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對越廝殺,正處於激烈膠著。


    北國的京城卻絲毫感覺不到那種緊張。


    或許最能讓部委官員們直觀受到的影響,就是隨著國家決定撤軍控製戰爭規模、把一些鷹派人設的人才,從外交部下放到了其他外事部門。


    長安-街上,一機部辦公大樓內,外事局局長辦公室。


    局長同誌扶著黑框眼鏡、端坐在辦公桌前,拜讀周部長讓秘書轉發的一份報告。


    打報告的單位正是錢塘製氧機廠,內容也正是顧驁指點陳思聰寫的那些。


    周部長轉發之前,圈閱了兩句話:“在國家專心經濟建設、縮減軍工訂單的困難時期。外事單位應積極協助企業、尋求對外技術合作、及軍轉民應用場景。在不違反國家敏感技術出口的前提下,最大化創造經濟效益與出口創匯。”


    這個圈閱,說明周部長已經結合中央精神,準備在這一塊立典型了。


    周部長在部裏根深蒂固,1952年國家建部時,他就是部裏的一位局長了,此後近30年一直在部裏工作,在部長位置上也幹了十幾年。所以大家都習慣了絕不質疑周部長的決定。


    改開初年,百廢待興,具體到國家的機械工業領域,政績主要有兩塊:


    第一塊就是傳統的民用科技逐步發展、實現更多產品的國產化/自給自足/出口創匯。


    這塊工作非常繁雜,體量也大,等閑弄出上億美元的額外出口額,在一個國家部委的層麵,也很難算突破性的政績。(當時國家一年的外匯儲備才不到十億美元,每年外貿收入大概二三十億美元。到80年代末這個數字大概可以漲10幾倍。)


    第二塊,就是軍工訂單的轉民用、以及去敏感後謀求對外出口合作。如果是擱在兵器工業部(60年代叫三機部),這塊工作是絕對的重中之重、是主流。但一機部沒有那麽多涉軍技術,體量相對較小,工作任務也輕一些。但如果想樹典型,依然是很有看頭的,是個出政績的好地方。


    局長感受到了周部長的決心,他自己也就充滿了幹勁。


    “讓小包來見我。”他讓秘書打了個內線電話。


    不一會兒,包丞丞就到了。


    “局長,您找我?”


    局長隨和地問:“錢氧這幾份報告的可行性,你怎麽看。這廠你應該也熟,當年我就帶你去過。”


    包處長顯然是提前知道陳思聰會上書,所以預習研究過了,了解得挺透徹:“我覺得可行性很不錯,但有些風險也不能不考慮,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回避。”


    局長順勢追問:“怎麽說?”


    包處長抖擻精神:“製氦機目前有美蘇德法四國能造,去掉蘇聯人不進入西方市場,我國也隻能算是第五。因為不了解外國人的技術秘密,我們無法準確評估錢氧新搞的‘膜法製氦’技術究竟是‘填補國內空白’,還是‘國際領先水平’。


    而專利申請是要費用的,把一組新的方法發明妥善保護起來,在西方主流國家,大約需要數萬美元的法務成本。一旦申請成功後,每年還有數千美元的年費。


    同時,資本注意國家的專利製度,都是本國保護製,也就是在一個國家申請、隻在這一個國家受保護。我跟錢氧的同誌稍微算了一下,即使隻在美法德日這些國家申請,前期法務成本可能是20萬美元、以後每年交大約3萬。


    如果交滿20年,未來的總法務開支就是80萬。一旦這個技術最終的創匯前景不能遠遠超過80萬美元,部裏就存在外匯虧空的風險。”


    局長皺了皺眉,在心中盤算幾秒,問道:“目前賣給紀念堂那套製氦機,售價是多少?”


    包丞丞中肯地答道:“那個才賣了200多萬,人民幣。不過這價格作不了數的,不但研發成本一點都沒攤銷進去,連人工、管理都沒算,基本上就是個材料錢——


    這種工程,都是半賣半捐、沒人敢賺錢的。如果國內會有平等的單位,在商言商想買,我覺得賣五六百萬人民幣沒問題。”


    (ps:這個行業離生活比較遠,大家對價格不容易有概念。我舉個例子,80年代杭-州這邊市級醫院如果自配小型製氧站,大約是40萬人民幣一套。能耗很不劃算,製氧量也就夠醫院自己用,好在還能同時提供醫院需要的液氮。


    如果是鋼鐵廠要吹氧,至少幾百萬。製氦機同等規模比製氧再貴上十倍,空氣分離類設備大致就是這個價位。)


    “中型製氦機六百萬人民幣一台,如果按照黑市匯率算,也就70萬美元。按照25%毛利,至少要賣出4套,才能做到人民幣結算不賠、淨創匯300萬美元。”


    局長心中暗暗算了一番,不過並沒有說出來。


    如今為了國家顏麵,官方的強製結匯匯率是很高的,1美元還換不到2塊人民幣。


    但外國人是絕對不會按這個匯率來換的,實際黑市上的匯率大約在1比8~10之間波動。


    “小包,有沒想過風險回避的法子?”局長皺著眉問。


    包處長腎上腺素分泌微微提升,吸了口氣,說道:“辦法倒是有,就是不知道政策上……”


    “先說來聽聽。”局長很有魄力地鼓勵。


    “就是先派人去香江,找找看有沒有提供國際法務代理的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讓他們風險代理——


    先把申請工作做起來,咱隻給很少一部分預付款。隻要確認我們的技術確有先進性,可以授予專利權,那麽後續的法務費用,就暫時由他們墊付承擔,我們不掏錢。


    同時,可以把尋求技術買家和海外客戶的聯絡工作也分包出去,隻要未來我們的技術實現了出口,我們在銷售額裏分給代理公司一定比例。這樣我們賣得越多,代理公司賺到的錢也越多,有些財大氣粗又有眼光的代理商就願意接了。”


    局長沉吟了一會兒:“那你看到過的同類案例、風險代理會收到多高的比例?”


