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趙洵是科班文科生,快速記憶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這要是換了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夠一下子把幾十人分清楚。
四師兄外出遊曆未歸,五師兄是個糙的不能再糙的漢子。用三師兄的話說,五師兄進入書院之前是個屠戶,生的一身的腱子肉,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十分的威嚴。
六師兄長得白白淨淨,斯斯文文,沉迷於堪輿風水,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本預測王朝氣運的書,當然,第一時間就被顯隆帝發動神獸給河蟹了。
要不是顧忌到浩然書院和山長的顏麵,估計六師兄早就在不良人大牢裏吃牢飯了。
七師姐、八師姐、九師姐是一對姿色尚佳的三胞胎姐妹。
即便在長安城中搞一個選美大賽,三姐妹都肯定能夠穩穩晉級決賽圈。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並不是大周人,而是東越國人。
東越國說是一國,其實也就是一座城池而已。
一座小小城池能夠出這麽多的美女自然是趙洵沒有想到的,少年對著三位師姐好好吹捧了一番,吹的三人飄飄欲仙,喜笑顏開。
十師兄是個憨憨,對,這就是趙洵看到十師兄時的第一印象。
此人一直在剪裁紙張,隨後折成一個個小人、動物。
看起來十師兄應該也有二十歲了吧,怎麽像個巨嬰呢。
聽二師姐說,十師兄進入書院之前是個街頭的剪紙匠,進入書院之後仍然改不了這個習慣,每天不動動剪刀渾身就癢癢。
其餘各位師兄師姐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沒有一個等閑之輩,個個都是人才。
趙洵一一認了一遍,除了那些遊曆在外的,基本上他都記下了。
一個強大的文科生就是在於能夠第一時間記住所有人都特點,並且不斷的強化記憶。
等到關鍵場合時能夠準確的說出對方的名字,這樣一定是會獲得加分的。
趙洵跟所有師兄師姐見完麵後,總算是可以長鬆一口氣了。
書院的外室弟子不說,足足有三千人。即便是入室弟子,也有七十二人。
是誰特麽說山長已經很久沒有收徒來著,快出來,我不打死你。
趙洵有一種誤上賊船的感覺。
當然,現在趙洵也不想下船。
畢竟書院的師兄師姐們顏值高,說話又好聽,個個都是人才,趙洵超喜歡在裏麵的。
別的不說,在師兄師姐這裏,趙洵還是可以學到不少東西的。
技不壓身,在大周朝的這一個月,趙洵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意義。
有教無類,這是山長培養人才的方式。
趙洵應該也不例外。
...
...
長安城,大明宮。
紫宸殿中,顯隆帝李承基端坐在禦座之上,麵沉如水。
他聽完了內侍監鄭介的奏報,久久沒有發聲。
“這個趙洵真的飛升了?”
“這...”
鄭介歎聲道:“據畫舫中的人說,趙洵確實渾身被金光包裹騰空飛起,直朝北麵而去。”
鄭介留了個口子,沒有把話說死。他隻在陳述事實,而沒有加上任何主觀評價。
意思也很明白,趙旭確實飛走了,但是他有沒有飛升老奴不知道,陛下您自己判斷吧。
顯隆帝反複敲著手指,心中則在細細盤算。
一路向北飛去,那應該是去往終南山了。
如果是飛往皇城後停下,金吾衛應該能夠察覺並第一時間稟報。即便金吾衛沒有反應,欽天監也會察覺。
這麽看來,趙洵應該是去往書院了。
想到這裏,顯隆帝暗暗鬆了一口氣。
在他看來趙洵算是一個人才,也許才華沒有他那麽大,但這這個年紀已經很不錯了。
最關鍵的是這個年輕人曾經被青龍指引過,說不準和大周王朝的氣運有些許關聯。
照理說,顯隆帝應該牢牢的把趙洵拴死,以防止他人利用。
可偏偏出手的是書院,是那個男人。
山長的地位毋庸置疑。
雖然浩然書院建在終南山中,建在天子腳下,但實際上書院並不完全被帝國控製。
即便是顯隆帝自己,也無法對山長下旨命其替帝國做事。
山長如果願意,可以把書院搬離雍州,甚至搬離大周。
顯隆帝是一個唯我獨尊的人,但在對待書院對待山長這件事上顯得尤為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生怕做了錯事惹得山長生氣。
但山長這次是不是有些許過分呢?
