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瀾沒多久便回來了,跑到徐媛麵前,揚了揚藥方道:“小姐小姐,我問過了,這個藥方沒問題,大夫說治體虛是對路的。”
徐媛便從她手上拿下藥方,問道:“是哪位府醫說的?”
小瀾有些興奮地答道:“是全大夫,就是先前治霜兒的那個大夫。他可好玩兒了,見我過去,我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呢,他就要給我把脈。”
見徐媛把藥方折起放好,小瀾問道:“小姐,你不按這個抓一抓藥嗎?”
徐媛反問道:“我吃的藥少嗎?”
小瀾愣了一下,思考片刻後道:“不少。”
“調理體虛的藥,秦大夫給我開了,我也正吃著。藥理複雜,我哪能說換藥就換藥。”徐媛道。
小瀾更愣了,呆呆問道:“那小姐……你為何要問這藥方是否是對的?”
徐媛便笑道:“昨日巫醫館前那麽多人,人人都是達官顯貴,人人都想要求巫醫的診治,偏偏巫醫隻治了我,你說,為什麽?”
徐媛的問題問得小瀾有點懵,她老老實實道:“我不知道。”
徐媛便道:“我也不知道,不知道這巫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我是不信有這麽巧。所以我問藥方,隻是想知道他是想害我還是什麽。”
小瀾恍然大悟,道:“噢!原來是這般意思!”
徐媛笑著揉了揉小瀾的包包頭,道:“其實也沒什麽意思。幫我研磨吧,我要練字。”
小瀾忙應下,將筆墨紙硯替徐媛鋪陳開來。
雖然炭筆、羽毛筆這兩樣東西徐媛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毛筆字才是時代的主流,其餘的都隻是上不得台麵的玩意兒罷了。
所以,徐媛也硬著頭皮在練。不過這個倒不是她自己瞎練度箐箐瞎教,這回她老老實實地請程氏幫她請了夫子,二月起就要開始學習了。
為什麽是開始學習而不是開始學毛筆字?因為程氏見徐媛終於曉得學習了,喜出望外,轉頭就給她請了晉州最出名的、什麽都能教的女夫子宋青衣。
據說這位宋青衣先生博聞強識,文韜不遜於男子,若非女兒身,都能考個舉人當當。而她不止於治文上有建樹,在女兒家要學的女工、禮儀、管家等等方麵都是一把好手。
宋先生是京都人,當年未出閣時也可稱一句豔絕天下。之所以沒有嫁入名門貴族,是因為她的“克夫命”。
她的未婚夫死於婚期前一個月,而當時風言風語還未甚,但是當她的第二任未婚夫也蹊蹺死去的時候……
已經沒有身世相當的人敢娶宋青衣了,而她當時快要二十,來求娶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麵,希望通過宋家飛黃騰達的狗皮膏藥們。
家中有一個嫁不出去的克夫命老姑娘,是很丟人的,也很影響姊妹們的婚嫁。
於是宋青衣依然決定跪離家族,自梳不嫁。
她從宋府門口一直跪到了京都城門,再未回頭,此後便來了晉州,做了夫子。
這些事都是徐媛知道自己要有夫子之後了解到的,而她了解的內容裏麵最關鍵不是這些,而是另一點:宋先生是出了名的嚴厲。
二十餘年裏,她教養的閨秀沒有不脫穎而出的,也沒有不聞風喪膽的……
好吧,聞風喪膽的不是其他閨秀,而是徐媛自己……
但這是程氏一份拳拳愛女之心啊,況且夫子請都請了,徐媛也隻能這幾日就開始練字,以期這位宋先生能看她順眼一點。
但是宋先生會不會看她順眼,這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徐媛自己平心而論,如果她是老師,馬上要教一個十多歲的、針線女工全不會,識文斷句半靠猜的女孩,她心情應該也不會太好。
徐媛一邊在心裏默默地為自己馬上要開始的學習生活點了根蠟,一邊把毛筆一擱,歎道:“好累啊我不學啦!”