    “我見過要未來銷售額的25%的,或者直接技術授權費的50%。”


    局長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就相當於,按照這種方案,最終部裏確實有可能一開始幾乎不花本錢、不承擔風險。但未來如果真的大賣,每賣出四套設備,就有一套的錢是全部給香江代理公司的。


    對產品和技術沒信心,又想做無本生意,就是這個代價。


    如果顧驁此刻在場,他一定會覺得匪夷所思:國家在外匯方麵,居然會窮得連律師費/代理費的風險都不願意承擔?


    這種後世技術人員無法想象的困難,在如今卻是實打實的患得患失。


    可惜,即使顧驁在場,他也沒有20萬美元,想親自承擔這個風險都不可能。


    就算有錢,技術也不是完全由他提供的——他隻是給了核心的點子和努力方向,真正落地還是靠老爹廠子裏那麽多技術人員、埋頭苦幹了一兩年取得的,他根本沒有立場去自己據此牟利。


    “還是這個辦法穩妥一點,至少賣不出去,也不會先在律師費上賠外匯……真賣出去了,無非以後少賺點。”


    局長思之再三,也是沒辦法,隻能上會請部長定奪、再問問中央這方麵的政策。


    涉及出口的境外知識產權問題,如今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連偉人提“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種提法,都還要過兩三個月、才正式宣布呢。


    外匯如此緊張的時期,沒賺錢之前先花美元,那是萬萬不敢的。


    ……


    幾天之後,一機部也不知上下請示了多少回,最後聽說甚至把方案捅到最上麵了,還是最上層有魄力,終於定了下來。


    局長連忙第一時間把包丞丞找來:


    “小包,這個事情就交給你去辦——裝備出口,給風險代理的比例,不能超過銷售額的20%。直接對外收取技術授權費的,代理費不超過35%。能談得更低,就給你記功。


    這次就特事特辦,如果效果好,未來再摸索別的合作方式。你需要什麽資源、什麽配合,現在和我說。”


    “我帶幾個平時搭檔的工作人員就行,另外,帶個外交部轉來的實習生,可以麽?”


    “實習生?為什麽非要實習生。”局長內心,是很排斥這種不穩妥的安排的。


    包丞丞也是沒有別的選擇,於是解釋道:“那位實習生叫顧驁,他本身就是錢氧的技術幹部子弟、製氦機研發過程中,作出了不少技術貢獻。


    我想有個技術方麵比較懂的人員,也有利於談判——不然我很難跟那些香江律師吹噓這個技術多麽有前途、多麽值得他們風險代理……”


    “局裏還來了這麽能幹的實習生?小宋,把他的資料履曆調給我看看。”局長前半句還是在跟包丞丞交談,後半句就轉向了自己的秘書。


    這一看不要緊,關於顧驁的很多光輝業績瞬間就鋪陳了開來。


    “原來就是給‘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供稿的啊,難得。本以為是個哲學人才,沒想到搞技術也有一手,這是真沒想到。”


    局長的驚詫,溢於言表。


    “而且在校表現也不錯,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很精準嘛。無論是當初越南跟柬埔寨戰爭的擴大化進程、還是如今我軍進攻,都推演得像模像樣……”


    看完顧驁的全部在校表現,局長決定多給他一些機會。


    “小包,那這次你就先帶他去香江,如果確實事情辦得好,我看下次也可以帶他去伊拉克。年輕人確實術業有專攻,我們也不能因為年紀而不用。”


    局長的這個決策,還是比較穩妥的。


    相比於膜式製氦機這種新技術而言,六萬方大製氧是國內已經搞出來七八年的成熟技術,所以哪怕未來外事局要找技術口的同誌一起出差、去外國推銷,也不該輪得到顧驁。


    而是應該去錢氧找個老資格的技術骨幹——比如顧驁的老爹顧鏞,資曆肯定是夠的。可惜老爹文化不夠,隻會埋頭苦幹不知道怎麽吹噓技術,所以實際上得換個口才好的“技術吹”。


    就像後世的科研項目組裏,那些專職負責做匯報的“科學家”。


    但是眼下,既然陳思聰的兩個提議是一起提到部裏來的,有了前一個作為顧驁能力的試金石,局長也不介意給一次觀察的機會。


    包丞丞得到了明確的命令,當下再不遲疑。先回辦公室,交代了一番自己的助手,排出了行程,然後就蹬著自行車,直奔外交學院,通知顧驁準備去香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80當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重回80當大佬最新章節