趙洵是顯隆帝親自提拔的不良人,是天子爪牙,這個時候書院偏偏要摻和進來,山長又要收趙洵為徒,這叫顯隆帝很難做啊。
世上真的有兩全法嗎?
他記得鄭介曾經說過這句話,但現在想來更多的是一種諷刺。
所謂兩全,隻是聽著好聽,其中一方必定要做出一定的讓步。
如果不是書院讓步,那就隻能是顯隆帝讓步了。
唉,顯隆帝在心中歎息一聲,顯得十分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身為帝王也不可能事事都由著自己的心意。
如今大周帝國之所以強盛不衰,除了幾十萬鐵騎驍勇善戰以外,強大的修行者儲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而在頂尖修行者行列,大周帝國更是一騎絕塵。
鄭介、袁天罡、山長。
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強者,隻要有他們在,大周帝國就不會衰落,就不可能被鄰國欺負。
身為帝王,顯隆帝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他雖然很喜歡趙洵,但也不可能因為趙洵一人而得罪書院,得罪山長。
所以,顯隆帝雖然吃了一個啞巴虧,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個趙洵,不會真的常駐書院修行吧?”
憋了良久,顯隆帝憋出了一句話。
“這...應該是不會吧。”
其實鄭介心裏也沒有什麽底。
在他看來,山長怎麽想的凡人根本不可能猜的透。
但是趙洵應該是一個知道分寸的孩子,不可能不顧及到朝廷的顏麵。
再說,趙洵即便不看朝廷的麵子,也得看雙親的麵子吧。
父母在,不遠遊。
書院的弟子如果常駐修行,到一定的階段勢必要外出遊曆的。屆時成國公趙淵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所以鄭介覺得趙洵更多的是掛一個書院弟子的名,平日則是照常在不良人衙門當值。
…
…
這要是換了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夠一下子把幾十人分清楚。
四師兄外出遊曆未歸,五師兄是個糙的不能再糙的漢子。用三師兄的話說,五師兄進入書院之前是個屠戶,生的一身的腱子肉,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十分的威嚴。
六師兄長得白白淨淨,斯斯文文,沉迷於堪輿風水,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本預測王朝氣運的書,當然,第一時間就被顯隆帝發動神獸給河蟹了。
要不是顧忌到浩然書院和山長的顏麵,估計六師兄早就在不良人大牢裏吃牢飯了。
七師姐、八師姐、九師姐是一對姿色尚佳的三胞胎姐妹。
即便在長安城中搞一個選美大賽,三姐妹都肯定能夠穩穩晉級決賽圈。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並不是大周人,而是東越國人。
東越國說是一國,其實也就是一座城池而已。
一座小小城池能夠出這麽多的美女自然是趙洵沒有想到的,少年對著三位師姐好好吹捧了一番,吹的三人飄飄欲仙,喜笑顏開。
十師兄是個憨憨,對,這就是趙洵看到十師兄時的第一印象。
此人一直在剪裁紙張,隨後折成一個個小人、動物。
看起來十師兄應該也有二十歲了吧,怎麽像個巨嬰呢。
聽二師姐說,十師兄進入書院之前是個街頭的剪紙匠,進入書院之後仍然改不了這個習慣,每天不動動剪刀渾身就癢癢。
其餘各位師兄師姐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沒有一個等閑之輩,個個都是人才。
趙洵一一認了一遍,除了那些遊曆在外的,基本上他都記下了。
一個強大的文科生就是在於能夠第一時間記住所有人都特點,並且不斷的強化記憶。
等到關鍵場合時能夠準確的說出對方的名字,這樣一定是會獲得加分的。
趙洵跟所有師兄師姐見完麵後,總算是可以長鬆一口氣了。
書院的外室弟子不說,足足有三千人。即便是入室弟子,也有七十二人。
是誰特麽說山長已經很久沒有收徒來著,快出來,我不打死你。
趙洵有一種誤上賊船的感覺。
當然,現在趙洵也不想下船。
畢竟書院的師兄師姐們顏值高,說話又好聽,個個都是人才,趙洵超喜歡在裏麵的。
別的不說,在師兄師姐這裏,趙洵還是可以學到不少東西的。
技不壓身,在大周朝的這一個月,趙洵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意義。
有教無類,這是山長培養人才的方式。
趙洵應該也不例外。
...