小瀾擔憂地望了望屋裏的西洋表,道:“不到一刻鍾呢……”
徐媛:“……”
早學晚學都得學,徐媛把心裏的小蠟燭一腳踢翻,重新拿起毛筆,惡狠狠地開始往紙上戳,又朝小瀾道:“過了半個時辰叫我。”
練了好幾個半個時辰後,徐媛終於是繃不住了,摔了筆起身伸了個懶腰。
小瀾已經習慣了這種結局,默默摸過去要收拾。
徐媛忙攔住小瀾,她還不習慣自己的爛攤子麻煩別人收拾,於是自己麻溜兒地把桌麵收拾了。
話說自己生活的爛攤子也該自己收拾吧,該學總得學。
徐媛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兒,朝小瀾眨巴眨巴眼睛,道:“到飯點了吧。”
小瀾無奈笑道:“好的,奴婢這就去吩咐小廚房。”
哪裏到飯點了,小瀾心中腹誹。隻要小姐開始練字,這中飯都要比平時來得早。
吃過中飯,舒嬤嬤來找徐媛稟報了一番上午她查看的結果,朝她請示自己的安排:“漱清漱玉兩個丫頭確實不錯。漱清細心,我想讓她管您私物的箱籠;漱玉活絡,可以幫我管一管底下的小丫頭。”
徐媛自是沒有不同意,點了點頭,道:“那邊便按嬤嬤說的來吧。”
舒嬤嬤恭謹應下,又道:“這樣兩位姑娘也有精力在您身邊伺候。”
倒也是這個道理,自己身邊不可能永遠隻有小瀾,這也會累死她。徐媛道:“嬤嬤細致。”
舒嬤嬤同徐媛說過其他丫鬟婆子的安排之後便退下了。
剩下的煙雨彌漫的時間,徐媛依舊在練字……
傍晚雨停了,天空卻還是灰蒙蒙的。今兒的晚飯按例是在正院用,徐媛喚了小瀾隨侍,又安排兩個粗使丫頭,帶上她準備好的禮物跟上。
不在府裏的人的禮物也帶上了,正好請程氏幫忙把禮物送出去。
東西不算多,但還是有些分量。徐媛朝兩個丫頭道:“有些沉,回頭給你們賞錢,可千萬別磕著碰著了。”
原本有些鬱悶的兩個丫鬟聞言,頓時喜笑顏開。
徐媛這邊剛要出門,就聽得了熟悉的聲音傳來。
“妹妹等我!”
徐媛笑著快步走了過去,挽上度箐箐的胳膊,一齊往正院走。
徐媛便從她手上拿下藥方,問道:“是哪位府醫說的?”
小瀾有些興奮地答道:“是全大夫,就是先前治霜兒的那個大夫。他可好玩兒了,見我過去,我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呢,他就要給我把脈。”
見徐媛把藥方折起放好,小瀾問道:“小姐,你不按這個抓一抓藥嗎?”
徐媛反問道:“我吃的藥少嗎?”
小瀾愣了一下,思考片刻後道:“不少。”
“調理體虛的藥,秦大夫給我開了,我也正吃著。藥理複雜,我哪能說換藥就換藥。”徐媛道。
小瀾更愣了,呆呆問道:“那小姐……你為何要問這藥方是否是對的?”
徐媛便笑道:“昨日巫醫館前那麽多人,人人都是達官顯貴,人人都想要求巫醫的診治,偏偏巫醫隻治了我,你說,為什麽?”
徐媛的問題問得小瀾有點懵,她老老實實道:“我不知道。”
徐媛便道:“我也不知道,不知道這巫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我是不信有這麽巧。所以我問藥方,隻是想知道他是想害我還是什麽。”
小瀾恍然大悟,道:“噢!原來是這般意思!”
