正常來說,風宇應該看到一個大戰結束之後風平浪靜的dt2,以及分散在某片空域裏的大量戰艦殘骸。
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而已,一切還要等到“暴風號”正式進入dt2,找到外圍行動組的幸存者問個究竟才行。
盡管洛雲曦嘴巴上跟風宇說沒辦法加快速度,但是實際上她還是很努力地在加快“暴風號”航行速度。要知道這是一艘由覺醒者駕駛的戰艦,無論是艦長洛雲曦本人,還是她手底下的駕駛員、導航員和瞭望手,甚至是火控手,全部都是覺醒者中的佼佼者,與各自負責的崗位有非常優秀的契合度。
艦船在柯伊伯帶主航道航行時,並不是完全不能進入曲率飛行的,而是根據航道清潔程度,可以分段進行曲率飛行。而且每一次退出曲率飛行之後,都要進行製動減速,以確保安全航行,不要撞上隕石。
針對這一點,“暴風號”的覺醒者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硬是讓這艘戰艦以三倍於正常速度來航行。比如說一般艦船在退出曲率飛行之後必須通過製動減速到2000公裏/秒的,“暴風號”減到6000公裏就不再往下了,而是全員通力合作,瞭望、導航、駕駛、火力全部上陣,利用自己的能力來確保這艘戰艦能夠保持高速通過危險地帶。
正因為如此,原本需要花費數個小時才能通過的柯伊伯帶主航道,“暴風號”隻花了一個鍾頭多一點就來到了盡頭處,也就是柯伊伯帶內圈。
“暴風號”出現的在柯伊伯帶主航道的時候,其實那兩支uac艦隊也已經發現了,並且保持著密切關注,隻是沒想到他們會來得如此之快。等到這艘戰艦進入10萬公裏距離時,三架“風暴”被同時釋放出來,全速向他們的包圍圈飛來,uac人們才意識到情況不妙。
“風暴”強闖太亞wh並且斬艦三艘的消息早已被第一時間傳遞出去,並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新亞洲星係uac占領區的各戰略要地,比如地京、w1和dt2。所以uac人第一眼就認出了三架“風暴”,並且也知道這些超級機型的戰鬥力。
幾天前在太亞wh,雖然“暴風號”出動了全部三架“風暴”,但是真正出手的隻有5號機,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那麽就算另外兩架1號機和3號機要弱於5號機,其本質上也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機神“風暴”。
太美wh聯合艦隊同樣是兩支一線艦隊,外加“海洋”這麽一位遠程型超級王牌,都沒能攔下“風暴”的腳步,那麽眼下這兩支一線艦隊又有什麽能耐和風宇叫板。
而且無論是uac聯邦政府的有意黑化,還是風宇最近的出手,都有越來越凶殘的趨勢。在太亞wh全滅三艘戰艦不留活口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三架水藍色的“風暴”在uac人的眼睛裏不啻於地獄裏的死神和惡魔,他們的恐懼溢於言表,根本沒有勇氣去麵對這樣的敵人。
艦長們則“順應民意”向艦隊司令請願,要求撤離柯伊伯帶。他們的理由也非常合理,在這種不適合戰艦展開的柯伊伯帶裏與最強大的機神“風暴”作戰,無非是給對方各個擊破的機會,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至於被圍堵在柯伊伯帶裏東逃西竄的那艘補給運輸船,其實是個無關緊要的目標,是否擊沉關係不大。當初之所以決定要將其一網打盡,主要還是為了避免發生在dt2的事情泄露出去。但是眼下“暴風號”已經來了,“風暴”也已經出場了,所謂的秘密也瞞不了多久,原先的計劃自然要做出相應調整。
統一了思想與口徑之後,兩支uac艦隊立刻調頭撤離,說好聽點是不給“風暴”一絲一毫的機會,事實上就是聞風而逃!
機神威名如斯,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