...
長安城,大明宮。
紫宸殿中,顯隆帝李承基端坐在禦座之上,麵沉如水。
他聽完了內侍監鄭介的奏報,久久沒有發聲。
“這個趙洵真的飛升了?”
“這...”
鄭介歎聲道:“據畫舫中的人說,趙洵確實渾身被金光包裹騰空飛起,直朝北麵而去。”
鄭介留了個口子,沒有把話說死。他隻在陳述事實,而沒有加上任何主觀評價。
意思也很明白,趙旭確實飛走了,但是他有沒有飛升老奴不知道,陛下您自己判斷吧。
顯隆帝反複敲著手指,心中則在細細盤算。
一路向北飛去,那應該是去往終南山了。
如果是飛往皇城後停下,金吾衛應該能夠察覺並第一時間稟報。即便金吾衛沒有反應,欽天監也會察覺。
這麽看來,趙洵應該是去往書院了。
想到這裏,顯隆帝暗暗鬆了一口氣。
在他看來趙洵算是一個人才,也許才華沒有他那麽大,但這這個年紀已經很不錯了。
最關鍵的是這個年輕人曾經被青龍指引過,說不準和大周王朝的氣運有些許關聯。
照理說,顯隆帝應該牢牢的把趙洵拴死,以防止他人利用。
可偏偏出手的是書院,是那個男人。
山長的地位毋庸置疑。
雖然浩然書院建在終南山中,建在天子腳下,但實際上書院並不完全被帝國控製。
即便是顯隆帝自己,也無法對山長下旨命其替帝國做事。
山長如果願意,可以把書院搬離雍州,甚至搬離大周。
顯隆帝是一個唯我獨尊的人,但在對待書院對待山長這件事上顯得尤為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生怕做了錯事惹得山長生氣。
但山長這次是不是有些許過分呢?
趙洵是顯隆帝親自提拔的不良人,是天子爪牙,這個時候書院偏偏要摻和進來,山長又要收趙洵為徒,這叫顯隆帝很難做啊。
世上真的有兩全法嗎?
他記得鄭介曾經說過這句話,但現在想來更多的是一種諷刺。
所謂兩全,隻是聽著好聽,其中一方必定要做出一定的讓步。
如果不是書院讓步,那就隻能是顯隆帝讓步了。
唉,顯隆帝在心中歎息一聲,顯得十分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身為帝王也不可能事事都由著自己的心意。
如今大周帝國之所以強盛不衰,除了幾十萬鐵騎驍勇善戰以外,強大的修行者儲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而在頂尖修行者行列,大周帝國更是一騎絕塵。
鄭介、袁天罡、山長。
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強者,隻要有他們在,大周帝國就不會衰落,就不可能被鄰國欺負。
身為帝王,顯隆帝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他雖然很喜歡趙洵,但也不可能因為趙洵一人而得罪書院,得罪山長。
所以,顯隆帝雖然吃了一個啞巴虧,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個趙洵,不會真的常駐書院修行吧?”
憋了良久,顯隆帝憋出了一句話。
“這...應該是不會吧。”
其實鄭介心裏也沒有什麽底。
在他看來,山長怎麽想的凡人根本不可能猜的透。
但是趙洵應該是一個知道分寸的孩子,不可能不顧及到朝廷的顏麵。
再說,趙洵即便不看朝廷的麵子,也得看雙親的麵子吧。
父母在,不遠遊。
書院的弟子如果常駐修行,到一定的階段勢必要外出遊曆的。屆時成國公趙淵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所以鄭介覺得趙洵更多的是掛一個書院弟子的名,平日則是照常在不良人衙門當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