徐媛笑著揉了揉小瀾的包包頭,道:“其實也沒什麽意思。幫我研磨吧,我要練字。”
小瀾忙應下,將筆墨紙硯替徐媛鋪陳開來。
雖然炭筆、羽毛筆這兩樣東西徐媛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毛筆字才是時代的主流,其餘的都隻是上不得台麵的玩意兒罷了。
所以,徐媛也硬著頭皮在練。不過這個倒不是她自己瞎練度箐箐瞎教,這回她老老實實地請程氏幫她請了夫子,二月起就要開始學習了。
為什麽是開始學習而不是開始學毛筆字?因為程氏見徐媛終於曉得學習了,喜出望外,轉頭就給她請了晉州最出名的、什麽都能教的女夫子宋青衣。
據說這位宋青衣先生博聞強識,文韜不遜於男子,若非女兒身,都能考個舉人當當。而她不止於治文上有建樹,在女兒家要學的女工、禮儀、管家等等方麵都是一把好手。
宋先生是京都人,當年未出閣時也可稱一句豔絕天下。之所以沒有嫁入名門貴族,是因為她的“克夫命”。
她的未婚夫死於婚期前一個月,而當時風言風語還未甚,但是當她的第二任未婚夫也蹊蹺死去的時候……
已經沒有身世相當的人敢娶宋青衣了,而她當時快要二十,來求娶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麵,希望通過宋家飛黃騰達的狗皮膏藥們。
家中有一個嫁不出去的克夫命老姑娘,是很丟人的,也很影響姊妹們的婚嫁。
於是宋青衣依然決定跪離家族,自梳不嫁。
她從宋府門口一直跪到了京都城門,再未回頭,此後便來了晉州,做了夫子。
這些事都是徐媛知道自己要有夫子之後了解到的,而她了解的內容裏麵最關鍵不是這些,而是另一點:宋先生是出了名的嚴厲。
二十餘年裏,她教養的閨秀沒有不脫穎而出的,也沒有不聞風喪膽的……
好吧,聞風喪膽的不是其他閨秀,而是徐媛自己……
但這是程氏一份拳拳愛女之心啊,況且夫子請都請了,徐媛也隻能這幾日就開始練字,以期這位宋先生能看她順眼一點。
但是宋先生會不會看她順眼,這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徐媛自己平心而論,如果她是老師,馬上要教一個十多歲的、針線女工全不會,識文斷句半靠猜的女孩,她心情應該也不會太好。
徐媛一邊在心裏默默地為自己馬上要開始的學習生活點了根蠟,一邊把毛筆一擱,歎道:“好累啊我不學啦!”
小瀾擔憂地望了望屋裏的西洋表,道:“不到一刻鍾呢……”
徐媛:“……”
早學晚學都得學,徐媛把心裏的小蠟燭一腳踢翻,重新拿起毛筆,惡狠狠地開始往紙上戳,又朝小瀾道:“過了半個時辰叫我。”
練了好幾個半個時辰後,徐媛終於是繃不住了,摔了筆起身伸了個懶腰。
小瀾已經習慣了這種結局,默默摸過去要收拾。
徐媛忙攔住小瀾,她還不習慣自己的爛攤子麻煩別人收拾,於是自己麻溜兒地把桌麵收拾了。
話說自己生活的爛攤子也該自己收拾吧,該學總得學。
徐媛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兒,朝小瀾眨巴眨巴眼睛,道:“到飯點了吧。”
小瀾無奈笑道:“好的,奴婢這就去吩咐小廚房。”
哪裏到飯點了,小瀾心中腹誹。隻要小姐開始練字,這中飯都要比平時來得早。
吃過中飯,舒嬤嬤來找徐媛稟報了一番上午她查看的結果,朝她請示自己的安排:“漱清漱玉兩個丫頭確實不錯。漱清細心,我想讓她管您私物的箱籠;漱玉活絡,可以幫我管一管底下的小丫頭。”
徐媛自是沒有不同意,點了點頭,道:“那邊便按嬤嬤說的來吧。”
舒嬤嬤恭謹應下,又道:“這樣兩位姑娘也有精力在您身邊伺候。”
倒也是這個道理,自己身邊不可能永遠隻有小瀾,這也會累死她。徐媛道:“嬤嬤細致。”
舒嬤嬤同徐媛說過其他丫鬟婆子的安排之後便退下了。
剩下的煙雨彌漫的時間,徐媛依舊在練字……
傍晚雨停了,天空卻還是灰蒙蒙的。今兒的晚飯按例是在正院用,徐媛喚了小瀾隨侍,又安排兩個粗使丫頭,帶上她準備好的禮物跟上。
不在府裏的人的禮物也帶上了,正好請程氏幫忙把禮物送出去。
東西不算多,但還是有些分量。徐媛朝兩個丫頭道:“有些沉,回頭給你們賞錢,可千萬別磕著碰著了。”
原本有些鬱悶的兩個丫鬟聞言,頓時喜笑顏開。
徐媛這邊剛要出門,就聽得了熟悉的聲音傳來。
“妹妹等我!”
徐媛笑著快步走了過去,挽上度箐箐的胳膊,一齊往正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